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份
方慧琴(民86)。台北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活動之研究。台北市: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王威傑(民86)。國民小學家長會組織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王春展(民83)。國民小學組織溝通之研究。國立台北市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王茂泰(民88)。原住民學校的親師互動─以玫瑰小學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振興、張善楠(民85)。學校自主與家長參與─台東縣小學教師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工作」的態度調查。輯於「教育改革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中論文集。國立台北師範大學教育系。
王培志(民86)。義工參與的決策因素、工作滿足、離職傾向之研究:以高雄地區醫院義工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王淑如(民83)。國民中學實施親職教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台灣省政府社會處(民88)。台灣省民眾對擔任志願服務工作及捐款意向調查報告。
石淑惠(民86)。公共圖書館義工個人特質、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吳永裕(民85)。從親師合作的重要性談親師協會之籌組與推展。輯於鄧運林編:開放教育親師合作。高雄:復文。199-210。
吳武典、林繼盛(民71)。家庭與學校聯繫程度與兒童學業成就和生活適應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5,127-138。吳武典、 林繼盛 (民74)。加強家庭聯繫對兒童學習效果與家庭氣氛的影響。教育心理學報, 18, 97-116。吳春助、林淑女(民81)。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與家長溝通之調查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畢業論文。
吳秋莉(民84)。國民中學義工協調者角色期望與角色踐行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吳碧蓮(民86)。台灣地區大學圖書館管員工作滿意度影響因素探討。淡江大學教育資科科學學系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吳明隆(民89)。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
李明昌(民86)。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習態度及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李美玲(民85)。家長的新角色─英格蘭與威爾斯的新想法。教師天地,84,10-14。李靜(民85)。組織氣候、人格特質和工作滿足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北市醫學中心檢驗部醫檢師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周淑惠(民88)。親師合作之個案研究─以北市某國小五年甲班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天佑(民86)。學校家長關係。載於吳清山等,有效能的學校。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林生傳(民83)。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林明地(民85)。學校與社區關係─從家長參與學校活動理念談起。教育研究,51,30-40。林明地(民87)。家長參與學校活動與校務─台灣省公私立國民中小學校長的看法分析。教育政策論壇,1(2),155-187。林新發(民72)。五專校長領導方式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邱麗娃(民86)。展開一張親師溝通網。班級經營,2(1),28-30。
金培芳(民85)。銀行行員工作壓力、工作滿足與工作意願之關聯性研究:以臺灣銀行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施孋娟(民73)。志願服務人員工作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洪福財 (民74)。 如何強化學校家長會的功能。 教育資料文摘,216, 148-174。洪麗玲(民88)。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徐世芳(民82)。工作價值觀、領導型態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以台灣地區船舶運送業人員例。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徐淑榕(民88)。班級親師協會參與學校教育之個案研究─以國小三年級班級親師協會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民70)。中國教育的出路─三民主義與教育建設。台北:國立編譯館。
張明侃(民87)。桃園縣國民小學家長會參與學校校務運作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春興(民82)。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秋鶯(民85)。從社區資源的整合與應用談開放教育中「親師協會」的籌組與推動。輯於鄧運林編:開放教育親師合作。高雄:復文。77-96。
張家振(民83)。銀行從業人員之人口統計特徵及人格特質對工作滿足感之影響:公營銀行與民營銀行之比較。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許素梅(民81)。圖書館義工組織環境、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之研究。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郭明科(民86)。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理論與實際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郭耀隆(民88)。國民小學親師合作之研究─一個班級的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國彥(民90)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台北:學富出版社。
陳國彥(民90)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研究。高雄:復文書局。
陳國彥(民90)小學社會科課程內涵之分析研究。高雄:復文書局。
陳良益(民85)。我國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其南(民86)。學校、社區與地方的教育學習體系的改革。教師天地,86,2-5。陳秋蓉(民90)。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義務工作的動機和滿意度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森仁、黃國隆(民71)。員工個人屬性、需求層次、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管理評論,1,18-38。
陳熔釧(民85)。國民小學與社區溝通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龍安(民82)。雙向交流道─學校與家庭。台北:漢禾。
曾端真(民80)。中小學親職教育的檢討與突破。教師天地,50,33-36。黃永明(民87)。大學生參與少年福利志願服務機構之選擇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以台中縣、市為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黃明慧(民76)。志願服務機構組織環境與其志願工作者工作滿足之研究:以「張老師」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黃政傑(民83)。多元文化課程。台北:師大書苑。
黃國隆(民73)。我國組織中員工之工作滿足。中國式管理研討會論文集,316-334。
黃凱霖(民84)。父母效能感、父母參與以及子女學業成就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蒂(民77)。生命線志願工作人員工作價值與工作滿足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黃翠蓮(民87)。公務機關志願工作人員參與動機、領導型式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至公為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萬佩萱(民85)。新家長會誕生了。人本教育札記,89,8-21。詹志禹(民85)。家庭與學校推則分工或合作。北縣教育,11,8-10。
趙聖秋(民87)。國民小學家長與教師親師溝通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歐陽誾 (民 78)。 我國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子女學習活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蔡俊傑(民88)。父母參與及教師參與對學生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以台灣地區南部國二學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蔡純姿(民86a)。共創孩子的快樂童年─親師合作的理論與實務初探。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編:邁向21世紀的開放教育,39-45。高雄市政府教育。
蔡純姿(民86b)。合作的親師V.S.快樂的童年。港都文教簡訊,4,12。
鄭淑文(89)。國小一年級導師因應親師衝突方式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鄧運林 (民 85)。 共圓一個孩子的夢。北縣教育,11, 6-7。
鄧運林(民86)。開放教育新論。高雄:復文。
戴清江(民73)。我國國民中學學校與家庭溝通聯繫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鍾任琴(民78)。救國團基層社會團務組織氣氛與義務工作同志工作滿足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鍾嘉明(民84)。超越心牆─邁向親師互動的教育新境界。輯於鄧運林編:開放教育親師合作,529-545。高雄:復文。
鍾嘉明(民85)。親師合作─邁向全人教育新境界。輯於鄧運林編:開放教育情境教學,529-545。
簡加妮(民90)。高雄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角色層級及影響策略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顏玉雲(民78)。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型式與學校行政人員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顏銘志(民86)。迫切的危機─談教師和家長的「結」與「解」。台灣教育,561,55-58。
羅詠娜(民82)。居家照顧服務員工作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私立東吳社會工作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蘇清守(民85)。親師溝通與學生管教。「春風化雨,點石成金─面對學生管教問題」系列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二、英文部份
Barth, R.S. (1978). Parents as helpers, critics, and adversaries. NASSP Bulletin, 58,52-60.
Bauch,P.A.(1988).Is parent involvement different in private schools?Education,Horizons,66(2),78-82.
Becker, H.J. & Epstein, J.L. (1982). Parent involvement: Survey of teacher practice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2), 85-113.
Brandt, R. (1989).On parents and schools: A conversation with Joyce Epste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7(2),24-27.
Burns, R.C. (1993). Parents and schools: From Visitors to Partners. Nea School Restructuring Series. Washington, D.C.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69 499)
Chavkin, N.F.&Williams,D.L.(1987). Enhancing parent involvement guidelines for access to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school administrators.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19(2),164-184.
Clevette, C.A. (1994). Barriers and barrios: Issuea of hispanic, 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t parent involvement. DAO Document Reproducation Serivce No. ACC93-33302.
Coleman, P., Collinge, J. & Tabin, Y. (1996). Learning together: The student/parent/teacher triad.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7(4),361-382.
Crable, R.E. (1979). Using communication. Boston, MA: Allyn & Bacon.
Crime, J. (1993). Parent Involve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 Meta Analysis. University of Georgia.
Dance, F.E.X. & Larson, C.E. (1976). The functions of human communication─A theoretical approach. N.Y.: Holt, Rinehart & Winston.
Epstein, J.L. (1985). Home and school connection in schools of the future: Implications of research on parent involvement. 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 62,18-41.
Gillespie, D.F. & King, I.A. (1985). Demographic understanding of volunteerism. Journal of Socialogy and Social Welfare,12(4), 798-816.
Gorden, J. (1980). 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in Fine, M. (ed), Handbook of Parent Education, Academic Press.
Gordon, I.J. (1977). Parent education and parent involvement: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Childhood Education, 54(2),71-79.
Gotts, E.E. (1983). Parents’ involvement helps. Alabama Community. Parents and Learning News, 1, C-7.
Greenwood, E.G. & Hickman, W.H. (1991).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parent involvement: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1, 279-287.
Grolnick, W.S. (1994). Parents’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schooling: A Multidimensional Conceptualization and Motivational Model. Child Development, 65,237-252.
Harper, N. (1979). Human communication theory: The history of paradigm. Rochelle Park, NJ: Hayden Book.
Haley, P. & Berry, K. (1988). Home and Scool as Partners: Helping Parents Help Their Children. A Resource Packe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93 622)
Henderson, A.T., Marburger, C.L.& Ooms, T. (1986). Beyond the Bake Sale: An Educator’s Guide to Working with Parents. Columbia, MD: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itizens in Education.
Henderson, A.T. & Berla, N. (1994). A new generation of evidence: The family is critical to student achievement. Paper Presented in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itizens in Education, Washington:D.C.
Holahan, M.E.F.(1992).An analysis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aryland at College Park.
Hoover-Dempsey, K.V., Bassler, O.C. & Brissie, J.S. (1987). Parent involement: Contributions of teacher efficacy, school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other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4, 417-435.
Hulin, C.L. & Smith, P.C. (1964). Sex differences in job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48, 88-92.
Johnson, D.W. (1972). Reaching out: Interpersonal effectiveness and self-actualiz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Megilvray-Rivet,S. J.(1992).Puerto rican parents and urban school.Boston University.DAO:AAC92-16089.
New York State School Boards Association (1987). Home-School Partnership.School Boards and Parents. A Position Paper.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90 206)
Purnell, R.F.& Gotts, E.E. (1985). Preparation and role of school personnel for effective school-family relation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Chicago.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62 000).
Rainumun, E.S. &Lippitt, R. (1975). The volunteer community: Creative use of human resources, 2nd ed. Sandiego, CA: University Associates, Inc.
Stacey, M. (1991). Parents and teachers together.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isty Press.
Steinfatt, T.M. (1977). Human communication: An interpersonal introduction. Indianapolis, IN: The Bobbs─Merrill Company.
Swap, S.M. (1993). Devedleoping home-school partnerships.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Swick, K. J. & Broadway, F.(1997). Parental efficacy and successful parent involvement.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Mar. 1997, 24(1),69-75.
The National PTA (1992). A leader’s guide to parent and family involvement. Chicago, IL: Author.
Thorne, G.B.(1993). Parent involvement in the schools: A New Approach for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Education of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ions. DAO 933 2121.
Williams, D.L. & Chavkin, N.F. (1989). Essential elements of strong parent involvement program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7,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