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115.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9 22:1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郭麗芬
研究生(外文):Kuo lifen
論文名稱:佛光緣美術館群策略聯盟營運管理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Strategic Alliance o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for Fo Kuang Yuan Art Museums
指導教授:陳國寧陳國寧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藝術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佛光緣美術館群美術館群策略聯盟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3
  • 點閱點閱:129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6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摘要
佛光山從民國八十四年起,在國內外各地相繼成立佛光緣美術館,國內在台北、台南、屏東、宜蘭、高雄等地,由點而面,逐漸形成一個博物館群,此五地共有六個美術館,本文稱之為佛光緣美術館群,其宗旨,在於佛教藝術之鑑賞與佛教藝術美學之傳播。佛光緣美術館群受限於專業人力條件的不足,在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專業工作是很難面面俱到臻於健全,各館各自擁有自己的資源,組織管理上,尚待建立密切合作的體系。如何善用既有的內部資源,並與其他有關團體合作聯盟、資源結合,以形成資源相互支援與相互共享之體系,是佛光緣美術館群為永續經營需審慎考量的策略計劃。
本研究以「佛光緣美術館群策略聯盟營運管理之研究」為題,首先瞭解佛光緣美術館群的設立與發展背景,調查、分析其營運管理現況;再以策略學者波特(Porter)所提出的產業吸引力為架構,做美術館外部環境供需與競爭的分析,探討佛光緣美術館群目前所處的外部環境,以及其他博物館間之互動與合作關係;再根據佛光緣美術館群所擁有的有形、無形資源、組織型態與館長的規劃理念等各方面的狀況,研究佛光緣美術館群的核心資源,並應用SWOT策略分析法,探討未來的發展策略及其策略聯盟之可行性方式。
經探索分析後提出對館群策略聯盟之觀點,以供其進行策略聯盟,營運管理規劃、運作時之參考。
目次
摘要 I
目次 II
表目次 III
圖目次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5
第三節 文獻探討 7
第二章 佛光緣美術館群的設立與發展 37
第一節 佛光山的人間佛教精神 37
第二節 佛光緣美術館群的角色定位 43
第三節 佛光緣美術館群各館的設立 45
第三章 佛光緣美術館群營運管理現況分析 60
第一節 組織與人力分析 60
第二節 典藏管理 68
第三節 展覽類型 76
第四節 教育的推廣與觀眾服務 85
第四章 佛光緣美術館群的內部資源與外部環境分析 90
第一節 內部資源分析 90
第二節 外部環境分析 96
第三節 未來的發展策略及其館群、館際合作的關係 97
第五章 佛光緣美術館群策略聯盟營運管理 119
第一節 館群、館際之間策略聯盟案例 119
第二節 館群、館際策略聯盟的動機與互動過程 128
第三節 館群、館際之間策略聯盟的評量 137
第四節 營運管理發展策略 14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43
參考書目 153
附錄 161
附錄一 佛光緣美術館現況調查表 161
附錄二 佛光緣美術館群深度訪談紀錄 171
附錄三 佛光緣美術館群深度訪談紀錄 172
附錄四 訪談的對象紀綠 173
附錄五 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流通處一覽表 174
表目次
表1-3-1 博物館資源類別表 25
表3-1-1 諮詢委員會設置現況 62
表3-1-2 工作人員教育程度 63
表3-1-3 專業程度 64
表3-1-4 人力是否充足 65
表3-1-5 人力不足的部分 65
表3-1-6 人員流動情形 66
表3-1-7 人員專業能力 67
表3-2-1 藏品符合館藏計畫水準之程度 69
表3-2-2 藏品經審議委員會評選後購藏或受贈 69
表3-2-3 藏品應用程度 70
表3-2-4 藏品價值特色 71
表3-2-5 是否制定文物收藏政策 71
表3-2-6 是否建立文物典藏作業規格 72
表3-2-7 庫房空間充足程度 73
表3-2-8 庫房定時處理防蟲、殺菌、消毒及清潔情形 73
表3-2-9 是否具有專用圖書室 74
表3-3-1 展示空間符合需要之情形 76
表3-3-2 有無常設性展覽 77
表3-3-3 常設展示是否定期更換 78
表3-3-4 每年舉辦短期性特展或專題展計次,平均每檔展出日數 78
表3-3-5 最主要的短期性展覽規劃方式 79
表3-3-6 短期性展覽的輔助說明 80
表3-3-7 展品安全與維護 81
表3-3-8 館外展覽或巡迴展 82
表3-3-9 展示設備情況 83
表3-3-10 館舍安全設施 83
表3-4-1 合作對象 86
表3-4-2 合作方式 86
表3-4-3 開放時間 87
表3-4-4 館內觀眾服務 88
表3-4-5 無障礙設施 88
表4-3-1 WEIHRICH: SWOT矩陣分析表 98
表4-3-2 佛光緣美術館SWOT策略分析表 99
表5-1-1 周矩敏「散淡人生 」彩墨畫系列作品巡迴展 120
圖目次
圖1-1-1 研究架構示意圖 4
圖1-3-1 SWOT策略分析、資源基礎模式之關係 21
圖1-3-2 跨組織合作互動的過程 28
圖2-3-1 台北佛光緣美術館 46
圖2-3-2 台南佛光緣美術館 47
圖2-3-3 屏東佛光緣美術館 49
圖2-3-4 宜蘭佛光緣美術館 51
圖2-3-5 佛光山佛光緣文物展覽館 53
圖2-3-6 秦兵馬俑銅車馬複製品 53
圖2-3-7 佛光山佛教文物陳列館 55
圖2-3-8 華藏世界 57
圖2-3-9 字畫館 58
圖2-3-10 三千大千世界 58
圖3-1-1 佛光緣美術館群組織圖 61
圖3-1-2 工作人員教育程度 63
圖3-1-3 專業程度 64
圖3-3-1 每年舉辦短期性專題展 79
圖5-2-1 佛光緣美術館館群策略聯盟的互動過程 131
圖5-2-2 佛光緣美術館館際策略聯盟之互動過程執行程序示意圖 136
參考書目
一、中文書籍
司徒達賢(1997)。〈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之概念架構〉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修粹要。台北:財團法人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佛光山宗務委員會(1991)。我們的報告-佛光山做了些什麼?高雄:佛光書局。
佛光緣編緝部(1994)。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1。台北:佛光緣美術館。
佛光緣編緝部(1994)。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2。台北:佛光緣美術館。
佛光緣編緝部(1994)。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3。台北:佛光緣美術館。
佛光緣編緝部(1994)。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4。台北:佛光緣美術館。
佛光緣編緝部(1997)。佛光緣美術館珍藏書畫6。台北:佛光緣美術館。
佛光緣編緝部(2002)。佛光緣美術館簡介序。台北:佛光緣美術館。
佛光緣編緝部(2002)。茶味、禪意、陶花源-中、日、韓國際陶藝生活藝術展。台北:佛光緣美術館。
余佩珊譯,Peter F. Drucker原著(2000)。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吳思華(1996)。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麥田出版社。
吳思華(1998)。策略九說。台北:臉譜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吳淑華譯,Michael A. Hitt, R. Duane Ireland, Robert E. Hoskisson原著(1999)。策略管理-Srtategic Management : Competitiveness and Globalization。台中:滄海書局。
呂理政(1999)。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李文雄(2001)。策略管理-理論實務與診斷分析。台北: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依門、呂蘊娜、杜佩怡(1995)。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5。台北:佛光緣美術館。
星雲大師(1995)。〈人間佛教〉佛教叢書之十。高雄:佛光出版社。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遠流出版社。
苗豐強(1997)。雙贏策略─苗豐強策略聯盟的故事。台北:天下文化。
徐純譯,Timothy Ambrose and Crispin Paine原著(2000)。博物館實務基礎入門-Museum Basics。財團法人台灣省文化基金會。
張譽騰等譯,G. Bllis Burcaw原著(1997)。博物館這一行-Introduction to Museum Work。台北: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
陳國寧(1973)。敦煌壁畫佛像圖研究。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陳國寧(1978)。博物館的演進與現代管理方法之研討。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陳國寧(1997)。台灣地區中小型博物館經營管理之研究。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國寧(2000)。如何經營小型博物館。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國寧計畫主持(1990)。臺閩地區公私立博物館專輯-博物館巡禮。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國寧等(1988)。博物館的營運與管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國寧等(1992)。博物館的營運與管理-縣立文化中心博物館工作參考手冊。南投: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黃光男(1997)。博物館行銷策略。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黃光男(1998)。美術館廣角鏡。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黃光男(1999)。博物館新視覺。台北:正中書局。
黃光男、陳國寧主持(2000)。台北市文化藝術資源調查-博物館與美術館資源之研究。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慈莊法師(1997)。法相-進入佛教堂奧之鑰。高雄: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漢寶德(1995)。博物館片談。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漢寶德(2000)。博物館管理。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劉德勝(2000)。博物館利用叢書10-如何建立義工制度。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劉欓河(1995)。美術館的籌備與營運。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
震旦文教基金會工作小組(2000)。佛教東傳兩千年-佛教文物暨地宮珍寶特展。台北:佛光緣美術館。
潘振雄等(2001)。管理學-理論與實務。台北: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二、中文期刊論文
Neil G. Kotler(1999)。〈New Directions in Museums, Visitor Experience, and Marketing-博物館、參觀經驗、行銷之新方向〉新世紀.新方向-博物館行銷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方至民、曾志弘(1997)。〈形成條件對中外合資企業績效的影響〉中山管理評論,第5卷第2期,頁537-552。
司徒達賢(1994)。〈台灣中小企業發展之經營策略〉第一屆中小企業發展學術研討會。
朴英培(1988)。工作價值觀、領導型態、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韓國電子業為例。台北: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思華(1994)。第六說:互賴說(上)。世界經濟文摘,91期。
呂憶皖(1999)。博物館群聯合經營-以格拉斯博物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第13卷2期。
呂龍潭(1999)。企業資源性對策略聯盟型態影響之研究-以我國中小企業個案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究所碩士論文。
林月珠(1996)。〈宗教途徑的組織管理〉東吳政治學報。第六期。
林保堯(2000)。〈佛教文物暨地宮特展-佛教東傳二千年〉藝術家雜誌月刊。No300。
邱吳幌(1996)。產業環境與資源特性對合作策略選擇之影響-以模具產業為例大葉工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星雲大師(2001)。〈人間佛教的藍圖〉普門學報。第五期。
星雲大師(2001)。〈中國佛教階段性的發展芻議〉普門學報。第一期。
徐佑琪(2001)。博物館「館際合作策略」之研究─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翁志維(1996)。策略聯盟的過程、演進與學習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琬幸(1997)。資源特性及策略聯盟類型對跨國策略聯盟績效之影響。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瑜芳(1999)。合作動機與合作夥伴選擇的決定性因素-以社會福利機構為例之個案研究。私立逢甲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淑寬(1998)。促銷聯盟管理成功因素之研究-以服務業為實證研究。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粘柏菁(1997)。以資源基礎理論的觀點探討觀光資源特性與發展策略關係之研究-以花蓮地區觀光資源為例。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信傑(1998)。博物館與社會資源之結合-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碖文。
黃慶源(1996)。非營利行銷研究-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為例。中正大學公共事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怡芳(2001)。藝文活動行銷傳播策略之研究-以報社贊助大型展覽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婉珍(2000)。〈博物館蒐藏的意義與影響〉博物館學季刊。第14卷3期,頁3-9。
慧開法師(2001)。〈佛教教學對現代教育的啟悟之探索〉《普門學報》。第三期。
蔡惠真(2000)。以核心資源為基礎探討多角化之後續發展-經營焦點集中策略。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惠英(1993)。〈展示設計新說〉博物館學季刊。第7卷3期,頁51-53。
鄭惠英(1997)。〈展示規劃與維護概念〉博物館學季刊。第11卷2期,頁63-66。
龔鵬程(1998)。共創人間淨土-佛教的非營利事業管理及其開展性。嘉義南華大學管理學院論文集。
三、外文書籍
Alexander,Edward P.(1979).”Moseums in Motion”,Nashvill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State and Local History.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1994). “Museums Count: A Report by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
Burcaw, G. Wllis(1987).”Introduction to Museum Work”,Nashville: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State and Local History. Tennessee..
Contractor, F. J. and Lorange, P.(1988).” Why Should Firm Cooperate? The Stategy and Economics Basis for Cooperative Ventures. Cooperative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w York: Lexington Books.
Dessler,Gary(1986.)” Organization Theory: Integrating and Structure and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Diana Crane(1987).”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vant-Garde: The New York Art World, 1940-1985”,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Downs, C. W., Smeyak, G. P. and Martin, E.(1980). “Prefessional Interview”. New York, NY: Harper and Row Publoshers, ins..
Dymsza, W. A.(1988)” Success and Failures of Joint Ventur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Lessons from Experience in Contractor and Lorange (eds.). Cooperative Strategic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w York: Lexington Books.
Golembiewski, Robert T.,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Public Agencies: Perspectives on Theory and Practice.(1989).” In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Theory, Practice and Research, French,Wendell L. Bell, Cecil H. Jr., and Zawacki, Robert A., Homewood, Ill.:Richard D. Irwin, Inc., 3rd (eds.).
Henry, Nicholas(1995).”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Affai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Hill, Charles W. L. & Jones, Gareth R.(1998).”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An Integrated Approach”, Boston New York: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Hooper-Greenhill, Eilean,” Museum and their Visitor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4.
Kast, F.E & Posenzweig, J.E.(1990).“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 A system and contingency Approach ”, 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 3th ed.. , 1979.
Killing J. P.(1983). “Strategies for Joint Venture Success”, New York: Praeger..
Lewis, J. D.(1990).“Partnership for Profit: Structuring and Managing Strategic Alliances”, NY: London: Prentice-Hall.
Philip Kotler(1998).”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9thed.,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Inc..
Porter, M. E.(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the free press.
四、外文期刊雜誌
Anderson, E.(1990).”Two Firms, One Frontiner: On Assessing Joint Venture Performance”, Sloan Management Review,Vol. 31, No.2, pp 19-30.
Barney, J. B.(1991)."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17, No.1, pp 99-120.
Collis, D. J.(1991). “A Resource-Based Analysis of Global Competition:The Case of the Bearings Industr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2, pp49-68.
Collis, D.J. & Montgomery, Cynthia A.(1995).” Competing on Resources: Strategy in the 1990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pp 118-128.
Conner, K. R.(1991). “A Historical Comparison of Resource-based Theory and Five Schools of Thought With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Economics: Do We Have a New Theory of the Firm?”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17, Iss.1, pp.121-154.
Frazier, Gary L. and Summers, John D.(1984). “Interfirm Influence Strateg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Within Distribution Channels”,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48, pp.43-55.
Kanter, R. M.(1994).” Collaborative Advantange: The Art of Allianc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 72., pp 96-108.
Kogut Bruce(1988).”Joint Ventur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erspectiv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9, pp319-332.
Ring P. S. & Van de Ven, A. H.(1994).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ooperative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Academy of Managemrnt Review, Vol.19, pp90-117.
Selwyn, M. and Valigra, L.(1991).” Making Marriages of Convenience: Fuji-Xerox, Example Worth Copying”, Asian Business, Vol.27,pp26-29.
Spekman, R. E., Forbes, T. M. & Isabella, L. A., Macavoy, T. C.(1998).”Alliance Management: A view from the past and a look to the future”,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Vol.35, No.6, pp747-772.
五、網路資訊
What is ICOM(http://www.icom.org/organization.html),March.2002.
人間福報(http://www.wfdn.com.tw/),March.2002.
如是我聞(http://fgs-media.tv/oracle/oraclemain.htm),May.2002.
佛光文化(http://www.foguang-culture.com.tw/),March.2002.
佛光衛視(http://www.bltv.com.tw/about_us.htm),March.2002.
佛光緣美術館(http://www.fgs.org.tw/fgyan/art/art-4a.htm),Nov.2001.
宜蘭博物館家族(http://www.geocities .com/yaim2000),Mar.200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