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72.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3/10/04 18:2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梁世傑
論文名稱:網路科技融入國二數學科教學之個案研究--簡單的幾何圖形
指導教授:左太政左太政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數學系
學門:數學及統計學門
學類:數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9
中文關鍵詞:網路科技融入式教學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氣氛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0
  • 點閱點閱:117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6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0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瞭解網路科技融入數學科教學對提昇國二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班級學習氣氛與解題模式的影響。研究方法以對國內外文獻資料的蒐集探討,及調查問卷資料分析結果,研擬出一套透過網路科技的教學活動,根據研究需要,設計出配合學生學習的教學網頁之研究工具,並以研究者所任教學校之二年級班級為研究樣本,進行為期五週的實驗教學後,實施網路科技融入數學科教學後的各項問卷調查,進行資料統計與質的分析,比較學習數學的興趣、態度、班級學習氣氛以及解題模式與之前接受傳統教學模式之差異。根據實驗前後各項資料分析研究後發現六項結論:
一、網路科技融入數學科教學模式對提昇研究對象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與學習態度有明顯的助益。
二、網路科技融入數學科教學模式使得班級的學習氣氛比傳統教學模式的班級學習氣氛更為活潑、輕鬆,師生的互動也更為熱絡。
三、網路科技融入數學科教學模式比傳統教學模式下,研究對象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有更多的機會及更敢於問問題的表現,對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有明顯的助益。
四、透過網路融入數學科教學的模式,給予了學生更多元的學習,同時吸收了更多的課外知識,擴大了數學的學習視野。
五、透過電腦與網路的輔助學習,研究對象學生認為對於提昇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並沒有很大的幫助。
六、有78.8%的學生喜歡透過網路科技來幫助自己學習數學,但是卻只有39.4%的學生覺得電腦資訊融入數學的教學模式讓自己更加喜歡上數學課。由此可見,雖然透過教學科技的輔助,多數的學生對於學習數學的厭惡感仍沒有很大的改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1
第二節研究目的----------------------------------------------------------------4
第三節待答問題----------------------------------------------------------------5
第四節名詞界定----------------------------------------------------------------5
第五節研究限制----------------------------------------------------------------6
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一節學習理論基礎的轉變-------------------------------------------------7
第二節資訊科技在教學上的應用------------------------------------------14
第三節網際網路學習型態之探討------------------------------------------24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一節研究對象---------------------------------------------------------------38
第二節研究設計---------------------------------------------------------------40
第三節研究工具---------------------------------------------------------------40
第四節研究流程---------------------------------------------------------------46
第五節資料分析---------------------------------------------------------------49
第四章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問卷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50
第二節教室觀察紀錄分析與討論------------------------------------------67
第三節晤談紀錄分析與討論------------------------------------------------69
第四節綜合討論---------------------------------------------------------------75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結論---------------------------------------------------------------------82
第二節建議---------------------------------------------------------------------8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87
二、英文部分-------------------------------------------------------------------90
附錄
附錄A 網路科技融入數學科教學之教學網頁教材--------------------------92
附錄B 「數學學習經驗」、「數學解題過程」、「數學學習興趣」、「數學學習態度」與「網路科技融入數學科教學」等各項問卷調查表-------------------------------------------------------------------------------109
附錄C 教室觀察紀錄-------------------------------------------------------------117
附錄D 研究對象訪談結構表及訪談紀錄-------------------------------------122
中文部分
王千倖(民88)「合作學習」和「問題導向學習」---培養教師及學生的科學創造力。教育資料與研究28期,31-39。
王全世(民89)對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資訊情境的評估標準。資訊與教育雜誌77期,36-47。
王智玄(民89)新的學習策略─網路合作式學習之探討。資訊與教育雜誌78期,42-50。
王曉璿(民86)網路環境與教學應用。教師之友,第39卷,第1期,7-13。
王曉璿(民88)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探究。菁莪季刊,第十卷,第四期,7-24。
朱則剛(民83)教育科技派典初探。教學科技與媒體第5期,40-43。
朱湘吉(民82)教學設計的學習理論基礎研究。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期,1-29。
朱錦鳳(民83)電腦網路的應用及教學上的評估。教學科技與媒體17(1994年10月),24-28。
江紹祥(民88)資訊科技數學教育。數學教育,第九期(1999年12月):40。
何榮桂,王緒溢(民86)網際網路教學設計:一個國小之網路教學實驗。高雄師大:1997電腦輔助教學論文集。
吳鐵雄,林奇賢(民87)電腦網路在中小學教育之應用研究。國科會八十七年專案成果發表會。
李佳玲(民84)國中理化試行合作學習教學之研究。國立彰化師大碩士論文。
沈中偉(民84)多媒體電腦輔助學習的學習理論基礎研究。視聽教育雙月刊,36卷6期,11-19。
林甘敏(民88)建構式電腦網路輔助教學教材的選擇與設計原則。第八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論文集。逢甲大學。
林奇賢(民86)全球資訊網輔助學習系統網路與國小教育。資訊與教育,第58期,2-11。
林奇賢(民88)網路學習環境的設計與應用。資訊與教育雜誌,67期,34-50。
林奇賢(民89)虛擬學校之建構與應用。2000中小學網路學習環境設計與應用國際研討會。
邱貴發(民85)情境學習理念與電腦輔助學習─學習社群理念探討。台北:師大書苑。
邱瓊慧、王振川、張騰元、陳煥彬(民87)建構式電腦輔助學習系統之設計。第七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高雄師範大學,45-50。
徐新逸(民85)情境學習在數學教育上之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29(1996年10月),13-22。
徐新逸(民87)情境教學中異質小組合作學習之實證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6(1)期,30-52。
張春興(民78)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民80)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國恩(民徐新逸(民87)88)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雜誌72期,2-9。
張靜嚳(民84)何謂建構主義。建構與教學,3期,彰化師大科教中心。
張靜嚳(民85)建構教學:採用建構主義如何教學?。建構與教學,7期,彰化師大科教中心。
教育部(民87) 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教育部。
許健將(民87)建構主義式的教學理念與教學實務。國立中興大學教育學程中心。http://www.hs.ntnu.edu.tw/~chem/discus/maker.htm
郭重吉(81)從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中小學數理教學的改進。科學發展月刊,20卷5期,548∼570。
陳裕隆(民89)電腦融入教學面臨的困難與挑戰。資訊與教育雜誌77期,29-35。
黃一農(民87)網際網路虛擬科學館。國科會八十七年專案成果發表會。
黃政傑(民85)教材教法的問題與趨勢。台北:師大書苑。
溫明正(民89)教室電腦教學環境的應用。資訊與教育雜誌77期,8-14。
溫嘉榮(民88)資訊與電腦網路科技對教師的衝擊。資訊與教育雜誌72期,10-14。
葉榮木、張素惠(民89) 從學習的觀點探索現代教學科技與教學改革。 教學科技與媒體 49(2000年2月),2-8。
廖遠光 (民88) 教學科技的發展對學習環境的影響。 教學科技與媒體 44(1999年4月),1。
劉世雄(民89)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策略之探討。資訊與教育雜誌78期,60-66。
鄭晉昌(民82)自「情境學習」的認知觀點探討電腦輔助教學中教材內容的設計─從幾個學科教學系統談起。教學科技與媒體12(1993年12月),3-14。
鄭晉昌(民82)電腦輔助學習的新教學設計觀─認知學徒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第31卷,第1期,55-66。
鄭晉昌(民84)情境式電腦教學對國中階段不同數理成就群學生科學知識學習。視聽教育學報,第一期,61-91。
鄭晉昌、李美瑜(民84)情境式電腦教學對國中階段不同數理成就群學生科學知識學習成就之效益評估。視聽教育學報,第1期,61-91。
戴建耘,翁榮銅(民88)以Internet平台建構主動學習的教育環境。資訊與教育雜誌74期,58-67。
謝清俊(民86)資訊科技人文社會影響計劃:16
http://www.stic.gov.tw/stic/1/home_test/scitech/topic-3.htm
英文部分
Appleton,K.(1989).A learning model for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19,13-24.
Berge,Z.L.(1998). Guiding principles in web-based instructional design. Educational Media International, 35(2),72-76.
Bonk,C.J.,& Cummings,J.A.(1998). A dozen recommendations for placing the student at the center of web-based learning. Educational Media International, 35(2), 82-89.
Brown, J. S. ,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 32-41.
Brown,T.S.,Brown,J.T.,&Baack,S.A.(1988).A reexaminatuon of the attitudes toward computer usage scale.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48, 835-842.
Claxton,G.(1990).Teaching to learn: A direction for education. London: Cassell.
Ellis, H. C., & Hunt, R. R. (1989). Fundamentals of human memory and cognition(4th ed.). Dubuque, Iowa: Wm. C. Brown Publishers.
Gagne, E. D. (1985).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 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Johnson, D. W.,& Johnson, R. T.(1994).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Cooperative,Competi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2nd ed.).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
Mayer, R. E. (1981). The promise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San Francisco: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Moore, M.G. (1989). Three types of interac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3(2),1-6.
Nussbaum, J.(1989) Classroom Conceptual change: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A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AS;,V.11, Special issue, 530-540.
Phillips, D.C.(1994)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the many faces of constructivism. \AS;Educational Researcher\AS;, V.24N.7, 5-12.
Piaget,J.(1978). The development of thought (A.Rosin,Trans.). Oxford: Basil Blackwell.
Plomp,T.,Nieveen,N.&Pelgrum,H.(1996).Curricular Aspects of Computers in Education.Cross National Policies and Practices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9-26.
Slavin, R. E.(1985).An instruction to cooperative learning research. In Slavin,R.,et al(Eds.). Learning to cooperate,coopersting to learn,5-16.
Tobin, K. (1993). Constructivism as A Referent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Appleton,K.(1989).A learning model for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19,13-24.
Von Glasersfeld, E.(1989) Constructvism in education. 162-163. In Husen, T., & Postlethwaite, T.N(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AS;supplementary volume one\AS;, Pergamon Press plc
Wills, S.(1992).Cooperative learning shows staying power. ASCD Update,34(2),1-2.
Woolfolk, A. E.(1990).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溫明正(民89)教室電腦教學環境的應用。資訊與教育雜誌77期,8-14。
2. 陳裕隆(民89)電腦融入教學面臨的困難與挑戰。資訊與教育雜誌77期,29-35。
3. 郭重吉(81)從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中小學數理教學的改進。科學發展月刊,20卷5期,548∼570。
4. 張靜嚳(民85)建構教學:採用建構主義如何教學?。建構與教學,7期,彰化師大科教中心。
5. 張靜嚳(民84)何謂建構主義。建構與教學,3期,彰化師大科教中心。
6. 張國恩(民徐新逸(民87)88)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雜誌72期,2-9。
7. 徐新逸(民87)情境教學中異質小組合作學習之實證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6(1)期,30-52。
8. 徐新逸(民85)情境學習在數學教育上之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29(1996年10月),13-22。
9. 林奇賢(民88)網路學習環境的設計與應用。資訊與教育雜誌,67期,34-50。
10. 林奇賢(民86)全球資訊網輔助學習系統網路與國小教育。資訊與教育,第58期,2-11。
11. 沈中偉(民84)多媒體電腦輔助學習的學習理論基礎研究。視聽教育雙月刊,36卷6期,11-19。
12. 朱錦鳳(民83)電腦網路的應用及教學上的評估。教學科技與媒體17(1994年10月),24-28。
13. 朱湘吉(民82)教學設計的學習理論基礎研究。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期,1-29。
14. 朱則剛(民83)教育科技派典初探。教學科技與媒體第5期,40-43。
15. 王曉璿(民88)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探究。菁莪季刊,第十卷,第四期,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