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115.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3 09:1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柯智焰
論文名稱: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實施問題之調查研究----以高雄區為例
指導教授:吳裕益吳裕益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8
中文關鍵詞: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實施問題高雄區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3
  • 點閱點閱:108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9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論文摘要
論文名稱: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實施問題之調查研究--以高雄區為例
校(院)所組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班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九十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學位論文摘要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六月
論文頁數:188頁
指導教授:吳裕益博士 研究生:柯智焰
論文摘要內容
本研究旨在對我國高級中等學校多元入學方案實施之背景、發展現況作評析介紹。並對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實施問題及社會各界人士的看法與意見做探討;其次,研究者參考主要國家後期中等學校入學制度之特點並結合上述之內容進行文獻探討,並根據文獻探討之結果設計調查問卷及訪談內容,期能發掘並掌握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所呈現或隱藏之問題。
基於上述理由本研究希望探討高雄區相關人員(含應考國三學生、高中高職一年級學生、國中及高中高職相關行政人員、教師與學生家長)對辦理九十一年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之看法與意見,以達下列之目的:
一、探討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實施成效及其相關問題之內涵。
二、探討不同身分的高雄區相關人員對九十一年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政策與方案目標、入學管道與實施方式、學生輔導與方案宣導等態度之差異情形。
三、探討不同性別的受訪者對九十一年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之政策與方案目標、入學管道與實施方式、學生輔導與方案宣導等態度之差異情形。
四、探討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長對九十一年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之政策與方案目標、入學管道與實施方式、學生輔導與方案宣導等態度之差異情 形。
五、探討不同服務年資的教育人員對九十一年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之政策與方案目標、入學管道與實施方式、學生輔導與方案宣導等態度之差異情形。
六、探討不同職務的教育人員對九十一年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之政策與方案目標、入學管道與實施方式、學生輔導與方案宣導等態度之差異情形。
七、彙整高雄區相關人員對九十一年高中高職多元入學制度之意見並提出建議以作為修正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暨國中基本學力測驗之參考。
本研究採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和深度訪談法進行研究。其中,問卷調查法係以自編的「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實施問題之調查問卷」對高雄區四類人員採隨機抽樣方式,總計發出問卷2150份,回收1870份經檢視剔除無效問卷12份,有效問卷1858份,可用率約為86.4﹪,本研究在質方面的資料,係採深度訪談,由研究生依據問卷之內容由受訪者自由發表意見。
問卷所得資料經卡方考驗與百分比分析處理後,獲得下列的結論:
一、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是否能達成其政策與目標,各界意見分歧,但教育人員似乎不看好者居多。
二、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受到各界的支持,但部分人士仍持不認同態度。
三、與傳統聯考比較,目前的基本學力測驗無論是角色或功能均受到質疑。
四、新修正的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已偏離方案的最初立意與精神。
五、對於基本學力測驗的實施內涵各界意見分歧。
六、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之實施對減少國中生課業壓力的看法各界似乎不看好。
七、基本學力測驗結束後,家長及教師對考生的升學規劃常感到無助、困擾。
八、行政當局或學校對於多元入學方案之宣導仍須努力。
九、九十一年多元入學的「新三不」之規定,仍有討論的空間。
十、高雄區相關人員認同登記分發入學名額提高之規定。
根據研究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溝通觀念建立共識。
(二)、多元入學方案應在不斷檢討與改進中繼續推動。
(三)、基本學力測驗應回歸初始的角色和功能。
(四)、基本學力測驗的計分方式及命題內容,均需加以檢討進。
(五)、高中高職多元入學之宣導須向大學考試中心取經並成立專責單位。
二、對學校的建議
(一)、落實推動「生涯規劃輔導」。
(二)、高中職校應展現學校特色以吸引國中生就讀,並加強招生宣導工作。
(三)、國中應加強機能調適,尤其是行政、教學、評量、編班及學生輔導方面。
三、對教育人員的建議
(一)、教師應落實教學正常化,並多元評量學生的學習成就,開展學生多元智慧。
(二)、教育人員應堅持教育理想,發揮教育專業的精神。
四、對學生的建議
(一)、開展自己的多元智慧,拓展學習領域,活化向學動機。
(二)、自我了解及自我認識。
(三)、主動了解多元入學方案的精神及各項工作。
五、對家長的建議
(一)、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二)、多了解多元入學方案的精神,各種入學管道的實施方式及問題。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問題敘述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我國高級中等學校多元入學方案實施之背景
、沿革發展與現況分析 ------------------------------------ 9
第二節 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實施問題之探討 --------------- 35
第三節 社會各界人士對多元入學方案之看法與意見 ------------ 49
第四節 世界主要國家後期中等學校入學方式之研究 ---------- 5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65
第一節 研究歷程與架構 ---------------------------------- 65
第二節 待答問題 ---------------------------------------- 66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68
第四節 研究樣本 ---------------------------------------- 68
第五節 研究工具 ---------------------------------------- 70
第六節 研究實施程序 ------------------------------------ 71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7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75
第一節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九十一年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
案入學管道與實施方式之態度分析 -------------------------- 75
第二節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九十一年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
案學生輔導與方案宣導之態度分析 --------------------------103
第三節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九十一年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
案政策與方案目標之態度分析 ------------------------------112
第四節 深度訪談紀錄 ------------------------------------126
第五節 綜合討論 ----------------------------------------13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42
第一節 結論 --------------------------------------------142
第二節 建議 --------------------------------------------14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55
二、英文部分 --------------------------------------------163
附錄
附錄一: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實施問題之調查問卷 ------------164
附錄二:九十一學年度高中及高職多元入學方案 ----------------173
附錄三:高雄區九十一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多元入學
實施計畫 ------------------------------------------------181
表圖次
表次
表2-1 九十學年度高中多元入學方案六種升學管道一覽表 ------ 14
表2-2 多元入學方案發展大要表 -------------------------- 16
表2-3 九十學年度高中多元入學方式一覽表 ---------------- 22
表2-4 九十一學年度與九十學年度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對照表 --- 29
表2-5 多軌制國家在分流上所採行的設計摘要表 ------------ 61
表3-1 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實施問題之調查研究取樣人數一覽表 69
表3-2 專家內容效度鑑定人士名冊表 ---------------------- 72
表3-3 「九十一年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實施問題之意見調查」
專家效度之一 ------------------------------------------- 73
表3-4 「九十一年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實施問題之意見調查」
專家效度之二 ------------------------------------------- 73
表3-5 「九十一年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實施問題之意見調查」
專家效度之三 ------------------------------------------- 74
表3-6 問卷題目向度分析表 ------------------------------ 74
表4-1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登記分發入學以基本學力測驗分數為分發
入學之唯一依據,不採計在校學科成績之看法 ------------------ 76
表4-2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那一種升學管道需要採計國中三年的在校
成績之看法 --------------------------------------------- 77
表4-3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新修訂的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規定登
記分發作業不得加權計分之看法 --------------------------- 79
表4-4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登記分發入學以基本學力測驗分數為分發
入學之唯一依據,各高中高職不得加考任何學科測驗(包含
一般學科和藝能學科)之看法 ----------------------------- 80
表4-5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新修訂的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規定各
公立高中「登記分發入學」名額之看法 --------------------- 81
表4-6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新修訂的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規定各
公立高職「登記分發入學」名額之看法 --------------------- 82
表4-7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甄選入學以基本學力測驗分數為甄選參考
依據,各高中職不得加考一般學科(智育學科)的紙筆測驗
之看法 ------------------------------------------------- 84
表4-8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甄選入學以基本學力測驗分數為甄選之參
考依據,各高中高職得實施一般學科紙筆以外的其他測驗
之看法 ------------------------------------------------- 85
表4-9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新修訂的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規定甄
選入學不得採計倍率篩選之看法 ---------------------------- 86
表4-10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新修訂的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規定未
設置特殊才能班或資優班的學校不得辦理甄選入學之看法 -------- 87
表4-11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申請入學中除自學方案及直升入學外,其
錄取依據係參採基本學力測驗分數、特殊才能、綜合表現等
方面之具體表現,不得採計在校學科成績之看法 ---------------- 89
表4-12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新修訂的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規定申
請入學採書面審查方式辦理,不得再舉行任何形式之測驗
的看法 ------------------------------------------------- 90
表4-13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規定申請入學限
以學生學籍所在地招生區為範圍之看法 --------------------- 91
表4-14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參加申請入學的每一位學生只限向一所
學校提出申請,學生不得跨區申請之看法 --------------------- 92
表4-15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國文-科加
考作文是否有必要之看法 --------------------------------- 94
表4-16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本次修訂之基本學力測驗命題的範圍至
國中三下第二次段考的進度為止之看法 --------------------- 95
表4-17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每年辦理的
次數應該幾次較為適當之看法 ----------------------------- 97
表4-18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本次修訂實施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的日期
(第一次91年5月11-12日,第二次:91年6月22-23日)
之看法 ------------------------------------------------- 98
表4-19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新修訂之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規定,
全國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各試務區與承辦學校均不得公佈
基本學力測驗考生分數組距之看法 --------------------------- 99
表4-20 高雄區受訪人員是否清楚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各科成績採60
級分制之看法 ------------------------------------------ 101
表4-21 高雄區受訪人員是否贊成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各科成績採60
級分制之看法 ------------------------------------------ 102
表4-22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多元入學方案及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
測驗的實施已經逐步減少國中學生課後補習的之看法 ----------- 104
表4-23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基本學力測驗結束,考生和家長拿到成
績單後因缺乏參照的標準,導致如何選擇未來的學校常感
到相當困擾與無助之看法 -------------------------------- 106
表4-24 高雄區受訪人員是否清楚新修訂的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
之各項報名費以調降為原則之看法 ------------------------ 107
表4-25 高雄區受訪人員是否同意新修訂的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
之各項報名費以調降為原則之看法 ------------------------ 108
表4-26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是否清楚新修訂之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
案整合為一個方案之看法 -------------------------------- 110
表4-27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是否同意新修訂之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
案整合為一個方案之看法 -------------------------------- 111
表4-28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能否紓解國中學
生的升學壓力之看法 ------------------------------------ 113
表4-29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能否多元評量學
生的學習成就之看法 ------------------------------------ 114
表4-30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能否引導國中學
生適性發展之看法 -------------------------------------- 115
表4-31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能否促進國中學
生的五育均衡發展之看法 -------------------------------- 116
表4-32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能否顧及學生之
性向及興趣之看法 ------------------------------------- 118
表4-33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高職多元入學方案能否激勵學生之求學
動機之看法 -------------------------------------------- 119
表4-34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能否提供國中學
生多元的入學選擇途徑之看法 ---------------------------- 120
表4-35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能否尊重各高中
高職招生的自主性,激勵各校辦學特色之看法 ----------------- 121
表4-36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能否吸引國中畢
業生選擇當地高中高職就讀,促進各高中職校均衡發展
之看法 ------------------------------------------------ 122
表4-37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能否發展學生及
家長的社區意識,奠定高中高職社區化發展的基礎之看法-------- 123
表4-38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高中高職多元入學制度的支持度之看法-124
表4-39 高雄區受訪人員對兩種升學考試之看法 -------------- 125
圖次
圖2-1 八十九學年度與九十學年度多元入學方案各項入學
方式比較圖 --------------------------------------------- 24
圖2-2 九十學年度高中高職五專多元入學方案三種入學
方式流程圖 --------------------------------------------- 25
圖3-1 九十一年度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實施問題之
調查研究歷程及架構圖 ----------------------------------- 6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亞雯 (民87)。高中多元入學方案的推動-申請入學方案。高中教
育,1期,頁37-34。
丁亞雯 (民87a)。改變考試入學的歷史-高中多元入學方案。高中教
育,2期,頁22-27。
王家通 (民84)。聯考制度與升學主義。輯於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
會主編,教改專題論壇-從聯考制度看分流教育。台北市:行政
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王家通,蔡培村,蔡清華,沈慶楊,鍾蔚起 (民83)。我國教育制
度發展現況與評估之研究。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第七次全
國教育會議參考資料叢書(一)。台北:作者。
王如哲 (民90)。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以教育領域及其革新
為例。台北:五南。
王震武-林文瑛 (民83)。升學制度與升學症候群。台灣研究基金
會主編,台灣的教育改革。台北,前衛。
方永泉 (民90)。小班教學的基本理念與精神。載於國立暨南大學
教育學成中心主編,教育改革的微觀工程--小班教學與九年一
貫課程,頁3-14。高雄:復文。
四一0教育改造聯盟 (民85)。民間教育改造藍圖-朝向社會正義
的結構性變革。台北:時報文化。
台南市後甲國中 (民91)http://163.26.9.12/cheer2/enterschool/.htm
江芳銘 (民90、1、13)。文字表達能力低落其來有自。中國時報,
15版。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民85)。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
余英馨 (民90、2、2)。廢考作文加速表達能力沉淪。中國時報,
15版。
李錫津 (民87)。根本性大格局的教改思路。高中教育,1期,頁
17-19。
李靜修 (民90、1、13)。避免主觀評量而廢聯考,大大違背世界潮
流。中國時報,15版。
吳裕益 (民89)。多元評量與入學改變。高雄市教育學會第五屆第
二次會員大會暨新世紀教師的新形象,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頁
45-54。
吳清基 (民87)。高中聯考廢除後的美麗憧憬。高中教育,1期,
頁8-11。
林信榕 (民90)。當聯考已成往事-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教育變
革分析。台北:師大學苑。
林生傳 (民82)。主要國家後期中等學校入學方式之比較研究。教
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委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研究。
林清山 (民81)。心理與教育統計學。頁111-112。台北:東華。
林世華 (民88)。跨世紀的測驗發展計畫--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
力測驗發展計畫。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
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上)--邁向課程新紀元,頁49-54。
周文欽,歐滄和,許擇基,虞欽銘,金樹人與范德鑫 (民84)。心
理教育測驗。台北:心理出版社。
胡正華 (民87)。廢除高中聯招-多元入學之我見。高中教育,2
期,頁28-32。
胡家祥 (民85)。大學制度。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教
育改革的展望-教育部與教改會教育政策報告書評析,頁
101-114。台北:師大書苑。
秦夢群 (民86)。教育行政-實務部分。台北:五南。
師大心測中心 (民89)。http://www.rcpet.ntnu.edu.tw。
涂柏原 (民89)。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季刊,6期,頁10-15。
台北: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
涂柏原,陳柏熹,章舜雯,林世華 (民89)。基本學力分數的
建立。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未出版)。考
試知多少。台北:心理出版社。
馬向青 (民90)。我國高級中等學校入學制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碩士論文。
許泰益 (民89)。高級中學多元入學方案之規劃與實施。台灣教育,
592期,頁30-36。
許泰益 (民87a)。改進高中教育促進適性發展。高中教育,1期,
頁12-16。
許泰益 (民87)。高級中學多元入學方案規劃簡介。北縣教育,25
期,頁19-23。
黃正傑、劉永永、吳明清、何英奇、周慶星、黃光明、游家政、王明
富、方志華 (民82)。推薦甄選國中畢業生入學高中及高職方
案之規劃研究。台灣省教育廳委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學教育研
究中心。
黃立賢 (民87)。高中多元入學方式因應策略之探討。北縣教育,
25期,頁24-28。
黃德祥 (民83)。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
張春興 (民8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
東華。
張錫勳 (民87)。從高級中學多元入學方案看國民教育的改革。北
縣教育,25期,頁32-37。
張清榮 (民86)。巧思妙手織錦文(上)。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莊明元 (民90、2、6)。多元入學方案不應廢考作文。中國時報,
15版。
郭生玉 (民84)。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
郭生玉 (民87)。談聯考取消後。高中教育,1期,頁4-7。
郭昭佑 (民85)。後期中等教育的多元入學規劃-推薦甄選。教育
資料文摘,37卷4期,頁99-106。
陳祖輝 (民90、8、8)。現在廢考作文,未來……。中央日報,10版。
陳英豪 (民87)。多元入學,開創新局。高中教育,2期,頁8-11。
曹亮吉 (民89) 周文欽,歐滄和,許擇基,盧欽銘,金樹人,
范德鑫。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心理出版社。
教育部 (民79a)。延長國民教育-自願就學高級中等學校方案初
步規劃簡介。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 (民79b)。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高級中等學校方案初步規
劃簡介。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 (民84)。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
景。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 (民87a)。高級中學多元入學方案簡介。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 (民87b)。高級中學多元入學教師手冊。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 (民89)。http://www.bctest.ntnu.edu.tw。
教育部 (民89a)。高級中學多元入學方案。
教育部 (民89b)。高級職業學校多元入學方案。
教育部 (民89c)。高級職業學校實施基本學力測驗登記出發入學
要點。
教育部 (民89d)。高級職業學校甄選入學實施要點。
教育部 (民89e)。高級職業學校申請入學實施要點。
教育部 (民89f)。教育統計資料。http://www.edu.tw。
教育部編印 (民90)。九十學年度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實施手冊。
頁47。
教育部 (民90a)。九十學年度高中職五專多元入學方案暨國民中
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檢討之作公聽手冊。頁10-25。
教育部編印 (民90b)。綜合高中宣導手冊。
教育部 (民90c)。高級中學多元入學方案。
教育部 (民90d)。2001高級中學多元入學方案暨國民中學學生基
本學力測驗宣導手冊。
教育部 (民91)。九十一學年高中宣導手冊。
教育資料文摘編輯部 (民86)。國中升學壓力非常沉重。六月號,
頁11-13。
楊思偉 (民88)。日本升學機制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7卷6期,
頁123-143。
楊思偉 (民89a)。日本升學競爭及改革策略問題之探討,載於亞
洲儒家文化圈(地區)升學競爭問題之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
討會--會議手冊,頁158-174。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教育
部顧問室主辦,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研究中心承辦。
楊思偉 (民89b)。亞洲儒家文化圈(地區)升學競爭之比較分析,
載於亞洲儒家文化圈(地區)升學競爭問題之比較研究--國際
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頁211-238。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教育部顧問室主辦,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中心承辦。
劉秀滿 (民88)。高級中學多元入學方案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
院碩士論文。
賴保禎,周文欽,林世華 (民85)。心理與教育測驗。國立台灣空
中大學。
簡成熙 (民75)。國中學生、家長、教師對明星高中存廢看法之研
究。教育文粹,15期,頁121-136。
簡成熙 (民88)。我國升學競爭的體制與變革:以近年來年高中入
學制度為例。教育研究資訊,7卷6期,頁73-79。
簡成熙,洪仁進 (民89)。台灣地區升學問題之比較研究。載於亞
洲儒家文化園地升學問題之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
手冊,頁113-145。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教育部顧問室主任,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承
辦。
羅文基 (民89、6、23)。是制度?還是人為---高中多元入學
方案評議。中國時報,15版。
羅文基 (民89a)。再評高中多元入學方案。載於九年一貫課程研
討與發展季刊7--談教師的專業成長,頁4-5。台南:翰林文
教雜誌。
蘇清守,黃振佑,周繼文,高強華,王秀山 (民83)。我國高中教
育發展現況與評估之研究。載於國立教育資料編譯館主編:第七
次全國教育會議參考資料叢書(三)。台北:作者。
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中央日報:89.5.31-86.6.6,89.7.1,
89.10.9-89.10.12,90.4.10-90.4.13各版相關報導。
中國時報、聯合報:90.6.6,90.6.26,90.8.1,90.8.14-15,90.8.20。
二、英文部分
Brennan, R. L.(Ed.) (1989) Methodology used in scaling
the ACT assessment and P-ACT+. Iowa City, IA: ACT.
Cheng,K M.(1997).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the East Asian Perspective, Educational dilemma, 4,333-412.
Dearden, R, F(1998). Competion in education .P.H.Hirst& P. White(Eds),Philosophy of education:Major themes in
the analytic tradition, 4. and New York:Routledge.
Gardner, H.(1983).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New York:Basic Books.
Kolen, M. J., & Hanson, B. A.(1989).Scaling the ACT Assessment. In R. L. Brennan (Ed.), Methodology used in scaling the ACT Assessment and P-ACT+ (pp. 35-55). Iowa City, IA: ACT, Inc.
Kolen, M. J., Hanson, B. A., & Brennan, R. L.(1992).Conditional standard errors of measurement for scale scor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29, 285-30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