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中文部分
1.王杏泉(1988),內政部地政司,土地徵收補償之研究。
2.交通部高速鐵路籌備處(1993),日本用地取得人員必備:說話的技巧。
3.台灣省政府地政處(1991),台灣省土地徵收作業手冊。
4.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1989),英國土地政策之研究。
5.沈文麟(1987),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政府與民眾間政策溝通之研 究。
6.汪明生(2000),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專案管理工具-方法與技術。
7.李承嘉(1995),人與地143/144期.德國建設用地取得方式概述。
8.林英彥(1982),行政院研究發展委員會,徵收補償估價之研究。
9.李欽湧(1996),巨流圖書公司.社會政策分析。
10.來璋(1974),台灣商務出版社,台灣土地徵收問題。
11.吳濟華(1995),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公共經濟學講義(土地徵收)。
12.林紀東(1977),三民書局,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
13.林基源(2000),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決策與人生。
14.林斌(1984),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衝突管理觀點之決策分析。
15.張嘉紋(2000),私立逢甲大學管理學院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我國土地徵收制度之研究。
16.黃健豪(1998),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土地徵收補償措施適當性之政治經濟分析。
17.楊忠穎(1998),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空間衝突中民眾與政府對立的政策論證。
18.楊松齡(1995),經社法制論叢第9期,財產權保障與公用徵收補償之研究。19.楊國樞、文崇一等人(1991),東華書局,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下冊。
20.葉百修(1989),作者自刊,從財產權保障觀點論公用徵收制度。
21.顏月珠(1991),三民書局,統計學。
22.邊泰明(1997),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都市土地開發課徵與協商。
23.蕭仲弘(1997),私立逢甲大學管理學院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改進我國土地徵收補償制度之研究。B.英文部份
1.Calabresi&Melamed(1972)”Property Rules,Liability Rules,And inalienability:One view of the Cathedral”.
2.Cuieford(1965)”Fundamental statistics in Psychology &Education”.
3.Demsetz(1967)”Toward a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
4.Fisher(1923)”A Theory of Primitive Society,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Law”.
5.Forester(1989),”Planning in the Face of Power”.
6.Posner(1986)”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7.Wolff(1923)”Adrances in Inhaled Drag Therapy:Beyond Tradi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