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于騰蛟(民64)。台灣區國民小學體育設施調查研究。台東師專學報,3, 51-126。
尹美琪(民77)。大學生宗教信仰與人生意義感、心理需求及心理健康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時電子報(民89)。先天心臟病童五分之一位被發現。檢索日期:90.03.02。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ctnews.yam.com/news/2000/11/24/74438.html
王文科(民77)。課程論。台北:五南。
王伯英、曲宗湖(1988)。體育教學論。成都:四川教育。
王佩玲(民76)。高中生聯考壓力與國中生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建台(民85)。國小體育課程改革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25(4),130-137。
王桂珍(民80)。慢性B型肝炎患者的因應行為與家庭支持對其身心健康的影響。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王學政(民59)。體育概論。台北:商務。
方炳林(民75)。普通教學法。台北:三民。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民88)。我國學校體育發展育策略。收錄於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編:第一次全國體育會議參考資料。
朱敬先(民72)。幼兒教育。台北:國立編譯館。
江良規(民57)。體育學原理新論。台北:商務。
汪惠芬(民87)。高職護校生升學壓力、因應行為與身心症狀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何茉如(民87)。國中生幽默感對於生活壓力、身心健康調節作用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吳志超、劉紹曾、曲宗湖(1993)。現代教學論與體育教學。北京:人民體育。
吳婉如(民81)。台灣地區長青學院教師教學型態與學員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吳萬福(民61)。省立台北師專體育設施及學生運動興趣調查報告。台北師專學報,1,241-254。
吳萬福(民71)。體育課與體育教師。國民教育,24(5),3-5。
吳萬福(民74)。如何辦好國民小學體育科教學研習會。國民體育季刊,14(2),21-33。
吳萬福、廖幼芽(民75)。體育科教學研究教學得失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15(1),44-53。吳萬福(民79)。體育教學研究的意義與方法。國民體育季刊,19(2),8-15。吳萬福(民81)。體育教學的心理。台北:學生。
李文詮(民80)。內外控、工作特性、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身心健康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文田(民85)。體育課程的設計模式及價值取向。台灣省學校體育,6(5),42-48。
李文田(民86)。大四學生修習體育課意願影響因素調查。大專院校八十六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23-41。
李卓倫(民74)。健康的定義與假說。公共衛生,12(2),146-159。李欣瑩(民90)。桃園市國中生主觀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因應行為與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景崇(民81)。我國體育課程標準修訂的概念分析與理念取向。師大體育,33,35-38。阮如鈞 (民71)。國立中央大學學生對體育教學的反應調查。71年度大專院校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52-60。
沈桂枝、黃芳進(民83)。新頒國小體育科課程標準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23(4),98-107。沈桂枝 (民84)。國民小學教師體育教學決定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杜登明(民70)。台灣省國民小學體育實施實況調查研究。體育學報,10,157-202。
宋清榮(民67)。台中師專畢業校友從事體育教學現況及意見調查研究。國教輔導,16(8),12-13。
周宏室(民82)。加拿大曼尼拖巴省(MANITOBA)體育課程之探討。國立體育學院論叢,3(2),17-32。周宏室(民82)。現行學校體育課實施之探索---以台北市為例。國立體育學院論叢,4(1),49-67。周宏室(民83)。Mosston(摩斯登)體育教學光譜的理論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周春美、沈建華(民84)。合作式國中技藝教育班學生之學習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第十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39-47。
卓旻怡(民89)。雲林縣國中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玉慈(民88)。親子溝通品質與青少年生活適應、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長宏(民83)。企業專業教育之服務滿意度衡量。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家弘(民89)。我國大學生網路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佩怡(民88)。二專餐飲管理科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未出版)。林貴福(民82)。國小體育實務。台北:心理。
林惠琦(民86)。社區精神分裂病患主要照顧者之負荷、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高雄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博文(民88)。綜合高中學生對工業類科職業學程學習滿意度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義男(民70)。大學生教育態度之研究---社經地位、學業成就與學習滿意度之比較。輔導學報,4,195-219。林義男(民74)。大學生對大學教學的滿意程度與學習成就的關係。輔導學報,8,1-18。林麗娟(民87)。某主管人員的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邱金松(民77)。大專體育課程目標的具體化與科學化。現代體育運動思潮(下)。桃園:國立體育學院。
邱怡玟、黃秀梨、高淑芬(民88)。龜山鄉舊路村老人健康狀況之調查研究。公共衛生,25(4),213-223。香港中文大學(2001)。大型調查顯示學童健康狀況欠佳,中大呼籲加強學校健康教育。檢索日期:90.03.07。取自World Wide Web:http://www.cuhk.edu.hk/ipro/991124c.htm
胡天玫(民83)。體育教學的意義。國民體育季刊,23(3),29-39。胡鍊輝(民74)。新竹市國小唱遊科師資與設備調查報告。台灣教育輔導月刊,35(1),1-6。
洪百薰、林豐雄、洪美玟、黃明珠、吳勝良(民80)。社區老人健康狀況與需求評估。公共衛生,18,212-235。洪有義(民63)。社會文化環境與內外制握的關係。中華心理學刊,16,187-198。洪明洲(民88)。網路教學課程設計與學習成效。電腦世界,128,28-36。
洪雅雯(民90)。學童之人格特質、同儕接納程度與班級氣氛知覺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洪嘉文(民89)。學校體育教具研發之介紹---以樂樂棒球及迷你網球為例。國民體育季刊,29(4),10-17 。柯俊銘(民86)。喪偶婦女之哀傷反應、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以某支持性社團為例。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馬芳婷(民78)。社教機構短期研習班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翁志成(民88)。學校體育。台北:師大書苑。
許錫銘(民87)。我國試辦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淑芳(民87)。父母管教態度、高中聯考壓力國三生的心理健康。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鳳山、何祖新、魏有為、趙建強(1992)。課堂、教授、示範─體育教學A.B.C。北京:人民體育。
高麗芷(民90)。《只是過度現象嗎?》─如何區分兒童、青少年期發展過渡現象與問題行為。檢索日期:90.03.12。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taot.tcpc/gow.tw/data/newbookl.htm63
郝雪卿(民90)。國小學童健康狀況以蛀牙及近視盛行率最高。檢索日期:90.03.21。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news.sina.com.tw/sinaNews/rtn/health/20010314/2957968.html
徐仁廣、王順正(民83)。國立臺北師範學院體育課興趣選項滿意度的探討。台北師院學報,7,1003-1026。
教育部(民82)。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台捷。
教育部(民84)。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願景。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91)。提昇學生游泳能力中程計劃。檢索日期:91.02.07。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www2.edu.tw/physical/sport/swim.doc
教育部(民91)。提昇學生體適能中程計畫(333計畫)。檢索日期:91.03.12。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www2.edu.tw/physical/sport/333plan/333plan.htm
教育部體育司(民79)。體育法規選輯。台北:教育部。
陳文長(民84)。大學生運動性休閒參與動機與興趣分組體育課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李綢(民72)。大專男女自我統整程度與職業選擇、學習滿意度及父母養育方式之比較研究。教育心裡學報,16,89-98。
陳金鼓(民74)。中國文化大學實施體育興趣選課之研究。大專院校體育總會七十四學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19-46。
陳秀卿(民89)。從契合理論來探討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職業倦怠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冀、鄭東鴻(2001)。現代病威脅孩子。檢索日期:90.03.27。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www.stdaily.com/today/jkzn/20010605/BIG5/jkzn%5E76%5E1%5EI05006.htm
陳淑珠(民81)。工作者生活壓力與心理健康之研究---以資訊電子業員工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國恩(民86)。空中大學學生學習風格與學習滿意、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張榮(民85)。高雄市國民小學運動場地設備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國華(民91)。預防憂鬱症五大天然處方。。檢索日期:91.04.5。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www.dr-chen.com.tw/com/vitamins/vitamins_1.asp ID=6&ID1=51
陳照明(民85)。大學法師資培育法與教師法之後國小體育師資培育的遠景。大專體育,27,106-112。
陳顯宗、戴遐齡(民83)。暑期進修部學生體育課選修游泳項目之動機因素調查分析。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5,279-296。
莊美鈴(民83)。體育教學活動設計。中等教育,45(3),9-18。
梁浙西、張明正、吳淑瓊(民82)。台灣地區老人健康狀況與醫療服務之利用。載於李孟芬主編:台灣地區老人健康與生活研究論文集第一集(pp.2-1~2-25)。台中: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
梁惠雯(民90)。北市學童1/70罹患心臟病。檢索日期:90.06.22。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www.wedar.com/library4/et/et010603a.htm
張兆煒(民90)。台北縣國民小學體育教學現況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宗昌、莊清泉(民84)。影響學生選修與不選修體育課之分析討論。大專體育,22,32-38。
張春興(民80)。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民83)。教育心裡學。台北:東華。
張思敏、黃英哲(民84):大學體育課程暨教學改進之研討。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八十四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651-670。
張秋蘭(民89)。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尊重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素洪(民85)。老人寂寞與自覺健康狀況、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高雄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彩秀(民84)。不同運動行為的中老年人主觀健康狀況之研究。弘光醫專學報,25,1-20。張家銘等人(民89):我國大學校院學生對體育課程的態度與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中華體育季刊,52,29-35。
張慈宜(民81)。已婚婦女的「可能自我」與心理健康。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國立編譯館(民73)。體育科教學研究。台北:正中。
黃月嬋(民83)。國小體育科實施內容探究。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八十三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257-268。
黃政傑(民83)。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曼瑩(民90)。兒童肥胖調查:都市兒童體重過重比率達四成。檢索日期:90.06.2。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www.wedar.com/library4/et/et010531a.htm
黃彬彬(民75)。學生對體育運動之態度與實施概況的研究。大專院校體育總會七十五學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83-97。
黃朝茂(民67)。台北市國民小學體育科師資素質及基本設備調查研究。台北:台北市教育局。
黃璉華(民82)。鄉村社區老人健康自評、信念與行為---以金山社區為例。公共衛生,20,221-233。程又強(民75)。公職退休老人心理適應之相關因素暨「結構式會心團體」效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曾巧芬(民90)。護理實習學生休閒、生活壓力及身心健康相關研究---以台北護理學院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曾譯令、李淑杏、李孟智(民84)。偏遠地區與城市地區老人健康狀況之比較。中山醫學雜誌,6(1),65-87。
湯錦宏(民82)。國立師範學院第一屆結業生體育教學現況研究。台北師院學報,6,781-845。
葉雅婷(民87)。高中生知覺其父母教養方式、完美主義及身心健康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葉憲清(民75)。大專興趣分組體育課教學行政與研究。高雄:復文。
葉憲清(民78)。學校體育之教材。國民體育季刊,18(3),31-43。葉憲清(民80)。學校體育教學目標。台灣省學校體育,2(4),6-13。
葉憲清(民82)。學校體育專題研究第二號----四所城鄉國小體育經營現狀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4(1),95-123。葉憲清(民83)。體育教學目標與內容。國民體育季刊,23(3),129-140。葉憲清(民87)。體育教學要素與特性(上)。台灣省學校體育,8(6),4-14。
葉憲清(民87)。體育教材教法。台北:正中。
葉瓊蘭(民88)。自費安養機構老人社會支持與身體健康、憂鬱之相關性研究。中山醫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楊志顯等(民86):體育課實施方式與學生滿意度之研究。體育學報,22,中華民國體育學會,153-164。
楊忠祥(民78)。省立台北師範學院體育設施及其相關問題調查研究。台北師範學報,2,371-408。
楊建隆(民85)。台灣地區大四選修學生體育課之考量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廖欽清(民76)。我國大專院校學生課外體育活動之分析與討論。輔大體苑,36,5-11;64,2-12。
趙鎮洲(民79)。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工作負擔及其影響之研究。國教學報,3,111-194。
蓋浙生(民71)。教育經濟學。台北:三民。
熊曉芳(民88)。社區獨居老人健康狀況、社會支持及相關因素探討。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歐陽金樹(民86)。國立聯合工商專校學生,對體育課興趣選項保齡球運動滿意度之調查。大專體育,31,35-41。鄧正忠(民89)。國立宜蘭技術學院學生對體育課興趣選項分組教學滿意度之研究。宜蘭技術學院學報,4,127-133。
鄭田(民84)。交通部電信訓練所學員覺察之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鄭金昌(民86):東海大學學生對體育課興趣分組教學滿意度與修課態度調查研究。大專體育,29,22-32。鄭榮源(民80)。國民小學體育教學實況調查研究。省體專學報,19,95-111。鄭榮源(民88)。1999年國民小學體育教學評鑑。台中縣政府。
蔡明砡(民80)。老人教育學員學習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蔡貞雄(民76):讓兒童喜歡上體育課---國小體育教學的檢討與改進。國教之友,39(3),4-10。蔡貞雄(民83)。國小體育教學研究。台北:五南。
蔡貞雄(民84)。1995中日韓國小體育學術研討會報告書。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體育系研習會成果報告,52-68。
潘義祥(民87)。國小教師體育教學目標與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蔣桂嫚(民82)。高中學生生活壓力、因應方式與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盧居福(民87)。大專體育教學滿意度量表之編製。大專體育,40,31-39。
蕭安成(民87)。隔空與非隔空學習者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和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劉安倫(民89)。國中學生對職業試探與輔導活動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劉照金(民86)。大學生對興趣分組體育課涉入程度與滿意程度之相關研究。大專院校八十六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409-425。
蕭淑貞、李引玉、施欣欣、鄒建萍、黃珮玲、連寶珠等人(民85)。精神科護理概念─基本概念及臨床應用。台北:華杏。
鍾志強(民86)。雲林科技大學學生選修體育運動相關課程積極滿意度之研究。體育學報,24,73-84。謝在明、林政德(民75)。台灣省國民小學體育循環式教學實施概況研究。體育學報,8,129-148。謝佳容(民88)。社區精神分裂病患主要照顧者人格堅毅性與健康狀況相關性探討。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戴仁山(民88)。台北縣國小教師體育課任教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戴智慧(民74)。已婚婦女的生活壓力與休閒型態、婚姻滿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工作滿意五者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羅映清、劉紹曾、曲宗湖、萬得光、孫耀鵬(1990)。學校體育學。北京:體育。
羅婉麗(民90)。國中小學生生活適應之訪談、評量與調查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西文部分
Argyris,C.(1964).Integratio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organiz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Inc.
Bachmen,G.J.,et al.(1977).Self-esteem in young men: A longit- udin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educational and occupational attain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 ,365-379.
Behuniak,P., & Gable,R. K. (1982). Sex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college and attitudes about future employment for five college major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 Jan,11-17.
Berdie,R.F. (1965 ) .Perception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imeo: A Progress Report.
Caldock,K. & Wenger, G.C.(1993). Sociological aspects of health, dependency and disability. Reviews in Clinical Gerontology, 3,85-96.
Chadwick, K., & Ward,J.(1987).Determinants of consumer satisfa- ction with education: Implications for college &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62(3), 236-246.
Cooper,C. & Bradshaw,R.A. (1984) . How green is your academic climate check it out with MOSS: A monitor of student satisfaction. College and University,59(3),251-260.
Darkenwald,G.C., & Merriam,S.B. ( 1982 ) . Adult education : Foundations of practice.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Domer,D.E. et al.(1983).Understanding educational satisfac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32 600)
Douglah,M.(1970). Some perspectives on the phenomena of participation. Adult Education,20(2),88-98.
Field,H.S.,& Giles.W.G.(1980).Student satisfaction with graduate education: Dimensionality and assessment in a school of business. Education Research Quarterly,5(2) ,66-73.
Flammger,D.M.(1991).Non traditional students and postsecon- dary school satisfac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62077).
Harvey, L., Plimmer, L.,Moon, S., & Geall,V. (1997). Student satisfaction manual. Buckingham:SHRE & Open University Press.
Hellison,D.(1987). The affective domain in physical education.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58 (6).41-43.
Hendary ,A. M.(1983).Measuring adult student satisfaction a model. Canadian Vocational Journal,19,n1,47-50.
Herzberg,F.,Mausner, B., Peterson,R.O.,& Capwell,D.F.(1957). Job attitudes:Review of research and opinion. Pittsburgh, Pen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Howard,G.S.,& Maxwell,S.E.(1982).Do grades contaminate student evaluations of instruction?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6 (2),l75-188.
Howard,G.S., & Schmeck,R.R. (1979). Relationship of changes in evaluations of instruction?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0 (4),305-315.
Hoyman, H.S. (1975). Rethinking an ecologic system model of man''s health, disease, aging, death. The Journal of School Heaith, 2(2), 78-85.
Hoyt,D.P. (1973). Measurement of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l,367-378.
Jaeger,R.M., & Freijo.T.D. (1974). Some psychometric questions in the evaluation of professo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6,416-423.
Jensen,G.(1964). Social psychology and adult education practice. In Jensen, A.,et al.(ed) Adult education:Outlines of an emerging field of university study. Adult Education Ann.
Joycerm, M. H., & Connie, L. B.(1992).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for second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Dubuque, IA: Wm. C. Brown Publishers.
Kerwin, M.A.(1980).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the teaching behavior of adult educator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83 743)
Kerwin,M.A. (1981). Student involvement as a dimension of the student perceived teaching behavior of post secondary educators. Adult Education,31(2),85-92.
Kidd, J.R.(1973). How adult learn. New York:Association Press.
Knowles,M.S.(1970) .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New York:Association Press.
Lam,Y.L. & Wong, Andrew(1974).Attendance regularity of adult learners: An examination of content and structural factors. Adult Education,14,2.
Layon,R.J.,& Schwartz,M.M.(1966).Psychological learning theory : Application to adult education.Adult Education, 17(l),12-18.
Long,Huey B. (1983).Adult lear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York:Cambridge books.
Long,Huey B. (1985).Contradictory expectations? Achievement and satisfaction in adult learning.Journal of Continuing Higher Education.33(3),10-12.
Malin,J.T., Bray,J.H., Dougherty, T.W., & Skinner, W.K.(1980). Factors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 of adult men and women attending college.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3 (2),115-130.
Mangano,J.A.,& Corrado,T.J.(1979) .Adult students'' satisfaction at six two-year colleg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80 563)
Manteuffel,M.S. (1982). The satisfied learner: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NSPI Journal, 15-18.
Maslow,A.H.(1972).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McGhee,P.E., & Crandall,V.C. (1968). Beliefs in internal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Child Development, 39, 91-102.
McVetta,Rod.(1981).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student affect,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Research extension at the community college.(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203 962).
Novak,B., & Weiant,G.E. (1960). Why do evening school students dropout? Adult Education,1l(l),35-41.
Palmer,R.E., & Verner,C.(1959).A comparison of three instructional techniques. Adult Education, 9(4),232-238.
Ryff,C.D.(1989). Happiness is everything, or is it ? Exploration on the meaning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ournal of Personal- 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57, 1069-1081.
Sheffield,S.B.(1964). The orientations of adult continuing learners. In Solomon D.(ed) The continuing learner, Chicago: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iberal Education for Adults, 1-22.
Sherrick,M.F.,Davenport,C.A.,& Colina,T.L.(1972).Flexibility and satisfaction with college major. Journal and Counseling Psychology, 18(5),487-789.
Siedentop,D.(1991). Developing Teaching Skills in Physical Education. (3rd ed.).Palo Alto,CA:Mayfield.
Spence,R.B., & Evans,L.H.(1956). Dropouts in adult education. Adult Education,6(4),221-225.
Sturtz, S.A.(1971).An analysis of age differences in college student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12, 220-222.
Tannehill,D., & Zakrajsek, D. (1993).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s physical education: A multicultural study.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13,78-84.
Tough,A.(1969) .Some major reasons for learn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033 251)
Vener, c., & Davis, G. S., Jr.(1962).Completions and dropouts:A review of research. Adult Educatuon,14(3),157-176.
Ware, J.E.,Brook,R.H.,Davis A.R.& Lohr, K.N. (1981). Choosing measures of health status for individuals in general popula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71(6), 620-625.
Zahn,J.C.(1976).Difference between adult youth affecting learning.Adult Education,17(2),6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