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4 08: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淑苹
研究生(外文):Shu-Ping Huang
論文名稱:影響台灣香蕉、鳳梨及蓮霧生產因子之評估及相關模式之建立
論文名稱(外文):Evaluations of Factors Affecting Production of Banana, Pineapple and Wax Apple in Taiwan and Development of Their Related Models
指導教授:賴博永賴博永引用關係鍾惠雯
指導教授(外文):Po -Yung Lai Ph.DRebecca H. Chung, Ph.D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熱帶農業研究所
學門:農業科學學門
學類:一般農業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2
中文關鍵詞:Kislev and Shchori-Bachrach 創新循環模型Cobb-Douglas 生產函數生產規模報酬學習效果市場效果
外文關鍵詞:Kislev and Shchori-Bachrach Innovation Cycle Model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Economic Returns to ScalesLearning EffectMarket Effec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61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農業生產力逐年增加,單位面積產量增加,但農民之農務所得佔農家所得比例卻是逐年下降。因此本文應用Kislev and Shchori-Bachrach(1973)之技術創新循環模型(Innovation Cycle),針對台灣地區自民國53年至89年種植之經濟水果作物香蕉、鳳梨及蓮霧,應用Cobb-Douglas生產函數來探討新技術之投入對作物種植面積、產量及價格之影響。並預測三種水果作物之生產規模報酬。
本研究對香蕉、鳳梨、蓮霧之分析結果符合Kislev and Shchori-Bachrach的創新循環理論,即對作物投入一創新技術時可促使單位產量的增加,亦即學習效果(Learning effect)的累積,使早期接受該創新技術之生產者在短時間內有較高的利潤,結果在短時期內使該作物之種植面積增加,總生產量亦增加,進而市場供應量增多後,相對價格(Relative Price)下降,即出現市場效果(Market effect);價格下跌後利潤降低,部分加入生產者即退出生產,種植面積陸續減少至呈穩定狀態。本研究中Cobb-Douglas生產函數分析結果顯示,在種植面積對產量的影響,香蕉為不顯著。鳳梨及蓮霧有正面影響,此即表示鳳梨及蓮霧額外增加種植面積投入,產量會隨著增加。在肥料使用量方面鳳梨、蓮霧為不顯著。香蕉有正面的影響,表示對於香蕉產出,若額外增加肥料使用量,產量會隨著增加。技術改進對生產有正面的影響,即對於鳳梨、蓮霧及香蕉,創新技術增加時,產量亦隨著增加;故結論為產出將隨著技術投入的增減而變動。
香蕉、鳳梨與蓮霧之生產報酬隨規模的加大而遞增,可適度擴張其生產規模,以得最大報酬率;另外香蕉產業,投入肥料使用量及創新技術,將可促使更大的產量,而對於鳳梨與蓮霧產業產業而言,擴張種植面積及投入創新技術對產出較為有利。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how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ffects the outpu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and in turn, affects the real price for three major fruit crops in Taiwan, banana pineapple, and wax apple, for the period of 1964-2000.
Kislev and Shchori-Bachrach’s (1973) innovation cycle model was adapted and used the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planting acreage, productivity and the price levels for these three fruit crops. In addition, the economic returns to scales for these three fruit industries were also examin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arning effect would increase over time in the production when a new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In other words, there exists a positive profit in the industry, which will attract many new producers. Thus, the real prices for the fruits in questions will be decreased followed by an increase in total production, i.e., the market effect will start to dominate the learning effect, the profit will become negative for the early adapters who have higher skills and higher shadow costs as well and, therefore, these producers will be driven out of market. Finally, the planting acreage will stay constant.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acreage coefficient for pineapple and wax apple were positive while it was negative but insignificant for banana, indicating that an increase in planting acreage will increase the yields of pineapple and wax apple. For the fertilizer, the coefficient was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for banana, meaning that an increase in fertilizer use will increase the yield of banana. For the technology, the coefficients for all three fruits were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suggesting that adaptation of new technology will increase the yields for all three fruits.
目 錄
中文摘要 ------ Ⅰ
Abstract ------ Ⅲ
誌謝 ---------- Ⅴ
目錄 ---------- Ⅵ
圖表索引 ------ Ⅸ
壹、緒論 ------ 1
一、 研究動機 -- 3
二、 研究目的 -- 4
貳、文獻回顧 ------- 7
一、 工業、農業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 7
二、 技術創新 -- 8
參、研究方法 -------- 15
一、 理論 ------ 15
二、 創新循環分析 -------------21
(一) 香蕉之創新循環分析 --------21
(二) 鳳梨之創新循環分析 -------30
(三) 蓮霧之創新循環分析 -------37
肆、資料與模型 --- 45
一、 資料 ---- 45
二、 模型 ---- 66
伍、結果與討論 --- 72
一、 結果 ---- 72
二、 討論 ---- 80
陸、建議 -------- 86
參考文獻 --------- 88
附錄 ------------- 91
附錄1 水果種植面積、生產量及每人消費量 -- 91
附錄2 水果、稻米及農產品產值 ---------- 93
附錄3 農家與非農家所得總額之比較 -------- 95
附錄4 各項水果農場價格 ----------------- 97
附錄5 台灣地區躉售物價總指數 ----------- 99
附錄6 各項水果每年種植面積 ------------- 101
附錄7 各項水果每年產量 ----------------- 103
附錄8 各項水果每年單位面積產量 --------- 105
附錄9 水果及其製品之出口 --------------- 107
附錄10 水果及其製品之進口 --------------- 108
附錄11 農林漁牧生產結構 ----------------- 109
附錄12 國內生產毛額 --------------------- 110
圖表索引
圖次
圖3-1收益、成本與利潤 -- 19
圖3-2香蕉種植面積 ------ 24
圖3-3香蕉年產量 -------- 25
圖3-4香蕉相對價格 ------ 27
圖3-5香蕉單位面積產量 -- 28
圖3-6鳳梨種植面積 ------ 31
圖3-7鳳梨年產量 -------- 32
圖3-8鳳梨單位面積產量 -- 34
圖3-9鳳梨相對價格 ------ 35
圖3-10蓮霧種植面積 ----- 38
圖3-11蓮霧年產量 ------- 39
圖3-12蓮霧相對價格 ----- 41
圖3-13蓮霧單位面積產量 ----- 42
表3-1 各項水果每年相對價格 --22
表4-1 合理化施肥推廣手冊建議施肥量 -- 47
表4-2 建議施肥量中間值 --- 48
表4-3 各項水果種植株樹 --- 49
表4-4 香蕉每年肥料施用量 --51
表4-5 鳳梨每年肥料施用量 --53
表4-6 蓮霧每年肥料施用量 --55
表4-7 香蕉資料 ---------- 58
表4-8 鳳梨資料 ---------- 60
表4-9 蓮霧資料 ---------- 62
表5-1 香蕉迴歸統計結果 -- 73
表5-2 鳳梨迴歸統計結果 -- 74
表5-3 蓮霧迴歸統計結果 -- 75
表5-4 各種作物迴歸分析結果 ---76
毛育剛。1992。農業發展。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毛育剛主編。1994。農業發展論文集。中央圖書館。
毛育剛。2000。台灣的故事。行政院新聞局。
王德男。1993。「台灣首創蓮霧栽培新技術「剃光頭」栽培法」。蓮霧專輯特別報導。農藥世界113:10-13。
成灝然。1996。統計學。三民書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64-2000。中華民國農業統計要覽。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64-2000。台灣農業年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64-2000。農產貿易統計要覽。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1964-2000。台灣農產物價與成本統計月報。
吳聰賢。1988。「農業技術之涵義」。台灣農業24(4):7-15。
李桓明編譯。1994。統計學。H. Kohler原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李賢德。1997。「蓮霧草根性技術創新經驗發表」。高雄區農業專訊21:2。
李賢德。1998。「蓮霧首度外銷試辦香港成功」。高雄區農業專訊24:4-5
沈明來。1993。試驗設計學。九州圖書文物有限公司。
林永順。1990。台灣地區園藝產品之技術改進、生產力變動與價格變化關係之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實業計劃研究所農學組。
林英彥。1989。「台灣農業經濟的變遷」。台灣銀行季刊40(3):276-309。
徐澤榮(香港)。1993。「當代中國農業技術推廣之政治」。歐華學報3:27-42。
財團法人豐年社。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二)。
陳月娥。1985。「台灣農業生產力之分析」。農業經濟37:1-26
陳正輝。1996。「台灣農業結構與形態之探討」。台灣省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7(3):7-11。
黃山內。1998。果樹施肥合理化。行政院農委會台灣省農林廳合理化施肥推廣手冊10-15。
黃建森。1979。農業經濟學。三民書局。
黃新川。1995。「香蕉產業之研究與發展」。果農合作576:4-17。
廖慶樑、王俊雄、杜金池。1992。「邁入21世紀的台灣農業研究新方向」。台灣省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3(2):6-11。
趙荷生。1975。外銷農產品產銷要論。正中書局。
劉祥熹。1996。「從產業觀點論述台灣地區水果出口競爭力與問題對策(下)。」農藥世界154:68-71。
謝森中、蕭國輝。1982。「農業在台灣未來經濟發展中之地位-一項具有挑戰性之課題」。自由中國之工業58(3):1-14。
謝順景。1990。「進步中的精緻農業科技」。台中區農推專訊,第101期。
Binswanger, H. P. 1978. Induced Innovation: technology, institutions, and development,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Cochrane, W. 1958.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agriculture, Minneapolis: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Feder, G., and G. O’Mara, 1981. “Farm Size and the adoption of Green Revolution Technolog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30:59-76.
Kislev, Y., and N. Shchori-Bachrach. 1971. “The Diffusion of An Innovation in the Israeli Agriculture,” Discussion Paper no. 119, Economic Growth Center, Yale University.
Kislev, Y., and N. Shchori-Bachrach. 1973. “The process of An Innovation Cycl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55(1):28-37.
Lee, K. K. F. 1987.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Aquaculture Development in Taiwan, 1953-1985,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Hawaii.
Mansfield, E. 1961.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Rate of Imitation,” Econometrica, 29(4):741-766.
Richards, J. B. 1986. Change patterns in Taiwan’s Aquaculture, 1957-1983.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Rogers, E. M. 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4th ed.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