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獻探討
國內對於畫廊產業之研究較少,故相關論著不多,因此,在研究過程之文獻探討上,主要將以期刊雜誌為主,輔以相關之學術論文及著作。
(一)、相關著作:
1、藝術環境方面:台灣的美術現象深受政治、經濟、外來美術思潮之影響,而在林惺嶽,【渡越驚濤駭浪的台灣美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7。李俊賢,【台灣藝術的南方觀點】,台北市:北市美術館,1996。倪再沁,【台灣美術的人文觀察】,台北市:雄獅出版社,1995。葉玉靜,【台灣美術中的台灣意識-前九0年代「台灣美術」論戰選集】,台北市:雄獅圖書出版社。高千惠,【當代文化藝術澀相】,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6。這些著作中,均對90年代前後之各種影響美術發展之事件及現象作相當程度的剖析,是撰寫本文的過程中,極重要之參考資料。此外,文化建設委員會於1998年出版的【文化白皮書】,及台北市政府於1998年委請林谷芳研究的【台北市文化政策白皮書研究案】,對整體藝術環境的塑造亦提供相當豐富之資料。
2、美術館/博物館方面:
參考陳國寧,【博物館的演進與現代管理方法之研討】,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78。黃光男,【美術館行政】,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1。主要係針對美術館的功能與運作部分。
3、傳播媒體方面:
賴素鈴,【不確定的友情---美英荷法博物館與媒體關係研究】,台北市:華民國新聞評議委員會,1998。是少數從實務方面探討媒體與博物館關係的著作,對傳播媒體與藝術機構間之公共關係提出廣泛且具體的意見,十分值得參考。
4、藝術評論方面:
姚一葦,【藝術批評】,台北市:三民書局有限公司,1996。謝東山,【當代藝術批評的疆界】,台北市,第門藝術基金會,1995。參考該兩書就藝術批評的理論與應用之探討。
5、公共藝術方面:
倪再沁,【台灣公共藝術的探索】,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黃才郎,【公共藝術與社會的互動】,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對公共藝術在台灣的狀況有相當詳細之描繪。
6、藝術教育方面:
Albert Wiliam Levi及 Ralph A.Smith合著,李中澤譯【美學與藝術教育】,中國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Michael J.Parsons 及H.Gene Blocker合著,王柯平譯【藝術教育:批評的必要性】,中國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該兩本著作對觀眾與藝術創作者之教育有較全面的思考,對國民美育全面性之養成深具參考作用。
7、藝術產業方面:
黃河的【藝術市場探索】,台北市:淑馨出版社,1996。對實際畫廊與拍賣運作情況有詳細分析。而金錢文化的【藝術投資】,台北市:金錢文化企業有限公司,1994。對藝術產業範圍及策略有所描述。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的1997藝術產業及藝術品經營系列演講活動◎演講專輯,則對整個藝術產業的經營有全面的介紹。
(二)、學術論文:
從本論文所要探討之議題,蒐集相關之學術論文有:
蔡宜芸,【商業?藝術?台北畫廊活動的探索】,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陳文玲,【畫廊顧客的購買行為-以台中市畫廊為例】,台中,東海大學企管理管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賴嘉玲,【莫內故宮展與台灣社會文化變遷---一個文化生產場域的個案研究】,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彭佳慧,【從藝術雜誌觀察台灣藝術生態的互動關係---以「雄獅美術」雜誌為例(1971-1996)】,台中,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三)、期刊雜誌:
關於畫廊產業的著作在台灣較少,主要仍以藝術類雜誌為主要文獻參考依據,因此,在期刊雜誌的收集方面,舉凡與本論文有關之議題,如畫廊發展、畫廊產業、藝術評論、藝術教育、藝術創作、、等等都在蒐集之列,而參考之期刊雜誌有:藝術家雜誌、雄獅美術雜誌、藝術新聞雜誌、典藏藝術雜誌、炎黃藝術雜誌、南方藝術雜誌、藝術貴族雜誌、現代美術雙月刊、台灣美術雜誌、美育月刊等。
此外,雄獅圖書出版的年鑑內容豐富,是重要的研究資料來源,該年鑑從1990開始,但至1997年出版後即未再出版,對研究視覺藝術者而言,確實少了極重要的參考資料。而從雄獅1997年年鑑停止出版後,直到2002年才有典藏雜誌出版類似之年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