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81.91)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8 03:2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雪菁
論文名稱:九十學年度國民中學推動九年一貫課程的辦理模式、成效評估與需求反應之研究
指導教授:邱兆偉邱兆偉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20
中文關鍵詞:九年一貫課程辦理模式成效評估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7
  • 點閱點閱:62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0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本研究旨在探討九十學年度國民中學推動九年一貫課程的辦理模式、成效評估與需求反應。在辦理模式方面,包括:籌辦過程程發展組織運作、課程發展與設計,以及課程實施問題;在成效評估方面,包括推動過程中初步成效與遭遇困難兩部分,以及不同背景變項間的差異情形;在需求反應方面,則包括:最急需的協助措施,以及對推動九年一貫課程的心得與建議。
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獻探討法、檔案資料分析法、訪晤調查法、經驗調查法,以及問卷調查法等;研究對象為台北市、高雄市、台灣省各縣市,以及澎湖、金馬等地區之九十學年度起試辦九年一貫課程的國民中學;研究所得資料以SPSS10.0 for WINDOW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因素分析與單因子變異數等統計分析。
本研究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回應待答問題,提出本研究之研究結果為:
一、相關文獻評述之總結
(一)課程內容應隨著時代的需求而有所改革;
(二)九年一貫課程的內涵具多樣性;
(三)國民中學試辦九年一貫課程的成效與困難參半;
(四)相關研究著重課程與教師層面的探討。
二、九十學年度起國民中學推動九年一貫課程辦理模式
(一)融合了目標和過程兩種模式;
(二)單一學習領域模式;
(三)籌辦工作的規劃堪稱完備,並以研習活動來推展;
(四)以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和學習領域課程小組,並進行新課程的規劃等工作;
(五)在統整課程設計方面,主要以「跨學科、跨領域」的模式為主;
(六)課程實施為過程模式的一個重要事項,試辦國中認為還有許多問題存在,尚未有所更動;但在評量方面,已朝多元化的方式進行。
三、九十學年度起國民中學推動九年一貫課程之成效評估
(一) 肯定試辦的成效;
(二)亦確認有實施的困難。
四、九十學年度起國民中學推動九年一貫課程之試辦成效差異情形
(一)不同背景國中辦理九年一貫課程「正面成效」整體評估方面,並無差異情形。
(二)不同背景國中辦理九年一貫課程「遭遇困難」整體評估方面,並無差異情形;但在部分因素或題項中有差異情形。
五、九十學年度起國民中學推動九年一貫課程之需求反應
(一)在迫切需要的協助措施方面,以「行政機關規定教師授課時數」的需求最大。
(二) 對試辦的心得傾向困擾層面;
(三) 對試辦的建議著重在教育行政單位的協助措施方面。
根據本研究之發現與結論,提出下列五方面之建議: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一)健全試辦成效評估機制;(二)修訂相關法令;(三)修正九年一貫課程的部分內容;(四)有系統地規劃研習活動;(五)重整學校人力資源;(六)充實學校教學設備;(七)提供學校教學支援;(八)重視離島和偏遠地區的需求。
二、對師資培育機構的建議:(一)調整師資培育方式;(二)充實師資培育課程;(三)調整教學方式;
三、對國民中學的建議:(一)儘速建立學校本位課程;(二)校內形成合作團隊;(三)減少班級人數;(四)積極向家長、社區宣導。
四、對教師本身的建議,包括:(一)加強課程設計的專業知能;(二)調整心態,以迎接九年一貫課程的到來。
五、對未來研究的建議:針對研究對象、研究時間與研究方法三方面提出些許建議。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敘述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7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4
第一節 教育改革的緣起 14
第二節 九年一貫課程的內涵與特色 24
第三節 九年一貫課程輔導委員會之評估 49
第四節 九年一貫課程之相關研究 6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8
第二節 研究樣本 69
第三節 研究方法 7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74
第五節 研究流程 82
第六節 資料處理 84
第五章 推動九年一貫課程的成效評估 102
第一節 試辦「初步成效」自評之分析 102
第二節 學校背景變項與試辦「初步成效」之差異分析 107
第三節 試辦「遭遇困難」自評之評估 126
第四節 學校背景變項與試辦「遭遇困難」之差異分析 131
第六章 推動九年一貫課程的需求反應 151
第一節 試辦九年一貫課程所急需之協助措施 151
第二節 國中試辦九年一貫課程之心得與建議 154
第七章 推動九年一貫課程之綜合討論 161
第一節 九年一貫課程理論與文獻之討論 161
第二節 國民中學推動九年一貫課程辦理模式之討論 165
第三節 國民中學推動九年一貫課程成效評估之討論 172
第四節 國民中學推動九年一貫課程需求反應之討論 184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187
第一節 結論 187
第二節 建議 192
參考書目 198
附錄 203
附錄一 203
附錄二 209
丁志仁(1999)。新課程對教師施教以及教師進修、培育的影響。載於莊梅枝(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324-333)。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方德隆(1999)。九年一貫課程基本理念與內涵。公教資訊,3(2),1-18。高雄:高雄市政府人力資源發展中心。
王正雄(2001)。花蓮縣試辦九年一貫課程之支持系統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初等教育學系:未出版論文碩士。
王振鴻(2000)。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之變革關注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未出版博士論文。
成露茜(1999)。落實基本能力教育的一個實驗方案。載於莊梅枝(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上)(55-87)。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吳家瑩、郭守芬(1999)。「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訂定之源起與過程(86.3-88.5)。台灣教育,581,43-47。
吳清基(2000)。中華民國教育改革的發展與未來(上)。研習資訊,17(5),1-7。
李隆盛(2001)。國中試辦九年一貫課程的共成理念與作法。中等教育,52(2),122-133。
卓俊良(2001)。國民小學教師九年一貫課程教學資訊素養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初等教育學系:未出版論文。
周梅雀(1999)。新世紀的課程改革要有新的教育觀─多元智慧論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可能貢獻。國教輔導,39(6),39-44。
林生傳(1999)。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創新。載於莊梅枝(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368-383)。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林清江(1998)。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規劃專案報告。教育部。
林清江(1999)。與教師以起進行教育改革。中等教育,50(1),10-11。
林殿傑(1999)。九年一貫新課程之政策規劃與因應策略。載於莊梅枝(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394-419)。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邱兆偉(2001)。教學創新九年一貫之實徵研究─國民中小學試辦九年一貫課程之成效評估。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下的創新教學研討會(135-145)。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洪詠善(2000)。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決策過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 院初等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洪寶蓮(1999)。九年一貫課程與師資陪與和進修。載於莊梅枝(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334-346)。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高淑芬(2001)。國民中學試辦「九年一貫課程」行政運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玉成(1999)。師資培育配合九年國教一貫課程實施之配套措施。載於莊梅枝(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300-303)。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張雅雯(2001)。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試辦情況與成效評估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煌熙(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載於莊梅枝(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420-427)。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張德銳(1999)。從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談師資培育機構因應策略。教育研究資訊,7(1),33-38。
教育部(1998a)。邁向學習社會。教育部編印。
教育部(1998b)。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1998年9月30日公布。
教育部(1999a)。<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試辦要點(草案)>。1999年9月1日公布。
教育部(1999b)。國民中小學課程暫行綱要與現行國民中小學課程標準之比較。教育部網站:http://teach.eje.edu.tw/B-list/B-main-1.htm。
教育部(2000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第一學習階段)暫行綱要》。2000年3月30日公布
教育部(2000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教育部編印。
教育部(2001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工作輔導手冊─理念、配套措施與行政篇。教育部編印。
教育部(2001b)。九年一貫課程─問題與解答。教育部編印。
教育部(2001c)。國中全面試辦九年一貫課程應注意事項。教育部網站:http://www.eje.nunu.edu.tw/ejedata/k.../900808。
教育部(2001d)。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試辦輔導小組(國中組)【試辦成果評估總報告書】。教育部網站:http://teach.ehe.edu.tw/data/kunda。
教育部(2002)。教育改革大世紀--《二00一年教育改革之檢討與改進會議》(摘要)。教育部網站:http://www.lcenter.com.tw/Newsites/trend2002/trend17-1-3.htm。
陳世聰(2000)。從態度改變理論談學校實施課程統整的因應策略。屏縣教育季刊,2,21-25。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載於莊梅枝(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上)(10-19)。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陳明印(1993)。淺析我國國民中小學課程改革趨勢。國立編譯館通訊,6(3),18-23。
陳宣伯(2001)。國民小學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意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初等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曾巧如(2000)。國民中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嘉義縣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 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游家政(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學習領域。載於莊梅枝(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上)(99-111)。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湯梅英(1999)。課程改革─限制與可能。國教新知,46(1),10-19。
黃永和(1998)。「課程實施的三種觀點及其對課程改革之啟示。教師之友,39(1),14-20。
黃秀穎(2001)。兩位教師參與九年一貫課程試辦經驗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 院初等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政傑(1985)。課程改革。台北:漢文書店。
黃義良(1999)。中小學教師對於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編)「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 論文編彙(75-84)。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黃嘉倫(2001)。國民中小學實施統整課程的難題與解決對策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初等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楊思偉(1999)。迎接二十一世紀各國教育改革概述。空大學訊,236,96-101。
楊春生(2000)。九年一貫課程評析。中等教育,51(1),53-61。
楊益風(1999)。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革新。載於莊梅枝(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347-367)。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楊益風(1999)。世紀末國民中小學的衝擊與新生。教育研究資訊,7(1),49-56。
楊益風(2000)。國民中小學教師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中之角色衝突及其因應。國立台北師範學 院初等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葉芷嫻(2001)。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執行研究-國民中小學教育人員觀點之分析。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初等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劉如然(2000)。學校!您擔心嗎?--請為九年一貫課程做好準備。南投文教,13,88-93。
歐用生(1999)。新法令需有新土壤─評九年一貫課程的配套措施。國民教育,39(6),2-9。
歐用生(2000a)。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經驗。國民教育,40(4),2-9。
歐用生(2000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內涵與特色。載於邁向課程新紀元(二)--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工作坊資料集(8-17)。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編印。
歐用生(200c)。課程改革。台北:施大書苑。
潘慶輝(1999)。我的教學現場、教育的夢和孩子的未來─談學校如何實施「九年一貫課程」。載於莊梅枝(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428-452)。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鄭美玉(2001)。九年一貫課程試辦成效之探討-以國小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初等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鄭富森(2001)。教學評量: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台灣教育,604,2-14。
賴姿伶(2000)。關鍵能力與多元智能發展之關連性研究─以國民中學教師的觀點為例。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未出版博士論文。
饒見維(1999)。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支配套實施測略。載於莊梅枝(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305-323)。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Beane, J. A.(1998). Curriculum Integration: 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Elliott, J.(1998). The curriculum experiment. N. Y.: Open University Press.
Fullan, M.(1993). Innovation, reform and restructuring strategies. In G. Cawelti, (Ed.), Challenges and Achievements of American Education. ASCD.
Jacobs, H. H. (Ed).(1989).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lexandr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osner, G.F.(1992). Analyzing the Curriculum, N. Y.: McGraw-Hil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