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72.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8 12:2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曾武德
論文名稱:高雄縣林園完全中學改制為綜合高中之意見調查研究。
指導教授:謝季宏謝季宏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成人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1
中文關鍵詞:完全中學綜合高中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25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縣林園完全中學改制為綜合高中之意見調查研究,由於高中職朝向綜合高中發展已成為世界潮流,亦是國內教改團體之訴求目標,完全中學屬於高中之一種學制,但因其有國中部,情況較複雜,林園完全中學位處郊區,又臨近工業區是一所大型的鄉村形學校,具有發展綜合型學校的潛力,經研究結果如下。
壹、由文獻探討得知
從社會學及哲學研究層面而言:綜合高中不僅可提供學生多樣的學習選擇,透過課程的選修與試探,協助學生做適切的生涯發展及決定,達成教育目標。從學制面縱面層而言:我國自中學建制以來,常隨時代還境需求作必要的改制配合,從橫面層觀看先進國家中學學制情形,綜合高中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體制發展的主流,尤以美國、英國、日本為甚。
貳、從目前政策面而言
台灣地區之綜合高中自民國八十五學年度開辦以來,目前學生約有八萬餘名學生,成為繼高中、高職之後的另一股新興升學主流,正朝社區型綜合高中發展及整合。
參、由問卷調查可得下列結果:
一、林園國中改制為完全中學林園鄉地方各界人士認為是合適的。
二、對於完全中學朝向綜合高中發展林園鄉地方各界人士的看法是贊
成的。
三、林園鄉地方各界人士對於林園完全中學朝綜合高中發展是贊同
的。
四、如朝綜合高中發展應先充實軟、硬體建設、配合社區發展陸續開
辦所需類科及尋求附近學校合作或策略聯盟。
綜合上述,綜合高中能協助學生個體適性發展與生涯延後分化,已成為世界中學學制的潮流,我國自八十五學年度試辦以來,正逐年擴展中,目前正朝社區化綜合高中發展。完全中學朝綜合高中發展應先評估是否符合地方需求,再考慮學校及地方人士的意願,採取綜合中學方式辦理,方能事半功倍。
林園完全中學適合發展為綜合型學校,唯因限於經費,宜先徵求地方各界人士同意,軟硬體建設方面應先充實現有設備及人力、物力等資源再尋求附近學校之策略聯盟,並於廠商建教合作,如此才能克服一切問題。
目 錄
目錄---------------------------------------------------------I
圖、表目次--------------------------------------------------II
頁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名詞界定-------------------------------------------2
第四節 研究範圍-------------------------------------------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影響中等學制之理論基礎(哲學、社會學、心理學)-----4
第二節 歐美及日本等先進國家中等學制之發展情形------------19
第三節 我國中等教育發展情形之現況分析--------------------30
第四節 高雄縣林園完全中學之發展現況----------------------5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56
第二節 問卷編製------------------------------------------57
第三節 樣本選取-------------------------=----------------59
第四節 資料處理------------------------------------------6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填答式問卷結果分析--------------------------------61
第二節 開放式問卷之問卷分析------------------------------82
第三節 討論--------------------------------------------------8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88
第二節 建議----------------------------------------------91
參考文獻---------------------------------------------------93
附錄一 林園完全中學朝向綜合高中發展之調查問卷-----------96
附錄二 高級中學法---------------------------------------98
附錄三 高級中學法施行細則------------------------------102
附錄四 完全中學設立辦法--------------------------------105
附錄伍 綜合高級中學實施要點----------------------------106
圖、表目次
頁次
圖3-1 整體研究架構圖------------------------------------56
表2-1 各哲學理論基礎與綜合高中有關之教育思想內涵表-------7
表2-2 綜合高中發展之教育社會學內涵表--------------------13
表2-3 歐美及日本先進國家中學概況簡表--------------------26
表2-4 我國中學發展情形之特色簡表------------------------36
表2-5 我國高中與高職學校概況表(民85-民88)------------43
表2-6 林園完全中學班級數統計表--------------------------52
表3-1 問卷之基本架構表----------------------------------58
表3-2 林園完全中學朝向綜合高中發展問卷調查回收情形表----60
表4-1 各類身分人士對於:「縣立林園高中前身為林園國中,
85年8月改制為林園中學,90年1月再改名為林園高中,
屬性為完全中學即〈中一至中六〉您認為合適嗎?」
之反應的統計分析表--------------------------------62
表4-2(1)各類身分人士對於「由完全中學朝綜合高中發展,
您認為:對青少年性向之延遲分化,於往後發展有幫助」
之反應的統計分析表--------------------------------63
表4-2(2)各類身分人士對於「由完全中學朝綜合高中發展,
您認為對於發展成為社區綜合型中學,有所助益」
之反應的統計分析表--------------------------------64
表4-2(3)各類身分人士對於「由完全中學朝綜合高中發展,
您認為有助於減輕國中生之升學壓力」之反應的統
計分析表------------------------------------------65
表4-2(4)各類身分人士對於「由完全中學朝綜合高中發展,
您認為方便附近鄉鎮學生就讀高中」之反應的統計
分析表--------------------------------------------66
表4-3 各類身分人士對於縣立林園高中五年來朝社區化學
校發展的滿意度之反應的統計分析表------------------67
表4-4 各類身分人士對於「綜合高中是綜合學術及職業課
程採高一統整、高二試探、高三分化,這樣的學程
(內包含普通科及職業科),是否適合在林園高中發
展您覺得」之反應的統計分析表----------------------68
表4-5 各類身分人士對於「縣立林園高中為配合社區發展,
有無必要改為綜合高中」之反應的統計分析表----------69
表4-6 各類身分人士對於「縣立林園高中為配合社區發展,
有無必要改為綜合高中」之反應的統計分析表----------70
表4-7(1)各類身分人士對於「若基礎科學實驗儀器與設備不
足時,可借用合作學校之設備」之反應的統計分析表----72
表4-7(2)各類身分人士對於「職業類科之設備可商洽中山或
高英職校提供」之反應的統計分析表------------------73
表4-7(3)各類身分人士對於「職業學程可請附近職業學校合
作(如請中山或高英)」之反應的統計分析表----------74
表4-7(4)各類身分人士對於綜合高中一年級以常態編班,二
、三年級案選修課程編班,國中部則採常態編班之反
應的統計分析表------------------------------------75
表4-7(5)各類身分人士對於「綜合高中學生的學術或職業導
向,應採學生性向、興趣為選擇做為分化參考」之反
應的統計分析表------------------------------------76
表4-7(6)各類身分人士對於「學術學程採用現行高中教材,
職業學程採用現行高職教材」之反應的統計分析表------77
表4-7(7)各類身分人士對於「為落實就業輔導,學校應與企
業合作進行校外實習,並鼓勵學生參加技能檢定」
之反應的統計分析表--------------------------------78
表4-7(8)各類身分人士對於「教務、訓導、輔導合併為一
個機制運作,便於管理」之反應的統計分析表----------79
表4-7(9)各類身分人士對於「為暢通選修職業課程學生之
進路輔導,學校應爭取四技、二專推薦甄試名額」
之反應的統計分析表--------------------------------80
表4-7(10)各類身分人士對於「為有效推展綜合高中達成預
期效益,學校應提昇教師輔導知能、提供職業與就
業動態資訊」之反應的統計分析表--------------------81
參 考 文 獻
中文部份
王家通(民86) 中等教育,高雄:麗文文化出版公司。
行政院(民85) 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
議委員會。
全國第一次民間技職教育會議手冊 頁54。
宋鎮照(民86) 社會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沙依仁等編(民88)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 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天方 (民89) 塑造綜合高中學校願景的策略,教育研究資訊第八卷
六 期171-179頁。
吳清基(民79)精緻教育的理念,台北:師大書苑,頁117-119。
吳清基(民84)綜合高中的理念與實施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高級中學法(民88) 總統府88.07.14華總一字第8800159880號公布。
高級中學法施行細則 (民89) 教育部台(八九)參字第89097275號另發
布。
教育部84.07.21台(八四)中字第035454號函頒「完全中學試辦計畫」。
許泰益(民88) 完全中學現況探討與發展芻議,高中教育雙月刊第8期
頁4-8。
郭文祿 (民85) 高職轉型綜合高中之問題研究,碩士論文,頁85-117。
郭為藩(民78)教育學新論,國立編譯館,頁279。
張振東(民82) 西洋哲學導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楊思偉、沈姍姍(民85)比較教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楊 駿(民85)社會學 ,台北市:高點文化公司。
黃武雄(民86)台灣教育的重建,台北:遠流出版公司,頁14。
歐用生(民83)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市:復文書局。
歐用生(民83)教育社會學,高雄市:復文書局。
鄧運林 (民83) 台北縣設置完全中學之研究 ,台北:教育部。
謝文全(民74)中等教育,台北:文景出版社。
戴明國(民86) 我國籌設及試辦綜合高中之哲學家理論基礎研究與探
討,中學教育學報,第五期 248-249頁。
戴明國、邱俊宏、陳明珠、陳修平等(民89) 我國試辦綜合高中之社會
學理論分析研究與探討,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雙月刊第十一卷
第一期179-203頁。
瞿立鶴 (民74)中等教育,台北:教育文物出版社。
蕭錫錡、張家仁(民86) 綜合高中課程之哲學基礎探討,技職雙月刊,
第41期,頁30-33。
英文部份
Banks O.(1972).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New
York:Schocken .
Erikson,E.H.,(1959) Identity and the Life Cycle,
Psychological Issues Vo1.1,No.1,New York:Internation
Universities Press.
Ginzberg,E.,(1972)Toward a Theory of Qccupational Choice A
Restatement Vocational Guidance Quarterly 20 PP.169-176。
Giroux,H.A.,(1983)Theories of Reproduction and Resistance in
the New Sociolgy of Educatuon:A Critical Analysis, Havard
Educational Review.53;3,257-293.
Hargraves,A.(1980)Synthesis and the Study of
Strategies,London:Biddles.
Hirst,P.(1971) Liberal education.in L.C.Deighton(Ed.-in-
chief).The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vo15,505-509.New
York : Macmmilian & Free press.
Kaam, A.v.,(1966),Existential Foundations of Psychology,
Duquesne University Press Pittsburgh,Pa.
Paul H.H.(ed.),(1983).Educational Theory and Its Formation
Disciplines,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Peterson,D.A.(1987).Facilitating Education for Older
Learners.San Francsco:Jossey-Bass.
Sprinthall,N.A.,& Sprinthall,R.C.(1990).Educational
Psychology. 5th ed,. New York:McGraw-Hill。
Super D.E.,(1957)The Psychology of Careers,New York: Harper
&Row.
Woods P.(1975): Pupil Strategies, Lodndon:Biddles.
Young, M.F.D.(1971)Knowledge and Contro.London: Collir
Macmillanss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