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書目一、中文部分(一)專書 1.卜妙金(1994),中國大陸市場營銷,初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林啠生編譯(1991),現代行銷,初版,台北:洪健全基金會文經學苑。譯自嶋口充輝.石井淳蔵(1991)。 3.胡鞍鋼等(1996),中國地區差距報告,初版,致良出版社。 4.黃營杉譯(1999),策略管理,第四版,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譯自Charles W.L.Hill & Gareth R.Jones(1999)。5.張有恆(1998),物流管理,初版,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6.許長田(1996),行銷企劃案實務,初版,台北:書泉出版社,。7.許長田(1999),行銷學,第二版,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8.齊敏(1997),孫子兵法與企業管理,初版,台北:漢湘文化事業公司。9.劉美琪(1998),促銷管理-理論與實務,第三版,台北:正中書局。10.劉楚俊譯(2001),經濟發展與自由,初版,台北: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譯自Amartya Sen(1999)。11.衛興華(1993),大陸消費取向,初版,台中:夏河文化出版。12.葉春生(1992),中國大陸企業組織與管理,初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3.鄧辛未(1985),三十五年來中共經濟的演變,初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二)論文與研究報告1.黃森桂(2000),大陸所得差距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國企所,碩士論文。2.施炳楠(1996),超級市場生鮮漁產品營運績效之研究-台北市連銷超級市場之個案實證分析,基隆: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漁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3.張芬蘭(1998),養殖漁業產銷班都市行銷體系之研究,基隆: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漁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4.許素華(1993),台灣生鮮食品零售現代化對其集貨及批發體系之影響,台北: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博士論文。5.陳建洲(1999),海上箱網養殖經濟面評估,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6.劉宏祺(1995),台北市家庭生鮮水產品消費需求之研究,基隆: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漁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三)中文期刊1.周世玉、洪子健(1998),〈生鮮處理物流中心易腐產品之存貨管理與控制〉,農產運銷季刊,114(3),45-52。2. 周世玉、張麗慧(1997),〈策略群組理論與移動障礙-超市產業之應用〉,農產運銷季刊,112(9),23-30。3.周世玉、廖賢洲(1996),〈物流需求計劃系統(DRP)在農產品產地直接運銷之應用〉,農產運銷季刊,108(9),10-19。4.洪進雄、劉耀中,(1998),〈台灣農產品行銷通路之探討-以批發市場、大批發企業和物流中心為例〉,農產運銷,116(9),10-20。5.施炳楠、陳清春(1997),〈超級市場生鮮漁產品運銷之分析〉,農業金融論叢,37(1),153-179。(四)大陸官方出版品 1.中國國家統計局(1995-2000),中國統計年鑑。(五)大陸期刊1.中國水產信息網,〈珠江三角洲淡水養殖業璀璨五十年〉,中國水產信息網。2.中國水產信息網,〈山東省水產出口連續三年居全國首位〉,中國水產信息網。3.中國水產信息網,〈淺析廣東省水產品價格下滑的原因與對策〉,中國水產信息網。4.中國水產信息網(2001),〈海南省主要漁港3、4月份水產品傳銷情況〉,中國水產信息網。5.中國水產期刊(2000),〈加入WTO對福建漁業的影響及對策研究〉,中國水產信息網,第8期。6.王玉堂(2000),〈加入WTO後對我國漁業的影響及對策〉,中國漁業經濟,2,10-14。7.王玉堂(2001),〈如何確保加入WTO後我國漁業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國漁業經濟,1,21-23。8.田良(2000),〈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工作呈現四個新特點〉,中國水產信息網,第9期。9.水產養殖期刊(2000),〈海南省制定加快海洋漁業發展新舉措〉,2,10-12。10.吳萬夫(1998),〈關於海洋漁業的持續發展問題〉,海洋漁業,20(1),1-5。11.李思發(2001),〈我國羅非魚養殖業世紀展望〉,中國水產水產信息網。12.李建準(2001),〈中國加入WTO和未來漁業的發展〉,中國水產信息網,第6期。13.周粉娣(2000),〈新的水產品流通體系正在形成〉,中國水產信息網,第10期。14.洪偉東(2000),〈關於廣東漁業經濟發展的思考〉,中國漁業經濟,6,13-14。15.馬克松(2000),〈加入WTO對青島市海洋與水產業的主要影響和對策研究〉,中國水產信息網,第4期。16.孫喜模(2000),〈促進我國漁業生產再上新台階〉,中國漁業經濟研究,2,31-33。17.陳振明(1999), 可持續發展─福建水產業面向21世紀的戰略選擇〉,海洋漁業,21(1),頁5-10。18.楊有志(1998), 〈福建水產業二十年改革與發展〉,中國水產,12,47-49。19.楊寧生(2001),〈世界漁業發展的趨勢〉,中國漁業經濟,1,21-23。20.楊朝世(2000),〈加快調整海洋漁業經濟結構的構想〉,中國漁業經濟,6,17-18。21.鄥國民,何桂福(2001),〈廣東海水魚類增養殖的現狀和展望〉,科學養魚,1,6。22.鄒記興(2001),〈石斑魚在我國科技興海中的戰略地位〉,中國水產信息網,第1期。23.鄒記興,胡超群(2000),〈石斑魚高值化技術產業研究〉,中國漁業經濟研究,2,37-38。24.鄒明泉(1998),〈關於加速發展福建淡水漁業的戰略探討〉,福建水產,6(2),頁66-69。25.劉晴(2000),〈上半年水產養殖生產情況分析〉,中國水產信息網,第10期。26.農業部漁業局(2000),〈上半年全國漁業經濟形勢分析與展望〉,中國水產信息網,第7期。27.農業部漁業局(2000),〈1999年全國漁業經濟形勢分析〉,中國水產信息網,第5期。28.農業部漁業局(2001),〈2000年我國水產品進出口貿易增十強勁〉,中國水產信息網,第3期。29.農業部漁業局(2001),〈2000年我國水產品市場傳銷分析與展望〉,中國水產信息網,第6期。30.農業部漁業局(2001),〈2000年全國漁業經濟形勢分析〉,中國水產信息網,第5期。31.〈大陸都市平均每人生活支出及其比例表〉,大陸農業資訊,第二十五期。二、外文部份(一)Books1.Gary L. Lilien, Philip Kotler, K.Sridhar Moorty(1992), Marketing Models.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Editions.(二)Paper1.Richard L.Kilmer(1986), “Vertical Integration in Agricultural and Food Marketing”, Americ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68(5), 1155-1160.2.Frederick W.Bell(1986), “Competition from Fish Farming in Influencing Rent Dissipation:The Crawfish Fishery”, Americ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68(2), 96-100.3.Stuart D. Frank and Dennis R. Henderson(1992), “Transaction Costs as Determinants of Vertical Coordination in the U.S. Food Industries”, Americ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74(4), 942-950.4.Levy, David T,(1985),“The Transactions Cost Approach to Vertical Integration: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67,438-445.5.Botta.J.R. ,Bonnell G. and Squires B.E.(1987), “Effect of method of catching and time of season on sensory quality of fresh raw Altantic cod(Gadus Morhua),Journal of Food Science, 52(4):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