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1. 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民國八十二年二月,太魯閣國 家公園解說教育計劃與實施,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2.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民國八十一年六月,太魯閣國家公園民宅建築物設計暨神秘谷細部規劃設計之研究,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3.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民國八十年六月,太魯閣國家公園三棧/神秘谷整體規劃研究報告,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4. 王鑫,民國七十五年七月,解說計劃規劃參考資料彙編,台灣大學地理學系。
5. 吳鳳珠、林晏州,1995,遊客中心解說效果之評估,戶外遊憩研究,7(4):31-48。6. 李朝盛,民國七十五年十二月,國家公園遊客解說需求之研究,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7. 李瑞宗,民國八十八年六月,陽明山國家公園全區古道調查,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8. 林文鎮,1991,森林美學,台北:淑馨出版。
9. 林茂耀,2001,台灣第一條原住民文化步道-太魯閣砂卡礑步道,大地地理雜誌,四月號,頁22-24。10. 林朝欽,1981,步道規劃技術簡介,台灣林業,7(10):23-27。
11.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2.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民國八十五年七月,金門國家公園自然與文化解說步道規劃設計,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13. 姜蘭虹等,1984,太魯閣國家公園遊憩資源及遊客調查,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14. 徐國士,黃文卿,游登良,1997,國家公園概論,臺北:明文書局。
15. 區宗明,2000,國家公園境內道路規畫的省思-走進太魯閣,大地地理雜誌,十二月號,頁34-67。16. 張岱、楊宏志,1995,林務局登山步道之回顧與展望,臺灣林業,21(11):35-44。17. 張明洵、林玥秀,1992,解說概論,太魯閣國家公園。
18. 張紹勳、林秀娟,1995,SPSS For Windows統計分析:初等統計與高等統計(三版),臺北市: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19. 張詩悌,民國八十六年六月,板橋林家花園解說效果之探討,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 張詩悌、林晏州,1997,板橋林家花園解說效果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10(2):19-41。21. 曹正、朱念慈,1990,國家公園設計規劃準則及案例彙編,內政部營建署。
22. 許文聖,1979,自然步道簡介,台灣林業5 (8) 27-28。
23. 許世璋、陳淑寶,2001,遊客中心展示館之解說評估-以太魯閣國家公園生態展示館為例,海峽兩岸二十一世紀觀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B-97-110頁。
24. 郭亙榮,1994,陽明山國家公園陽金公路人車分道規劃暨細部設計,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25. 陳昭明,1983,陽明山國家公園遊憩資源及步徑系統之調查與分析,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26. 黃志堅,民國八十九年六月,不同遊憩機會步道可接受限度指標因子建立之研究-以藤枝森林遊樂區為例,中興大學森林學究所碩士論文。27. 黃俊英,2000,多變量分析(第七版),臺北市: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
28. 楊志弘、莫季雍譯,民77年,傳播模式,台北:正中書局。
29. 楊明賢,1999,解說教育,台北:楊智出版社。
30. 楊婷婷,民國八十五年六月,解說摺頁解說解說效果之探討-以台北市立動物園大鳥籠為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31. 楊婷婷、林晏州,1996,台北市立動物園大鳥籠解說摺頁解說解說效果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9(1):31-56。32. 劉吉川,2002,登山步道概述,台灣林業,28(1)﹕77-81。
33. 蔡佰祿等,民國八十五年六月,國家公園解說牌示設施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34. 蔡淑惠,民國八十九年,國中生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命科學聽展示設施之解說效果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35. 簡益章,1997,森林遊樂區自導式步道解說系統之研究,中興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36. 顏文甄,民國九十年,遊客對玉山國家公園服務品質滿意度之研究,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37. 羅文坤,民國八十四年,行銷傳播學,臺北:三民書局。
38. 蘇美玲,民國八十七年六月,都市公園使用者休閒態度之研究-以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為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39. 陳昭明,民國七十年,台灣森林遊樂區需求、資源、經營之調查與分析,台北市。
40.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1994,太魯閣國家公園戶外解說設施計畫,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41. 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民國75年1月,陽明山國家公園遊憩資源及步徑系統之調查與分析,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42. 陳順宇,2000,多變量分析,pp.3-1 —3-43。
43. 王鑫等,民國78年6月,太魯閣國家公園解說系統規劃研究報告,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44. 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民國80年1月,陽明山國家公園全區步道系統及遊憩據點之設施整理改善規劃報告,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45. 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民國80年1月,陽明山國家公園解說與環境教育系統規劃研究報告,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46. 蔡惠民,國家公園解說系統規劃與經營管理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民74年6月。
47. 林文鎮,1990,美的林間步道,台灣林業,16 (6):1-6。
48. 楊宏志、呂國彥,1995,步道規劃準則,台灣林業,21 (7):2-8。
英文部分
1. Bell,S. (1997).Design for outdoor Recreation﹒Hong Kong:Dah Hua Co.
2. Huai-yi Lin, B.S.F.(1996).A study of effectiveness and visitor impressions of the Lushui-Holiu Self-Guided nature trail in the Taroko National Park,Taiwan﹒Stephen F.Austin State University.
3. Guielford,J.P.(1965).Fundamental statistics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4th Ed, New York:Mcgraw-Hill Inc.
4. Gianna Moscardo(May 1998).Interpretation and Sustainable Tourism:Functions,examples and principles,the 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 9(1),p.2-13.
5. Kuehner, R.A.& Elsner, G.H.(1978)﹒Response of Visitors to the Rainbow Trail:An Evaluation of an Interpretation Area in the Lake Tahoe Basin, California. USDA. For. Serv. Res. Pap. PSW-131. 17pp.
6. Lutz,D.M.(1926). Nature trails and experience in outdoor education. New York,NY: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Miscellaneous Publication No.21.
7. Sharpe,G.w.(1982)﹒Interpretating the Environment, 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8. Trapp, S., M. Gross& R. Zimmerman .( 1991)﹒Signs, Trails, and Wayside exhibits:Connecting People and Places﹒Stevens Point, WI: UW-SP Foundation Press.
9. Tilden,F.(1957)﹒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arolina.
10.Wu, H.C.(1997)﹒Evaluation of interpretation: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rpretive exhibit centers in Taroko National Park, Taiwan﹒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tephen F. Austin State University, Nacogdoches, Texas.
11. Wagar,J.A.(1976). Achieving Effectiveness in Interpretation. USDA For. Serv. Res. Pap. Pp.9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