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115.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3 19:2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莊淑琴
研究生(外文):Shu-chin Chuang
論文名稱:本國銀行授信管理暨呆帳轉銷之個案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Credit Management and Writing Off Bad Loans
指導教授:陳福雄陳福雄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Fu-Hsiung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金融營運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財務金融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5
中文關鍵詞:債權回收管理逾期放款催收款項轉銷呆帳授信政策
外文關鍵詞:loan overdueaccount receivable overduewriti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7
  • 點閱點閱:71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1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自從民國81年新銀行的陸續設立,台灣的銀行體系就邁向戰國時代,商業銀行之間彼此惡性競爭再加上經濟情勢的轉變,台灣金融機構的逾放比率由1995年的2.88%,提高至2001年的7.48%,S&P甚至認為高達18﹪。國內金融機構的逾放問題已經是國內經濟的一顆不定時炸彈,為了改善此項問題,故從積極面的轉銷呆帳來著手。

本研究嘗試從積極打消與不積極打消之銀行做比較分析,發現目前最積極轉銷呆帳的方式就是將不良債權售予資產管理公司。然而國內銀行最主要轉銷呆帳的方式計有:

1. 成立專責小組辦理大額逾放及複雜的案件。
2. 出售不良債權予資產管理公司。
3. 建立優厚的獎勵措施,以激勵行員積極投入清理逾期放款及呆帳的行列。
4. 將一定金額以上的逾期案件,交由總行專業人士處理。
5. 定期派員臨店檢查,督促各營業單位積極清理。
6. 發函各單位訂定轉銷呆帳的目標,以加速呆帳的轉銷作業。
The ratio of loan overdu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aiwan rose from 2.88% in 1995 to 7.48% in 2001.Loan overdue is a serious problem for the economy in Taiwan. It needs to be solved through the more vigorous writing off the bad loans.
The study h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two types of banks that are active or inactive in writing off bad loans. The researchers so far have found, the most vigorous method is selling non-performing loan to the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AMC). Based on the case studies of writing off bad loans, the researchers have found the following results:
1. Set special unit to deal with non-performing loan that is big in amount , as well as the complicated case.
2. Selling non-performing loan to asset the management company (AMC).
3. The reward policies have been found.
4. Its success lies in the collectors’ professional skill and knowledge, so headquarters will handle the big case.
5. The banks must check the process regularly, because the loan review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after a loan has made.
6. Each branch needs to set up a goal to write off bad loans quickly.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致謝………………………………………………………………………...iii
目錄………………………………………………………………….………v
表目錄……………………………………………………………………...vii
圖目錄……………………………………………………………….... ….vii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1
第二節研究目的……………………………………………….….2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3
第四節研究方法與架構……………………………………….….4
第貳章 銀行經營管理………………………………………….….……...5
第一節銀行經營理論………………………………………….….5
第二節銀行經營原則………………………………………….….9
第三節全球化之下的銀行經營方針……………………………13
第四節本國銀行未來經營方向之探討…………………………22
第五節銀行經營管理之相關實證………………………………30
第參章 銀行授信與信用評等………………………………….….…….31
第一節 銀行的授信業務………………………………………….31
第二節 銀行授信評等…………………………………………….36
第肆章 債權回收管理..………………………………………………….48
第一節不良放款的意義………………………………………….48
第二節逾期放款發生之原因…………………………………….51
第三節逾期放款對銀行的衝擊與影響………………………….60
第四節推動良質放款之策略…………………………………….63
第五節改善授信品質之策略…………………………………….69
第伍章 個案研究………………………………………………………...79
第一節個案一∼A銀行………………………………………….81
第二節個案二∼B銀行………………………………………….85
第三節個案三∼C銀行………………………………………….88
第四節個案四∼D銀行………………………………………….91
第五節比較分析………………………………………………….94

第陸章 授信管理的未來取向………………………………………...103
第一節風險管理機制之建立………………………………...107
第二節金融機構自我導正能力……………………………...110
第三節市場制約之功能………………………………………117
第四節金融機構管理…………………………………………118
第柒章 結論與建議……………………………………………………121
第一節結論…………………………………………………....121
第二節建議……………………………………………………122
一、中文部分1. 中央銀行新聞稿。2. 中央銀行金融業務檢查處編印,本國銀行營運績效季報(90年)。3. 中央銀行金融業務檢查處編印,金融機構重要業務統計表(90年)。4. 王士華(1999),台灣地區新舊銀行經營績效比較之研究,私立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 王淑娟(1998),『如何有效防範催收業務弊端之發生』,今日合庫第二八四期。6. 王鴻屏(1999),『本國銀行授信品質與債權回收管理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7. 林佳靜(2001),台灣地區銀行業經營績效評估與比較,實踐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8. 林秋山等(1999),監察院財政及經濟委員會編印,近年來我國發生之金融危機專案研究調查報告。9. 有限責任財政部金融局員工消費合作社編印(1998),銀行自有資本與風險性資產計算方法說明。10. 沈大白、敬永康(2001/3),新版巴塞爾資本協定(上),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11. 李清楙(1996),『有效防杜及清理銀行不良放款之研究』,農民銀行研究發展專題報告。12. 李儀坤(1999),『銀行授信信用評等制度』,信用合作,1999/08,pp.33-45。13. 初復新(1981),銀行放款實務,華泰書局出版。14. 邱莉晴(2002/4),金融機構如何利用標準法與自建模型,衡量信用風險與市場風險的資本需求額,信用資訊,第二卷第四期。15. 洪欣孝(1998),『當前催收問題之探討』,基層金融第三十七期,pp.121-125。16. 洪修遠(1996),商業銀行財務績效之研究-DEA與因素分析法之比較,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7. 洪祥洋,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新版標準化計算信用風險權數方法草案,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四卷,第四期。18. 財政部會計處(2000),本國銀行授信資產提列備抵呆帳適當性之研究。19. 莊振家(1998),『我國銀行業運用網際網路之競爭策略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商學研究所未出版論文,民國八十七年六月。20. 黃清源(1998),『如何加強推展良質放款減低逾放比率』,華銀月刊570期,pp.7-15。21. 許士軍、莊振家(1998),『網際網路在銀行經營策略上的應用』,華信金融季刊,第四期,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pp.17-30.22. 梁明凱(2000),『因應上市公司財務危機下之授信策略』,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論文。23. 陳柏蒼(1998),『當前銀行授信品質問題之探討』,華信金融專刊第四期。24. 張緯良(1994),『策略性資訊技術應用的層次性架構─如何以資訊技術創造競爭優勢』,中山管理評論,vol.2, no.3 ,(1994/9), pp.60-73.25. 傅成仕(1999), 『面對全球資本自由化趨勢本國銀行經營方向之探討 (上)』,產業經濟, 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p1-29。26. 傅成仕(1999), 『面對全球資本自由化趨勢本國銀行經營方向之探討 (下)』,產業經濟, 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p1-18。27. 薛秀正(1996),台灣地區公民營銀行績效比較之研究,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二、英文部分:1. McCall, A. S. and M. O. Peterson (1977), “The Impact of De Novo Commercial Bank Entry”, Journal of Finance, Dec., pp1587-1604.2. Miller, S. M. and A. G. Noulas (1996)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large bank production”,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 20, pp.495-509.3. Porter, M. E. (1996), "What is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ov-Dec., pp.61-78.4. Prakash, A. (1996), "The Internet as a Global Strategic IS Tool" ,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Summer, pp.45-4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