一、中文部分
◎專書
王文科 著,2001,《課程與教學論》,台北:五南。
王文科主編徐享良等著,1997,《特殊教育導論》,台北:心理出版社。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編,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教育部。
何華國 著,2001,《啟智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何華國 著,1995,《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五南。
李翠玲 著,2001,《特殊教育教學設計》,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芝儀、李奉儒 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私立博物館聯誼會編印,1998,《芝麻開門博物館》,台灣省文化處出版。
林曼麗 著,2000,《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台北:雄師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主編,2000,《新特殊教育通論》,台北:五南
美國博物館協會AAM原著、桂雅文等 譯,2001,《零障礙博物館》,台北:五觀藝術管理
郭生玉 著,1996,《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書局。
教育部編印,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第一學習階段」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編,2000,《特殊學校(班)國民教育階段肢體障礙類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陸雅菁 著,1999,《藝術治療- 繪畫詮釋:從美術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台北:心理出版社。
陳國寧等著,1992,《博物館的營運與管理》,台中:台灣省教育廳
陳朝平、黃壬來 著,1997,《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陳慧玲主編,1999,《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簡介》,台中市:自然科學博物館
國立台灣美術館編,2001,《探索90-劉其偉捐贈展》畫集
黃光男 著,1999,《博物館新視覺》,台北:正中書局。
黃政傑 著,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台北:漢文。
黃壬來 著,2000,《幼兒造形藝術教學-統合理論之應用》,台北:五南。
黃清華、蔡啟海 著,1991,《腦性麻痺學生的繪畫分析》,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八十年度教育專題研究(未出版)
張譽騰 著,1987,《科學博物館教育活動之理論與實際》,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歐用生 著,1992,《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彰化啟智學校編印,1998,《彰化啟智學校專業服務手冊-機能訓練》,彰化:彰化啟智學校
劉婉珍 著,2002,《美術館教育理念與實務》,台北:南天。
韓繼綏 編,1999,《特殊教育法規選輯》,台北市:教育部
◎譯本
John H. Falk, Lynn D. Dirking著 林潔盈等譯,2001,《博物館經驗》,台北:五觀藝術管理。
Lowenfeld著,王德育譯,1991,《創性與心智之成長》,台北:三友。
Eisner,Elliot. W.著、郭禎祥譯,1991,《藝術視覺的教育》,台北:文景書局
David L. Gallahue 著 許義雄譯,1997,《兒童發展與身體教育》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
◎期刊論文
John Hennigar-Shuhm原著 林仲剛譯,1997,<博物館與學校教師之對話─學校教師如何利用博物館資源>《博物館學季刊》,11(1)63-70頁
何華國,1986,<Career education:一種課程取向的抉擇>《特教園丁季刊》,1(2)
李崑山,1996,<國民小學戶外教學理論與實務初探>《環境教育》,29,62-69頁林宏熾,2001,<多重與重度障礙教育課程與教學>《特教園丁》,17(2),3-4頁林振春,1997,<博物館如何推動社區之終生學習>《博物館學季刊》,11(4),18頁
許天威,<無障礙的學習環境>《特殊教育》,第26期,7-19頁靳知勤,1999,<以博物館情境為例探討國小自然科教師運用社會教育資源充實教學之個案研究>《科學教育學刊》,7(2)111-133頁隗振瑜,2000,<博物館教育活動與視障兒童教育之結合-以國立台灣博物館/用心看世界,大甲溪之旅方案為例>2000博物館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論文黃振隆,1993,<學習社會的理念>《成人教育雙月刊》,16, 40-42頁黃富順,1996,<終生學習的意義、源起、發展與實施>《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台北:師大書苑。1-32頁黃明月,1997,<博物館與自我導向學習>《博物館學季刊》,11(4),頁32-33
曾思瑜,1995,<無障礙環境設計的理念與教學上的實施>,《空間雜誌》,70張慧蓉,1991,<無障礙環境的圖書館服務>,《書香》,8秦裕傑,1998,<博物館法公聽會後記>《博物館學季刊》,12(4),頁105-112謝文和,2000,<博物館與學校的教育夥伴關係>《博物館學季刊》,14(2),頁15-22劉婉珍,1994,<博物館成人教育特性與實踐>《博物館學季刊》,8(4),58頁劉婉珍,1997,<美術館教育的特質與發展>《博物館學季刊》,11(4):頁55-62
二、西文部分
AAM. 1992. Excellence and Equity:Education and the Public Dimension of
Museums.Washington,DC: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
Birch,H.& Lefford,A(1967).Visual differentation,inter-sensory integration, and voluntary motor control. 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32(2)
Biwgood, S.(1988)A Comparison of 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 Technical Report,No.88~10
Carter, J.(1989).Learning abou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 Eliean Hooper-Greenhill(Ed.)Initiatives in Museum Education, p.p.10-11
Disinger,J.F.(1984),Field instrucation in school settings,(ERUC ED 259935)。Drake, C.S.(1992). Museum in the community─an education resurce museum.
UNESCO, 44(2).p.p.96-99
Igoe, K.(1993). Advancing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museums. ICOM News, 1(2).p.8
Kokaska, C. J. , & Brolin, D. E.(1985).Career education for handicapped individuals. Columbus:Charles E. Merriall. p.43
Simmons, D. (1993).Facilitating Teachers’ Use of Natural Areas:Percep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4(3), p.p.8-16
Sailor,W. & Haring,N.(1997).Some current directions in theeducation of the severely/multiply handicapped.AAESPH Review,2,p.67-86
Tamir, P.(1990-1991)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al,informal,and nonformal science learning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2(2)p. 34 。
Westling&Fox,2000,Teaching student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2nd ed.).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三、網站
內政部內政統計資訊服務網http://www.moi.gov.tw/W3/stat/home.asp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網站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
教育部社教司網站http://www.edu.tw/society/Laws/L01/l03l01.html
自然科學博物館網站http://www.nmns.edu.tw/cindex.html
百科知識網http://www.wordpedia.com/
國際博物館協會 (ICOM) 網站http://www.icom.org/
美國博物館協會 (AAM) 網站http://www.aam-u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