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小玲(民83)。「薪」事非新事─一位幼兒教師的心聲。新幼教,2,16-17。
井敏珠(民81)。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社會支持與工作適應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方芯琦(民86)。天使園丁沒脾氣,自由時報,(86年7月27日)。
毛連塭(民83)。幼稚園師資培育的危機與轉機。台北:教育部。
毛連塭、瞿立鶴、陳青青(民80)。師院生與師專生教學態度、意願與能力之比較。教育部委任專案研究報告。
王文科編譯(民83)。質的教育研究法(二版)。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立杰(民86)。幼稚園、托兒所師資培育面面觀。幼教資訊,80,2-5。王振德(民77)。幼稚園教師工作狀況調查研究。台北市師範學院學報,19,101-114。
王慧敏(民77)。教師成就動機、園長領導方式對台北市幼稚園老師工作滿意影響之調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王靜珠(民75)。幼稚教育。台中:長春印刷公司。
王靜珠(民89)。落實幼兒教育師資培育制度由重視師範教育做起。台中師院幼兒教育年刊,12,1-16。江麗莉、鐘梅菁(民85)。初任教師的困擾問題。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報告。
江麗莉(民90)。幼師自我形象與需求認知。成長幼教季刊,48,5-8。朱敬先(民75)。幼兒教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吳宗立(民82)。國民中學組織結構、教師社會支持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吳芝儀、李奉儒譯(M.Q. Patton)(民84)。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縣:桂冠。
吳秋月(民88)。子女知覺父母暴力、社會支持及共依附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研究所論文。吳靜吉(民73)。誰來支持我?張老師月刊,84,60-62。
吳靜吉(民74)。個人的社會支持關係。張老師月刊,88,54-55。
李玉惠(民87)。國民小學女性校長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需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毓清(民89)。修習幼稚園教師教育學程學生教育信念與任教意願之相關研究。八十六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教育部。
李青松、陳若琳(民88)。幼兒保育人員工作壓力之探討。醫護科技學刊,1(2),146-161。谷瑞勉(民78)。幼兒教師流動狀況探析。屏東師院學報,2,99-135。周立勳(民75)。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控制信念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秀靜(民87)。國中資優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林美華(民87)。深耕幼教20年。載於來!說我們的故事─專業成長的對話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幼兒教育改革研究會。
林育瑋(民86)。再談幼教師培育管道。幼教資訊,84,22-26。林佩蓉(民80)。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現況及需求之調查研究。台北市立師院教育部專案研究計畫。
林佩蓉、黃意舒(民80)。師範學院幼師科歷屆畢業生幼兒教師角色自評調查研究。幼兒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林昭賢(民89)幼兒教育政策。「二千年代新幼兒教育的展望學術研討會」專題報告參考稿。
林清江(民83)。教師職業聲望與專業形象之調查研究。載於中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世界師範教育改革動向。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林純文(民85)。國民小學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祥慶(民84)。一個男性幼稚園教師的自述。幼教資訊,59,16-19。林朝鳳(民77)。幼兒教育原理。高雄:復文書局。
林瑞欽(民79)。師範生任教職志之理論與實徵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智偉、張正仁、劉伊祝(民87)。準教師任教意願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國立屏東師範為例。學生學術論文年賽優勝作品專輯: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編印。
柯華葳、張翠娥(民84)。輕重緩急─從幼兒教師困擾排行榜,談幼教改革。新幼教,7,18-22。
洪福財(民89)。幼兒教育史─台灣觀點。台北:五南。
孫立葳(民89)幼兒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新竹師院學報,13,265-279。梁瑞安(民85)。國民中小學教師生涯承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張秀玲(民90)。高屏地區學前教育教師生涯承諾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春興(民72)。從師大學生的求學心態檢討教師法「加強師範生專業精神」構想的成效。教育心理學報,16,1-28。張春興(民81)。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美雲(民85)。工作價值觀、任教職至與工作環境因素對幼師離職或異動之影響。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張美雲等(民86)。工作價值觀對幼兒教保人員離職或異動之影響─以大台北地區為例。中台醫專學報,10。
張美麗(民82)。影響幼兒教師工作滿意之因素探討。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年刊,6,69-94。張進上(民81)。國小教師控制信念、工作壓力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5,33-89。
教育部(民70)。幼稚教育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72)。幼稚園園長、教師登記檢定及適用辦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5)。幼稚教育法施行細則修正發布。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6)。師資培育法修訂公布。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8)。師資培育法施行細則修訂公布。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8)。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及教育實習辦法修訂公布。台北:教育部。
郭淑娥(民89)。中年喪偶者的A型人格特質、生活危機與調適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論文。郭碧唫(民84)。私立幼稚園教師工作動機因素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年刊,8,123-133。郭碧唫、呂錘卿、尤淑純(民85)。幼稚園教師專業知覺、教育信念與工作動機之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4-2421-Hu142-001
郭勝峰(民91)。我國幼托整合政策可行性之研究。http://www.
ckids.com.tw
陳淑琴(民83)。師院幼二專與幼教系學生任教意願比較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計畫編號:NSC83-0301-H142-001-T。
陳姿伶(民79)。台北市兒童福利機構工作人員離職意願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聖芳(民88)。台東地區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秀鳳(民87)。我與幼教的機緣與成長。載於來!說我們的故事─專業成長的對話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幼兒教育改革研究會。
陳彥玲(民89)。幼稚園實習教師任教意願與任教承諾之探討。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兆慶(民90)。一位幼教男老師的故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論文。單小琳(民77)。國中導師專業倦怠與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調適的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單小琳(民79)。教師的社會支持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1,123-154。
游福生(民85)。教育英才有苦樂。幼教資訊,71,11-13。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民83)。當前幼稚園教育問題及意見之調查研究。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程一民(民85)。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瑞琴(民70)。幼稚園老師,聯合報,(70年10月10日)。
黃瑞琴(民85)。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政傑(民72)。師大師院學生任教意願研究的啟示。中國論壇,17(6),51-55。黃義良(民89)。國中小初任教師工作壓力與調適取向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國民教育研究學報,6,269-298。楊妙芬(民82)。師院生職業興趣類型、性別、家庭社經地位、學業成績、年級與任教職志之相關研究。八十一學年度師範院校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
楊妙芬(民86)。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滿意度、任教職志與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0,97-132頁。楊筱雲(民81)。影響台北市托兒所教保人員工作倦怠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葉兆祺(民88)。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葉至誠、葉立誠(民88)。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商鼎文化。
廖鳳瑞(民87)。幼教師的專業成長。載於來!說我們的故事─專業成長的對話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幼兒教育改革研究會。
劉春榮(民86)。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承諾。教育資料集刊,22輯,85-95。劉焜輝等(民73)。國民中學教師學校壓力狀況調查報告。教育資料文摘,81,63-115。
劉華娟(民89)。成為一個老師:一個生手追尋教師意涵的歷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劉慈惠(民91)。淺談學校教育中家長參與角色的可能性。幼教資訊,134,10-14。
潘慧玲(民84)。幼兒發展與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歐姿秀(民87)。開放理念在托兒所領導統馭上的運用經驗。載於來!說我們的故事─專業成長的對話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幼兒教育改革研究會。
蔡先口(民74)。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和專業態度的關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蔡春美(民79)。台灣地區幼稚園教師離職狀況調查研究。台灣省立台北師範學院。
蔡淑苓(民79)。幼稚園園長領導型式與教師工作滿意之關係。家政教育,11(4),52-55。
蔡嘉慧(民87)。國中生的社會支持、生活壓力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蔡璧煌(民78)。國民中小學教師壓力之研究。師大學報,34,75-114。鄧柑謀(民80)。國民中學訓輔人員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論文。盧明、張召雅(民88)。幼兒教師留任問題之探討。載於跨世紀幼教師資培育論文集。台北:教育部。
盧美貴(民77)。幼兒教育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盧美貴(民88)。我國幼稚園與小學低年級師資合流培育研究。跨世紀之幼兒教育─教與學的對話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教育部。
謝琇玲(民79)。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謝宜君(民90)。尋找一個出口:幼教師自我突破工作困境之機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魏俊華(民78)。師院幼師科學生學習適應與教育工作態度之研究。台東師院幼師科幼教學刊,創刊號,245-311。
簡琳恩(民87)。師院幼教系學生之任教職志調查研究。高師大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闕美華(民89)。國中小教師情緒智慧、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顏靜芬 (民86)。私幼教師的話。幼教資訊,80,55-56。
魏玉卿、陳淑芳、孫世嘉(民88)。台東地區幼兒教師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及其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1999行動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海報論文集。台北:教育部。
蘇傳臣(民83)。幼教師「薪」事知多少。新幼教,2,10-12。
蘇愛秋(民78)。幼稚園、托兒所親職教育。台北:信誼基金出版社。
二、英文部分
Alison, L.K.& Berthelsen, D.C. (1995). Preschool teachers'''' experiences of stres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1(4), 345-357.
Brown, N.J.(1983). An analysis of stress factors as perceived by elementary teacher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4, 1687A.
Bruhn, J.G.(1989). Job stress: An opportunity for professional growth .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37(4), 306-315.
Cartwright, S.(1999). What makes good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Young Children, 54(4), 4-7
Dedrick, C.V., Hawkes, R.R. & Smith, J.K.(1981). Teacher stress: A descriptive study of the concerns. NASSP Bulletin, December, 31-35.
Folkman, S. & Lazarus, R.S. (1985). If changes must be a process:Study of emotion and coping during three stages of a college examin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8(1), 150-170.
Hyson, M.C.(1982). Job stres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Playing with kids all day. Young Children,37(2), 25-32.
Hendriks, A. H. C., De Moor, J. M. H., Oud, J. H., Savelberg, M. M. H. W., & Bargeman, W. H. (2000). Sources and determinants of job stress among employees working in therapeutic toddler classes in Dutch rehabilitation cent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Disability,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47(2), 155-169.
Khanagov, D.(1997). How to respond when teachers are stressed out. Child Care Information Exchange, 118, 6-10.
Kyriacou, C. (1987). 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 An International Review:Educational Research, 29(2), 146-152.
Kyriacou, C. & Sutcliffe, J. (1978). Teacher stress: Prevalence, sources and symptom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8,June 159-167.
Marianne, P. & David, P.B.(1997). Job satisfacation among America’s teachers:Effects of workplace conditions,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er compensa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Report by Deportment of Education.
Moracco, J.C. & Mcfadden, H.(1981). Principals and counselors: Collaborative roles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NASSP Bulletin, October, 41-46.
Needle, R.H.(1980). Teacher stress: Sources and consequence. Th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50(2), 96-99.
Otto, R.(1986). Teachers under stress: Health hazards in a work role and modes of response. Melbourne: Hill of Content. ISBN 085572157X
Pelletier, K.R.(1977). Mind as healer, mind as slayer. New York: Delta.
Pettegrew, L.S. & Wolf, G.E.(1982). Validating measures of teacher stress.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19(3), 373-396.
Raschke, D.B. & et al. (1985). Teacher stress: The elementary teacher’s perspective.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5(4), 559-564.
Smith, D.O.(1981).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Stress Reduction for Early Childhood Professional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USC Piaget Conference(Los Angeles, CA, January 30,1981)and at the Meeting of the California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Fresno, C.A., March 1980.
Sumsion, J. (2000). Negotiating otherness: A male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gender positio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ly Years Education, 8(2), 129-139.
Sumsion, J.(2000). Rewards, risks and tensions: perceptions of males enrolled in an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8(1), 87-96.
Seifert, K. L., & Atkinson, L. E.(1991). Does home hinder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The case of early education. Educational Policy,5(1), 79-97.
Stan F. S., Jeffrey M. B. & Benjamin D. (1981). Fourteen Tips to Help Special Educators Deal with Stress.
(This publication was prepared with funding from the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under contract no.R18806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