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詩用韻」包含了五代時期的「文士詩」與「僧侶道士詩」。大致說來古體詩比近體詩的用韻則顯得更為活潑繁複,亦能貼近實際語音,尤其是僧侶詩的詩、□與道士詩的歌、咒方面,具有相當程度的口語化傾向,因此更能夠反映出當時的實際語音與韻書之間的差距。 全文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敘述研究動機及研究範圍及方法;第二章〈五代文士詩析論〉、第三章〈五代僧侶道士詩析論〉將搜集的五代詩細分為韻段,藉以討論各韻部之間的用韻情形,為了敘述的方便,遂以攝統之;第四章〈五代詩與相關典籍、論述的比較及擬音〉對照中古時期唐詩到宋詞的音韻演變,並嘗試擬音;第五章〈結論〉說明五代詩用韻的價值。〈附錄〉則包括詩人里籍著錄表、五代文士近體詩合韻譜、五代文士古體詩合韻譜、五代僧侶道士近體詩合韻譜、五代僧侶道士古體詩合韻譜。 五代詩用韻的特色:1.蟹攝三、四等韻字混入止攝;2.蟹攝佳韻「涯、娃、佳」轉入假攝;3.江攝近宕攝而遠通攝;4.文欣兩韻因所□之韻合用而輾轉歸為一部;5.蒸韻□入梗攝;6.鼻音韻尾正處於消變過程;7.濁上變去正處於消變過程;8.五代刻本切韻殘卷中,有關「仙宣分立」及「薛雪分立」的現象,在五代詩人用韻中所呈現的情形集中在江浙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