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72.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3/10/01 16:0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明憲
研究生(外文):Lin, Min Hsien
論文名稱:幻想的遊戲--管家琪的童話研究
指導教授:徐守濤徐守濤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u, Show T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國民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30
中文關鍵詞:童話幻想遊戲管家琪
外文關鍵詞:children’s storyimaginationfun/playKnan Chia-Che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6
  • 點閱點閱:290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4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1
摘 要
在兒童文學中,童話是最受兒童喜歡的一種體裁;而童話是專為兒童編寫以趣味為主的幻想故事,兒童在閱讀童話就如同在進行一場靜態的遊戲。
管家琪是目前深受兩岸三地歡迎的作家,她寫作「好玩」故事的童話觀,使她的童話充滿趣味的因子。
管家琪的童話就是「玩」,她以現實和虛構的時空交錯和讀者玩超時空的遊戲;她以兒童的玩具和熟悉的卡通人物,帶領兒童遊歷幻想世界,她顛覆原有的習慣,逆轉原有的常識,大玩文字遊戲,使兒童在錯愕中獲得意料之外的趣味;她甚至和兒童易位,讓讀者也加入童話的創作,玩出自己的遊戲。管家琪的遊戲精神,在她的童話世界中完全展現,這不僅因為她要創作出好玩的童話,她更融入自己的遊戲之中,因此讀她的童話會讓人驚奇、感嘆,而且大呼過癮。
管家琪童話以淺顯、生動、口語化的語言,流暢自然的交代故事內容。她以優美、創意的意象敘述,明快、精鍊的幽默對話,滿足兒童的遊戲心理,並使她的童話作品提升到藝術化的境界。
本研究共分為六章
第一章「緒論」,敘述本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及本研究相關名詞釋義。
第二章「童話世界」,共分三節,主要是探討童話的源流與價值及童話世界的構成。
第三章「管家琪的生平及童話觀」,共分三節,包含管家琪的生平介紹、管家琪的寫作及得獎紀錄、管家琪的童話觀。
第四章「管家琪童話的幻想世界」,共分四節,主要在探討管家琪童話題材及靈感來源、主題意涵、人物形象及趣味的凝造。
第五章「管家琪的遊戲世界」,共分五結,包含管家琪童話的語言文字、場景設計象徵手法的運用、兒童角色的塑造及遊戲精神。
第六章「結論」
關鍵字:童話、幻想、遊戲、管家琪
Abstract
Among the styl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the story is children’s favourite. It is created especially for children, mainly for fun. When children start reading a story, they are undergoing a process of playing a quiet game.
Knan Chia-Chee is a very popular writer in China, Hong Kong and Taiwan today. She creates a particular concept of ‘fun/play’ for children’s stories, which always makes her writing a pleasure to read.
Her stories are fundamentally ‘for playing’. She plays with reality, virtual time and space with her readers. She takes toys and cartoon characters which interact with children and lead them into an imaginary world. She does not follow convention, likes to turn the common sense ‘up-side-down’, and plays with language so that children enjoy the excitement of surprise. She even swaps her position with children and invites them to be the creators themselves for those games. This approach is revealed in every single story she creates. For these are not merely stories but games that the writer herself enjoys playing. For readers, the processing is not merely passive, but takes them on a fascinating journey where they are entertained, touched and fully involved.
Knan Chia-Chee’s stories are written in an easy to follow, colloquial style. She uses beautiful images, condensed and witty conversation and fulfils children’s ideal to have fun when they read. These characteristics create her highly regarded form of literature.
The study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Introduction sets out the motivation, aims, focus and limitations of conducting this study. It also contains a glossary.
Chapter two is ‘The World of Children’s Story’.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which investigate the history, the valu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orld of children’s story.
Chapter three is ‘Knan Chia-Chee’s Life and Conceptualisation of Children’ Story’.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containing a description of her life, her writing and awards and her concept of children’s story.
Chapter four is ‘Knan Chia-Chee’s Imaginative World of Children’s Story’. It is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 exploring the originality of her materials and inspirations, the themes, the image of characters and the build up of pleasure in the stories.
Chapter five is ‘Knan Chia-Chee’s World of Fun’. It is divided into five sections exploring the language she uses, the use of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the design of the settings, the creation of children’s role and the spirit of fun/play in her stories.
The final chapter draws together the results of this investigation in the ‘Conclusion’.
Key words: children’s story, imagination, fun/play, Knan Chia-Chee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6
第四節 研究步驟……………………………… 6
第五節 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童話的世界
第一節 童話的源流與發展…………………… 11
一、 童話的定義……………………………… 11
二、 童話的源流……………………………… 13
三、 中國童話的發展………………………… 16
四、 台灣童話的發展與現況………………… 20
第二節 童話的價值…………………………… 25
一、 文學的價值……………………………… 26
二、 教育的價值……………………………… 27
三、 美學的價值……………………………… 28
第三節 童話世界的構成……………………… 31
一、 童話世界的構成要件…………………… 33
二、 童話與幻想……………………………… 40
三、 童話與遊戲……………………………… 49
第三章 管家琪的生平及童話觀
第一節 管家琪的生平介紹…………………… 65
一、 童年生活………………………………… 65
二、 學生時代………………………………… 66
三、 人生轉捩點……………………………… 67
四、 實現夢想─成為作家…………………… 68
第二節 管家琪的寫作及得獎記錄…………… 70
一、 管家琪的寫作年表……………………… 70
二、 管家琪的得獎紀錄……………………… 80
第三節 管家琪的童話觀……………………… 82
一、 寫作目的………………………………… 82
二、 寫作態度………………………………… 84
三、 童話觀…………………………………… 85
第四章 管家琪童話的幻想世界
第一節 題材與靈感…………………………… 90
一、 題材擷取………………………………… 90
二、 靈感來源………………………………… 101
第二節 主題意涵……………………………… 102
一、 兩性平權………………………………… 103
二、 生態保育………………………………… 106
三、 生命教育………………………………… 106
四、 人生哲理………………………………… 108
五、 愛與關懷………………………………… 109
六、 純粹趣味………………………………… 111
第三節 人物形象……………………………… 111
一、 常人形象………………………………… 112
二、 擬人形象………………………………… 114
三、 超人形象………………………………… 121
四、 寶物形象………………………………… 122
第四節 趣味凝造……………………………… 123
一、 熟悉與親切……………………………… 123
二、 驚奇的感受……………………………… 124
三、 緊張的氣氛……………………………… 126
四、 誇張的描述……………………………… 126
五、 神秘與懸疑……………………………… 127
六、 顛覆和破壞……………………………… 128
第五章 管家琪童話的遊戲精神
第一節 語言文字……………………………… 130
一、 淺語的表達……………………………… 131
二、 精鍊的對話……………………………… 141
第二節 場景設計……………………………… 146
一、 虛擬想像的場景………………………… 146
二、 現實生活的世界………………………… 150
三、 幻想和現實的和諧統一………………… 151
第三節 象徵手法的運用……………………… 154
一、 具象象徵………………………………… 155
二、 總體象徵………………………………… 156
第四節 兒童角色的塑造……………………… 158
一、 純真可愛………………………………… 159
二、 偷懶搗蛋………………………………… 162
三、 恐懼煩惱………………………………… 165
第五節 遊戲的精神…………………………… 169
一、 超時空的幻想…………………………… 170
二、 角色的扮演……………………………… 173
三、 語言的遊戲……………………………… 175
四、 多線式的結構…………………………… 180
五、 遊戲的情節……………………………… 181
第六章 結論
一、 管家琪的童話觀………………………… 186
二、 管家琪的靈感來源……………………… 187
三、 管家琪童話的幻想世界………………… 187
四、 管家琪的遊戲精神……………………… 189
參考書目
附 錄
參考書目
〈研究書目〉:
管家琪(2000),口水龍。台北市:民生報
管家琪(1992),超人媽媽。台北市:台灣省教育廳兒童讀物出版部
管家琪(2001),怒氣收集袋。台北市:民生報
管家琪(1993),捉拿古奇颱風。台北市:民生報
管家琪(1993),骨頭博士找骨頭。台北市:信誼基金出版社
管家琪(1993),誰要零鴨蛋。台北市:信誼基金出版社
管家琪(1993),蓮霧國的小女巫。台北市:大千文化出版事業公司
管家琪(1994),我家有黑洞。台北市:信誼基金出版社
管家琪(1994),彩虹道高手。台北市:信誼基金出版社
管家琪(1995),奇幻溫泉。台北市:民生報
管家琪(1995),烏龍紅娘。台北市:台灣省教育廳兒童讀物出版部
管家琪(1995),牛奶怪來了。台北市:信誼基金出版社
管家琪(1995),缺牙巴阿倫的奇遇。台北市:信誼基金出版社
管家琪(1996),想躺下來的不倒翁。台北市:國語日報
管家琪(1996),超人爸爸。台北市:台灣省教育廳兒童讀物出版部
管家琪(1996),糊塗大頭鬼。台北市:亞太經網股份有限公司
管家琪(1997),太空中的甜甜圈。台北市:台灣省教育廳兒童讀物出版部
管家琪(1997),複製瞌睡羊。台北市:民生報
管家琪(1998),原始人阿麗。台北市:亞太經網股份有限公司
管家琪(1998),再見大頭鬼。台北市:亞太經網股份有限公司
管家琪(1999),童話娃娃屋。台北市:台北市政府
管家琪(2000),白鸛之歌。台北市:文經社
管家琪(2000),失眠的驢子。台北市:幼獅
管家琪(2000),當東方故事遇到西方童話。台北市:幼獅
管家琪(2001),孤僻的蠶寶寶。台北市:聯經出版社社
管家琪(2001),黃鼠狼的美夢。台北市:聯經出版社社
管家琪(2001),罵人專家。台北市:聯經出版社社
〈專書〉:
丸山學(1962),文學研究法。(郭虛中譯)。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王志健(1970),文學論。台北市:正中出版社
王淑芬(1998),羅蜜海鷗與小豬麗葉。台北市:國語日報社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89),兒童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文哲史出版社
弗洛伊德(1986),弗洛伊德論創造力與無意識。(孫愷祥譯)。北京市:中國展望出版社
安徒生(1999),安徒生故事全集(1-4冊)。(葉君健譯)。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朱光潛(1986),文藝心裡學。台北縣:智揚出版社
朱光潛(1990),談文學。台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朱光潛(2001),談美。台北縣:文房出版社
朱傳譽(1991),童話的演進。載於林文寶主編:兒童文學論述選集。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佛斯特(E.M.Forster 1879-1970)(1986),小說面面觀。(李文彬譯)。台北市:志文出版社
吳其南(1992),中國童話史。河北省: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吳鼎(1980),兒童文學研究。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李利安‧H‧史密斯(1999),歡欣歲月-李利安‧H‧史密斯的兒童文學觀。(傅林統譯) 。台北縣:富春文化出事業公司
李慕如、羅雪瑤編著(2000),兒童文學。高雄市: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李潼(2001),水柳村的抱抱樹。台北市: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杜淑貞(2000),現代實用修辭學。高雄市: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沈惠芳(1997),不要小看童話─童話在教學上的應用。載於林文寶等著:認識童話。台北市: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亞瑟‧羅森(1999),童話許願戒(Telling Tales):幫助孩子「建立自尊」「擺脫依賴」的32個童話故事。(陳伯蒼譯)。台北市:人本自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周惠玲(2000),種在天空之海的夢穀子。載於林文寶策劃、周惠玲主編:夢穀子在天空之海:兒童文學童話選集1988∼1998(15頁)。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周慶華(1996),台灣當代文學理論。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文寶(1993),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台北縣:富春文化出事業公司
林文寶(1998),可圈可點的胡說八道,入情入裡的荒誕無稽─釋童話。載於許建崑編:認識童話。台北市: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林文寶、徐守濤、陳正治、蔡尚志等(1996),兒童文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世仁(1998),11個小紅帽。台北市:民生報社出版
林守為(1982),童話研究。台南市:隆元美術印刷廠
林守為(1991),兒童文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良(1991),童話的特質。載於林文寶主編:兒童文學論述選集。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林良(2000),淺語的藝術。台北市:國語日報社
林良、鄭明進等著(1985),慈恩兒童文學論叢(一)。高雄市:慈恩出版社
林政華(1991),兒童少年文學。台北縣:富春文化出事業公司
林政華(1995),瓶頸與突破---兒童少年文學觀念論集。台北縣:富春文化出事業公司
林耀盛(2001),必死的女巫,不朽的女巫---童話世界的心理想像與社會蘊涵。載於雪登‧凱許登:巫婆一定得死:童話如何形塑我們的性格台北市: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杰克‧斯佩克特(1990),藝術與精神分析。(高建平等譯)。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
邱各容(1990),兒童文學史料初稿1945-1989。台北縣:富春文化出事業公司
金燕玉(1992),中國童話史。江蘇省: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保羅‧亞哲爾(1998),書‧兒童‧成人。(傅林統譯)。台北縣:富春文化出事業公司
姚一葦(1983),藝術的奧秘。台北市:臺灣開明書店
施常花(1998),童話在心理教育輔導上的應用。載於許建崑編:認識童話。台北市: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洪汛濤(1989),童話學。台北縣:富春文化出事業公司
洪汛濤(1989),童話藝術思考。台北市:千華出版公司
洪志明(1999),兒童文學評論集。臺中市:中市文化出版社
洪淑苓(1998),台灣新世代童話作家的創作趨向─童話經點改寫與「後現代」現象。載於林文寶等著:認識童話(108頁)。台北市: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洪淑苓(2000),台灣童話作家的顛覆藝術。載於林文寶策劃、劉鳳芯主編:擺盪在感性與理性之間:兒童文學論述選集1988∼1998(146頁)。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韋葦(1995),世界童話史。台北市: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唐再興(1991),文學知識講座。台北市: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徐守濤等著(2001),第五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縣:富春文化出事業公司
泰瑞‧伊果頓(Terry Eagleton)(1993),文學理論導讀。(吳新發譯)。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班馬(1990),中國兒童文學理論批評與構思。湖北省: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班馬(1996),前藝術思想:中國當代少年文學藝術論。福建省: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
祝士媛(1989),兒童文學。台北市: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培利‧諾德曼(2000),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劉鳳芯譯)。台北市: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張子樟(1995),閱讀與詮釋之間:少年兒童文學評論集。花蓮市: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張子樟(1998),閱讀的喜悅:少兒文學品賞。台北市:九歌出版社
張月昭(1989),如何指導兒童欣賞童話。載於台東師院主編:兒童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哲史出版社。
張春興(1994),教育心裡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6),現代心裡學。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
張家驊(2000),九○年代台灣童話的語言遊戲。載於林文寶策劃、劉鳳芯主編:擺盪在感性與理性之間:兒童文學論述選集1988∼1998(172頁)。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張健(1987),文學概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清榮(2001),兒童文學創作論。台北縣:富春文化出事業公司
曹明海(1997),文學解讀學導論。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
陳正治(1997),童話寫作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陸又新(1989),國小國語課本中的童話教材與教學活動。載於台東師院主編:兒童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哲史出版社。
雪登‧凱許登(2001),巫婆一定得死:童話如何形塑我們的性格民。(李淑君譯)。台北市: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傅林統(1998),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台北縣:富春文化出事業公司
傅林統(1999),豐收的期待─少年小說‧童話評論集。台北縣:富春文化出事業公司
彭懿(1998),世界幻想兒童文學導論。台北市: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湯銳(1995),現代兒童文學本體論。江蘇省: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黃迺毓、李坤珊、王碧華(1994),童書非童書:給希望孩子看書的父母。台北市:宇宙光出版社
黃雲生(1999),兒童文學概論。台北市:文津出版公司
管家琪(2001),帶著孩子去旅行:一個童話作家的快樂親子遊。台北市:宏碩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管家琪(2001),藍色記憶箱。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葉虹彣(2001),現代幻想作品中的第二世界架構。載於胡森永主編:第五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縣:富春文化出事業公司
葉詠琍(1990),兒童成長與文學─兼論兒童文學創作原理。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董菊初(1995),語文教育研究方法學。北京市:語文出版社
詹棟樑(2000),兒童哲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廖瑞銘主編(1987),1987新編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台北市: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趙天儀(1999),兒童文學與美感教育。台北市:富春文化出事業公司'
趙天儀等著(2000),第四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縣:富春文化出事業公司
劉鳳芯(2001),孩子應該閱讀童話故事---凱許登教授如是說。載於雪登‧凱許登:巫婆一定得死:童話如何形塑我們的性格(9頁)。台北市: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蔣風(1998),兒童文學原理。安徽省:安徽教育出版社
蔡尚志(1996),童話創作的原理與技巧。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鄭元真(2000),論台灣幻想兒童文學的可能性。載於趙天儀主編:第四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縣:富春文化出事業公司
蕭蕭(1987),現代詩學。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Hans-Georg Gadamer(1993),真理與方法。(洪漢鼎譯)。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J.R.湯森特(1990),兒童書籍的歷史---英語兒童文學。日文版,岩波書店
James E. Johnson,J. F. Christie,T. D. Yawkey(1992),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郭靜晃譯)。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Ken Goodman(1998),談閱讀。(洪月女譯)。台北市:心裡出版社
Walter Sawyer,Diana E. Comer合著(1996),幼兒文學:在文學中成長。(墨高君譯)。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期刊資料〉:
白冰整理(1994),海峽兩岸童話之異同--「銀線星星--臺灣趣味童話選」座談紀要。兒童文學家,12期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992),作家與幻想(陳健宏譯)。中外文學,21卷6期
李麗霞(1998),科學童話的理論基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語文學報,5期
林文寶(1997),我國近代童話的演變與反挫。東師語文學刊,第十期。
林文寶(1998),釋童話。兒童文學學刊,1期
林良(1990),談童話。東師語文學刊,第三期
林煥彰(1993),童話在中國。書卷,1卷
洪中周(1991),論台灣童話的現代化。中縣文藝,5卷
洪文瓊(1992),一九九一年台灣兒童讀物出版回顧。精湛,16期
徐守濤(1999),從張水金先生「無花城的春天」談童話的創作。兒童文學學刊,2期
張華(2000),「愛麗絲漫遊奇境」臺灣中文全譯版本比較及探討。兒童文學學刊,4期
陳正治(1991),台灣四十年來的童話發展(下)。中國語文,68卷4期
陳正治(1991),台灣四十年來的童話發展(上)。中國語文,68卷3期
陳正治(1998),談童話人物的創造。中國語文,83卷6期
陳國輝、楊琇惠(1995),管家琪的童話分析。傳習,13期
傅林統(1991),童話的趣味。研習資訊,8卷5期
傅林統(1995),從教育觀點看童話的演變。中國語文,77卷1期
傅林統(1995),童話評論的原則。中國語文,76卷2期
游淑燕、劉苓莉(2000),國小兒童如何詮釋童話之研究:以《青蛙和蟾蜍》為例。國民教育研究學報,6期
廖卓成(2001),豪夫童話(märchen)析論。台北師院語文集刊,6期
管家琪(2000),讓作家與讀者直接相遇。兒童的雜誌,166號
趙天儀(1993),現代童話的想像與幻想--試論小鹿班比。靜宜人文學報,5期
劉瑩(1992),探索幻想世界的奧祕--解讀兒童少年小說《說不完的故事》。中縣文藝,6卷
蔡尚志(1995),淺語與童話敘述。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期
蔡尚志(1995),童話題材的擷取與運用。嘉義師院學報,9期
蔡淑苓(1993),遊戲理論與應用之探討。台南家專學報,12期
蔡勝德(1996),安徒生童話的「幽默」類型。嘉義師院學報,10期
謝明勳(1996),六朝志怪小說之文字遊戲試論。國立編譯館館刊,25卷6期
簡楚瑛(1993),「遊戲」之定義、理論與發展的文獻探討。新竹師院學報,6期
〈論文資料〉: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文建會1998年台灣圖書出版市場研究報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未出版。
林文寶(1999),台灣地區兒童閱讀興趣調查研究。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研究報告。未出版。
林良(1992),童話是什麼-序「認識童話」。載於林文寶主編:認識童話。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未出版。
林淑芬(2000),林良的兒童文學作品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文瓊(1992),童話的特質與功能。載於林文寶編:認識童話。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未出版。
郭鈴惠(2001),九十年代台灣女童話作家作品中的新女性形象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正治(1992),童話的想像與現實探討。載於林文寶主編:認識童話。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未出版。
游鎮維(1999),台灣一九六○年代童話主題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管家琪(1998),我的童話創作經驗談。載於國立臺東師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編輯:臺灣地區(1945年以來)現代童話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東市: 國立臺東師院兒童文學研究所
葉虹彣(2000),麥克.安迪之《說不完的故事》中的第二世界場景架構與追尋過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育忠(2000),對話、遊戲與教育─高達美與得希達之對比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雪玫,洪文瓊(1993),1945---1992年外國兒童讀物文學類作品中譯本調查研究。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未出版。
〈線上資料〉:
中華讀書報(2001),管家琪幽默童話系列:清新、天然、率真、有趣─湯銳、鄭淑華讀管家琪。中華讀書報:http://www.cReader.com
中華讀書報(2001),E時代管家琪來了。中華讀書報:http://www.cReader.com
周曉波(n.d.),童話的象徵美。童話網:http://yn99.363.net/index.htm
管家琪(2001),管家琪書展。管家琪故事網站:http://www.autoshop.com.tw/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1998),國語辭典。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http://www.edu.tw/mandr/clc/dict/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