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王文科(民88)。教育研究法(增訂新版)。台中市:五南圖書出版公 司。
王精文、陳玉梅(民88)。國際才能量表編製與信效度研究-台灣版。人力資源學報第十一期117-142頁。台北:中華民國人力資源發展學會。王文中、鄭英耀(民89)。創造力發展量表之編製與試題反應分析。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第47輯153-173頁。台北市:中國測驗學會。王文中、陳柏熹(民88)。生活品質量表的發展。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第46輯1期57-74頁。台北市:中國測驗學會。中國測驗學會編(民83)。高一性向測驗指導手冊。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北一女中生涯輔導科網頁(民90)。小綠綠的成長手冊:迷津欲有問--性向興趣測驗的認識。未出版。
金樹人、林幸台、陳清平、區雅倫編(民84)。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興趣量表使用手冊(技職版)。台北市: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李連埤(民65)。留學求職電腦考試性向測驗。台北:文笙書局。
李嘉瑾(民90)。高中資訊性向量表之試題發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李安明譯(民81)。效標參照測驗。菁莪季刊第13期63-67頁。台中:中等教師研習會。
李坤崇(民87)。大學生需求困擾量表之信效度與結果運用。調查研究第5期76-116頁。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工作室。吳鐵雄等(民84)。工作價值觀量表之編製初步報告。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第42輯227-244頁。台北市:中國測驗學會。
吳明隆(民89)。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電腦圖書。
吳明隆(民82)。國民小學學生電腦態度及其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吳建昌、黃瑞榮(民73)譯。電腦性向測驗,台北縣:新智出版社。
吳裕益(民78)。語文性向測驗之編製及其相關研究。初等教育學報第二期49-100頁。台南: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
吳裕益(民80)。題目分析軟體介紹。台南師院測驗發展中心編製,題庫專輯,第67-103頁。台南。
吳裕益(民80)。測驗的等化。台南師院測驗發展中心編製,題庫專輯,第105-149頁。台南。
吳裕益(民85)。題目測驗分析程式(ITAN)之發展。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高雄。
吳裕益等(民87)。國中學生英語學習成就測驗的編製、分析與常模建立。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第45輯2期109-134頁。中國測驗學會。
孟茲特(著)、戴雲卿(編)(民73)。電腦IQ自我測驗。台北市:項淵文化事業。
林清山(民88)。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林幸台、王木榮修訂(民84)。威廉斯創造力測驗指導手冊。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孫敏華(民88)。軍中適應量表發展及其效度之研究。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第46輯35-56頁。台北市:中國測驗學會。陳英豪等(民81)。數量性向測驗編制報告。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第39輯43-58頁。台北市:中國測驗學會。陳英豪等(民80)。國小學生科學態度量表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南師院學報第24期1-26頁。台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陳淑美、路君約(民87)。普通興趣量表編製報告。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第45輯1期1-18頁。台北市:中國測驗學會。郭生玉(民86)。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縣中和市 : 精華書局。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民87)。各級學校可用測驗使用手冊。台北:教育部。
游淑華、陳妙蘭(民81)。台南家專學生性向、人格與學業成績之相關研究。台南家專學報第十一期11-41頁。台南。
董建杰(民90)。國中資訊性向量表之試題發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張春興(民86)。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渝役(譯)(民 85)。音樂測驗與評量,台北:國立編譯館。
張紹勳、張紹評、林秀娟著(民83)。統計分析-初等統計與高等統計上下冊。台北:松崗電腦圖書。
張裕隆(民90)。管理才能測驗發展及信效度分析。應用心理研究第十期65-95頁。台北市:應用心理研究雜誌社。陸慎言譯(民76)。電腦性向測驗。台北市:圓山圖書公司。
黃監厚、盧欽銘編(民75)。高中系列學業性向測驗指導手冊。台北市:中國行為科學社。
黃監厚、盧欽銘編(民75)。高中系列學業性向測驗。台北市:中國行為科學社。
黃惠華(民82)。國內外音樂性向測驗發展之趨勢。教師之友第34卷第4期35-42頁。台北。溫嘉榮,吳明隆(民88)。新時代資訊教育的理論與實務應用。台北:松崗電腦圖書。
楊淑晴。高中學生英文學習策略與英文性向之相關研究。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八卷第三期119-140頁。台北: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區雅倫、張郁雯、劉兆明(民88)。大學學系探索量表。台北市: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蔡崇建(民80)。智力的評量與分析,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盧欽銘,賴保禎等(民86)。輔導原理與實務。台北市:中國行為科學社。
盧欽銘、路君約、歐滄和(民84)。多因素性向測驗的編製。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第42輯197-216頁。台北市:中國測驗學會。鍾永吉(民88)。『國中系列學業性向測驗』結果分析與解釋。諮商與輔導第160期6-10頁。台北市:天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簡茂發(民80)。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簡茂發等(民82)。高一性向測驗邊製初步報告。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第40輯1-14頁。台北市:中國測驗學會。簡惠燕(民89)。國小學童在科學問題解決過程中創造力與後設認知的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蘇郁惠(民84)。兒童音樂性向與相關因素之探討。中等教育月刊第46卷第4期34-43頁。台北。
嚴久惠(民88)。團體測驗結果分析與解釋示例-國中系列學業性向測驗。諮商與輔導第160期11-15頁。台北市:天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英文部份
Bruce Winrow and Associates Consultants Inc (2000). International Programming Aptitude Test. Retrieved May 15, 2002,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pages.netaxis.qc.ca/winrow/.
Bruce Winrow(1999). The Walden Programmer Analyst Aptitude Test. Retrieved May 23, 2002,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waldentesting.com/.
David H. Jonassen(1996) 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Mindtools for Critical Thinking ,Prentice-Hall.
Donald Graybill, J.Ken Klein,C.S.W, Celia Unterman(1984). Computer Aptitude Tests. Nautilus Communication.
Goor, A.(1974). Problem solving of creative and noncreative student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35, 3517A .
Hearne,J.Dixon(1988) Computer Aptitude: Learning Disabled versus Non-Learning Disable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 21(8), p489-492.
Hearne, J. D., Poplin, M. S., and lasley, J.(1987). Predictin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from measures of computer aptitude in junior high students. Educ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 10(4), p18-24.
Herman, D.O., & Moreland, K.L.(1987).Review of the Computer Programmer Test Package , Mental Measurements Yearbook.
Juni, S., & Marshall, D.(1993). Review of the Systems Programming Aptitude Test , Mental Measurements Yearbook.
Levinson,Edward M.(1986). A Review of the Computer Aptitued, Literacy, and Interest Profile(CALIP).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64(10), p658-59.
Maier,N., Janzen,J.C.(1969).Are good problem-solvers also creative? Psychological Reports. 24, p139-146.
Mary, S.P., David, E.D., Robert, S.G.(1984). Computer Aptitude, Literacy, & Interest Profile. Austin, Texas.
PC AGE.(2001). Retrieved May 3, 2002,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computeraptitude.com/.
Personnel Psychology Centre.(2001). Retrieved May 3, 2002,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psc-cfp.gc.ca/ppc/assessment_pg2_e.htm/.
Poplin,M.S.,Drew,D.E., & Gable,R.S.(1984). Computer Aptitude,Literacy, and Interest Profile.Austin,TX : Pro Ed.
Szajna & Bernadette(1994).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Computer Anxiety and Computer Aptitude.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54(4), p926-34.
Thomas,E.J.(1989). 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a computer graphics problem-solving activity on student achievement, attitudes ,and task motiv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Terry, S., Command, T.(1991). The computer ‘Nerd’ Stereotype-Fact of Fiction? Evidence from an Empirical Study of Computer Aptitude and Personality. Education Today. 44(8), p35-40.
W.K.Estes(1994). Classfication and cognition. Oxford, New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