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晟(一九四四~)為七年代台灣鄉土寫實詩開先鋒的重要詩人。在鄉土文學論戰之前,就以濁水溪畔,稻作榖倉的彰化平原鄉村──圳寮村──為背景,寫下對土地、人民和稻作的摯愛與關懷,觀察與思考、悲憫與批判。為台灣本土的農民文學作了歷史見証。他的詩作明朗樸實、平原淺白,卻又真誠雋永,感人肺腑。 本論文深入探討吳晟近四十年的創作歷程、寫作分期、創作理念和實踐,追溯其創作背景的內在、外在因素。剖析其詩作二三四首,旁証史事 ,及其散文著作、自述、訪談、參與調查,並參考各文評家的析論評述,更進一步發掘其詩作特質所呈現的農民詩人之生活觀、宿命觀、勞動觀;描寫世俗生活和感情的民間歌手;寫實主義的詩作觀及鄉土題材。批判精神所包涵的「釘根」母題之基調,對農村、社會、政治、大自然環境的關懷。再精微探究其詩作的表達技巧,形式和語言特色,修辭、意象、意境和風格。最後闡述其詩作在台灣文學上的成就、評價及影響。並以此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融入新詩的教學實務。希望能強化鑑賞鄉土寫實詩的精神風貌,提升新詩教學品質,啟發詩情和詩思。並因而認知、了解鄉土、感念 、關愛鄉土,進而參與、建設鄉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