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20 08:2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郭素琴
研究生(外文):Deborah Kuo
論文名稱:國中教師對整合教訓輔措施之教育理念與成效評估研究
指導教授:邱兆偉邱兆偉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14
中文關鍵詞:教訓輔整合班級經營三級預防輔導新體制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9
  • 點閱點閱:42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本研究旨在了解參與教訓輔三合一實驗之國民中學行政人員、以及教師對於教訓輔整合理念的反應,進而探討此一教育措施之成效評估。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兼用質的研究與量的研究,包括:文獻調查法、檔案資料分析法、訪晤調查法及問卷調查法等四種。質的研究主要以文獻調查法、檔案資料分析法、及訪問調查法,一方面整理與教訓輔相關的研究,以作為本研究的基礎,一方面則用以建立研究問卷的基礎。量的研究以問卷調查為主,運用晤談與檔案資料研究的方法來收集重要觀念,以擬定問卷。晤談的對象以三所參與「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的學校之校長及相關行政人員為主。問卷實施的對象為全國實施教訓輔實驗方案學校之600位行政人員與教師,回收問卷共446份,隨後將所得的資料以SPSS 8.0 for windows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平均數、次數分配、因素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資料分析的工作。
本研究得到下列結論:
一、國中教師教訓輔整合理念的反應結果
國中教師教訓輔整合理念,有「提昇教師教學的理念」、「支援學科教學與班級經營理念」、「加強教師介入教訓輔工作」、「整合學校教訓輔業務的工作」、「整合社區資源的工作」等五個因素。各因素的認可反應,其平均數為5.04至5.46之間,遠遠超出六點量表的中點3.50分。其中「支援學科教學與班級經營理念」部分是國中教師認為最重要的部分,其得分最高的三項分別為:「教師參與認輔學生工作,除本身熱忱外,尚需學校的支持與激勵」、「教師應持續增進專業能力,以盡力帶好每一位學生」、以及「學校應能提供教訓輔相關知能的諮詢服務,以協助教師與家長」。
二、國中教師教訓輔整合成效評估反應結果
國中教師教訓輔整合成效評估,有「提昇教師教學的理念」、「有關班級輔導的成效」、「有利師生及親師關係的成效」、以及「有關研習活動的成效」等四個因素。各因素上的成效評估,其平均數為4.71至4.94,雖然稍微低於整合理念的認可反應,卻也大大的超出六點量表的中點3.50,顯示國中教師對於教訓輔整合成效的評估平均而言是表示正面積極的態度。其中「有關研習活動的成效」部分是國中教師認為最有成效的部分,其內容包括:「學校辦理的研習輔導活動,能有效提昇教師的輔導知能」以及「學校辦理的教學知能研習,能有效提昇教師的教學知能」兩個題項。
三、國中教師教訓輔整合理念的差異情形
具有顯著差異的國中教師個人基本變項包括:性別、教學年資、學校所在之地區、擔任的職務。
(一)女性教師在「教訓輔整合理念」中,在「提昇教師教學的理念」、「支援學科教學與班級經營理念」、以及「整合學校教訓輔業務的工作」等三項的認同反應顯著高於男性教師。
(二)在「教訓輔整合理念」中,教學年資在20年以上至25年的國中教師在「提昇教師教學的理念」的認同反應顯著高於教學年資在15年以上至20年的國中教師;而教學年資25年以上的國中教師在「加強教師介入教訓輔的工作」的認同反應顯著高於教學年資5年以上至10年的國中教師,顯示教學年資愈久的國中教師比教學年資愈淺的國中教師在「教訓輔整合理念」上有較高的認同反應的趨勢。
(三)在「教訓輔整合理念」中,在台北市的國中教師對「提昇教師教學的理念」的認同反應顯著高於台灣省北部地區以及金馬地區的教師。
(四)在「教訓輔整合理念」中,擔任行政主管的國中教師在「加強教師介入教訓輔的工作」的認同反應上,顯著高於未擔任行政工作的國中教師;而擔任輔導工作的國中教師在「加強教師介入教訓輔的工作」、「整合學校教訓輔業務的工作」、「整合社區資源的工作」等三項理念的認同反應上,也顯著高於擔任其他工作的國中教師。
四、國中教師教訓輔整合成效評估的差異情形
具有顯著差異的國中教師個人基本變項有教學年資、以及學校所在之地區兩項。
(一)在「教訓輔整合成效」的評估上,教學年資25年以上的國中教師對於「提昇教師教學成效」的評估顯著高於教學年資5年以上至10年的國中教師。
(二)在「教訓輔整合成效」的評估上,金馬地區的國中教師在「提昇教師教學理念的成效」評估上顯著高於台灣省北部地區的教師。
  根據以上的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的建議:
一、相關教育措施的建議
(一)教訓輔整合措施可進一步加以推廣實施
(二)教訓輔整合措施仍有努力的空間
(三)教訓輔整合措施可進一步配合教師的學科教學與班及經營
(四)教訓輔相關的研習活動可以使相關教育目標更為落實
(五)資深教師可以作為推動教訓輔整合工作的助力
(六)借重學校各處室主管以及輔導工作人員推行教訓輔整合工作
二、未來研究方向
(一)研究對象:本研究的對象僅限於參與教訓輔整合實驗方案學校的國中教師,對於其他國小、高中職、以及大學校院等層級並未涉及,故可進一步加以研究探討。另外,本研究未能針對沒有參與相關實驗方案之學校進行問卷調查,無法比較有否實施實驗方案的差異情形,故未來可將未實施實驗方案之學校一同納入研究以做比較。
(二)研究方法:研究問卷除建立專家效度外,宜同時進行統計上的信度與效度考驗。另外,除運用問卷調查法之外,亦可增加訪晤調查來做研究的深入探討。
(三)研究時間:本研究的實施正逢教訓輔整合方案的實踐初期(即自八十七學年度開始實施),故若日後能有類似的研究,當更能獲得深入而廣泛的結果。
(四)研究主題:除與教師有關之學科教學與班級經營層面,與教訓輔整合有關之行政組織的整合、學校人事的調整、以及教育行政法規的內涵等層面皆能做進一步的研究。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敘述…………………………………………………..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10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訓輔教育理念的發展………………………………….14
第二節 教訓輔整合的理論基礎………………………………….18
第三節 教訓輔整合的班級經營………………………………….37
第四節 從師生關係看教訓輔的整合…………………………….43
第五節 三級預防的輔導計劃模式……………………………….46
第六節 教訓輔整合的教育政策………………………………….49
第七節 教訓輔整合的理念與實施成效評估…………………….5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57
第二節 研究假設……………………………………………….58
第三節 研究樣本……………………………………………….59
第四節 研究方法……………………………………………….63
第五節 研究工具……………………………………………….64
第六節 資料處理……………………………………………….67
第七節 研究步驟……………………………………………….74
第四章 國中教師對教訓輔整合理念的反應
第一節 教訓輔三合一理念的主要因素………………………. 76
第二節 國中教師的學科教學與班級經營理念……………….78
第三節 國中教師整合教訓輔行動之理念…………………….80
第五章 國中教師對教訓輔整合成效評估
第一節 教訓輔整合成效的主要因素………………………….87
第二節 教訓輔整合下學科教學與班級輔導的成效評估…….88
第三節 教訓輔整合下人際關係及研習活動的成效評估…….90
第六章 國中教師教訓輔整合理念之差異性分析
第一節 國中教師之學科教學與班級經營理念……………….94
第二節 國中教師之整合教訓輔行動理念……………………106
第七章 國中教師教訓輔整合成效之差異性分析
第一節 教訓輔整合下學科教學與班級輔導的成效…………124
第二節 教訓輔整合下人際關係及研習活動的成效………..135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148
第二節 研究建議…………………………………………………152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156
二、英文部分………………………………………………….170
附錄
附錄一 國中參與教訓輔三合一實驗方案學校…………….172
附錄二 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實驗類別.174
附錄三 問卷回收統計表…………………………………….176
附錄四 學習領域…………………………………………….178
附錄五 國中教師對教訓輔整合的建議與看法……………..182
附錄六 預試問卷…………………………………………….199
附錄七 正式問卷…………………………………………….207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中國輔導學會主編 1991 《輔導理論與實務─現況與展望》。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中華民國全國教育會 1999 〈如何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師說》126期(民國八十八年二月):9-17。台北市:作者。
方炳坤 1999 〈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實驗方案之簡介〉。《輔導通訊》58期(民國八十八年五月):13。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王仁宏 1994 《教育資料彙編》(上)。台北市:吳素美出版。台北縣:旭昇圖書有限公司經銷。民國八十三年二月增訂二刷。 1994 《教育資料彙編》(下)。台北市:吳素美出版。台北縣:旭昇圖書有限公司經銷。民國八十三年二月增訂二刷。
王文俊 1965 《中學訓育之理論與實施》。台北市:台灣中華書局。
王秀玲 1992 〈教學原則〉。《學習與成長》(二)。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國八十一年八月。
王明傑 1997 《國民中學實習教師的班級經營與學科教學之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
王信哲 1993 《教育概論新編》。高雄市:前程出版社。
王昭惠 1996 《國中訓導人員執行學生常規管理之研究─一個國中訓導處的觀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連生 1989 《初等教育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
王朝茂 1994 〈國民中學訓輔整合問題之探討〉。《高市文教》第51期(民國八十三年三月):60-67。 1999 〈杜威教育民主論之探討〉。《和春學報》第六期(民國八十八年七月):1-15。
王瑞芸 1999 〈國風國中教訓輔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的進行式〉。《輔導通訊》58期(民國八十八年五月):32-35。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王儀珍 1999 〈導師的輔導經驗─如何做一位生命導師〉。《輔導通訊》58期(民國八十八年五月):61-62。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伍振鷟 1995 《教育哲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朱文雄 1995 〈與教務有關的班級經營基本理論〉。《班級經營理論與實際》:129-138。台灣省政府教育廳編。
江南發著,林生傳主編 1997 〈學習動機〉。《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圖書。民國八十六年七月初版四刷。
江肇雄 1991 〈從蕭氏輔導模式談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作法〉。《竹縣文教》第三期(民國八十六年六月):65-68。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1995 《第二期諮議報告書》。台北市:作者。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四日。 1996a 《第四期諮議報告書》。台北市:作者。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二日。 1996b 《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市:作者。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一日。
何政隆 2000 《高職教師輔導與管教策略之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何進財、鄭崇趁 1999 〈從學科本位到學生本位的教育省思〉。《輔導通訊》58期(民國八十八年五月):1-7。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何福田 1990 〈落實五育均衡發展的教育〉。《南投文教》創刊號(民國七十九年十月廿一):4-11。
何龍 1956 《訓導工作之理論與實際》。台北市:明華書局。民國四十五年十二月。
吳文銘 1991 〈從輔導立場談如何改進教學方法〉。《竹縣文教》第三期(民國八十六年六月):69-71。
吳明隆 2000 《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電腦圖書資料。
吳武典 1997a 〈「張老師」輔導工作的基本策略〉。《青少年問題與對策》。台北市:張老師文化事業。 1997b 〈教育改革後學校輔導工作〉。《輔導通訊》50期(民國八十六年五月):2-6。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1998 《輔導原理》。台北市:心裡出版社。 1999 《社會變遷與輔導》。台北市:心裡出版社。
吳武典主編 1996 《學校輔導工作》。台北市:張老師文化事業。民國八十五年九月初版十二刷。
吳清山、李錫津、劉緬懷、莊貞銀、盧美貴 1998 《班級經營》。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鼎 1983a 《輔導活動之理論與實施》。台北市:五南圖書。民國七十二年七月初版。 1983b 《輔導原理》。台北市:五南圖書。民國七十二年八月。
吳鐵雄、汪榮才、尹玫君、劉佑星 1994 〈國民小學實施包班教學與分科教學可行性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報》第七期(民國八十三年):1-106。台南市: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宋湘玲、林幸台、鄭熙彥 1996 《學校輔導工作的理論與實施》。高雄市:復文圖書。
李春芳 1992 〈班級經營(Classroom Management)〉。《學習與成長》(一)。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李榮輝 1999 〈士林高商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師天地》雙月刊98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40-45。台北市: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沈六 2000 〈訓導與輔導工作的整合趨勢〉。《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別冊。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民國八十九年十月十二、十三日。
周文欽 2000 《研究方法概論》。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周煥臣 1972 〈班級經營源流概述(上)〉。《教師之友》第十三卷第十期,頁6-7。 1973 〈班級經營源流概述(下)〉。《教師之友》第十四卷第一期,頁11-12。
林海清 1998 〈教育再造與民主重建─讀杜威「Democracy and Educaton」有感〉。《人力發展月刊》第五十二期(民國八十七年五月):32-38。
林清山 1997 《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
林清文 1999 〈學校輔導工作的統合與改革─呼應教育改革運動的呼籲〉。《輔導學大趨勢》。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清江 1997 〈誰該得到掌聲?〉。《輔導通訊》50期(民國八十六年五月):1。
林寶山譯,杜威原著 1989 《民主主義與教育》。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八年五月。
邱小萍 1999 《國小級任教師輔導能力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金樹人編譯,C. M. Charles著 1995 《教室裡的春天─教室管理的科學與藝術(增訂版)(Building Classroom Discipline)》。
胡練輝 1999 〈「學生輔導新體制─教、訓、輔三合一」實驗摘記〉。《輔導通訊》58期(民國八十八年五月):20-25。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唐璽惠 1999 〈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的理念與做法〉。《輔導通訊》58期(民國八十八年五月):14-19。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孫邦正 1990 《教育概論》(民國七十九年九月)。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5 《經師與人師》(民國七十四年九月)。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孫邦正、陳石貝合譯,A. J. Jones著 1971 《輔導原理與實施》(民國六十年二月)。台北市:正中書局。
國立教育資料館、全國教育改革檢討會議 1999 《全國教育改革檢討會議實錄,1999年─邁向教育新世紀》(大會參考資料)。台北市:教育部。民國八十八年五月。 2000 《全國教育改革檢討會議實錄,1999年─邁向教育新世紀》。台北市:教育部。
康秀俐 1999 〈台北士林區天母國民小學建立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教師天地》雙月刊98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54-58。台北市: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張正藩 1973 《訓育問題》。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張光甫 1999 〈教育的演進〉。《教育導論》:51-92。高雄市:麗文文化出版。
張春興 1996 《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酒雄著,林生傳主編 1997 〈學生身心的發展與特徵〉。《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圖書。民國八十六年七月初版四刷。
張清濱 1992 〈從宋代的學規,談現代的班規〉。《學習與成長》(三)。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國八十一年八月。
張麗珠 1998 〈談斯普朗格文化教育學的功能及其應用〉。《輔導通訊》56期(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54-57。台北市:中華民國全國教育會。
教育部 1991 《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劃》。教育部80年2月27日台(80)訓字第09321號函頒。 1995a 《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簡要本)》(民國八十四年五月)。台北市:作者。 1995b 《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民國八十四年五月)。台北市:作者。 1995b 《國民中學課程標準》(民國八十四年五月)。台北市:教育部。 1998a 〈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學生輔導》58期(民國八十七年九月):10-17。 1998b 《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大專組學校實驗計劃)》。八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1999a 《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申請試辦手冊)》。台北市:作者。民國八十八年九月六日。 1999b 《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教訓輔三合一的發展脈絡)》(投影片)。台北市:作者。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1999c 《教育改革的理想與實踐》。台北市:作者。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1999d 《傳輔導活力,展生命契機─教育部八十八年度青少年輔導計劃執行成果專輯》。台北市:作者。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2000 《教育改革與教育政策》。http://www.edu.tw/minister/case/ report6.html。
教育部訓委會 1998a 《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成果總輯》。台北市:作者。 1998b 〈學校輔導工作專案報告〉。《教育部第三五四次部務會報紀要》。http://www.edu.tw/minister/compool/pres354.html。
晨頌馨編著 1996 《國小教師甄試教育專業科目》。台北市:千華圖書出版事業。
許天威、宋明君 1998 〈專業團隊合作是學校輔導工作的坦途〉。《輔導通訊》55期(民國八十七年十月):53-59。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許美瑞 1996 〈統整文學於學科教學:落實教育改革的具體方法之一〉。《中等教育》第47卷第5期:29-40。
郭生玉 1996 《心理與教育研究法》。中和市:精華書局。民國八十五年六月第十三版。
郭為藩 1972 《自我心理學》。台南市:開山書店出版,大觀書局總經銷。民國六十一年四月初版。
陳木金 1999 《班級經營》。台北市:楊智文化事業。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陳怡君 1999 〈回歸生活,找回自覺─我看教訓輔三合一實驗方案〉。《輔導通訊》58期(民國八十八年五月):36-38。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陳芙蓉 1988 《國中教師教訓合一的領導》。台北市: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民國七十七年六月三十日初版。
陳韋銘 1999 〈台灣省高級職業學校八十七學年度主任輔導教師工作研討會記實〉。《輔導通訊》58期(民國八十八年五月):65-66。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陳啟天 1962 《最近三十年中國教育史》。台北市:文星書店。民國五十一年六月。
陳啟勳 1999 〈國立高雄餐旅管理專校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師天地》雙月刊98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37-39。台北市: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陳新轉 1996 〈論當前國民中小學訓導工作改進之道〉。《學生輔導》第45期(民國八十五年七月五日):120-133。
陳德華、溫怡梅 1998 〈輔導關係〉。《輔導原理》。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陳慶文 1971 《人性與訓育》。高雄市:建志書局。
陳韻如整理 1997 〈「教改與輔導」座談會紀實〉。《輔導通訊》50期(民國八十六年五月):12-16。
傅木龍 1999 〈論教訓輔三合一輔導新體制之理論基礎及其對學務工作發展之啟示〉。《訓育研究》38卷1期:14-24(民國八十八年三月)。
彭桂梅 1999 〈建立學校輔導新體制─實踐國中實驗學校初期實驗報告〉。《教師天地》雙月刊98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46-53。台北市: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游步威 1995 《中美兩國學生懲戒制度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坤龍 2001 《台北市職業學校導師之班級經營策略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昆輝 1968 〈克伯屈教育思想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 第十輯》。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民國五十七年四月。
黃政傑 1997 〈教學的意義與模式〉。《教學原理》。台北市:師大書苑。民國八十六年六月。
黃政傑主持 1993 《促進中小學五育均衡發展策略之研究》。台北市: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民國八十二年十月。
黃政傑主編 1997 《教學原理》。台北市:師大書苑。民國八十六年六月。
黃堅厚 1990 〈序〉。《教室裡的春天─談教室管理的科學與藝術》。金樹人編譯。台北市:張老師出版社。
黃維齡 1998 《教育概要》。台北:考用出版社;台中:五南。民國八十七年三月。
楊春生 2001 《學生輔導新體制實驗方案對試辦學校組織文化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世頌 1997 〈海斯的國家意識發展理論〉。《教育心理學》:49-50。台北市:三民書局。
葉子超 1999 〈是協調,不是指示─對中小學輔導工作的建議〉。《師說》126期(民國八十八年二月):54-57。台北市:中華民國全國教育會。
廖春文 1995 〈班級領導的基本理念實施策略〉。《班級經營理論與實際》:1-10。台灣省政府教育廳編。
廖鳳池 2000 〈談教師輔導知能與辨識學生行為能力的提昇〉。《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八十九年十月十二、十三日)。
廖鳳池、王文秀、田秀蘭 1997 《兒童輔導原理》。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臺北縣政府 2000 《大手牽小手─青少年輔導計畫成果專輯》。台北縣:作者。八十九年九月三十日。
趙剛 1997 〈什麼是「民主」?什麼是「公共」?─杜威對自由主義的批判與重建〉。《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十五期:33-82。
劉焜輝 1998 〈標新立異─所謂「教、訓、輔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諮商與輔導》第155期:輔導線上(1998年11月15日)。
歐陽教 1998 《德育原理》。台北市:文景書局。
潘幸山 1997 〈教育部『教育改革與學校輔導工作』學術研討會報導〉。《輔導通訊》50期(民國八十六年五月):17-18。
蔡享宏 2000 〈從羅家倫的五育觀看其心目中的理想人〉。《屏東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第四期:281-324。
蔡培村 1999 〈談教訓輔三合一的永續經營〉。《輔導通訊》58期(民國八十八年五月):8-12。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2000 〈教訓輔三合一的理論基礎〉。《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8-16。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2001 〈教訓輔三合一的理論基礎〉。《教師天地》第110期(民國九十年二月),主題:教訓輔三合一:6-16。
蔡漢賢 1999 〈如何建立訓育人員專業制度培養訓育人才〉。《訓育研究》38卷1期:73-77(民國八十八年三月)。
蔡駿暉採訪 1995 〈全方位的訓輔工作─專訪實踐國中訓導處吳順來主任〉。《教育研究雙月刊》第44期(主題:訓輔工作革新,中華民國84年8月):8-9。
鄭崇趁 1996a 〈教育改革與輔導工作〉。《學生輔導》47期(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五日):12-17。 1996b 〈邁向二十一世紀的輔導工作─「青少年輔導計畫」內涵分析〉。《學生輔導》46期(民國八十五年九月五日):10-17。 1999a 《教育與輔導的發展取向》。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1999b 《教育與輔導的軌跡》。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1999c 《整合導向評估模式之運用─以「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劃」為例》。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七月。 2000 〈教訓 輔整合的前題與作法〉。《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教育部。民國八十九年十月十二、十三日。 2001 〈經營一個具有輔導文化的學校─教訓輔三合一方案的時代任務〉。《教師天地》第110期(民國九十年二月),主題:教訓輔三合一:17-24。
盧清蓮編 1991 〈學校輔導工作的突破〉。《教師天地》雙月刊50期(民國八十年二月)。台北市: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蕭增塘 1990 《國民教育政策與實踐之研究─從三民主義論點探討》。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賴保禎、周文欽、張德聰 1993 《輔導原理與實務》。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民國82年七月初版。
謝文全 1993a 《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文景出版社。 1993b 《學校行政》:441-460。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謝文全、林新發、張德銳、張明輝編著 1998 《教育行政學》。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謝雪貞 1997 〈教育改革後學校輔導工作之因應措施〉。《輔導通訊》50期(民國八十六年五月):36-38。
謝義鄉 1997 〈從卓越理念談訓輔整體營造〉。《輔導通訊》50期(民國八十六年五月):33-35。
鍾思嘉、蕭文 1996 《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執行成果評估研究》(民國八十五年)。台北市:教育部訓委會。
韓瑞霞 2001 《國民小學教師對「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認知與實施成效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紅珠 1992 〈教學發展趨勢〉。《學習與成長》(三)。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國八十一年八月。
簡茂發主講,趙若男整理 1997 〈營造適性教育的校園環境,實行彈性化教學與輔導措施〉。《輔導通訊》50期(民國八十六年五月):7-11。
嚴育玲撰稿 1999 〈從學科本位到學生本位的教育省思〉。《輔導通訊》58期(民國八十八年五月):1-7。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顧寶楨 1999 〈教訓輔三合一的新構想與新措施〉。《輔導通訊》58期(民國八十八年五月):26-31。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二、英文部分
Byers, George H.
1994 Collaborative Discipline for At-Risk Students: A Complete Step-by-Step Activities Program for Grades 7-12. West Nyack, New York: Prentice Hall.
DiGiulio, Robert
2000 Posi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A Step-by-Step Guide to Successfully Running the Show Without Destroying Student Dignity. 2nd Edition. California: Corwin Press.
Edwards, Clifford H.
1993 Classroom Discipline and Management.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Gartrell, Dan.
1995 Misbehavior or Mistaken Behavior? Young Children. v50 n5 p27-34 Jul 1995.
Hindle, Douglas R.
1994 Coping Proactively with Middle Years Students. Middle School Journal. v25 n3 p31-34 Jan 1994.
Keating, Barara, Mercedes Pickering, Bonnie Slack, Judith White
1990 Positive Discipline: Helping Students Make Responsible Choices. Massachusetts: Allyn and Bacon.
Kottler, Jeffery A., Ellen Kottler
1993 Teacher as Counselor: Developing the Helping Skills You Need. California: Corwin Press.
Spencer, Herbert
1993 Education: Intellectual, Moral, and Physical. London: Routledge/Thoemmes Press.
Wheldall, Kevin
1992 Discipline in schools: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Elton Report. London: Routledge.
Wolpe, AnnMarie
1988 Within School Walls: The Role of Discipline, Sexuality and the Curriculum. London: Routledge.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李榮輝 1999 〈士林高商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師天地》雙月刊98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40-45。台北市: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2. 吳武典 1997a 〈「張老師」輔導工作的基本策略〉。《青少年問題與對策》。台北市:張老師文化事業。 1997b 〈教育改革後學校輔導工作〉。《輔導通訊》50期(民國八十六年五月):2-6。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1998 《輔導原理》。台北市:心裡出版社。 1999 《社會變遷與輔導》。台北市:心裡出版社。
3. 吳文銘 1991 〈從輔導立場談如何改進教學方法〉。《竹縣文教》第三期(民國八十六年六月):69-71。
4. 何福田 1990 〈落實五育均衡發展的教育〉。《南投文教》創刊號(民國七十九年十月廿一):4-11。
5. 江肇雄 1991 〈從蕭氏輔導模式談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作法〉。《竹縣文教》第三期(民國八十六年六月):65-68。
6. 王瑞芸 1999 〈國風國中教訓輔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的進行式〉。《輔導通訊》58期(民國八十八年五月):32-35。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7. 王朝茂 1994 〈國民中學訓輔整合問題之探討〉。《高市文教》第51期(民國八十三年三月):60-67。 1999 〈杜威教育民主論之探討〉。《和春學報》第六期(民國八十八年七月):1-15。
8. 方炳坤 1999 〈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實驗方案之簡介〉。《輔導通訊》58期(民國八十八年五月):13。台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9. 蔡順良,民74.〈家庭社經地位、父母管教態度與學校環境對國中學生自我肯定及生活適應之影響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系教育心理學報,18:239-64。
10. 簡茂發、洪寶蓮,民79.〈國中學生個人及環境因素與其學習行為的相關研究〉,測驗年刊,37:181-94。
11. 趙蕙鈴,民84.〈布狄厄論「文化資本」的再生產結構─文化區辨與社會區辨的社會建構過程〉,思與言,33(1):161-83
12. 黃毅志,民79.〈台灣地區教育機會之不平等性〉,思與言,28:93-125。
13. 黃國彥、劉玉燕,民72.〈教師期望與社經地位對兒童學業成就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學報,47:61-100。
14. 陳建志,民87.〈族群及家庭背景對學業成績之影響模式─以台東縣原、漢學童作比較〉,政大教育與心理研究,21:85-106。
15. 馬信行,民74.〈家庭文化背景與學業成績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學報,51:1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