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丁迺忻、吳文隆、周功台、林晉祥(1995),“土壤液化潛能危害度分析簡介”,第六屆大地工程學術研究討論會,pp.1268-1278。
2. 王冠雄(1997),“高雄捷運地質特性與規劃設計案例探討“,捷運施工與托底工程研討會論文集地工技術發展基金會,pp.119-157。
3. 王國榮(2000), ”Visual Basic 6.0 資料庫程式設計”,旗標出版有限股份有限公司。
4. 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1995),“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條文解說及示範例之研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PP.9-32&pp.56-59。
5. 內政部營建署(2001),“建築物基礎構造設計規範-第十章土壤液化評估”,內政部營建署。
6. 內政部營建署(2002),“建築技術規則”,內政部營建署。
7. 石正義(1992),“鑽探圖的判讀要領”,詹氏書局。
8. 李咸亨(2001),“台灣地區剪力波速公式與液化潛能分析方法之研究”,集集地震土壤液化總評估研究,PP.D1~D5。
9. 李淑娟、李德河(1997),“高雄捷運系統沿線地質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PP.7-26。10. 李忠訓、李咸亨(1994),“台北盆地液化潛能圖之研究”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PP.1~53。
11. 李德河、古志生(2002), ”CPT在捷運沿線地層調查與液化評估之應用-高雄市區液化潛能初步探討”,2002年捷運系統建設中大地工程科技之應用研討會論文集,pp.193~212。
12. 吳皇旗 (2000),“GPS/GIS/RS 應用於高雄捷運系統大寮主機廠基礎地層潛在災害特性之分析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PP.1~166。13. 吳文隆(2000),“大地工程學”九樺出版社,PP.129~152。
14. 吳重君、陳景文(1992),“高雄砂土土層之動態特性分析及液化評估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PP.1~76。15. 吳俊賢(1988),“土壤動力性質與基礎震動分析” 文笙書局 pp.21-63。
16. 呂志宗、王昱鈞等(1998),“高雄捷運路線壓密沈陷與地下水位變化關係探討”,捷運建設中大地工程科技之應用研討會,PP.79~120。
17. 倪勝火、賴宏源(2000),“常用液化評估法對921地震案例適用性探討”921集集大地震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P.233~270。
18. 周天穎(1997),“ArcView透視3.X”,松崗圖書。
19. 房性中(1994),“標準貫入試驗N值應用的比較與探討”,文笙書局。
20. 房性中(1997),“土壤動力暨地震工程設計與應考手冊彙編”,文笙書局
21. 林建元(1991),“地理資訊系統ARC/INFO入門修正版”,松崗圖書。
22. 施國欽(1996),“大地工程學(一)”,文笙書局,pp.6-1~6-64。
23. 馬正明&王建力譯, ”大地工程導論”,Holtz & Kovacs, pp.494~509。
24. 徐文義、李咸亨(1996),“地理資訊系統在液化潛之研究”,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pp.18~34。25. 徐鐵良(1993), ”地質與工程”,中國工程師學會,pp.73~98。
26. 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籌備處(1991),“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紅線主要路段地質工作南區貯車場與維修場地質調查報告書”,中興工程顧問社, pp.1~54, 附錄B:pp.1~15。
27. 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籌備處(1991),“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紅線主要路段地質工作地質調查報告書”,中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PP.1-219。
28. 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籌備處(1999),“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紅線北段(含北機廠等)地質調查及鳳山斷層調查報告書地質調查報告書”,亞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PP.1-1~5-2。
29. 郭俊良(1982)譯, ”土壤與基礎震動學”,Richartetal F. E.,科技圖書, pp.140~160。
30. 逢甲大學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2000), ”地理資訊系統剖析”,松崗電腦圖書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31. 鄧緯傑,周天穎(1998), ”GIS技術大觀園3”,松崗電腦圖書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32. 陳景文、林宏翰(2000),“高雄都會區土壤液化潛能微分區”地工技術第82期PP.35~42。33. 陳嘉裕、李德河(1999),“細粒料含量對砂土液化潛能之影響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PP.3~ 25。34. 陳堯中、曾清祥(1998),“砂土狀態參數與液化阻抗之研究”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十卷,第一期PP.139~143。35. 陳俶季(2000), “土壤力學”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pp.302~326。
36. 萬鼎工程服務股份有限公司(1991), ”高雄捷運紅橘線路網補充地質調查工程大地技術分析報告”。
37. 黃南輝,宋益明(2002), ”地理資訊系統之工程應用及推動”,國土資訊系統通訊第41期。38. 黃俊鴻、楊志文、譚志豪、陳正興(2000),“集集地震土壤液化之調查與分析”地工技術第77期PP.51~64。39. 黃俊鴻、陳正興(1998),“土壤液化評估規範之回顧與前瞻”,地工技術第70期,pp.23~44。40. 黃俊鴻、李崇正、黃富國、譚志豪(1998),“新化斷層與南二高交會處之土壤液化評估與防治建議”國道新建工程局PP.1~103。
41. 黃富國、陳正興(2000),“土壤液化之機率分析法” 地工技術第82期PP.43~56。42. 黃富國、陳正興(1996),“土壤液化之危害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PP.13~PP.20,PP.67~ 80。43. 黃一偉(1999),“GPS/GIS科技應用於高雄捷運系統鳳山到大寮路段潛在地層液化災害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PP.1~267。44. 黃彥士(2001),“高雄捷運系統紅線路段潛在地層災害之調查分析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PP.1~169。45. 楊龍士、周天穎(2000),“遙感探測理論與分析實務”PP.1~132。
46. 廖哲民、陳景文(1997),“高雄市土層工程特性受地下水位變化影響之探討”,第七屆大地工程學術研究討論會,PP.175~190。
47. 廖向芃,何明修(2000), ”Avenue 程式語言入門與應用”,儒林圖書公司。
48.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2002), ”台灣西南地區地質災害研討會論文集”,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pp.1-1~12-10。
49. 蔡光榮、王弘祐、黃一偉、吳皇旗、王冠雄(1999),“高雄捷運橘線系統鳳山至大寮路段潛在地層災害潛能之調查分析研究”,第八屆大地工程學術研究討論會論文集,pp.1740~1748。
50. 蔡光榮、吳哲一(2000),“屏東地區工程土壤資料庫之建立與應用”集水區土砂災害防治與資料庫技術應用推廣研討會PP.46~64。
51. 蔡光榮、呂易達、吳皇旗(2002), ”GPS/GIS/RS科技應用於高雄捷運系統大寮主機廠基礎土壤液化潛能評估分析”, 地工技術第90期PP.29~40。52. 劉賢淋(1994),“大地工程學(三)”,天佑出版社,pp.15.1-15.46。
53. 潘國樑(1993),“應用環境地質學”,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54. 鄭福仁,陳景文(1996),“礫石含量及礫石粒徑對砂土液化抗阻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PP.1~42。55. 蘇鼎鈞、姜凱文、林向榮、王復國、段紹緯(2000),“員林鎮土壤液化現狀調查成果及初步研判”,地工技術第77期PP.29~38。56. Das. B. M.(1998),“Principle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4th ed, PWS pub. Co. Boston, pp 303-364& pp.567~626。
57. Das, B. M.(1992), ”Principles of Soil Dynamics”, PWS-KENT pub.co, pp.301-320, pp.397-455。
58. Das, B. M.(1999), ” Fundamental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Brooks/Cole, pp.249-262。
59. Donald P. Coduto (1998),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Prentice Hall, Inc. pp.72~pp.154, pp.681~706。
60. Erten D. & Maher M. H. (1995), “Cyclic undrained behavior of silty sand”,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14, pp.115~123。
61. ER Mapper (1998),”ER mapper User Guide”,ER mapper PP.417~PP.549。
62. ERDAS(1997),“Erdas Field Guide”, ERDAS, pp.1-19。
63. Mitchell, J. K.(1993), “Fundamentals of soil Behavior “, John Wiley & Son Co, pp.46-54。
64. Stewart Fotheringham, Peter Rogerson(1994), ”Spatial Analysys And GIS ”,Taylor & Francis, pp.11-65。
65. Stewart Fotheringham, Peter Rogerson(1996), ”Spatial Analysys And GIS ”,Taylor & Francis, pp.11-65。
66. Terryr. Wesr(1995), “Geology Applied to Engineering”, Prentice Hall, Inc. pp.403~424
67. Trimble Navigation Limited(1995), ”Quick Plan/Plan Software User’s Guide”, Trimble Navigation Limited Surveying & Mapping Division,1995, pp.1-96。
68. Youd T. Y. & Idriss I. M. (1996), “Proceedings of the NCEER Workshop on Evaluation of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of Soils — Summary Report“, MCEER Publications, pp.1-40。
69. O''Reilly (1991) , “Cyclic loading of soils”, Brown Blackie and Son Ltd pp.70-117。
70. Worcester (1991),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V”, IBFBillings and Sons Ltd, pp.251~351。
71. Vaid Y. P., Stedman J. D., and Sivathayalan S. (2001), “Confining stress and static shear effects in cyclic liquefaction”, NRC Canada, pp.58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