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丁志權(民85)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及教育實習辦法」評析。教師之友,37(1)。毛連塭等(民83) 實習與檢覆載於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參考資料叢書:我國師範教育發展現況與評估之研究,頁41-55。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王 生(民86) 談實習教師不可缺的「人際關係」素養。教育實習輔導季刊,2(4),頁5-9。
王秋絨(民83) 英國的實習教師制度,載於各國實習教師制度比較,頁43-82。台北:師大書苑。
王秋絨(民83) 英國的實習教師制度。載於楊深坑、歐用生、王秋絨、湯維玲著各國實習教師制度比較,頁43-82台北:師大書苑。
王家通(民80) 日本師資培育制度研究。載於教育部主編:世界各主要國家師資培育制度比較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王家通、郭明堂(民82) 我國實習教育制度有關研究之探討與評析。教育研究資訊,1(5);頁84-99。王錦珍(民83) 國中實習教師社會化之俗民誌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76) 省(市)立師範學院課程總綱及各學(組)課程表。
伍振鷟(民79) 當前師範教育的困境。教育資料文摘七十九年一月號,144期,頁8-11。
江文雄(民82) 高級職業學校實習教師教育實習輔導工作實施狀況調查研究。發表於教育部八十二學年度國立師範大學結業生教育實習輔導實施成效研討會,彰化師大。
江文雄(民84) 實習教師的權利義務與責任。教育實習輔導季刊,1(1),頁26-34。江文雄、吳鐵雄、施溪泉、徐昊杲、謝扶卿(民82) 我國師範大學教育實習制度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
吳和堂(民88a) 國中實習教師教學反省的內容與層次之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5期,頁143-170。吳和堂(民88b) 新制國中實習教師實習紀實。教育實習輔導季刊,5(2),頁26-30。吳純萍(民86) 實習教師教學內容知識之內涵及其建構歷程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教育學類碩士論文。吳清山(民88) 實習教師教育行政知能培育之探究。初等教育季刊,第七期,頁1-14。
吳裕益、劉佑星、郭丁熒、賴書通(民81) 師院結業生就讀動機:在校成績與知覺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委託。
李水源(民86) 實習輔導教師對實習教師之輔導。國教月刊,44(1.2),頁27-31。李宏才(民87) 教育實習機構如何協助實習教師發展行政知能。發表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承辦:國小實習教師專業成長研討會。87年1月17日。
李保玉、湯振鶴(民77) 教育實習與在職教師輔導策略。國立台東師院專案研究。
李春芳(民85) 教育實習與檢定問題之探討。載於中國教育協會、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範教育的挑戰與展望,頁91-123。台北:師大書苑。
李雅婷(民87) 我國國小實習輔導教師培訓方案之規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李雅婷(民88a) 國小實習輔導教師遭遇問題之研究。教育實習輔季刊,5(2),頁31-35。
李雅婷(民88b) 實習輔導教師之輔導措施探討。教育實習輔導季刊,3(2),頁31-34。李園會(民78) 初任教師研修制度之研究。台中師院學報,3,頁57-101。
杜源芳(民80) 我國師範教育的實習。載於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世界各主要國家師資培育制度比較研究,頁205-221。台北:正中書局。
卓英豪(民85) 新制教育實習制度的建立與展望。教育實習輔導季刊,2(1),頁3-10。林天佑(民87) 實習的困境與突破;師資培育機構的觀點;發表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承辦:國小實習教師專業成長研討會。87年1月17日。
林生傳(民79a) 實習困擾的分析與化解之道。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範教育政策與問題,頁169-184。台北:師大書苑。
林生傳(民79b) 實習教師困擾與輔導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NSC.79-0301-H017-02。
林生傳(民82) 實習教師的困擾問題與輔導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及教育研究所教育學刊,10期,頁33-103。林育瑋(民87) 實習教師研習進修活動之探討。家政教育學報,第1期,頁89-105。林玫君(民89) 實習教師之教學省思研究初探。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師院學報」第33期,頁347-365。
林素卿(民88) 行動研究與教育實習。教育實習輔導季刊,5(1),頁25-30。邱兆偉、陳明鎮、楊百世(民88) 多元化師資培育制度下國民中學實習教師之教育實習成效-新、舊教育實習制度的比較評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季刊,15期, 頁91-142。
邱兆偉、楊文雄、薛梨真、郭明堂(民81) 師範學院結業生之追蹤研究:實習成效與校外資源。載於高雄市教育學會八十一年會專輯,頁1-36。邱錦昌(民88) 實習教師教育實習輔導制度之探討。課程與教學季刊,2(2),頁71-84。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學生學術研討會(民87) 我國新制教育實習制度成效之評估:從實習教師、師資培育機構、實習學校看我國新制教育實習制度。教育研究雙月刊,61期,頁4-24。
洪志成(民87a) 實習輔導教師輔導知能、理念與實際。特約實習學校的實習輔導理論與實務學術討會。87年4月16、17日。
洪志成(民87b) 從實習教師眼中看新制輔導教師的專業支持。教育研究資訊,6(4),頁100-121。紀淑和(民87) 教育實習輔導實務-修法前後比較及實務探討。發表於教育部主辦:「新制教師資格檢定及教育實習辦法說明會」;87年10月30日。台北市:台灣師大。
紀經峰(民87) 德國中等教育師資培育的教育實習之實施。教育實習輔導季刊,4(3),頁23-28。頁43-82。台北:師大書苑。
孫邦正(民52) 師範教育。台北:正中書局。
孫敏芝(民88) 實習教師社會化歷程中學校情境因素探討。國教天地,第133期,頁20-30。高強華(民85) 教育實習輔導的有效策略。教育實習輔導季刊,2(2),頁23-32。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實習輔導季刊編輯室(民84) 實習教師之實習現況暨改進意見調查分析。教育實習輔導季刊,1(3),頁78-86。
康自立等(民82) 中等教育師資培育機構教師擔任大五結業生實習輔導工作之研究。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委託,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研究。
張玉成(民88) 教育實習制度之檢討與改進。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辦,「教育實習的典範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頁7-8,未出版。
張芬芬(民74) 師大結業生分發實習前後教學態度與任教意願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張芬芬(民80) 師範生教育實習中潛在課程之人種誌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張春興(民79) 教師專業。教育資料文摘七十九年,一月號,144期,頁6-8。
張春興(民80) 我國中小學師資培育制度改革意見之調查研究。載於教育部主編:世界各主要國師資培育制度比較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民68) 師範教育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71a) 師範教育法施行細則。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71b) 師範校院學生實習及服務辦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72) 師範校院結業生教育實習準則。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77) 師範校院結業生教育實習準則。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0) 國立師範大學結業生教育實習輔導實施要點。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3) 師資培育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4) 師資培育法及相關法規選輯。台北市:編者。
教育部(民84) 教師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4、87、88、89)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及教育實習辦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5) 師資培育相關規定參考手冊。台北:教育部中等教育司。
教育部(民88)(二版) 國民小學暨幼稚園實習指導教師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8)(二版) 國民小學暨幼稚園實習教師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8)(二版) 國民小學暨幼稚園實習輔導教師手冊。台北:教育部。
梁瑞安(民88) 實習教師對實習輔導教師的角色期望初探。中等教育,50(5),頁26-38。
梁麗雲(民75) 我國國民小學師資培育制度的改進途徑,頁27_56。台北:台灣書店。
第六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民85) 台北:正中書局。
莊智鋒(民84) 實習教師之心理壓力調適。教育實習輔導季刊,1(1),頁21-25。郭明郎(民87) 國民小學及幼稚園教育實習面面觀-修法後比較及實務之探討。發表於教育部主辦:「新制教師資格檢定及教育實習辦法說明會」;87年10月30日。台北:台灣師大。
郭明德(民86) 菜鳥快飛-實習教師如何面對「教育管理」。班級經營,2(1),頁37-43。郭秋勳(民83) 臨床醫師培育實習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中小學師資培育教育實習制度的啟示。載於中國教育學會八十三年刊論文集。
郭秋勳(民86a) 教育實習目標,功能的探索與啟示。教育研究資訊5(3),頁29-46。郭秋勳(民86b) 新制師資培育制度實施的成效與展望。教育實習輔導季刊,3(1),頁1-6。
郭秋勳、林炯鈺、陳杏如、葉淑婉等(民83)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八十二學年度公費結業生教育實習實施成效評估及相關問題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學生實習處。
郭秋勳、康龍魁、王自和、陳聰文、李明書、葉淑婉(民84) 我國師資培育─大學階段與教師資格檢定初檢及格後之教育實習目標、功能、定位及實習內容比較研究。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委託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實習輔導處研究。
陳利玲(民88) 國民小學實習輔導教師制度之現況與問題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研究計畫。陳昇飛(民87) 國小實習教師評量方法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第20期,頁52-58。陳奎熹(民75) 師大師院教學實習之檢討。師範教育學術研討會記錄,頁206-216。台北:台灣師大。
陳奎熹(民84) 實習輔導教師制度檢討與落實教育。實習輔導季刊,1(5),頁68-72。
陳奎熹(民85) 落實實習教師輔導制度及其因應之道。輯於黃炳煌、陳奎熹著:高中以下各級學校重大師資問題初探,頁19-28。《教改叢刊BB27》。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出版。
陳奎熹、李春芳、鍾蔚起、盧台華、葉正孝、孔令泰(民84) 師資培育機構特約實習學校及實習輔導教師遴選標準之研究(中學及特殊教育組),教育部委託。
陳美紀、張玉英、林宜靜(民88) 以實習教師觀點探討中等學校教育實習制度之研究。商業職業教育,74期,頁21-28。陳國泰(民85) 輔導實習教師教育專業成長芻議。師說,第95期,頁12-16。陳嘉彌(民88) 師徒式教育實習理念與實務之探析。教育研究資訊。7(6),頁144-169。陳嘉彌(民89) 促進師資培育機構與實習學校合作成功的先備條件。教育實習輔導季刊,6(2),頁53-60。陳嘉彌、陳美音(民87) 一位實習教師對師徒式教育實習方式的芻思。國教之聲,31(3),頁29-35。陳慶安(民88) 做一位BEST的教師-談實習教師生涯規劃。教育實習輔導季刊,6(1),頁20-23。游自達(民76) 國中實習教師工作困擾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湯維玲(民83) 美國的實習教師制度,載於楊深坑、歐用生、王秋絨、湯維玲主編各國實習教師制度比較,頁27-41。台北:師大書苑。
舒緒偉(民87) 師資培育法制訂過程及其內涵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黃武鎮(民84) 師資多元化的探討。載於台灣省八十四學年度新制師資培育制度業務研討會實錄彙編。霧峰: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黃香玲(民86) 中等學校實習指導小組指導功能與指導內容實施成效之評估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婉萍(民88) 新實習輔導制度下國小實習輔導教師角色與實習教師專業發展之探討。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淑玲(民86) 實習輔導教師制度之探討。研習資訊,14(2),頁86-96。黃淑苓(民87a) 中等學校校長對教育實習之意見的調查研究。教育研資訊,6(3),頁90-102。
黃淑苓(民87b) 新時代的角色-實習輔導教師。教育實習輔導季刊,3(3),頁25-30。黃嘉雄(民86) 從「Mentor」論實習輔導教師之角色。國民教育月刊,37(4),頁23-27。楊永華、邱文純(民83) 實習教師與年資深教師實驗教學上的異同。教育研究資訊,2(5),頁90-110。楊百世(民89) 師資培育職前教育與教育實習研究舉隅,載於師資培育的理論與實際,頁105-202。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楊思偉(民83) 美國荷姆斯小組「教師專業發展學校」之探討。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範教育多元化與師資素質,頁17-33。台北:師大書苑。
楊基銓(民86a) 實習教師省思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5(3),頁47-60。楊基銓(民86b) 小學指導教師對於集中實習的實習教師輔導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第七期,頁121-160。楊深坑(民81) 從比較教育觀點論我國實習教師制度之規劃。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國際比較師範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85-528。台北:師大書苑。
楊深坑(民83) 德國的實習教師制度,載於各國實習教師制度比較,頁93-116。台北:師大書苑。
楊深坑(民88) 從知識形式的分析論教育實習典範之論爭興選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辦,「教育實習的典範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參考資料,未出版。
楊深坑、歐用生、王秋絨、湯維坽(民83) 德國的實習教師制度,載於各國實習教師制度比較。台北:師大書苑。
楊深坑、歐用生、王秋絨、湯維玲、劉文惠(民81) 我國實習教師制度之規劃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34),頁143-177。
楊惠琴、吳純萍(民86) 新制教育實習現況問卷調查分析。教育資料文摘40(4),頁164-182。楊惠琴、洪思農(民86) 中山大學教育實習實施現況調查與評論。教育資料文摘40(4),頁164-182。楊銀興(民82) 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工作、生活困擾問題及其尋求解決方式的探討。國教輔導,34(3),頁57-65。葉兆祺(民87) 談實習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因應。國教輔導,38(2),頁34-38。葉明政(民86) 擔任實習輔導教師的條件。國教之聲,30(4),頁22-27。葉郁菁(民86) 導入階段國小實習教師專業輔導之探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第十期,頁325-356。
葉郁菁(民87) 實習教師之專業輔導。教育實習輔導季刊,3(4),頁49-52。葉學志、郭秋勳、楊明恭、黃素琴、位明先、陳音旨(民82) 當前中等教育師資培育機構教育實習制度及其發展模式研究。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委託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研究。
董書攸(民89) 國小實習教師班級常規管理自我效能研究。國立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第五集,頁206-231。廖本裕(民86) 實習教師專業化歷程研究。國教之聲,30(4),頁14-21。賓玉玫、單文經(民89) 實習教師的角色認知。台灣教育,591,頁2-7。
趙起陽(民82) 國小教育實習。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劉唯玉(民88) 一位實習教師對學生與學生管教觀點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7(1),頁87-97。歐用生(民83a) 日本的實習教師制度,載於各國實習教師制度比較,頁117-129。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民83a) 日本實習教師制度。載於楊深坑、歐用生、王秋絨、湯維玲著各國實習教師制度比較,頁117-129。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民83b) 法國的實習教師制度,載於各國實習教師制度比較,頁83-91。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民84) 加強實習教師的輔導。教育實習輔導季刊,1(3),頁74-77。歐用生(民86) 教師即師資培育者。研習資訊,13(6),頁10-16。歐用生、黃嘉雄(民86) 落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暨幼稚園實習教師教育實習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5(5),頁15-30。歐用生、蔡義、郭明郎(民89) 國民小學實習教師教育實習實施成效。教育部委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研究報告。
蔡炳坤(民85) 教育實習新格局。教育實習輔導季刊。
鄧景文(民87) 國中英語科實習教師實地經驗內涵與角色定位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賴育民(民84) 中等學校實習教師評估實習指導小組成效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薛梨真(民80) 國小實習教師實習困擾與輔導策略之研究。高市鐸聲,2(1),頁62-70。薛梨真(民83) 國民中小學實習教師任教狀況與實習輔導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薛梨真(民86) 國小實施新制實習制度的問題與因應。發表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教育學會、高雄市教育會員同主辦之教育問題研究會-新制實習制,86年3月26日。
薛梨真(民89) 從實習指導小組工作會報探討國小實習教師實習輔導問題。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師院學報」第33期,頁117-151。
謝文英、胡悅倫(民85) 特約實習國民小學實習指導教師遴選標準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師院學報」第九期,頁411-447。謝建全(民86) 由實習教師至合格教師的歷程與挑戰。國教之聲,30(1),頁64-69。謝寶梅(民86) 職前教育實習的設計與實施;指導者的角色與職責。載於當代師資培育的發展與趨勢,頁99-122。台北,漢文書店。
謝寶梅(民87) 國民小學實習教師之輔導教師的角色與職責。國教輔導,38(1),頁38-42。鍾才元(民87) 實習的困境與突破:師資培育機構的觀點。發表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承辦:國小實習教師專業成長研討會。87年1月17日。
鍾任琴(民84a) 國小實習教師價值觀、任教意願與教育專業信念關係之探討。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嘉義師院學報」,第9期,頁51-90。鍾任琴(民84b) 國小實習教師在實習前後、教育專業信念差異變化之探討。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第1期,頁23-56。鍾任琴(民85) 國小實習教師教育專業信念及專業踐行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嘉義師院學報」,第10期,頁147-184。鍾任琴(民86) 國小實習教師專業踐行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從校長評鑑及實習學校環境之角度探討。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第3期,頁263-294。簡志文(民88) 實習制度對實習教師生涯規劃的影響。教育實習輔導季刊,5(3),頁43-51。顏素霞(民83) 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實習課程、學生個人背景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顏國樑(民87) 實習指導教師如何有效輔導教育實習的策略。教育實習輔導季刊,3(3),頁19-24。顏慶祥(民87a) 多元化師資培育之實習輔導教師制度的挑戰與展望。發表於教育部主辦:八十七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研討會。87年11月26、27日。
顏慶祥(民87b) 當前實習輔導教師的角色、困境與展望。教育實習輔導季刊,4(3),頁34-42。顏慶祥(民88a) 「功利」抑或「功力」取向的師資培育政策。發表於中山大學承辦-新修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及教育實習辦法說明會,頁18-22。
顏慶祥(民88b) 實習輔導教師制度相關研究及其啟示。中等教育,50(5),頁1-22。
顏慶祥(民89) 我國中學實習輔導教師專業成長之個案研究。教育研究資訊,8(1),頁98-119。顏慶祥、湯維玲、蔡秉倫(民87) 我國中學實習輔導教師專業成長之個案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英文部分
Anderson, E. M. & Shannon, A. L. (1995) Toward a conceptualization of mentoring. In T. Kerry & A. S. Mayes (Eds.), Issues in mentoring. London: Routledge.
Brock, B. L. and Grady, ML. (1996) Beninning Teacher Induction Program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mm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Professor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50th, Corpus Christi TX August 6-10, 1996). Francisco, CA: A Sage Pubns.
Brooks, V. & Skies, P. (1997)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good mentor guides: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pp.39-59).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Christensen, T. C. (1985) Adult learning and teacher, Career Stage Development. In. P. J. Bruke & R. H. Heideman (Eds.) Career-long Teacher Edncation Spring field: Charles.
Cooke, B. L. & Pang, c. p. (1991) Recent Research On Beg-inning Teachers: Studies of Trained and untrained norices.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7(1): 93-120
Darling-Hammond, L. ; Gendler, T. and Wise, A. E. (1990) The Teaching Internship: Pratical Preparation for a Licensed Profession. Santa Monica, CA: The Rand Corporation.
Feiman-Nemser, S. (1990) Teacher preparation: Structural and conceptual alternatives. In W. R. Houst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pp. 212-233). NY: Macmillan.
Fullan, M., & Sheehan, N. (1995). Teacher education in Canada: A case study of British Columbia and Ontario. In M. F. Wideen, & P. P. Grimmett (eds.). Changing times in teacher education. pp. 89-102.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Fuller F. F. & Bown. O (1975) ecoming a Teacher” In Teacher Education, ed. K. Ryani chicago: NSSE, P25-52.
Furlong, V. J. ; Hirst, P. H. ; Pocklington, K. and Miles, S. (1988) Initial Teacher Training and the Role of the School. Milton Keynes, English; Philadelphia,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Guba, E. G. & Lincoln, Y. S. (1988) Effective Evaluation. San Francisco: Jossry-Bass.
Hange, T. E. (1995) Teacher education in Norway: images of a new situation. In M. F. Wideen, & P. P. Grimmett (eds.). Changing times in teacher education. pp.67-78.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Holmes Group (1986) Tomorrow teacher: A report of the Holmes Group. East Lansing, MI: Author.
Hopkins, S. (1995) Using the Past; guiding the future. In G. A. Slick (ed.) Emerging trends in teacher preparation. pp 1-9.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Inc.
Ishler, R and Edelfelt, R. A. (1989) Impact of Beginning Teacher: Assistance Program. In Assisting the Beginning Teacher, ed. L. Huling-Austim, S. Odell, Ishler and R. A. Edelfelt, 59-78. Reston, VA: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s.
Jackson, M. N. (1987) Perceived Problems and Support of New Teachers in the Guam Public School System. Unpublished Oregon Ulniversity Dissertation.
Jahaon, N. A. ; Ratsaory, E. W. I; Holdaway, E. A. and Friesen, D. (1993) The Induction of Teachers: The Major Internship Program.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4(4): 296-305.
Kilgore, K. G. & Ross, D. and Zbikowsk, J. (1991) Understanding the Teaching Perspective of Frist Year Teacher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1): 28-38.
McDonald, F. (1980) The Profblems of Beginning Teachers: A Crisis in Training. NJ: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McDonald, F. (1985) Study of Induction Programs for Beginning Teachers. Princeston, NJ: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Morton, B. E. (1984) The Effect of an Induction Year Program on the Concerns: A Proflem of First Year Teacher.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University of Texas.
Odell, S. T. (1989) Developing Support Psograms for Beginning Teachers. In Assisting the Beginning Teacher, ed. L. Huling-Austin, S. Odell, R. Ishler and R. A. Edelfelt, 59-78. Reston, VA: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
Olive, P. E. (1982) Develping the curriculum. Boston: Little Browm Co.
Popham, W. J. (1969) Instructional objectives. Chicago: McNally.
Quagliz, R. J. (1987) An Analysis of the Sensemaking Process of Beginning Teacher with Imlication for the Principal.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Columbia University.
Selinger, M., & Pimm, D. (1995). The commodification of teaching: teacher education in England. In M. F. Wideen, & P. P. Grmmett (eds.) Changing times in teacher education. pp 47-66.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Slick, G. A. , & Burrett, K. (1995). Bits and piees-everything else you wanted to know about filed experiences of the future. In G. A. Slick (Ed.) Emerging trends in teacher preparation. (pp. 108-127).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Inc.
Thompson, C. E. (1988) First-Year Teachers: A Study of Attri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with Perceptions of First Year Compared to Perceptions of Superviso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Nebraska-Lincoln University.
Tyson, H. (1994). Who will teach the childre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Inc.
Veeman, S. (1984) Perceived Prolems of Beginning Teacher.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4(2): 143-78.
Wideen, M. F. (1995) Teacher education at the crossroads. In M. F. Wideen, & P. P. Grimmett (eds.) Changing times in teacher education. pp 1-16.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Wilson, B. and Ireton, E. (1996) Improving Mentor Teacher Effectiveness. Rural Educator. 17(2): 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