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 中文書目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教育大辭典。上海:編印者。
王文科(民83):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書局。
王立行、饒見維(民85):教育專業化與教育實習的實施。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183~209)。台北:師大書苑。
王雅玄(民87):德懷術(Delphi)在課程評鑑上之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25,43-46。王進保、王麗芬(民87):二十一世紀教師專業能力培育之省思---以美國NCATE認可標準為借鏡。迎接二十一世紀師資培育---教師專業知能的省思研討會論集(頁141-173)。台北:淡江大學。
王淑怡(民91):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指標之建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大教育學程教材(民91):課程與教學的鬆綁與教師專業能力的關係。民90年12月22日,取自:http://www.education.ntu.edu.tw/wwwcourse/social/edu_cours/edu_genl/edu_genl_5.htm。
行政院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摘要(民86):教育改革。高雄市政府公教人力資源發展中心編印。
朱淑雅(民87):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江文雄(民87):校長評鑑可行性探討。教師天地,96,10-18。伍振族(民71):中國傳統的師道及其重振。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師組織與專業精神(頁165-178)。台北市:華欣。
呂春嬌(無日期):從CIPP評鑑模式談圖書館的評鑑。民90年12月22日,取自:http://www.lib.ntu.edu.tw/pub/univj/uj3-4
呂錘卿、郭碧吟(民81):台中師院學生實習前後教育信念之比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211-239)。台北:師大書苑。呂錘卿(民89):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吳清山(民86):專業自主與專業倫理:建立教師專業權威之探
索──談專業知能、專業自主與專業倫理。教育資料與研究,19,33-43。
吳政達(民88):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模糊德菲術、模糊層級分析法與模糊綜合評估法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李麗君(民87):從終身學習的觀點反思教師的專業知能。迎接二十一世紀師資培育---教師專業知能的省思研討會論集(頁123-131)。台北:淡江大學。。
何福田、羅瑞玉(民81):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1-30)。台北:師大書苑。
邱 淵(民78):教學評量。台北市:五南書局。
林文生(民88):校長評鑑制度的問題、省思與前瞻。國民教育,第39卷6期, 107-112頁。林生傳(民82):教育社會學。高雄市:復文書局。
林生傳(民86):「教育改革」評析 解構-鬆綁-再建構的觀點。教育改革。高雄市政府公教人力資源發展中心編印。
林振春(民82):當前台灣地區成人教育需求評估方法之回顧與展望。成人教育雙月刊,11,31-38。林秋山(民71):韓國教師之專業組織與精神。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師組織與專業精神(頁91-122)。台北市:華欣。
周新富(民8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教師效能信念與學生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孫國華(民86):國民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高強華(民81):教師社會化研究及其在師資培育上的意義。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53~88)。台北:師大書苑。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民89):「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評鑑試行要點」(草案)。高雄市:作者。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民90):高中高職教師專業評鑑執行結果分析報告。http://wwwedu.kh.edu.tw/
施鴻銓(民90):國民中學教師教學評鑑簡述。民91年1月28日,取自:康軒文教網『教育論文集』:http://www.knsh.com.tw/paper.htm。
陳海銘(民70):企業組織與管理。台北市:泰華。
陳奎熹(民69):教育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陳振明(民86):情境式國中理化教學專業知能評鑑工具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騰祥(民78):S-P表分析(Student-Problem Chart Analysis)對教學行為改進效用的德懷術(Delphi)調查與分析之研究。國立台灣教育學院輔導學報,12,1-84。陳麗珠(民87):台灣省教育優先區計畫實施之評估研究:教育機會均等理念之實踐。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陳馨蘭(民87):教師人格特質、自我效能、學生行為信念與班級經營風格之相關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教育部教育改革報告書摘要(民86):教育改革。高雄市政府公教人力資源發展中心編印。
張植珊、林幸台(民68):小學教師的專業知識。台北:正中書局。
張鈿富(民88):教育政策與行政─指標發展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張麗麗(民89):談如何建構結合專業成長的教學評鑑模式-供各校自訂評鑑制度之參考。新教師,19,17-24。
張德銳(民81):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241~284)。台北:師大書苑。
張德銳(無日期):現代教師在重建學校運動中應加強的專業者角色。民91年1月28日,取自:http://www.tmtc.edu.tw/~primar
張雅芳、徐加玲(民87):從系統的觀點建構教師資訊素養之專業發展。迎接二十一世紀師資培育---教師專業知能的省思研討會論集(頁38-48)。臺北:淡江大學。
陽明國中(民90):高雄市國中校長和教務主任對於教師專業評鑑制度看法之問卷調查結果。高雄市九十學年度試辦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評鑑觀摩檢討會手冊,頁13。高雄市:作者。
黃天中(民80):死亡教育概論。台北市:業強。
黃光雄 (民78):教育評鑑的模式。台北:師大書苑。
黃志明(1986):香港中學教師角色取向與學校組織結構及教師自我觀的關係研究。香港中文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政傑(民76):課程評鑑。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李隆盛等(民87):國民中小學教育評鑑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雅萍(民87):從教師專業發展看媒體素養的重要性。迎接二十一世紀師資培育---教師專業知能的省思研討會論集(頁51-64)。台北:淡江大學。
黃炳煌(民86):「大學自主與大學評鑑」在大學評鑑。台北市:五南,頁51-58。
傅木龍(民87):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之啟示。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郭玉霞(民81):美國教學專業化運動的發展現況。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333~348)。台北:師大書苑。
郭為籓(民76):科技時代的人文教育。台北:幼獅。
郭昭佑(民89):概念構圖法在評鑑指標建構上之應用--以國民中學校務評鑑指標建構為例。民91年1月28日,取自:http://www.epa.ncnu.edu.tw/epforum/vol3no2/6-7.html
湯志民(民77):評鑑與視導。學校行政。高雄,復文,頁424-426。
湯誌龍(民90):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可行性研究---澳洲維多利雅省的實施經驗。八十九學年度公教人員出國專題研究,頁14。
湯維玲(民79):我國中學師資培育專業教育課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湯瑞雪(民90):國中教師角色轉變之研究-國家權力與教師專業自主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曾國鴻(民87):國中生活科技實習教師評鑑內涵及教學觀察工具之研究。高雄市:復文。頁51。
程為山(民74):國中教師專業領導的現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楊國賜(民72):社會變遷與教育危機。台北市:百科文化事業公
司。
楊國賜〈民79〉:教育專業。載於黃光雄主編,教育概論﹝頁417-443﹞。台北:師大書苑。
楊雅淑(民87):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聘任指標之研究─階層分析程序法之應用。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鄒慧英(民90):教師專業評鑑與教學檔案。高雄市九十學年度試辦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評鑑觀摩研討會。
詹棟樑(民71):從教育愛的觀點探討教師專業精神。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師組織與專業精神(頁201-232)。台北市:華欣。
詹棟樑(民81):教育專業人員的道德責任與專業精神。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101~128)。台北:師大書苑。
劉世閔 (民84):教育專業成長與在職進修教育研究之一所國民小學教師個案分析。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劉明德等譯(民82):管理學:競爭優勢。台北市:桂冠。
劉亞平(無日期):對於教師專業評鑑的看法。民90年10月14日,取自:高雄縣教師會看板:http://www.kcta.org.tw/bulletin/post_view.asp?No=31
蔡清田(民81):從課程改革的觀點論教師的專業角色。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129~154)。台北:師大書苑。
蔡麗華(民89):跨世紀教師應扮演的角色。翰林文教雜誌,第十一期,48─50頁, 台南市:翰林出版事業股份公司。熊同鑫(民87):教師即研究者:一位自然科教師的教學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含光(民66):我國師專生閱讀興趣與專業態度之調查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歐用生(民83):教師即研究者。研習資訊,11卷,2期,1-6頁。歐用生(民85):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市:師大書苑。
歐陽教、高強華、王秋絨、李春芳、張德銳(民81):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謝文全(民72):美國教師專業組織。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師組織與專業精神(頁9-38)。台北市:華欣。
謝文全(民76):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謝金青(民86):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鑑指標與權重體系之建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謝臥龍(民86):優良國中教師特質之德懷術分析。教育研究資訊,5(3),14-28。謝琇玲(民87):教育學程實施之研究─教師專業社會化的觀點。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謝梅芬(民89):教學評鑑 老師擔心被整肅。聯合報2000/01/04高雄報導。
簡江維(無日期):鏡子與管線── 談「教師專業評鑑」。民90年10月14日,取自:高雄市家長聯盟促進會:http://parents.yam.org.tw/orgs/south/kau01/200104-teacher.htm
簡茂發、劉湘川(民82):電腦式會議式大慧調查法及其在教育上之應用。資訊與教育雜誌,35,6-11。簡茂發等(民87):中小學教師基本素質之分析與評量。教育部八十七年度專案研究計劃。
羅英豪(民89):國民中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羅清水(民88):教師專業發展的另一途徑─談教師評鑑制度的建立。研習資訊,6卷,1期,頁1-10。羅嘉珍〈民83〉:英國教師考評制度的內涵與實施。國立教育資料館館訊,30,3-6。饒見維(民85):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龔寶善(民71):教師專業精神的培育和宏揚。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師組織與專業精神(頁179-192)。台北市:華欣。
二、外文書目
Achieving the Goals: Goal 4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August 1996.(visited 22 Dec. 2000)
http://www.ed.gov/pubs/AchGoal4/goal4.html
Beerens, D. R.(2000).Evaluatiing Teachers for Professional
Growth.PP.7-8.California: Crowin Press, Inc.
Benvenste, G.(1987). Professionalizing the organizat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Carr-Saunders, A. M.(1933).The profession. oxford:clarendon press.
Cuttance, P.(1990).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the
management of quality in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33575.)
Darling-Hammond, L.(1990). Teachers and teaching:Signs of
a changing profession. In W. R. Houst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pp.267-290). New York:
Macmilla.
Deroche, E. F.(1974).Evaluation school programs and
personnel:A guide for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Shorewood,Wisc.:Instructional media press.
Freeman, M.(1973). Facilitating facult Development.In M.
Freemen(ED.)CA:Jossey-Bass.
Gaff, J. G&Wilson, R. C.(1975).College Professors and Their
Impact on students. CA:Jossey-Bass.
Johnstone, J. N.(1981). Indicators of education systems.
London: Kogan Page Press.
Kincheloe, J. L.(1993). Teachers As researchers: Qualitative
inquiry as a path to empowerment. Basingstoke: Falmer.
McKenna, B. H.(1981).Context/Environment Effects in
Teacher Evaluation Edited by Millman,J.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P.13.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 Inc.
Popham, W. J.(1993).Education evaluation(3rd ed.).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David, C. K. (1988). A Delphi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nd documentation of judgment and
decision-making ability in outdoor leadership of
adventure education programs. UMI Dissertation Service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Hall, Richard H.(1968).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Bureaucratiza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33:
92-104.
Hoy, Wayne K. & Miskel, Cecil G.(1982).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New York:Random House.
Iwanicki, E. F.(1990). Teacher evaluation for school
improvement. In J. Millman &Darling-Hammond, L.
(Ed.),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pp.158-174). Newbury Park, 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
Larson, M. S.(1977). The Rise of Professionalism:A
Sociological Analysis.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ennox, C. E. (1987). Guidelines for high school suicide
prevention program: A Delphi study. UMI Dissertation
Services, East Texas State University.
Medley, D. M.(1984). Teacher competency test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In L.G. Katz and J.D.Raths (Eds.).Advances in
teacher education(Vol.1, p51-94). Norwood, NJ:Ablex.
Spee, A. & Bormans, R.(1992).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government institutional relations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4(2), 139-155.
Stake, R. E.(1983).Countenance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In
Blaine Worthen and James Sanders ed.Educational
Evaluation. Ohio:Charles James Publishing Co.
Uhl, N. P. (1990). Evaluation model and approaches─Delphi
technique. In Walberg, H. J., & Haertal, G. D.,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Oxford: Pergamon
Webb, T. M. (1996). The perceptions of African American
community leaders regarding curriculum planning for
minority students: A Delphi study. UMI Dissertation
Services, D''''Youville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