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文獻(中文部份)【1】 王保章,1997,BOT模式特許權合約與風險管理之研究-以民間機構之觀點,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 王昭傑,2001,高雄港發展國際物流營運策略之研究,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 王志成,2002,“台北港貨櫃儲運中心BOT計劃介紹與檢討”,2002成大交通論壇-國內BOT交通建設之發展與展望研討會,頁8-1~8-4,台南,4月18日。【4】 中華海運協會,2000,擴大開放民間投資經營商港之研究,交通部委託研究計畫。【5】 中華民國企業管理學會,2000,建構全球運籌中心之政策與法制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八十九年度委託計畫。【6】 立法院,商港法。【7】 立法院,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8】 行政院,促進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施行細則。【9】 行政院,促進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重大公共建設範圍訂定及認定原則。【10】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0,全球運籌發展計畫。【11】 交通部,國際商港棧埠管理規則。【12】 交通部,商港建設費收取保管及運用辦法。【13】 交通部,商港服務費收取保管及運用辦法。【14】 交通部,貨櫃集散站經營業管理規則。【15】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1993,高雄港埠整體規劃。【16】 交通部,1999,交通部辦理民間參與交通建設計畫作業手冊。【17】 台灣省政府交通處港灣技術研究所(現為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港灣技術研究中心),1997,獎勵民間投資港埠相關設施規劃研究。【18】 呂錦山,2001,“國際港埠物流中心選擇因素之探討-結構方程模式之應用”,航運季刊,第十卷,第二期,頁1-30。【19】 吳貞慧,1999,BOT模式暨風險探討,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 林金美,2000,BOT動態財務分析之研究-以淡江大橋建設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保險營運研究所,碩士論文。【21】 林芸湘,1998,BOT特許合約相關條款之初步研究─以特許權、履約保證、保險、爭議處理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2】 林宗德,1996,國際港埠運用BOT民營化之研究兼論招標審標作業規範,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3】 宋明哲,1996,風險管理,五南出版社。【24】 范淼,1999,計畫風險事件之處置-分析模型之建立與應用,台灣大學交通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5】 胡仲英,1999,BOT理論與實務-兼論我國BOT政策之推動,孫運璿基金會,台北。【26】 財政部,物流中心貨物通關辦法。【27】 財政部,物流中心貨物通關作業規定。【28】 財政部,保稅倉庫設立及管理辦法。【29】 財政部,海關管理貨櫃集散站辦法。【30】 財政部,海關管理進出口貨棧辦法。【31】 徐俊明,2000,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新陸書局,台北市。【32】 高雄港務局,2000,交通部高雄港務局商港設施出租暨合作興建作業要點。【33】 凌 寶,2000,BOT模式開發風險管理及保險規劃之研究,國科會與台灣糖業公司委託研究。【34】 唐富藏,1994,投資計畫評估,華泰書局,台北市。【35】 許光華,2000,專案融資風險評估與分析-台灣高鐵BOT計劃個案研究,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36】 許家駒,2000,民間參與重大交通建設風險分擔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37】 張有恆,1998,交通政策分析,華泰書局,台北市。【38】 張美香、巫哲緯、洪仲林,2001,“民間參與桃園都會區輕軌運輸系統之財務可行性分析”,公營事業評論,第二卷,第四期,頁120-135,6月。【39】 陳天賜、陳文美等,1999,重大交通建設財務計畫作業規範與分析模式之研究,交通部會計處。【40】 陳啟榮,1997,海運產業因應亞太海運中心國際化策略問題研究,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1】 陳春益、林正章、呂錦山,1999,發展高雄港為國際物流中心委託調查分析,高雄港務局委託計劃。【42】 陳源宏,1997,民間參與公共建設(BOT模式)之財務運作與案例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43】 陳翠華,2000,探討民間參與港埠投資之法規適用及辦理程序,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4】 國立成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2001,高雄港企業診斷-物流中心營運管理及設施規劃之研究,高雄港務局委託研究。【45】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系,1998,各國際(內)商港約定興建與租賃經營港埠設施(含港區內專業區)審查作業流程與審查標準,前台灣省交通處委託計劃。【46】 黃祥官,1995,亞太海運中心成立之關鍵成功因素探討─高雄港貨櫃運輸業的觀點,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47】 黃志強,2000,民間參與港埠設施投資興建及經營管理方式之研究,華梵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8】 黃森義,2002,“BOT計劃之財務規劃”,2002成大交通論壇-國內BOT交通建設之發展與展望研討會,頁4-1~4-15,台南,4月18日。【49】 葉宏安等,2001,民間參與公共建設課程講義,高雄港務局員工訓練所。【50】 新南,2001,實質選擇權在BOT資本投資決策之應用-以高雄捷運為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1】 雷勝強,1999,國際工程風險管理與保險,淑馨出版社,台北市。【52】 經濟部商業司,1999,國家物流發展政策(Ver.0.7)。【53】 經建會,2000,發展台灣成為全球運籌管理中心計畫。【54】 經建會,2000,發展全球運籌管理之做法與建議。【55】 榕聲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00,民間參與港埠建設與營運之研究,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委託研究計畫。【56】 鼎漢國際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台灣經濟研究院,1999,台灣地區各國際商港運量分配之研究,前台灣省政府交通處港灣技術研究所委託計劃。【57】 趙化成,1999,BOT風險管理相關法律問題探討,東吳大學法學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58】 鄧家駒,2000,風險管理(二版),華泰文化事業公司,台北市。【59】 蔡明志,2000,風險管理上課筆記,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運輸與倉儲營運系(所)。【60】 賴麗華,2001,風險管理講義,高雄港務局員工訓練所。【61】 鍾啟椿,1997,交通建設BOT案政府對民間造成之風險分析-以中正捷運線為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62】 謝劍平,1999,財務管理-新觀念與本土化,智勝出版社,台北市。(英文部分)【63】 Bengt Hallmans, Christer Stenberg, 1999,“Introduction to BOOT”, Desalination 123p109-114.【64】 Chis Chapman and Stephen Ward, 1997, Project risk management.【65】 C M Tam, 1999, “Build-operate-transfer model for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s in Asia: reason for successes and fail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Vol. 3, No.6, pp.377-382.【66】 Dan Remenyi and Alison Heafield, 1996,“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some aspects of how evaluate and manage the riskexpos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Vol. 14, No.6. pp.349-357【67】 He Zhi, 1995,“Risk management for overseas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Vol.13,No4,pp.231-237.【68】 J W Konings, 1996, “Integrated centres for the transshipment, storage,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goods”, Transport Policy, Vol 3,No.1/2, pp.3-11.【69】 Mark G.Stewart and Rober E. Melchers, 1997, Probabilistic riskassessment of engineering systems.【70】 Patrick T I Lam, 1999, “A sectoral review of risks associated with maj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Management, Vol. 17, No.2, pp.77-87.【71】 Robert L. K. Tiong, 1995, “Risks and Guarantee in BOT Tender”, Journal of Construct. Engrg. And Management, No.8, pp.183-185.【72】 Shrade-Frechette, K. S., 1985, Risk Analysis and Scientific Method, D. Reidel.【73】 Theo E. Notteboom and Willy Winkelmans, 2001, “Structural changes in logistics: how will port authorities face the challenge?”, Maritime Policy & Management, Vol 28, N0 1, pp. 7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