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115.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3 10:2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錦照
研究生(外文):Huang, Chin-Chao
論文名稱:田中森林公園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Research of Visitors’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for Traveling at Tienchung Forest Park.
指導教授:沈進成沈進成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Ph.D. Shen, Ching-Che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觀光休閒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5
中文關鍵詞:森林公園動機滿意度
外文關鍵詞:Forest ParkMotivationSatisfac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71
  • 點閱點閱:875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31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5
近年來由於台灣經濟的成長,國民所得增加,加上週休二日的實施,國民生活型態逐漸改變,台灣特殊的地理環境,森林面積約佔全部面積的55%,適宜提供人們從事各項遊樂活動,所以森林成為國民從事遊樂活動的最佳場所。本研究乃以參山國家風景區範圍內之田中森林公園為研究對象,探討遊客之旅遊動機及滿意度,所得之結論提供主管機關對本基地或未來進行森林公園設計與維護管理時之參考。研究結果發現,遊客旅遊動機主要為運動健身、鬆弛身心及登山健行;行前期望較高前三項為交通便利性、遮蔭休憩場所及步道設施與維護;滿意度較高前三項為交通便利性、遮蔭休憩場所及林相美觀。而在I.P.A.法中發現,改善重點有動線導覽指標一個項目,主管機關如能設置醒目且明確的指標引導遊客,應能創造出更令遊客感到舒適與滿意的遊憩環境。
Owing to steady economic growth in Taiwan in recent years, the increase of national income, and the practice of Act for five working days in a week, national living styles in Taiwan vary gradually. In addition, the geographic environment in Taiwan is very distinctive: forests cover approximately 55% area of this island. Forests suit for people to engage in various kinds of recreation activities, so forests have become the best locations for nationals to engage in recreation activities.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is directed against Tienchung Forest Park, which is among the scope of National Tsanahsn Scenic Area, and we analyze the results of tourists’ trip motive and degree of satisfaction. We provide our conclusions regarding maintenance management at this park for the authorities’ reference when they plan to design related forest parks in the future.Our research results shows that trip motives of tourists mainly put emphasis on exercise for health, relaxation for bodies and minds, and places for mountain climbing and hiking. In respect of degrees of satisfaction, our results find that the first three factors which tourists concern are convenience of traffic, shady rest places, and artistic woods. With reference to the emphasis on improvement, there is only one item, the instructions of movement directions. If the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Tienchung Forest Park sets up eye-catching and clear instructions to guide tourists, we trust that it could create a recreation environment to make tourists feel more comfortable and satisfactory.
目 錄
目錄 …………………………………………………………………… iii
表目錄 …………………………………………………………………… v
圖目錄 …………………………………………………………………… v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3
1.3 研究範圍………………………………………………………… 4
1.4 研究內容與流程………………………………………………… 4
1.4.1 研究內容………………………………………………………… 4
1.4.2 研究流程…………………………………………………………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2.1 森林遊樂概論…………………………………………………… 7
2.2 公園概論………………………………………………………… 18
2.2.1 公園的定義……………………………………………………… 18
2.2.2 公園的分類……………………………………………………… 18
2.2.3 公園的功能……………………………………………………… 26
2.3 森林公園概述…………………………………………………… 33
2.3.1 森林公園定義…………………………………………………… 40
2.4 動機相關理論…………………………………………………… 41
2.4.1 動機的定義……………………………………………………… 41
2.4.2 動機理論………………………………………………………… 41
2.4.3 旅遊動機………………………………………………………… 46
2.5 滿意度相關理論………………………………………………… 56
2.5.1 滿意度的定義…………………………………………………… 56
2.5.2 滿意度理論……………………………………………………… 59
2.5.3 行前期望、知覺績效及滿意度之間的關係…………………… 61
2.5.4 I.P.A.法 ………………………………………………………… 61
2.6 相關實證研究…………………………………………………… 6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69
3.1 基地現況………………………………………………………… 69
3.2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 72
3.2.1 研究架構………………………………………………………… 72
3.2.2 抽樣方式………………………………………………………… 72
3.2.3 研究假設………………………………………………………… 73
3.3 研究方法………………………………………………………… 73
第四章 調查結果分析…………………………………………………… 76
4.1 田中森林公園遊客概況………………………………………… 76
4.1.1 遊客個人特性…………………………………………………… 76
4.1.2 遊客旅遊動機…………………………………………………… 77
4.1.3 遊客行前期望…………………………………………………… 77
4.1.4 遊客實際滿意度………………………………………………… 80
4.2 遊客特性對旅遊動機之差異分析……………………………… 81
4.3 遊客旅遊動機與行前期望之相關分析………………………… 89
4.4 遊客行前期望與實際滿意度之綜合分析……………………… 9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6
5.1 結論……………………………………………………………… 96
5.1.1 田中森林公園遊客慨況………………………………………… 96
5.1.2 遊客特性對旅遊動機之差異分析……………… 97
5.1.3 遊客旅遊動機與行前期望之相關分析………… 98
5.1.4 遊客行前期望與實際體驗滿意度之綜合分析… 99
5.2 建議與限制……………………………………………………… 100
參考文獻 …………………………………………………………………… 102
附錄一 …………………………………………………………………… 110
個人簡歷 …………………………………………………………………… 115
表 目 錄
表2.1 森林遊樂環境特徵 ………………………………….………….………17
表2.2 公園分類表 ………………… …………………………………….……24
表2.3 公園功能表 ……………………………………..…..…………………..32
表2.4 遊憩資源開發程度表 …………………………………………………..35
表2.5 田中森林公園用地使用演替表 ………………………..………………38
表2.6 遊憩活動與環境關係表 ………………………………………………..39
表2.7 田中森林公園環境及資源調查表……………………………………..…40
表2.8 Thomas 旅遊動機綜理表 ……………………………………………...47
表2.9 遊憩活動者目的一覽表 ……………………………………….……….55
表2.10 滿意度之定義綜理表 ……………………………………….………….57
表3.1 田中森林公園交通狀況表 …………………………………………..…70
表3.2 田中森林公園遊客人數表 …………………………………………..…70
表4.1 田中森林公園受訪遊客個人特性統計表 …………………………..…78
表4.2 田中森林公園受訪遊客旅遊動機統計表 …………………………..…80
表4.3 田中森林公園受訪遊客行前期望與實際體驗滿意度統計表 ..………81
表4.4 田中森林公園遊客性別與旅遊動機之差異性檢定 ………………..…84
表4.5 田中森林公園遊客年齡與旅遊動機之差異性檢定 ………………..…84
表4.6 田中森林公園遊客職業與旅遊動機之差異性檢定 …..………………85
表4.7 田中森林公園遊客教育程度與旅遊動機之差異性檢定 ……………...86
表4.8 田中森林公園遊客平均月收入與旅遊動機之差異性檢定 …………...87
表4.9 田中森林公園遊客婚姻狀況與旅遊動機之差異性檢定 ……………...88
表4.10 田中森林公園遊客居住地與旅遊動機之差異性檢定 ………………...89
表4.11 田中森林公園遊客旅遊動機與行前期望之相關分析 ………………...91
表4.12 田中森林公園受訪者行前期望與實際體驗滿意度之SWOT分析表…..95
圖 目 錄
圖 1.1 研究流程圖 …………………………………………….……………….. 6
圖 2.1 公園綠地系統圖 ………………....……………………………………. 23
圖 2.2 馬士洛(Maslow)需要層次圖 ...……………………………………. 43
圖 2.3 遊憩動機理論,社會學模式圖 ……………………....………………… 45
圖 2.4 影響遊憩動機與行為之架構圖 ……………………………..………… 54
圖 2.5 滿意模型圖 …………………………..………………………………… 58
圖 2.6 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模式圖 ………..………………………………… 62
圖 3.1 田中森林公園聯外交通圖 ………..…………………………………… 71
圖 3.2 研究架構圖 …………………………………..………………………… 72
圖 4.1 行前期望與實際體驗滿意度象限圖 ………..………………………… 92
圖 4.2 行前期望與實際體驗滿意度座標圖 ………..………………………… 93
圖 4.3 行前期望與實際體驗滿意度座標圖(續) …..………………………… 93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1.于明誠,都市計畫概要,民76。
2.毛冠貴,台北市獎勵民間投資公共設施策略之研究,中興大學都研所,
碩士論文,民71。
3.內政部營建署,台中都會公園開發研究計畫,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
民80。
4.王震武,大台北區住的意向調查報告,(99、245∼318),文理出版社,民65。
5.王國瑞,森林遊樂,正中書局,95,民65。
6.王國瑞,森林遊樂,正書書局,民88。
7.王榮愷,都市計畫公園開發與經營管理策略之探討,成功大學都研
所,碩士論文,民81。
8.方苑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田中森林遊樂區規劃期中報告,台灣省林務
局大甲林區管理處委託,民76。
9.台灣省政府,變更八卦山脈風景特定區計劃(第一次通盤檢討)書,
未出版書籍,民80。
10.台灣省旅遊局,「田中森林遊樂區交由旅遊局配合觀光遊憩系統規劃
為風景區」用地問題探討,八卦山風景區管理所,未出版資料,民85。
11.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台北市公園綠地配置圖,民
88。
12.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台灣森林遊樂資源之調查分析,台灣大學森
林學系,台北,民69。
13.交通部觀光局,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國人國內旅遊狀況調查報告,(p.43、p87)台北,民89。
14.交通部觀光局,二十一世紀台灣發展觀光新戰略,民89。
15.余幸娟,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南鯤鯓代天府
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9。
16.宋秉明,遊樂容納量理論的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未出版
碩士論文,民72。
17.李銘輝,遊憩需求與遊客行為特性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4(1),13-17,民80。
18.周宏昌,台灣地區民營遊樂區遊客需求特性之研究──以雅哥花園為
例,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4。
19.邵正明,購後滿意程度與再購行為之研究──以彩色電視機為例,中
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83。
20.林朝欽,本省森林遊樂區經營管理之現況探討,森林遊樂論述選集,
台灣省林務局,民74。
21.林進益,公園計畫與設計,正中書局,民66。
22.長豐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八卦山脈風景特定區觀光整體發展綱要
計畫,台灣省交通處旅遊事業管理局委託,民85。
23.胡淑雲,台北市居民利用公園的行為地理研究,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77。
24.侯錦雄,市民休閒生活態度與公園使用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戶外遊憩
研究10(3):1-17,民86。
25.侯錦雄,遊憩區遊憩動機與遊憩認知間關係之研究,台灣大學園藝研
究所,博士論文,民79。
26.張春興,張氏心理學辭典(初版),東華書局,民78。
27.張春興,現代心理學(二版),東華書局,民82。
28.張華保,社會心理學(二版),三民書局,民75。
29.張俊彥,遊憩規劃中遊客擁擠知覺之分析──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為
例,淑馨出版社,民76。
30.陳水源,遊憩需求與遊憩體驗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3),56-79,
民78。
31.陳昭明,台灣森林遊樂需求、資源、經營之調查與分析,台大森林研
究室研究報告,民70。
32.陳昭蓉,鄰里公園使用者滿意度影響因素之探討,台灣大學園藝研究
所,碩士論文,民85。
33.陳溪洲,森林遊樂區發展現況,森林遊樂經營管理相關課題及未來發
展研討會,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民81。
34.陳惠美,鄰里公園使用後評估模式之建立,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園藝
研究所,台北,民84。
35.郭翡玉,鄰里公園使用之分析──台北市四個地區之比較,碩士論文,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台北,民71。
36.郭靜晃,心理學(初版),楊智文化,民83。
37.郭俊開,公園綠美化,中國造林事業協會,民83。
38.國立中央大學城鄉建設與發展研究中心,彰化縣綜合發展計畫期中報
告,彰化縣政府,民90。
39.黃大洲,一座公園的誕生大安森林公園紀事,中視文化出版社,民86。
40.黃宗成、黃躍雯、余幸娟,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期望、滿意度之研
究,戶外遊憩研究13(3):23-48,民89。
41.楊玲琇,國民旅遊之消費行為分析──以台北市地區區民為例,中山
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3。 
42.楊嵐雅,台灣主要民俗活動應用於文化觀光方式之研究,逢甲大學建
築與都市計劃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75。
43.楊宏志,遊客行為與森林遊樂經營管理之研究----以台北縣,市民旅遊
阻礙為例,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8。
44.臧芷伶,遊客對古蹟的環境知覺之研究,交通建設,43(9),5-14,
民82。
45.蔡伯勳,遊憩需求與滿意度分析之研究──以獅頭山風景遊憩區實例
調查,台灣大學藝園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75。
46.顏文甄,遊客對玉山國家公園服務品質滿意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
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0。
47.簡克興,台中市存有寺廟之鄰里公園的使用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
東海大學景觀研究所,台中,民84。
48.蘆淑妃,遊憩區遊客行為之研究----以東勢林場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園
藝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5。
【英文部份】
1.Anderson , Eugene W. and Mary W.Sullivan(1993),”The Anetcedents and Lonsequence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for Firms,”Marketing Science,12(2),125-143。
2.B. L. Driver and R. C. Knopf,”Personality,Outdoor Recreation,and Expected Consequences,”Enmironment and Behavior,V01.9,No.2,(1977)。
3.Churchill,Gilbert A,Jr and Carol. Surprenant(1982),”AN Inves tigation Into the Determinants of Customet Satisfaction,”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 (November),419-504.
4.Crandall,R.(1980).Motivations for leisure. Ja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2),45-54。
5.Donal d J.Hempel.”Consumer Catisfaction with the Home Buying Process;Conceptialization and Meesurment”The Conceptuazation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and Dissatisfaction,H.keith(ed.)(Cambridge,Mass;Marketing Science Instute,1977),9.7.
6.Doriman, p . w., A. S. Williams, M. P.Willis,and W. D. Shontz.1976. Critical Incident Methodology Appoied to Camper Satisfaction. Research Monograph 23,37p. Insitute of Appoied Research, Momtana State University, Bozeman, Montana.
7.Donnelly, M. P.,Jerry, J .V.,Darla, S. D. and Timothy, B. K. (1996).Person-occasion Segmentation of State Park Visitors. Journal of Park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14(2),95-106.
8.E. E. Lawler , Motivations 2in1 Work Organizations , (Monterey , California: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1973), cited from Gramman , J. H.”Toward a Behavior Theory of Crowding in Outdoor Recreation: An Evaluation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Leisure Sciences, Vol. 5, No.2,(1982),pp.109-126。
9.F. Herzberg,B. Manser & B. B. Synderman,The Motiv-ation to Work,(New York: Wiley,1959).
10.Fornell,Clase(1992),”A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t: The Swedish Experi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 56(January),6-21。
11.G.D. Bulter (1985), Recreation Areas. PP. 1-4。
12.Gold. Seymour(1972).Nonuse of Neighborhood Pards. Joumal of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 .38(3).369-378.
13.Gold;Seymour (1972).Nouns of neighborhood park . Journal of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38(3),369-378。
14.Hester. R.(1975).Neighborhood Space. Pennsyivania:Doeden Hutchinson and Ross Inc.
15.James F. Engel, Roger D. Blacdwell ,and Paul W. Mininard , Consumer Behavior , 5th ed.(The Dryden Press 1986),158。
16.Kotler , P.(1994),Marketing Management , Analysis , Planning , Implementation and Ccntrol , 8ed. , Prentice-Hall , Hew York ,646。
17.Manning ,R.E.(1985).Diversity in a demorcracy ;Expanding the 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Leisure Science,7(4),377-399。
18.Mathieson, A., & Wall, G.(1983). Tourism: Economic , physical and social impacts (2rd ed.). London: Routledge,87-91.
19.Maslow,A.H.(1970).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 (2nded).New York;Harper & Row.
20.Oliver,Rcihard L.(1981),”Measurement and Emaluation of Retailing ,57(Fall),25-47。
21.R.Schreyer and J. W. Roggenbuck,”The Influence of Experience Expectation on Crowding Perceptions and Social-Psych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ies,”Leisure Sciences,Vol.1,No. 4,(1978),pp.373-394。
22.Westbrook,Rebert A.(1980),”A Retailing Scale for Measuring product/Service Satisfaction”,Journal of Marketing ,44(Fall),68-72。
23.Woodruff,R,Cadotte E. and Jenkins,R.(1983),”Modeling Consumer Satisfaction Using Experimentbased Norms,”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3(August),196-304。
24.Woodruff, R. , Schumann David W . and Gardial, Sarah Fisher(1993),Surrey of Business, Summer/Fall , 33-4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