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錄 二 : 參 考 書 目
一、 詩人作品集
(一) 詩集
《彷徨的草笛》 自家藏版 1940年 日文詩集
《花的詩集》 自家藏版 1943年 日文詩集
《密林詩抄》 台北現代文學社 1963年 杜國清後記
《不眠的眼》 豐原笠詩社 1965年 作者後記
《野鹿》 台北田園出版社 1969年 葉笛跋、作者後記
《剖伊詩稿》 豐原笠詩社 1974年 合杜國清「伊影集」
《媽祖的纏足》 豐原笠詩社 1974年 作者後記
《安全島》 台北笠詩社 1986年 附詩話
《愛的書籤》(詩畫集)台北笠詩社 1988年 蕭寶玲插畫、作者後記
《東方的彩虹》 台北笠詩社 1989年 三人合集,附詩論
《寫詩有什麼用》 台北笠詩社 1990年
《陳千武作品選集》 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1990年 附作者年譜
《陳千武詩集》 東京土曜美術出版社 1993年 秋吉久紀夫日譯及評
《月出的風景》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3年 詩選集,附詩論
《禱告》 笠詩刊社 1993年 詩與族譜
《木瓜花詩集》 韓國瑞文堂 1996年 金尚浩韓譯
《搭乘木筏船》 東京青樹社 2000年 台日韓四人連詩集
《陳千武精選詩集》 桂冠圖書公司 2001年
《拾翠逸詩文集》 南投縣政府 2001年
(二) 譯詩集
《日本現代詩選》 豐原笠詩社 1965年 北川冬彥等著
《溫柔的忠告》 豐原笠詩社 1967年 高橋喜久晴著
《體操詩集》 豐原笠詩社 1970 年 村野四郎著
《華麗島詩集》 日本若樹書房 1970 年 (中詩日譯)
《韓國現代詩選》 台中光啟社 1975年
《台灣現代詩集》 日本熊本 1979年 (中詩日譯)
《媽祖的纏足》 日本熊本 1981年 (中詩日譯)
《龍》 日本東京學藝館 1983年 北原政吉旅台詩集
《散步之歌》 圓神出版社 1987年
《續‧台灣現代詩集》 日本熊本 1989年 (中詩日譯)
《林修二詩文集》 台南縣文化局 2000年
《我的路》 歷史博物館 2001年 何德來日文短歌集
(三) 詩論集
《現代詩淺說》 台中學人文化事業 19779年
《童詩的樂趣》 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1993年 童詩論
《台灣新詩論集》 高雄春暉出版社 1997年
《詩文學散論》 台中市立文化中心 1997年
《詩的啟示》 南投縣立文化中心 1997年
(四) 譯詩論集
《現代詩的探求》 台北田園出版社 1969年 村野四郎著
《田村隆一詩文集》 幼獅文藝出版社 1974年 詩文翻譯
(五) 小說集
《富春的豐原》 台灣書局 1982年 少年歷史故事
《獵女犯》 熱點文化事業 1984年 短篇
《台灣民間故事》 台灣兒童文學協會 1991年 短篇
《陳千武集》 前衛出版社 1991年 短篇
《檳榔大王遷徙記》 台北台原出版社 1993年 少年小說
《台灣平埔族傳說》 台北台原出版社 1993年 少年小說
《活著回來》 台中晨星出版社 1999年 (《獵女犯》再版更名)
(六) 翻譯小說
《杜立德先生到非洲》 台北田園出版社 1969年 羅福廷著
《星星的王子》 台北田園出版社 1969年 迪克儒伯里著
《憂國》 巨人出版社 1970年 三島由紀夫著
《醜女日記》 台中學人文化事業 1980年 布里聶著
《海市蜃樓》 圓神出版社 1987年 日本現代小說選集
《化妝》 圓神出版社 1987年 日本現代小說選集
《台灣原住民的母語傳說》台北台原出版社 1991年 翻譯神話傳說
《西川滿小說集》 高雄春暉出版社 1997年
(七) 編著
《華麗島詩集》 東京若樹書房 1970年 中譯日詩共編
《台灣現代詩集》 日本熊本 1979年 中譯日詩共編
《美麗島詩集》 笠詩刊社 197 9年 與白萩等合編
《亞洲現代詩集(1)》 時報出版公司 1982年 與白萩等合編
《亞洲現代詩集(2)》 亞洲現代詩集編委會 1982年 與白萩等合編
《續‧台灣現代詩集》 日本熊本 1989年 中譯日詩共編
《兒童寫給母親的詩》 台灣兒童文學會 1990 年 童詩
《亞洲現代詩集(5)》 笠詩刊社 1990年 與白萩等合編
《台中縣日據時期作家文集》台中縣文化中心1991年
《我心目中的爸爸》 台灣兒童文學會 1992 年 童詩
《童詩的樂趣》 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1993 年 童詩
《海流》(1、2、3)集 東京 1990、1992、1995年 中日文對譯
《九五詩人會議論文集》笠詩刊社 1995年 與白萩等合編
《小學生詩集》(1、2、3、4) 台中市文化中心 1979─1985年 童詩賞析
(八) 其他
《舊約聖經的光與愛》 派色文化社 1994年 翻譯宗教論
二、相關專書與論著
《現代文學考察》 趙知悌編 遠景出版社 1978年
《日據下台灣新文學 、明集》李南衡編 明潭出版社 1979年
《現代詩導讀》 張漢良、蕭蕭編 故鄉出版社 1979年
《台灣文學悲情》 葉石濤著 派色文化出版社 1980年
《走向台灣文學》 葉石濤著 自立晚報出版部 1980年
《鄉土文學討論集》 尉天聰編 遠景出版社 1980年
《台灣新文學運動史》 陳少廷編撰 聯經出版公司 1981年
《台灣鄉土作家論集》 葉石濤著 遠景出版社 1981年
《廿卅年代新詩論集》 龔顯宗著 鳳凰城圖書公司 1982年
《蓬萊文章台灣詩》 羊子喬著 遠景出版社 1983年
《戰後日本現代詩選》 陳明台編譯 熱點文化公司 1984年
《戰後日本現代詩選》 陳明台編譯 熱點文化事業 1984年
《比較文學的墾拓在台灣》 古添洪、陳慧樺編著 東大圖書公司 1985年
《詩美學》 李元洛著 東大圖書公司 1985年
《詩學析論》 張春榮著 東大圖書公司 1987年
《台灣詩人作品集》 李魁賢著 名流出版社 1987年
《詩歌型態美學》 盛子潮、朱水涌著 廈門大學出版社 1987年
《橫看成嶺側成峰》 文曉村著 東大圖書公司 1988年
《台灣新文學史初編》 公仲、汪義生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9年
《台灣文學入門文選》 胡民祥編 前衛出版社 1989年
《台灣精神的崛起》 鄭炯明編 春暉出版社 1989年
《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運動研究》 梁明雄著 文史哲出版社 1990年
《詩與台灣現實》 白萩策劃、張信吉紀錄 笠詩刊社 1991年
《新詩創作美學》 馮中一主編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1年
《台灣文學的困境》 葉石濤著 派色文化出版社 1992年
《混聲合唱─笠詩選》 趙天儀等編 春暉出版社 1992年
《詩的反抗》 李魁賢著 新地文學出版社 1992年
《台灣文學的兩個世界》 劉春城著 派色文化出版社 1992年
《詩歌分類學》 古遠清著 復文圖書出版社 1992年
《台灣新文學概觀》 黃重添等著 稻禾出版社 1992年
《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陳瑛玉、胡慧玲編 自立晚報出版部 1992年
《當代文學的台灣意識》 張文智著 自立晚報出版部 1993年
《台灣文學史》 劉登翰等著 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 1993年
《台灣文學研究在日本》 黃英哲編、涂翠花譯 前衛出版社 1994年
《戰後台灣文學反思》 李敏勇著 自立晚報社 1994年
《台灣文化展望》 劉捷著、林曙光譯 春暉出版社 1994年
《詩的見證》 李魁賢著 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1994年
《中國現代詩》 張健編著 五南圖書 1994年
《台灣文學散論》 許俊雅著 文史哲出版社 1994年
《台灣文學隔海觀》 劉登翰著 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1995年
《台灣文學探索》 彭瑞金著 前衛出版社 1995年
《笠詩社三十年總目》 吳政上、陳鴻森編 笠詩刊社 1995年
《日據時期小說研究》 許俊雅著 文史哲出版社 1995年
《台灣詩人論文集》 呂興昌著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1995年
《戰後台灣文學經驗》 呂正惠著 新地文學出版社 1995年
《詩歌與人生》 吳曉著 書林出版公司 1995年
《現代詩的創作與欣賞》 楊昌年著 文史哲出版社 1995年
《台灣的社會與文學》 龔鵬程著 東大圖書公司 1995年
《台灣的文學與環境》 江寶釵、施懿琳、曾珍珍著 麗文文化事業 1996年
《台灣現代詩史論》 封德屏主編 文訊雜誌社出版社 1996年
《詩的技巧》 曹長青、謝文利著 洪葉文化 1996年
《詩的存在》 岩上著 派色文化出版社 1996年
《當代文學論集》 蔡源煌著 書林出版公司 1996年
《喧嘩、吟哦與嘆息─台灣文學散論》 向陽著 駱駝出版社 1996年
《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 彭瑞金著 春暉出版社 1997年
《台灣新詩的三種關懷》 李漢偉著 駱駝出版社 1997年
《桓夫詩評論資料選集》 陳明台編 春暉出版社 1997年
《台灣現代詩概觀》 張默著 爾雅出版社 1997年
《台灣兵影像故事》 陳銘城、張國權編 前衛出版社 1997年
《傷口的花─二二八詩集》 李敏勇編 玉山社出版公司 1997年
《新詩學》 李瑞騰著 駱駝出版社 1997年
《綻放語言的玫瑰》 李敏勇著 玉山社 1997年
《台灣文學在台灣》 龔鵬程著 駱駝出版社 1997年
《台灣新詩發展史》 古繼堂著 文史哲出版社 1997年
《台灣文學論─從現代到當代》 許俊雅著 南天書局 1997年
《夢與灰燼─戰後文學史散論二集》 楊照著 聯合文學出版社 1998年
《台灣文學史綱》 葉石濤著 文學界雜誌社 1998年
《新詩論》 許世旭著 三民書局 1998年
《現代詩學》 潘麗珠著 五南圖書 1998年
《現代詩學》 蕭蕭著 東大圖書 1998年
《當代台灣新詩理論》 孟樊著 揚智出版社 1998年
《中學生現代詩手冊》 蕭蕭編著 翰林出版社 1999年
《詩心與詩學》 簡政珍著 書林出版公司 1999年
《台灣鄉土文學八大家》 趙遐秋著 北京永生印刷廠 1999年
《台灣文學入門》 葉石濤著 春暉出版社 1999年
《不盡長江滾滾來》 陳義芝著 幼獅文化事業 1999年
《笠下的一群》 莫渝著 河童出版社 1999年《台灣文學研習專輯》 徐照華等著 國立台中圖書館 1999年
《台中市文學史初編》 陳明台著 台中市立文化中心 1999年
《現代詩縱橫觀》 蕭蕭著 文史哲出版社 2000年
《現代詩鑑賞教學研究》 林文欽著 高雄春暉出版社 2000年
《台灣新詩筆記》 莫渝著 桂冠圖書 2000年
《台灣詩閱讀》 李敏勇著 玉山社 2000年
三、期刊論文
(一) 雜誌期刊
杜國清<寫在《密林詩抄》之後> 《現代文學十六期》 1963.3
逸鋒<評介《密林詩抄》> 《民聲日報》 1963.7
錦連<評《密林詩抄》(致桓夫)> 《民聲日報》 1964.2
林亨泰等<合評桓夫作品「沉淪」> 《笠》1期 1964.6
白萩等<合評桓夫作品「池的寓言」> 《笠》2期 1964.8
林亨泰<笠下影:桓夫> 《笠》3期 1964.10
李篤恭等<合評桓夫作品「假日」> 《笠》7期 1965.6
吳瀛濤等<合評桓夫詩「曇花盛開在深夜」> 《笠》9期 1965.10
趙天儀<評桓夫《不眠的眼》> 《笠》13期 1966.6
白萩等<合評《不眠的眼》詩集> 《笠》20期 1967.8
龔顯宗等<論桓夫詩集《不眠的眼》> 《笠》20期 1967.8
鄭炯明<苦悶的象徵> 《笠》22期 1967.12
詹冰<我最欣賞的現代詩> 《笠》22期 1967.12
葉笛<探索異數世界的詩人─桓夫> 《笠》24期 1968.4趙天儀<評《野鹿》詩集> 《笠》37期 1970.6
郭亞天<看「鏡前」一首詩> 《笠》40期 1970.10
郭成義<我看一首感情的詩> 《笠》40期 1970.10
陳明台<原始的鄉愁評「雨中行」> 《文化一週》283期 1972.5
桓夫<詩的回顧> 《龍族》9號 1973.7.7
林亨泰<我們時代裡的中國詩─咀嚼> 《笠》57、59期 1973.10、1974.2林鍾隆<拂塵集─《剖伊詩稿》> 《笠》63期 1974.10
旅人<對鳴錄─桓夫《媽祖的纏足》> 《笠》70期 1975.12
趙天儀<鄉土性、民族性、社會性─《媽祖的纏足》> 《綠地》2期 1976.3
何豐山<時代的尖兵─桓夫> 《笠》78期 1977.4
鍾肇政等<第八屆吳濁流評審獎報告─陳千武的《獵女犯》> 《台灣文藝》55期 1977.6
田代操等<讀《媽祖的纏足》感想> 《笠》79期 197 7.6
南邦和<評桓夫詩集《媽祖的纏足》> 《笠》79期 197 7.6
李敏勇<批評之眼、解剖之眼> 《國泰建設》 1979.3
陳金連<在「高速公路」上奔馳> 《笠》94期 1979.12
林亨泰<桓夫的「窗」─意象論批評> 《笠》95 期 1980.2鄭炯明<從現實的抵抗到社會的批判─詩人桓夫訪問記> 《笠》97期 1980.6莫渝<桓夫筆下的鄉土情懷> 《笠》97期 1980.6
鄭炯明<桓夫詩中媽祖世界的探討> 《笠》97期 1980.6李敏勇<抵抗詩學> 《笠》97期 1980.6
趙天儀<從荊棘的途徑走出來─「笠」百期的回顧與展望> 《笠》100期 1980.12
李豐楙<論「咀嚼」> 《中外文學》105期 1981.2
李豐楙<論「鼓手之歌」> 《中外文學》105期 1981.2
本田光晴<多面的觸手> 《笠》102期 1981.4
蕭蕭<詩人與詩風> 《台灣日報》 1982.6
羊子喬<歷史悲劇的見證者─獵女犯的太平洋戰爭經驗> 《台灣文藝》77期 1982.7
陳明台<根源的回歸與尋覓> 《笠》111期 1982.10
趙天儀<桓夫詩中的殖民地統治與太平洋戰爭> 《笠》111期 1982.10趙天儀<殖民地統治與太平洋戰爭─論桓夫的詩> 《台灣時報》 1983.1
李魁賢<論桓夫的詩> 《文學界》5 期 1983.1鄭炯明等<桓夫作品討論會> 《文學界》5 期 1983.1
陳明台<歷史、詩、現實與夢─試析桓夫的詩> 《文學界》5 期 1983.1
彭瑞金<戰爭中的人類─「默契」簡介> 1982年小說選 1983.1
李敏勇<根源的鄉愁> 《台灣詩季刊》2號 1983.9
李敦<桓夫先生與現代詩運> 《南投青年》156 期 1983.10
利玉芳<桓夫的《寫詩有什麼用》> 《笠》102期 1984.4
羊子喬<桓夫的文學觀> 《自立晚報》 1984.8
趙天儀<寂寞的鼓手─論桓夫的詩> 《台灣詩季刊》7期 1984.12
林鍾隆<陳千武的《獵女犯》> 《中華日報》 1985.1
苦苓<陳千武的《獵女犯》> 《台灣日報》 1985.1
應鳳凰<冬天的書─陳千武的《獵女犯》> 《台灣時報》 1985.1
齊邦媛<中國現代文學中深刻的時代性─陳千武的《獵女犯》> 《中央日報》 1985.1
鍾肇政<談日據時期的台灣志願兵─讀陳千武的《獵女犯》>《文訊》16期 1985.2李喬<《獵女犯》讀後感> 《笠》125期 1985.2
林鍾隆<陳千武的《獵女犯》> 《笠》125期 1985.2
陳千武<殖民地的孩子> 《笠》126期 1985.4
馬森<求生的慾望附註> 73年短篇小說選 1985.4
莊園<清涼集《獵女犯》> 《台灣時報》 1985.5
李敦<《獵女犯》帶給我們些什麼> 《明道文藝》109期 1985.7張興魁<我讀《獵女犯》> 《台灣新聞報》 1985.7
王逢吉<血淚鑄成書> 《台灣日報》 1985.7
杜國清<桓夫的<信鴿>> 《笠》128期 1985.8
許達然<俘虜島─論陳千武小說《獵女犯》的主題> 《台灣日報》 1985.10
楊朱琴<走入心靈的語言─訪詩人桓夫> 《中工青年》69 期 198 6.1
龍瑛宗<陳千武的《獵女犯》> 《自立晚報》 1986.1
蔡榮勇<讀桓夫的<我的血>> 《笠》131期 1986.2
蔡榮勇<我喜愛的詩> 《台灣日報》 1986.2
李敦<桓夫先生與台灣詩運> 《台灣日報》 1986.3
黃恆秋<時代的見證─談桓夫的詩<見解>> 《笠》132期 1986.4
陳千武<所謂政治詩> 《笠》132期 1986.4
趙天儀<論詩人桓夫及其作品> 《笠》133期 1986.6李敏勇<當代詩人的責任> 《笠》133期 1986.6
趙天儀<時間的對決─論桓夫的作品> 《自立晚報》 1986.6
詹悟<辛酸之淚哭成此書> 《大眾日報》 1986.6
苦苓<評《》安全島> 《文藝月刊》205期 1986.7
陳千武<詩的主題與背景> 《笠》135期 1986.10
旅人<中國新詩史論─桓夫與杜國清> 《笠》136期 1986.12
旅人<以詩探究人生的孤寂性> 《笠》136期 1986.12
李敏勇<詩的人生探究─生涯之旅> 《笠》136期 1986.12
莫渝<寂寞黃昏雨─談桓夫的「旅情」和「旅愁」> 《笠》138期 1987.4
李敏勇<中國人殘酷和敗壞情況的批判─陳千武的<咀嚼>>《笠》138期 1987.4
莊金國<三首有關車禍的詩> 《笠》138期 1987.4
鄭炯明<桓夫詩中的歷史意識和現實批判> 《笠》140期 1987.8巫永福等<台灣人的唐山觀─兼論巫永福「祖國」一詩> 《笠》149期 1988.2
陳千武<崇高美的熱望> 《笠》143期 1988.4
李魁賢<台灣詩人的反抗精神> 《台灣文藝》112期 1988.7
陳千武<什麼是台灣的文化> 《台灣文藝》112期 1988.7
陳千武<台灣詩的外來影響> 《笠》146期 1988.8羊子喬<詩是一種抵抗─陳千武的文學精神初探> 《自立早報》 1988.8
黃恆秋<詩人的青春痘─《愛的書籤》> 《台灣時報》 1988.9
陳千武<天空復活> 《笠》147期 1988.10
古添洪<論桓夫的「泛」政治詩> 《中外文學》197期 1988.12莫渝<桓夫的兩首散文詩> 《笠》148期 1988.12
白萩等<台灣孤立的哀愁─兼論桓夫先生<見解>一詩> 《笠》150期 1989.4
林亨泰等<浮沉太平洋的台灣> 《笠》151期 1989.6
陳千武<豎立台灣詩文學的旗幟─序台灣精神的崛起> 《笠》153期 1989.10陳千武<什麼是台灣現代詩> 《笠》153期 1989.10
陳千武<戰後台灣詩的意識型態> 《笠》154期 1989.12秦昕強<多餘的戰爭和並非多餘的記憶─試評陳千武的小說集《獵女犯》> 《台灣春秋》14期 1989.11
彭瑞金<論台灣小說的異數> 《台灣春秋》15期 1989.12
蔡榮勇<以小見大─欣賞<雨中行>> 《笠》154期 1989.12
彭瑞金<陳千武的《獵女犯》> 《台灣時報》 1990.1
陳明尹<我的父親> 《聯合報》 1990.5
詹順裕<詩人節訪問桓夫> 《台灣日報》 1990.5
李魁賢<寫詩有什麼用> 《新地文學》4期 1990.9埋田昇二<評介台、日、韓三人詩集《東方的彩虹》> 《笠》159期 1990.10
瓦歷斯.諾幹<汲取族群文化的養分─訪詩人陳千武> 《自由時報》 1991.2
陳千武<我們被迫地反覆思考─「詩與台灣現實」序> 《笠》163期 1991.6
潘亞暾<陳千武的戰爭小說> 《台灣時報》 1991.9
陳明台<死與再生─桓夫和魚占川信夫> 《台灣文藝》127期 1991.10
莊柏林<榮後台灣詩獎的構想> 《笠》165期 1991.10
秋吉久紀夫<陳千武詩<信鴿>裡的死> 《笠》165期 1991.10
秋吉久紀夫<陳千武的文學出發期> 《笠》165期 1991.10
岩上<批判的火焰> 《自立晚報》 1991.11
秋吉久紀夫<從陳千武詩集《愛的書籤》封面談起> 《笠》167期 1992.2
張信吉<陳千武曾在南洋押送慰安婦> 《自由時報》 1992.3
林英吉<架設詩的國際橋樑> 《民生報》 1992.4
姜捷<詩心綰結四海情緣> 《中央日報》 1992.4
蘇昭惠<詩的花朵開滿台灣> 《台灣時報》 1992.5
陳柔縉<專訪陳千武先生> 《新新聞周刊》271期 1992.5
陳明台<綿延不絕的詩脈─笠詩人的精神與風貌> 《笠》170期 1992.8
白萩<台灣戰後的現代詩思潮> 《笠》170期 1992.8
白萩<在舊金山與紀弦話詩潮> 《笠》171期 1992.10邱婷<陳千武撫今追昔神情一片黯然> 《民生報》 1992.10
陳千武<我的文學緣> 《中縣文藝》6期 1992.11
安克強<一刻蓬勃躍動的詩心─專訪陳千武先生> 《文訊》47期 1992.12李敏勇<戰後台灣詩政治意象裡的國家認同> 《笠》173期 1993.2
金光林等<亞洲現代詩的動向> 《笠》173期 1993.2
陳千武<抵抗政治污染的詩心> 《笠》177期 1993.10
秋吉久紀夫<陳千武詩中的媽祖> 《笠》178期 1993.12
山本和夫、大潼清雄<秋吉久紀夫譯編「陳千武詩集」讀後感> 《笠》180期 1994.4陳千武策劃<回憶漩渦> 《笠》181期 1994.6
郭怡君等<與台灣文學元老作家一席談> 《靜宜文學》27期 1994.6
莫渝<愛或夢之歌─桓夫的散文詩> 《台灣時報》 1994.10
潘亞暾<《愛的書籤》及其它> 《笠》185期 1995.2金子秀夫<評介秋吉久紀夫譯編「陳千武詩集」> 《笠》186期 1995.4陳明台<陳千武漫長文學行路中的成果逐漸呈現> 《文訊》 1995.7
林璟亨<揭發兒童的詩心激勵創作的才華> 《台灣文藝》155期 1996.6
趙天儀<太平洋戰爭的歷史經驗─論陳千武的詩與小說>《文學台灣》19期 1996.7
趙天儀等<二二八事件詩作品討論會記錄> 《笠》195期 1996.10
蔡秀菊<陳千武的小說與詩表現和「死」、「生」、「愛」的關連> 《文學台灣》24期 1997.冬
岡崎郁子<探索陳千武未發表的詩、隨筆的意義> 《文學台灣》25期 1998.春
(二) 論文
《台灣新文學觀念的萌芽與實踐》 莊淑芝 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 1991年
《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 游勝冠 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 1991年
《楊逵及其作品研究》 黃惠禎 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 1991年
《日據時期台灣小說研究》 許俊雅 師大中文研究所博士班 1992年《記實與虛構─陳千武自傳性小說「台灣特別志願兵的回憶」系列作品研究》
吳慧婷 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 1994年
《「笠詩社」詩作集團性之研究》 戴寶珠 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 1996年《笠詩社跨越語言一代詩人研究》 阮美慧 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 1997年
<新即物主義與台灣現代詩> 杜國清 加州大學台灣文學國際研討會 1999年
<死亡的美學─從陳千武的<信鴿>談起> 蔡秀菊 加州大學台灣文學國際研討會 1999年
<台灣現代詩的實況> 陳千武 台灣現代詩研討會 2000年
<從詩史看台灣意象的重要性> 陳千武 第二屆台灣文學學術研討會 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