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王大修(民90):九年一貫新課程─生活領域。載於台中縣中華國小九年一貫系列─生活課程研習活動演講稿,2-3頁。
王文科(民84):教育研究法(第四版)。台北市:五南書局。
王秀槐(民72):教育行動法簡介。台灣教育月刊,394期,13-19頁。
王淑芬(民89):從多元、不同的向度探討課程統整與合科教學。翰林文教雜誌月刊,12期,22-28頁。甘漢銧(民81):國小自然科學教材縱貫分析研究。台北縣: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自然組。
成映鴻(民86):兒童科學實驗。台北市:台灣書店。
江麗莉等譯(民86),Joe L. Frost著(1991): 兒童遊戲與遊戲環境(Play And Playscapes)。台北市: 五南書局。
吳芝儀、李奉儒譯(民84),Michael Quinn Patton(1990)著:質的評鑑與研究(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吳美終(民89):二年級生活課程能力指標評鑑檢核表。台北縣:鷺江國民小學。
吳海獅(民90):一年級自然科教學活動設計─認識樹爺爺。光復教育雜誌,2001第四期,44-47頁。
吳清山、林天祐(民89):課程統整。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26期,16頁。
李戊益(民89):國內科學遊戲活動之探討。台中縣自然科輔導團自然科教學簡訊,3期,3-8頁。
李坤崇(民89):主題統整課程之理念與設計。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課程統整與教學>,257-286頁。台北市:揚智文化。
李坤崇、歐慧敏(民89):統整課程理念與實務。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文生(民89):如何以行動研究來改變教師的課程地圖。教育資料與研究, 35期。25 -30頁。林怡秀(民88):國民小學課程統整模式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霓岑(民89):國民小學教師設計統整課程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姜怡秀(民89):國民小學生活課程網路教學資源中心規劃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柯 份(民90):生活課程學校本位之行動研究。載於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政策與執行整合研討會─生活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手冊,45-56 頁。台北縣: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柯啟瑤(民89):「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架構理念與做法。翰林文教雜誌月刊,8期,23-24頁。紀肇聲(民76):科學玩具製作。台中縣:龍山國小。
夏林清(民86):實踐取向的研究方法。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99-120頁。台北市:巨流文化出版公司。
夏林清、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譯(民86年),Altrichter,Posch & Somekh等著:行動研究方法導論。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秦麗花(民90):教師行動研究快易通。台南市:翰林出版有限公司。
高志文(民86): 盼中學科學展勿淪為學校業績,台灣日報,3月18日,第7版。
高強華(民83):論開放教育課程統整與教學效率。台灣教育月刊,524期,15-23頁。
高新建(民89):發展以基本能力及能力指標為本的統整課程。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課程統整與教學>。91-117頁。台北市:揚智文化。
張世平(民80):行動研究法。載於黃光雄與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341-72頁。台北市︰師大書苑。
教育部(民87):國民教育階段課程總綱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8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第一學習階段)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許銘欽(民90):認識九年一貫課程中的生活課程。南一新講臺季刊,5期,16-21頁。
郭金水(民89a):日本小學校「生活科面面觀」(一):回顧與前瞻。教育研究雜誌,73期,86-90頁。郭金水(民89b):日本小學校「生活科面面觀」(二):本色與特質。教育研究雜誌,74期,61-67頁。郭重吉(民84):中學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郭靜晃譯(民82),J.E.Johnson等著(1991)。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Play And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台北市:揚智文化公司。
陳伯璋(民79):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法。台北市:南宏書局。
陳伯璋(民84):我國中小學課程統整與連貫問題之檢視。臺灣教育月刊,540期,11-15頁。
陳伯璋(民88):九年一貫課程的理論及理念分析。載於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的新紀元,1-6頁。中華民國教材發展協會。
陳忠照(民89):圓一個快樂童年的夢----親子科學遊戲的實施。國民教育,40期5卷,26-32頁。陳芙蓉(民89):愛籽國小「主題活動」統整課程發展之研究。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美如(民84):躍登教師行動研究的舞臺:課程行動研究初探。國民教育,35期12卷,21-28頁。陳泰然(民90):生活課程教材綱要之教材研發理論與實務。載於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政策與執行整合研討會─生活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手冊,72-75頁。台北縣: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陳淑敏譯(民86),Joe L. Frost著(1991): 兒童為什麼遊戲。載於兒童遊戲與遊戲環境(Play And Playscapes),1-27頁。台北市:五南書局。
單文經(民82):課程與教學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彭筠芝(民88):國民小學教師課程設計專業內涵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彭麗琦 (民89):學校本位教師進修之研究--以發展生活科課程方案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賀慧玲(民81):幼兒玩具的含意、重要性與價值。國教天地,91期,28-34頁。黃天中(民73):幼兒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黃永和(民88a):Fogarty的十種課程統整方式。教師之友,39期4卷,10-21頁。黃永和(民88b):課程統整的理論與方式之探討。新竹師院學報,12期,231-260頁。黃政傑(民80):以科技整合促進課程統整。教師天地,52期,38-43頁。黃意舒(民85):兒童行為觀察法與應用。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瑞琴(民85):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慧仙(民89):天藍國小「主題活動」的成長足跡:一個統整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鴻博(民85): 國民小學學校中的科學展覽活動。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2期, 3-22頁黃鴻博(民87):在國民小學實施STS教育之合作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黃譯瑩(民87):課程統整之意義探究與模式建構。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期4卷,616-633頁。
黃譯瑩(民89):「開放」之後,九年一貫課程中教科書的再建構:以社會學習領域為例。師大學報:教育類45期2卷,17-36頁。
楊忠樵(民89):以製作科學玩具輔助國小學童自然科學習之研究─以電磁鐵為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楊思偉(民90):小學生活領域課程理念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85期,92-96頁。楊紹旦(民72):行動法研究法及其實例(上)。國教輔導月刊,20期4卷,5-4頁。楊錦花(民90):在生活課程中的製作活動。翰林文教雜誌,18期,45-47頁。葉興華(民89):我國國小推行課程統整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賈馥香(民63):教育概論。台北市:五南書局,73-80頁。
廖鳳池(民79):行動研究簡介。諮商與輔導月刊,60期,5-9頁。廖鳳瑞(民85):教師日誌─教師的省思與成長。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設實驗幼稚園編著:開放的足跡,209-234頁。台北市:光佑文化事業公司。
齊建芳、王智霞、李開龍譯,(Breakwell G.M.著)(民84):訪談技巧。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股份有份公司。
劉士華(民75):中小學科學展覽之檢討。科學月刊, 17期5卷,394-395頁。歐用生(民78):質的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歐用生(民85):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歐用生(民86):從教師專業自主談教科書開放。政策月刊,26期,8-9頁。歐用生(民87):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期1卷,1-22頁。歐用生(民88a):九年一貫課程之「潛在課程」評析。載於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的新紀元,7-15頁。中華民國教材發展協會。
歐用生(民88b):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市: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毅 振(民83):玩具的教育價值。父母親月刊,110期,42-45頁。
蔡清田(民86a):教育改革的革新觀點與策略。載於高雄市政府公教人力發展中心主編教育學術叢書2:教育改革 ,139-165頁。高雄:高雄市政府公教人力發展中心。
蔡清田(民86b):以行動研究為依據的教師在職進修與專業成長。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與師資培育 (1997年刊) ,129-154頁。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蔡清田(民88):課程研究現況分析與趨勢展望。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教育學研究方法論文集 ,153-172頁。高雄市:麗文文化公司。
蔡清田(民89):行動研究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上的應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工作坊資料集邁向課程新紀元(二),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編印,279-303頁。
鄭淑慧(民89):國民小學課程統整設計之個案研究~以華山國小為例。花蓮師院國教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蕭次融、羅芳晁、房漢彬、施建輝(民88): 動手玩科學。台北市: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
蕭雅惠、張靜嚳(民90):教師自編教材從懷疑到了解的轉變。載於落實九年一貫課程數理教師培育研討會論文集,48-56頁。國立台灣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賴秀芬、郭淑珍(民86):行動研究。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239-248頁。台北市:巨流文化出版公司。
賴雅芬(民86):國小教師利用鄉土教學活動進行環境教育之參與式行動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鍾聖校(民87):國小自然科課程教學研究。台北市:五南書局。
簡毓玲、徐儷嘉、李琴貞、蕭靜宜、李玉貴(民89):九年一貫實驗課程的規畫與實做。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四):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實例集,151-153頁。台北縣: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簡馨瑩(民86):學科間課程統整方法之初探。教師天地,89期,50-56頁。饒見維(民85):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書局。
饒見維(民89):如何培養教師之課程設計能力以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教育資料與研究,34期,1-17頁。英文部份
Beane, J. A. (1997). Curriculum Integration--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 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Bruner, J. S.(1972). The nature and use of immatur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127,687-708.
Clark, C. M. & Yinger, R. J. (1977). Research on teacher thinking. Curriculum Inquiry, 7(4), 279-304.
Dansky, J. L. (1980). Make-blieve: A medi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y and creativity. Child Development,151,576-579.
Elbas, F.(1991).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wey, A. (Ed),The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pp.365-367) . New York:Macmillan.
Guba, E. G. & Lincoln, Y. S. (1989). 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 . California: SAGE Publishing, Inc.
Lieberman, J. N. (1997). Playfulness: Its relationship to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 New York,Academic Press.
Miles, M. B. & Huberman, A. M. (1994).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N. 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Piaget, J.(1962). Play and diverget thing in Childhood. New York,Norton.
Shulman, L. S.(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5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