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文獻:中文部份1. 吳偉銘(1999),整合性國際物流服務之發展,第三屆中華民國物流業流通研討會。2. 陽明海運公司(1999),陽明物流中心規劃資料。3. 高雄港務局(1999,7),發展高雄港為國際物流中心委託調查分4. 林維君、楊能舒(1998),國內物流業經營現況與競爭策略分析,物流產業經營現況及策略分析研討會。5.謝欣穎(1999),從專業物流公司經營現況分析國內物流產業之發展趨勢,國立交通大學運輸工程與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6.溫秀英(1999,4,17),物流中心有待進一步整合,經濟日報。7.張美鈴(2000),大陸台商策略聯盟之模式研究-以中達斯米克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8.蘇文秀(2000),基層醫療院所策略聯盟之績效評估-以南部某眼科診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9.第一科技大學(2001,5),小港機場發展海空聯運之可行性評估。 10.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01,12),國際海運貨櫃運輸作業合理化及效率化之研究。11.高雄市政府工務局(2001,12),整合高雄海、空港暨周邊運輸系統,發展全球運籌中心規劃案。12.台糖高雄物流園區協助營運計畫。13.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1,7),由日本經驗談台灣發展全球運籌管理研討會。14.李國良、吳勝傑(2001,7),台灣地區發展國際物流之問題與對策。15.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0,10),全球運籌發展計畫。16.林燦煌(2001,7),高雄物流運籌的現況與展望產業研討會。17.劉大俊(2001,7),高雄物流運籌之現況與展望產業研討會。18.周朝國(2001,7),高雄物流運籌之現況與展望產業研討會。19.中華民國物流協會(2002,4),高雄市海空物流加值再出口產業區位規劃,研究案服務建議書。20.曾俊鵬,海運承攬運送業的理論與實務。21.交通部統計處(2001,10),台灣地區運輸倉儲及通信業產值調查報告。22.交通部民用航空局(2002,3),民航統計月報。23.王昭傑(2001),高雄港發展國際物流營運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4.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1997),新加坡倉儲物流觀摩研習論文集。25.經濟建設委員會(2000,1),發展全球運籌管理之作法與建議。26.高雄市政府(1997),亞太營運中心實質規劃及執行方案規劃研究。27.陳春益、林正章等(1999),發展高雄港為國際物流中心委託調查分析,高雄港務局。28.董成偉(1998),物流策略與資訊科技關係:台灣物流公司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9.交通部運輸研究所(1993),高雄港整體開發計畫。30.中華民國物流協會(1998),「物流產業經營現況及競爭策略分析研討會」會議紀錄。31.陳立偉(1996),企業物流外包因素與選擇準則之研究,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32.交通部航政司(1998,6),台灣地區港際整合及環島航運之研究。33.交通部運輸研究所(1999),台灣地區國際商港港埠長期發展趨勢與策略之研究。34.高雄市政府(1999),高雄港區聯外道路與高雄都會區交通運輸系統整合規劃期末報告初稿。35.高雄港務局(1997,10),高雄港整體規劃及未來發展計畫。 36.李志苔(1994),國際運輸學,財稅會計智庫。策略群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發行。37.趙義隆(1991,12),物流中心策略定位,台灣大學。38.司徒達賢(1995),資源基礎理論與企業競爭優勢關係之探討,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39.司徒達賢(2000),策略管理,台北市,源流。40.司徒達賢(1996),中小企業之策略聯盟,經濟情勢暨評論,第二卷第三期,p1-7。41.吳青松(1980),高科技廠商間聯合組職間之管理,中華民國科技管理研討會論文集。42.吳青松(1996),策略聯盟之國際發展趨勢,經濟情勢暨評論,第二卷第三期,p8-13。43.尤克熙(1995),國際策略聯盟實行條件相關因素之實證與探討-以高科技產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4.耿均、林佩芬(1997),策略聯盟之初探及實例說明,勤益學報第13期,p193-213。45.新加坡通關制度網站,http://www.wayclub.com/foreign/singa.htm.46.香港特別行政區海事處網頁,http://www.info.gov.hk/mardep.47.香港特別行政區運輸署網頁,http://www.info.gov.hk/td.48.香港港口與航運局網頁,http://www.info.gov.hk/pmb.49.香港航運管理局網站資料,http://www.info.gov.hk50.新加坡港務集團網站資料,http://www.wingaport.gov.tw.51.鹽田港網站資料,http://www.yantian-port.com.52.高雄港務局網站資料,http://www.khb.gov.tw53.財政部關稅總局網站資料,http://www.dgoc.gov.tw54.新系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網站資料,http://www.cp1.com.tw55.經濟部網站資料,http://www.moea.gov.tw56.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網站資料,http://www.moea.gov.tw/~epza57.經建會網站資料,http://www.cepd.gov.tw58.友聯儲運股份有限公司網站資料,http://www.unitop.com.tw西文部份1.Coyle. J. J., Bardi, E. J., Langley, C. J. (1996)The Management of Business Logistics, Sixth Edition.2.Keith, S., World-Class Logistics(1996): The Challenge of Management Continuous, Logistics Focus.3.Yamauchi, K.& Terasaki, M.(1994), Thoughts on Global Business: Part II.4.Willersdorf, R., G., (1991)Adding Value Through Logistics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21(4): 6-8.5.Byrne, P. M.,(1992) Global Logistics: Improve the Customer Service Cycle, Transportation & Distribution, 33(6): 66-67.6.Trunick, P. A.,(1992) Cargo Reservation Systems Move Ahead, Transportation & Distribution, 33(6): 28-32.7.Trunick, P. A., (1992)Carving a Niche in Global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 Distribution, 33(2): 57-58.8.Miller, T.,(1991) The International Modal Decision (Part I), Distribution, 90(11): 82-92.9.Boyes, J. R. C., The Professional Logistician-New Survey, Focus on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10.Cooke, J. A., (1998)Third Parties: Full speed ahead, Logistics Management & Distribution Report, 37(7): 34-35.11.Shapiro, R. D. and J. L. Heskette, (1985)“Logistics Strategy Case and Concept”, West Publishing Company.12.Thomas Kanflo(1996), “ Information Flows in Logistics Channels”, Information Systems in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13.Tompkins, James A. and Dale A. Harmelink(1994),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Handbook, Mc-Craw Hill. 14.http://www.mpa.gov.sg.15.http://www.info.gov.hk.16.http://www.city.yokohama.jp.17.http://www.port.rotterdam.nl.18.http://www.mainport.hamburg.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