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115.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5 11:3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淑娟
研究生(外文):Shu-Chuan Wang
論文名稱:台南市四草地區年中鳥類景觀資源分析與永續維護的途徑
論文名稱(外文):An analysis of the bird-landscape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protections in Su Taso District of Tainan
指導教授:宋國城宋國城引用關係鄭勝華鄭勝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Quo-Cheng SungSheng-Hua Che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地理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地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4
中文關鍵詞:生物地理學景觀生態學候鳥永續發展台南市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
外文關鍵詞:boigeographylandscape ecologymigratory birdssustainable developmentTainan City Su Taso Wild Life Reserv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
  • 點閱點閱:108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9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台南市四草地區位於鹿耳門溪水、嘉南大圳排水線及鹽水溪三水域匯流入海處,原為營養豐富的沼澤濕地,加上過去曾為台江內海,居民利用潟湖圍湖開墾魚塭及鹽田,長期產業經營下,使得本區成為自然與人工的混合濕地。四草地區的濕地生態環境,提供大量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水生無脊椎動物等鳥類食物,每年吸引大量南遷北返的候鳥及過境鳥暫棲、覓食或渡冬,因而發展出極特殊的鳥類景觀資源。
  本研究採生物地理學、景觀生態學及自然生態保育等理論基礎;以長期擔任研究區解說員的經驗,於樣區填圖、問卷訪問,蒐集相關資料;進一步以電腦統計製表、繪圖並分析結果。獲得成果如下:(1) 研究區鳥類資源自1994年到1999年不論在鳥種及數量上呈200%的成長趨勢;(2) 年中鳥類多樣性與數量高低成正比,冬季多樣性高,形成豐富的冬候鳥景觀資源,數量以鷸鴴科、鴨科及鷺科為主,保育種如黑面琵鷺等;夏季景觀資源較貧乏,以留鳥鷺科及夏候鳥鷗科為主;(3)景觀資源最豐富的樣區在魚塭區及廢棄鹽田區,前者的資源高峰期在12月∼3月,以反嘴鴴、琵嘴鴨、小水鴨及小白鷺為主,最佳觀景區則在沿省道台十七線兩側魚塭;後者,廢棄鹽田區的資源高峰期在9月~2月,以小型鷸鴴科如東方環頸鴴、金斑鴴、濱鷸及大型鷺科如大白鷺、蒼鷺等為主,最佳觀景區則在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水鳥保護區(A2區)。
  本區雖自民國八十三年成立了面積515.1公頃的「台南市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然而至今仍有許多問題尚未解決,如水質及空氣的污染,漁民的抗爭等。本研究試著探討保護區空間配置的合理性與解決方式,同時也試著了解公私部門在保護區的經營及四草地區鳥類景觀資源的維護上所採取的策略與途徑。期待透過當地自然與人文資源的整合及在地居民的參與,使得該地區向知性的生態觀光產業發展,使得四草地區「生態、生活、生產」三生並重,在經濟開發與自然保育上,能達到公、私部門及在地民眾三贏的理想境界。
The Tainan Su Taso District, once part of Tai Chiang inner sea, is situated at the estuary of Lu Ert Men Creek, Boarder of Chia Nan Main Drainage Trench and Yen Suei Creek. It is a wetland of rich nutrition . Local residents have developed lagoons to fishponds culturing ponds and salt fields , and thus made this area a mixture of natural and artificial wetl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swampy Su Taso District thus provides birds with mollusks, crustaceans, and aquatic invertebrates for food and draws many migratory birds and transit migrants to stay here temporarily or for the winter . Consequently , unusual bird-watching resources are developed.
The purpose for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bird-landscape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protections in Tainan Su Taso District , which has not been thoroughly researched before.
This study was theoretically built on biogeography, landscape ecology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conducted on field work and interviews with the locals. In order to collect data the researcher had worked as a voluntary narrator in the research area for one year.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 (1) From 1994 to 1999, there is a 200% growth tendency on both the species and the amount of the birds in the research area. (2) The diversity and the amount of birds are directly proportional in the middle of the year, but with a higher diversity in winter. We therefore have abundant opportunity of winter bird-watching , mainly at the Scolopacidae and Charadridae Family, Anatidae Family and Ardeidae family. The diversity in summer is reduced to mainly Ardeidae family and Laridae family. (3) The bird-watching resource can be found most easily in the fish-farm ponds and the deserted salt fields. The former has a resource peak during December and March, mainly Pied Avocet, Northern Shoveller, Green-winged Teal and Little Egret. The best view spots line up the fish-farm ponds along Provincial Highway 17, with a peak time during September and February, mainly stopping Kentish Plover, Pacific Golden Plover, Dunlin, the Great Egret and Grey Egret etc. The most ideal observation spot is in the water bird conservation (A2 zone) within the Su Tsao Wild Life Reserve.
Though the Tainan City Su Tsao Wild Life Reserve, which covers 515.1 hectares, was founded in 1994, many problems await to be resolved, such as water and air pollution and fishermen’s protest. The research tries to analyz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in the conservation area, while at the same time find out the ways and policies which satisfy both the public authorities and private interests in order maintain the bird-landscape resources. Through an integration of natural and human resources and local participation, we hope to reach a ecotourism balance among the ecology, life and production and a win-win solution among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and the local residents.
目 錄
摘 要 ------------------------------------------------------------------------------------------II
目 錄 -----------------------------------------------------------------------------------------V
表 次 -------------------------------------------------------------------------------------------------VII
圖 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理論基礎與架構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研究流程 -------------------------------------------------------13
第四節 研究地區 ----------------------------------------------------------------------14
第二章 四草地區主要鳥種與棲地 ------------------------------------------------22
第一節 主要鳥種分析 ----------------------------------------------------------------22
第二節 主要冬候鳥與棲地特性 ----------------------------------------------------30
第三節 主要留鳥與棲地特性 -------------------------------------------------------36
小   結 -------------------------------------------------------------------------------39
第三章 魚塭地區年中主要鳥種的景觀資源分析 --------------------------40
第一節 反嘴鴴年中景觀資源 -------------------------------------------------------41
3-1-1 體型與行為特性 --------------------------------------------------------41
3-1-2 年中族群消長趨勢 -----------------------------------------------------43
3-1-3 族群高峰期的景觀特性 -----------------------------------------------46
第二節 琵嘴鴨、小水鴨年中景觀資源 -------------------------------------------48
3-2-1 體型與行為特性 --------------------------------------------------------48
3-2-2 年中族群消長趨勢 -----------------------------------------------------50
3-2-3 族群高峰期的景觀特性 -----------------------------------------------52
第三節 小白鷺年中景觀資源 ------------------------------------------------------ 54
3-3-1 體型與行為特性 --------------------------------------------------------54
3-3-2 年中族群消長趨勢 -----------------------------------------------------56
3-3-3 族群高峰期的景觀特性 -----------------------------------------------57
    小  結 --------------------------------------------------------------------------58
第四章 廢棄鹽田區年中主要鳥種景觀資源分析 --------------------------60
第一節 小型鷸鴴科年中景觀資源 -------------------------------------------------61
4-1-1 鷸鴴科體型及行為特性 ------------------------------------------------61
4-1-2 年中族群消長趨勢 ------------------------------------------------------65
4-1-3 族群高峰期的景觀特性 ------------------------------------------------68
第二節 大白鷺、蒼鷺年中景觀資源 ----------------------------------------------69
4-2-1 大白鷺、蒼鷺體型及行為特性 --------------------------------------- 69
4-2-2 年中族群消長趨勢 -------------------------------------------------------72
4-2-3 族群高峰期的景觀特性 -------------------------------------------------72
第三節 高蹺鴴年中景觀資源分析 --------------------------------------------------74
4-3-1 高蹺鴴體型及行為特性 ------------------------------------------------74
4-3-2 年中族群消長趨勢 -----------------------------------------------------75
4-3-3 族群高峰期的景觀特性 --------------------------------------------------76
    小 結 -----------------------------------------------------------------------------78
第五章 四草地區鳥類景觀資源永續經營的途逕 ---------------------------82
第一節 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空間配置的合理化與永續性 --------------------82
第二節 公部門推展永續經營的途徑與進程 --------------------------------------94
第三節 私部門配合保護區永續經營的策略 -------------------------------------101
第四節 永續經營面對的難題與解決途徑 ----------------------------------------107
小  結 -----------------------------------------------------------------------------------11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15
參考文獻 --------------------------------------------------------------------------------------118
附錄一:四草鳥類名錄 -----------------------------------------------------------------126
附錄二:四草植物名錄 -----------------------------------------------------------------133
附錄三:自然保育相關法令 ----------------------------------------------------------137
附錄四:四草野生物保護區經營管理工作要點 ------------------------------138
附錄五: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籌備工作及保護區大事記 ----------------140
   附錄六:鳥類調查記錄表 --------------------------------------------------------143
表 次
表1-2-1 生物地理學的概念及目前研究趨勢 ---------------------------------------------------6
表1-2-2 生物地理學與生態學的差異 ------------------------------------------------------------9
表2-1-1 四草地區年中主要鳥種 -----------------------------------------------------------------22
表2-1-2 涉禽類和游禽類生態特徵比較表 -----------------------------------------------------25
表2-1-3 四草地區優勢鳥種各目特徵 -----------------------------------------------------------26
表2-1-4 四草地區鳥種棲地類型 -----------------------------------------------------------------27
表2-3-1 四草地區留鳥居留狀況及族群數量表(1998/12~1999/11)---------------------38
表3-4-1 四草魚塭地區2001年主要鳥種年中出現時間表 ---------------------------------58
表4-4-1 四草鹽田地區2001年主要鳥種年中出現時間表 ---------------------------------79
表5-2-1 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經營管理工作小組會議記錄表(1999/11~2001/8)----97
表5-2-2 建設七股成為國際級生態保育基地*台南市計劃--計劃內容及執行單位表-99
表5-3-1 台南市各生態保育團體支援志工培訓舉辦之課程內容及行程表 ------------102
表5-3-2 2001年參與四草定點解說活動人數表 ---------------------------------------------105
圖 次
圖1-2-1 平衡理論模型 ------------------------------------------------------------------------------5
圖1-2-2 自然保護區設計原則 ---------------------------------------------------------------------8
圖1-2-3 核心區與緩衝區模型 ---------------------------------------------------------------------8
圖1-2-4 地景生態系─構成土地之元素及其關聯性 -----------------------------------------10
圖1-2-5 理論架構圖 --------------------------------------------------------------------------------12
圖1-3-1 研究流程圖 --------------------------------------------------------------------------------15
圖1-4-1 研究區圖─台南市四草地區 -----------------------------------------------------------16
圖1-4-2 台江灣期台南海岸地形圖 --------------------------------------------------------------17
圖2-1-1 鳥類圖鑑 -----------------------------------------------------------------------------------28
圖2-2-1 世界動物地理區圖 -----------------------------------------------------------------------30
圖2-2-2 台灣附近鳥類遷徒路線圖 --------------------------------------------------------------31
圖2-2-3 研究區土地利用圖 -----------------------------------------------------------------------33
圖2-2-4 四草地區1994~1999鳥種及數量圖 --------------------------------------------------35
圖2-2-5 四草地區年中鳥種各月分布圖 --------------------------------------------------------35
圖2-2-6 四草地區年中鳥類數量各月分布圖 --------------------------------------------------35
圖 3 - 1 四草地區土地利用圖 --------------------------------------------------------------------40
圖3-1-1 反嘴鴴全世界分布圖 --------------------------------------------------------------------41
圖3-1-2 四草地區反嘴鴴各時段活動頻率圖 --------------------------------------------------43
圖3-1-3 台灣地區反嘴鴴渡冬分布圖 -----------------------------------------------------------44
圖3-1-4 台南地區歷年反嘴鴴最大數量圖 -----------------------------------------------------45
圖3-1-5 四草地區2000年11月至2001年5月各旬反嘴鴴最大數量圖 ---------------45
圖3-1-6 四草地區反嘴鴴冬候期分布區塊圖 -------------------------------------------------47
圖3-2-1 小水鴨全世界分布圖 -------------------------------------------------------------------48
圖3-2-2 四草地區小水鴨、琵嘴鴨分布區圖 -------------------------------------------------49
圖3-2-3 琵嘴鴨全世界分布圖 -------------------------------------------------------------------50
圖3-2-3 四草地區1994~1999年主要鴨科最大數量圖 -------------------------------------51
圖3-2-4 2001年四草地區主要鴨科年中各月數量表圖 -------------------------------------51
圖3-2-5 潛水鴨與水面鴨 -------------------------------------------------------------------------52
圖3-2-6 直接起飛與助跑起 ----------------------------------------------------------------------53
圖3-3-1 小白鷺全世界分布圖 -------------------------------------------------------------------54
圖3-3-2 小白鷺繁殖及覓食區圖 ----------------------------------------------------------------55
圖3-3-3 小白鷺2001年各月數量圖 ------------------------------------------------------------56
圖3-4-1 魚塭地區十二月分景觀高峰期主要景點示意圖 ----------------------------------59
圖 4 - 1 四草地區鹽田分布圖 -------------------------------------------------------------------60
圖4-1-1 濱鷸全世界分布圖 ----------------------------------------------------------------------62
圖4-1-2 四草地區鷸鴴科主要分布圖 ----------------------------------------------------------63
圖4-1-3 東方環頸鴴全世界分布圖 -------------------------------------------------------------64
圖4-1-4 四草地區1994~1999年主要鷸科數量圖 -------------------------------------------66
圖4-1-5 四草地區2001年主要鷸科年中數量圖 ---------------------------------------------66
圖4-1-6 四草地區2001年大、小青足鷸年中數量圖 ---------------------------------------67
圖4-1-7 四草地區1994~1999年主要鴴科數量圖 --------------------------------------------67
圖4-1-8 四草地區2001年主要鴴科年中數量圖 ----------------------------------------------67
圖4-2-1 大白鷺全世界分布圖 ---------------------------------------------------------------------69
圖4-2-2 四草鹽田區大白鷺蒼鷺主要分布地點 ------------------------------------------------70
圖4-2-3 蒼鷺全世界分布圖 ------------------------------------------------------------------------71
圖4-2-4 四草地區候鷺科1994~1999年數大數量圖 ------------------------------------------73
圖4-2-5 四草地區2001年冬候鷺科年中數量圖 -----------------------------------------------73
圖4-3-1 高蹺鴴全世界分布圖 ---------------------------------------------------------------------74
圖4-3-2 四草地區高蹺鴴1994~1999年數量圖 ------------------------------------------------76
圖4-3-3 四草地區高蹺鴴1999、2001年中數量圖 -------------------------------------------76
圖4-4-1 四草鹽田地區十二月份景觀高峰期鷸鴴科主要景點示意圖 ---------------------80
圖4-4-2 四草鹽田地區十二月份景觀高峰期鷺科主要景點示意圖 -----------------------81
圖5-1-1 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空間配置圖 -----------------------------------------------------84
圖5-1-2 高蹺鴴繁殖區(A1)土地利用分區圖 ----------------------------------------------89
圖5-1-3 水鳥保護區(A2)土地利用分區圖 -------------------------------------------------90
圖5-1-4 濕地保護區(A3)土地利用分區圖 -------------------------------------------------91
圖5-2-1 開發四草地區之上位計畫層級圖 -----------------------------------------------------94
圖5-2-2 四草湖地區土地利用開發與經營管理方案示意圖 --------------------------------96
圖5-4-1 四草地區鳥類景觀資源永績經營架構圖 -------------------------------------------108
圖5-4-2 「生態觀光」、「生態旅遊」與「生態保育」的關連性 -------------------------108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一、 期刊、研討會論文集
王 鑫(2001),<保護區管理的新作法─參與和國家系統規劃>,《保護區管理的國際新趨勢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內政部營建署,頁27-44。
汪靜明(2001),<生態旅遊的生態觀>,《看世界、疼台灣自然生態研討會論文集》,台北,金車教育基金會,頁40-43。
汪靜明(2001),<環境解說的生態觀>,《看世界、疼台灣自然生態研討會論文集》,台北,金車教育基金會,頁44-56。
呂光洋(1985),<由島嶼生態學談到自然保育>,《野生動物保育論文專集(一)》,台北,行政院農委會,頁44~52。
宋秉明(2001),<台灣發展生態旅遊整體規劃的方向>,《第一屆永續生態旅遊研討會暨台南濱海濕地生態旅遊實錄》,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頁17-36。
李建堂(1987),<島嶼生物地理學理論及其應用>,《中國地理學會會刊》,第15期,頁95-110。
林曜松(1987),<關渡自然公園之興建理念>,《野生動物保育研討會專輯─國家公園和自然保留區之野生動物》,台北,行政院農委會,頁256-236。
林曜松、楊懿如(1987),<水鳥保育區的興建與經營管理>,《野生動物保育研討會專輯─國家公園和自然保留區之野生動物》,台北,行政院農委會,頁213-223。
林曜松(1986),<自然保育的理想與實踐>,《自然文化景觀保育論文集(三)--野生動物保育專輯》,台北,行政院農委會,頁1-6。
林益仁(2001),<原住民部落發展與山林資源保育:從西雅圖酋長的演說談起>,《保護區管理的國際新趨勢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內政部營建署,頁63-76。
林福財(2000),<台南市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簡介>,《濕地生物多樣性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農委會,頁93-96。
周昌宏、江友中(2000),<生物多樣性的詮釋>,《濕地生物多樣性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農委會,頁1-23。
高志明(2001),<從企業經營角度談如何發展生態旅遊>,《第一屆永續生態旅遊研討會暨台南濱海濕地生態旅遊實錄》,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頁11-13。
翁義聰、陳榮作、王建平(2000),<四草地區鳥類相之研究>,《濕地生物多樣性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農委會,頁97-116。
翁義聰(1994),<台南市四草水鳥保護區經營與管理之規劃>,《第一屆海峽兩岸鳥類學術研討會》,台北市野鳥學會,頁121-132。
翁義聰、翁榮炫、彭仁君(1998),<高蹺鴴在不同棲地間的族群季節性分佈、幼鳥移動及可覓食物種之研究>,《第四屆濕地生態及保育研討會論文集》,頁67-77。
許智富(1995),<竹安濕地與水鳥>,《師大地理教育》,第21期,頁28-37。
陳榮作(2002),<自然保育相關法令>,《台南沒海環境自然景觀調查、生態旅遊教育及休閒產業發展計劃第一期成果報告》,台南市政府。
陳炳煌、蔡嘉揚(1996),<以覆網研究濱鷸之覓食生態>,《東海學報》37卷,頁125-150。
陳明義(2000),<台灣海岸濕地植群>,《濕地生物多樣性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農委會頁,25-32。
陳章波、吳貞儀(2002),<親海、愛海、生態旅遊的展望>,《台南沿海環境自然景觀調查、生態旅遊教育及休閒產業發展計劃第一期成果報告》,台南市政府。
彭國棟(2000),<生態倫理及生態工法>,《八十九年度基層自然保育工作人員生態保育研習班手冊》,台北,行政院農委會,頁70-85。
彭仁君(1996),<沿海濕地的動物生態>,《八十五年度濕地解說教師研習活動成果報告》,中華民國濕地保護聯盟。
黃躍雯(2001),<生態旅遊的理念與實踐:原住民部落的觀點>,《保護區管理的國際新趨勢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內政部營建署,頁77-94。
楊秋霖(2000),<環境、森林、野鳥>,《貓空的茶山古道─愛鄉、愛土環境系列研討會(五)》,台大地質系,頁29-52。
趙榮台(2000),<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育>,《八十九年度基層自然保育工作人員生態保育研習班手冊》,台北,行政院農委會,頁50-62。
葉小慧、蔡惠萍、林慶煌(1993),<關渡堤外沙洲紅樹林沼澤區實察報告>,《師大地理教育》,第19期,頁221-231。
蔡慧敏(1999),<人類活動對島嶼生物多樣性之影響>,《1999生物多樣性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農委會,頁23-39。
蔡慧敏(1998),<島嶼生物地理學研究的發展與應用>,《台大地理學報》,第24期,頁85-98。
鄭勝華(1978),<淺談生物地理學與生態學>,《師大地理教育》,第4期,頁66-72。
鄭勝華(1980),<新生物地理學及其在自然地理學中的地位>,《師大地理教育》,第6期,頁36-39。
鄭勝華(1989),<食物地理研究─一個生物地理的研究範疇:以台灣島區為例>,《地理研究叢書第十八號》,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
鄭勝華(1999),<棲地生物景觀在地理教育上的價值>,《第三屆台灣地理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國科會研究獎助得獎作品(2000),25頁。
鄭勝華(1995),《台灣地理概論》,第五章:生物及自然保育,石再添主編,第三版,台北,台灣中華書局,頁85-113。
劉小如(1986),<國家公園動物資源之經營管理>,《自然文化景觀保育論文集(三)--野生動物保育專輯》,台北,行政院農委會,頁42-55。
劉可強(2001),<台南七股地區發展生態旅遊規劃─創造七股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育的嶄新視野>,《第一屆永續生態旅遊研討會暨台南濱海濕地生態旅遊實錄》,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頁73-85。
盧道杰(2001),<保護區管理新趨勢─西方現代保護區學說之演進與發展回顧>,《保護區管理的國際新趨勢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內政部營建署,頁11-25。
盧堅富(2000),<英國保護區之經營管理>,《八十九年度基層自然保育工作人員生態保育研習班手冊》,台北,行政院農委會,頁63-69。
顏重威(1985),<高蹺鴴在台灣的繁殖新記錄>,《大自然季刊》,第13期。
台南鳥會(2002),<黑翅長腳鷸>,《撓杯》,第101期。
蘇成田、湯曉虞(2001),《第一屆永續生態旅遊研討會暨台南濱海濕地生態旅遊實錄》,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頁7-10。
二、 書籍
內政部營建署編譯(1984),《世界自然保育方略》。
金監明、王禮嬙、,薛達元編著(1998),《自然保護概論》,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馬建章、賈競波、鄒紅菲(1996),《野生動物管理學》,中台科學技術出版社。
俞孔堅(1998),《景觀、文化、生態與感知》,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高瑋(1995),《鳥類生態學》,中台科學技術出版社。
高瑋(1995),《鳥類分類學》,中台科學技術出版社。
翁義聰(出版年月不明),《台南市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保育計畫修訂版(初稿)》,中華民國濕地保護聯盟。
常家傳、馬金生、魯長虎(1995)《鳥類學》,中台科學技術出版社。
張萬福(1995),《台灣的水鳥》,東海大學環境科技研究中心。
張萬福(1999),《台灣鳥類彩色圖鑑》,東海大學環境科技研究中心。
張萬福(1978),《大自然的精靈─台灣的野鳥世界》,白雲文化。
楊仁江(出版年月不明),《四草砲台(鎮海城)調查研究與修護》,楊仁江建築師事務所。
劉南威(1997),《地理景觀》,台灣珠海出版有限公司。
諸葛陽(1989),《生態平衡與自然保護》,淑馨出版社。
魏國彥、許晃雄編著(1997),《全球環境變遷導論》,教育部。
顏重威(1992),《台灣的野生鳥類》,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頁15。
三、 研究計劃/調查報告/研討會
王建平、賴瑞雪、彭仁君、翁義聰、童淑珠(2001),台南市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生態系統動態模式建立,行政院農委會、台南市政府補祝研究計畫,計畫編號:90-11.1-林 02。
台南市政府(2001),台南市政府整體觀光發展研討會。
台南市政府(2000),四草湖地區土地利用開發與經營管理方案之規劃研究。
台南市野鳥學會(1998),台南市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八十七年度鳥類生態調查報告。
台南市政府(2001),特殊生態區永續利用─建設七股成為國際的生態保育基地─試驗研究期中計畫報告書。
行政院農委會(2000),台灣生物多樣性國家報告(草案)。
和龍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1996),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經營管理細部規劃報告書。
和龍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1999)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經營管理細部規劃修正報告(初稿)。
許勝發(2000),1999年台南市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鳥類生態調查計劃,台南市野鳥學會。
許勝發(2001),2000年台南市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鳥類調查報告,台南市野鳥學會。
許勝發(2001),2001年台南市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鳥類調查及駐站解說教育計劃期中報告,台南市野鳥學會。
姜玲(1999),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經營管理先期調查分析之研究報告《定案報告書》,彰化師範大學生物系。
薛天德、黃延年(1997),台南市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鳥類相調查研究,北汕尾鳥類資訊研究社。
四、 學位論文
池文傑(2000),《客雅溪口鳥類群聚的時空變異》,台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碩論。朱悅麗(1987),《白鷺行為生態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論。
呂正仁(1997),《大肚溪口鷸形目、雁鴨科、鷺科鳥類群聚及族群變動之研究》,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碩論。
林佩佩(1995),《關渡自然公園預定地景觀變遷對鳥類族群結構的影響》,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系碩論。
林明志(1994),關渡地區鳥類族群動態與景觀變遷之關係,輔仁大學生物研究所碩論。
陳宜玲(1999),《冬季大肚溪口東方環頸鴴食性選擇之研究》,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碩論。
陳榮作(1995),《小白鷺不同時期孵化現象之研究》,中山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
張晏銓(1997),《臺中市筏子溪小白鷺與夜鷺時空分布之研究》,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碩論。
蔡嘉揚(1994),《大肚溪口濱鷸數量季節和空間的變化與其主食端腳類之相關》,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碩論。
蔡慧敏(1999),《島嶼環境變遷研究─金門島地景型塑與轉化分析》,台灣大地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木賢(1998),《都市與水域環境空間的結合與生活化─台南水岸環境發展潛力之探討》,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
蔣忠佑(1998),《台南四草地區渡冬反嘴鴴棲地選擇因子之研究》,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碩論。
潘天祺(1998),《台灣北部淡水河沿岸鳥類資源之組成與時空變遷》,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系碩論。
五、 譯文/譯書
Aaron N. Moen原著,吳海音譯(1986),<動物行為>,《自然文化景觀保育論文集(三)--野生動物保育專輯》,台北,行政院農委會,頁158-166。
C.J. Barston, Dale E. Whitesell原著,許富雄譯(1987),<水鳥區域的發展與管理>,《野生動物保育研討會專輯─國家公園和自然保留區之野生動物》,台北,行政院農委會,頁72-77。
David Quammen著,溫壁錞譯(1999),《多多鳥之歌》,台北,胡桃木文化。
George V. Burger原著,吳海音譯(1986),<野生動物經營管理的原理>,《自然文化景觀保育論文集(三)--野生動物保育專輯》,台北,行政院農委會,頁116-125。
James D. Yoakum原著,吳海音譯(1986),<棲地改善>,《自然文化景觀保育論文集(三)--野生動物保育專輯》,台北,行政院農委會,頁78-87。
Jeffery A. McNneely原著,薛達元譯(1997),保護世界的生物多樣性,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Jonathan Weiner著,唐嘉慧譯(1998),雀喙之謎─從芬雀喙看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台北,大樹文化。
Larry W. Van Druff原著,張瓊文譯(1986),<都市的野生動物─被忽略的資源>,《自然文化景觀保育論文集(三)--野生動物保育專輯》,台北,行政院農委會,頁140-146。
Raymond F. Dasmann著,劉一新譯(1996),環境保育學,台北,國立編譯館。
Richard T.T. Forman, Michel Gordon原著,張啟德等譯(1994),景觀生態學,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William J. Mitsch & Jame G. Gosselink原著,章盛傑、邱文雅譯(1998),濕地,
台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六、 手冊部分
《七股.琵鷺.鄉土情》,黑面琵鷺保育學會(1998)。
《大河之戀》,高雄縣政府(1997)。
《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簡介》,台南市政府(1996)。
《台南自然之美--溼地篇》,台南市野鳥學會(1995)。
《台南市自然之美--野鳥篇》,台南市野鳥學會。
《消失中的濕地森林─記台灣的紅樹林》,台灣省特有生物究保育中心(1995)。
《曾文溪口.生物世界探索》,台灣省特有生物保育中心。
《曾文溪口鳥類資源》,台南市野鳥學會
《溪遊記》,台南市野鳥學會(2000)。
《觀鳥.觀心.觀自然 1997秋候鳥季》,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觀鳥.觀心.觀自然 1998秋候鳥季》,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觀鳥.觀心.觀自然 1999秋候鳥季》,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觀鳥.觀心.觀自然 2000秋候鳥季》,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七、 折頁部分:
《大家一起來保育野生動物》,行政院農委會(1994)。
《四草濕地賞蟹情報─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的蟹類資源簡介》,中華民國濕
地保護聯盟
《北汕行─台南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鳥類資源》,台南市野鳥學會。
《溪遊記─七股生態導覽》,台南市野鳥學會
西文部分
Boettcher, R., S. M. Haig & W.C. Bridge, Jr. (1994) Behavioral patterns and
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s among nonbreeding avocets. Condor 96: pp.973-986.
Bush, M.B. & Whittater, R. J. (1993) Non-equilibration in island theory of Krakatau. Journal of Biogeography.Vol.20:pp.453-457.
Bush, M.B. & Whittaker, R. J. (1991) Krakatau: colonization patterns and hierarchies. Journal of Biogeography.Vol.18:pp.341-356.
Cox, C.B. & Moore, P.D. (1973) Biogeography: An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approach. London: Blackwell Science.
Cramp, S. et al.(1983) Dunlin. In: Handbook of the Bird of Europe,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Vol.III Waders to Gull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el Hoyo, J., Elliott, A. & Sargatal, J. eds (1996)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Vol. 3. Hoatzin to Auks. Lynx Edicions, Barcelona. pp. 24-32.
del Hoyo, J., Elliott, A. & Sargatal, J. eds (1992)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Vol. 1. Ostrich to Ducks. Lynx Deicions, Barcelona. pp. 178-182.
Griggs, J.L. (1997) All the Birds of North America. New York: Happer Collins Publishers.
Gorman, M. (1979) Island Ecology. Chapman & Hall, London.
Hayman, P., J. Marchant & T. Prater (1986) Wildfowl — An identification guide to the waders of the world. Christopher Helm, A & C Black. London.
Hayman, P., J. Marchant & T. Prater (1986) Shorebirds:an identification guide to the waders of the world. Christopher Helm, A & C Black. London.
Madge, S. & Burn, H. (1998)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Mac Arthur, R.H. & Wilson, E.O. (1967) The Theory of Island Biogeograph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p. 3-17.
Putman, R. J. (1984) The Geography of Animal Communities. In J.A. Taylor (ed) themes in Biogeography. Croom Helm. London & Sydney. pp. 176.
Sergeant, F.O. and J.H. Brande (1976) Classifying and Evaluating Unique Natural Areas for Planning Purposes, J.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31:pp.113-11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