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丁導民(民84)。空中大學學生自我導向學習準備度、電腦態度與電腦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王政彥(民85)。社區成人隔空教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隔空教育論叢,第九輯。台北:國立空中大學。王政彥(民86)。建構隔空教育理論的議題論辯。成人教育學刊1,1-17。王政彥(民87a)。大學運用合作提供隔空推廣教育的可行性。大學推廣教育研討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王政彥(民87b)。師生雖分隔學習不落空。高雄空大校訊,1(1)。高雄:高雄市立空中大學。
方德隆(民90)。課程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
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 (主編) (民86)。回流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中央日報(編)(民90)。國立空大與蘆州市公所簽約。11/12/13版。台北:編者。
李素卿(譯)(民86)。成人學習者成人教育與社區。台北:五南。
李麗君(民82)。從英國開放大學教材談自學式教材之特性及設計─兼論我國空大教材未來發展趨勢。國立空中大學政策研究,第三號,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文琴(民86)。遠距教育高等學府介紹之一:中華民國國立空中大學。遠距教育,第二期,64-68。吳文琴(民88)。空大高齡學生的學習狀況及因應。成人教育雙月刊,49期,29-37。吳文琴(民89)。千禧新貌─空大教科書編撰新型態之建構。隔空教育論叢, 第十二輯。台北:國立空中大學研究處。吳宗雄 (民89)。國內成人教育政策研究的現況分析。成人教育雙月刊,54期,43-50。何英奇、毛國楠、張景媛、周文欽(民86)。學習輔導。台北:空大。
沈文英(民89)。從網路使用到網路教學─成人學習者網路使用之探討。隔空教育論叢,第十二輯。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林妙玲(民87)。空中大學面授教師對實施隔空教育的態度之相關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夢鯨 (民86)。終生教育典範的發展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信世昌 (民89)。遠距教育的反思:社會需求、教育定位及實施方向。教學科技與媒體,49,21-26。高雄空大(編) (民86)。高雄空大校訊,1(1)。高雄:編者。
高雄空大(民89)。高雄空大教學策劃委員會會議資料。高雄:高雄空中大學。
高雄空大(民90)。高雄空大學生手冊。高雄:高雄空中大學。
高雄空大(編) (民91a)。高雄空大校訊,5(4)。高雄:編者。
高雄空大(編) (民91b)。高雄空大校訊,5(6)。高雄:編者。
高雄空大(編) (民91c)。高雄空大九十學年度第二學期招生簡章。高雄:編者。
高雄空大 (民91d)。高雄空大註冊組統計資料。高雄:高雄空大。
高雄空大 (民91e)。高雄空大課務組資料。高雄:高雄空大。
高雄空大 (民91f)。高雄空大簡報資料。高雄:高雄空大。
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主編)(民82)。國立空中大學教學媒體之選擇之研究摘要。空中教育專集,23-73。台北:編者。
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主編)(民82)。國立空中大學成績評量之研究摘要。空中教育專集,75-123。台北:編者。
教育部 (編) (民87)。邁向學習社會。台北:編者。
陳世敏(民77)。隔空教學的本質,隔空教育論叢,創刊號,1-10。台北:國立空中大學研究處。陳如山(民80)。隔空教學之教材發展策略,隔空教育論叢,第四輯,147-200,台北:國立空中大學。陳年興(民88)。網路教學之教材設計及教學評量。http://www.edu.tw/moecc/rs/seminar/89-1data。
陳姚真(民88)。建構以遠距學習為基礎的繼續專業教育體系。成人教育學刊,第三期,33~56。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陳姚真(民88)。美國大學遠距教育課程的實施模式。成人教育雙月刊,第四十七期,38~42。陳國恩(民86)。空中大學學生學習風格與學習滿意、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彭和妹(民88)。從書面教材編撰與學生閱讀理解的關係談空中大學教科書設計編撰。遠距教育,11期,33-43。國立空中大學(編) (民86a) 國立空中大學研究報告第19號。國立空中大學多元性課程規劃之研究。台北:國立空中大學研究處印行。
國立空中大學(編) (民86b) 國立空中大學國際學術交流簡介。台北:國立空中大學研究處印行。
國立空中大學(編)(民89)。國立空中大學簡報資料。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國立空中大學(編)(民89)。隔空教育論叢,第十二輯。台北:國立空中大學研究處。
國立空中大學(編) (民90)。國立空中大學八十九學年第二學期定期視導重點項目資料冊。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國立空中大學(編) (民91a)。2001年兩岸開放及遠距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國立空中大學(民91b)。國立空中大學簡介,國立空大網站http://www.nou.edu.tw。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政傑(民84)。空中大學課程設計的展望,隔空教育論叢,第八輯, 1-34。台北:國立空中大學。黃光雄、蔡清田(民88)。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黃嘉勝、黃孟元(民88)。遠距教育的定義演進及其理論基礎。台中師院學報第13期,495-508。台中:台中師院。
黃 慈(民91)。「學習如何學習」網站,伴你渡過好時光。http://lhl.nou.edu.tw/~research/。
黃 慈、黃富順、陳如山(民85)。成人發展與適應。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明月(民81)。隔空教育中教學互動方法之探討,隔空教育論叢,第五輯,1-42。台北:國立空中大學。黃明月(民82)。我國空中大學學生閱讀策略之研究,社會教育學刊,第22期,149-180。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黃昌誠(民79)。空中大學學生學習行為與學習困擾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銘惇、張慧芝譯(民89)。課程設計:教育專業手冊。台北:桂冠。
黃富順 (民78) 。成人心理與學習。台北:師大書苑。
黃炳煌(民73)。課程理論之基礎。台北:文景。
楊家興(民85)。走出被動迎向互動一論教科書「文中學習活動」的設計與製作,隔空教育論叢,第九輯,131-154。台北:國立空中大學。謝明瑞(民89)。遠距教育理論之探討,隔空教育論叢,第十二輯,47-68。台北:國立空中大學。鄧運林(民79)。成人教育課程發展模式初探。台北:台灣書店。
楊龍華(民89)。大專校院實施遠距教學課程現況與發展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梁朝雲、陳偉如(民88)。即時群播隔空教育之教學設計研究。國科會研究計劃,計劃編號:NSC88-2520-S-155-001。執行時間:87/08/01-88/07/31。執行單位: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
劉信吾(民85a)。空中教學的教學設計。研習資訊,13(6)。台北:台灣書店。劉信吾(民85b)。台灣地區空中教學缺失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第五期,245-262。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鄭明章(民88)。國立空中大學嘉義地區學生學習方式、學習參與程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維堯(民90)空大台北中心學生遠距學習之績效與瓶頸研究。2001年兩岸開放及遠距教育研討會論文集,171-181。台北:國立空大。
簡恩定(民84)。以空大教育目標檢視空大課程設計─論空大定位。隔空教育論叢,第八輯,1-12。蔡清田(民86)。教育改革的革新觀點與策略,載於高雄市政府公教人力發展中心主編教育學術叢書2『教育改革』(139-165)。高雄:高雄市政府公教人力發展中心。
蕭安成(民87)。隔空與非隔空學習者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和學習滿意度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92). Curriculum handbook. Alexandria, VA:Author.
Bates,A.W.,Interactivity as a criterion for media selec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ian association of Open
Universities,ERIC NO. ED329245.,1990.
Carr,W. & Kemmis, S. (1986) Becoming critical:
Education,knowledge and action research, London:Falmer。
Costa, A. L. (1989). Reassessing assessment.Educational leadership,46(7),2.
Crooks, T. J. (1988). The impact of classroom evaluation practices on student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8,438-481.
David prait(2000).Curricculum Planning:A Handbook for Professionals.
Davis,E., Wood, J.M. and Smith, B.w. (1986).Recurrent education: A revived agenda. London: CroomHelm.
Fullan,M.G.(1989). What’s worth fighting for in the principalship. Toronto:Ontario Public School Teachers Federation.
Hodges, H. (1990). ASCD’s International Polling Panel, 1990-1992, Resolutions survey:Executive Summary.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Holmberg.B.(1983).Guided didactic conversa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 In D. Sewart,D,Keegan,& Holmberg(eds).Distance education: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London:Rroutledge.
House,E.(1979)(pp.45-89).Technology versus Craft:a Ten Yrst Perspective on innovation.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11(1),1-15.
House,E.(1981) . The perspectives on innovation. In Lehming,R.& Kane,M.(eds.) Improving schools: Using what we know.(pp.17-41).London:SAGE.
Keegan,D.J.(1986).The foundations of distance education and theories of distance education. In Sewart(eds.). Distance education: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pp.68-97) London:Croom Helm.
Kelly, P.(1989).Opportunities for older Learners: Older students in the Open Univers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vol.10) No.1.copied from Milton Keynes,U.K.:ICDL.
Knowles,M.S.(1970).The modwrn practice of adulteducation. New York: Association Press.
Kidd,J.R.(1973).How adults Learn, New York:Cambridge Books.
Keegan, D.(1990).Foundations of distance education. London:Routledge。
Moore,M.(1973).Toward a theory of independence learning and teaching.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44,661-679.
Moore,M.G.Thompson,M.(1990).The effects of distance learning;A summary of the literature.American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Distance Education,2,220-224.
Peters, O.(1988)”Distance Teaching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a Comparative Interpretation in Outline. “In D. Sewart, D. Keegan, & B. Holmberg (eds). Distance Education: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pp.95-113.) New York:Routledge.
Peters, O.(1991).Toward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istance education:Analysing designations and catchwords. In B. Holmberg & G. Ortner(eds.), Research Into Distance Education, Frankfurt:Lang.
Ridley,D.R.,Moller,B.G.,& Williams,C.H.(1995).The 1995 assessment report on CNU online. (ERIC Di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97070)
Short,E.C.(1990). Challenging the trivialization of curriculum through research. In J.T. Sears & J.D.Marshall (Eds.), Teaching and thinking about curriculum: Critical inquiries (pp.199-210).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Tough, A.M.(1979) . Major Learning Efforts;Recent Research and Future Directions,Adult Education,28(4),253-260.
Tuijnman, A. (1996). Recurrent education. In A.C.Tuijnman (Eds.)(1996).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adul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xford:Elsevier Science.
Wedemeyer,C.(1978).Criteria for constructing and distance education system.Canadian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Continuing Education,6(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