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01.8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8 22:2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慕迪
研究生(外文):Mu Di Chen
論文名稱:國小教師利用科學博物館教育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的合作模式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Cooperative Modle of Elementary Teachers Using Science Museum to Develop School-based Curriculum
指導教授:高文民高文民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中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自然科學教育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5
中文關鍵詞:科學博物館教育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外文關鍵詞:Science museum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0
  • 點閱點閱:104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3
中文摘要
能否得到適切而充分的資源,是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計劃中所必須關切的重要事項,也是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成功的因素之一(高新建,民88)。研究者任教於台中市小學,深感教師平日教學繁忙,如要自行設計課程或製作教具實屬不易,若能利用學校鄰近科博館之便,運用社區充沛的資源與地方特色,發展出一套可行之館校合作模式,一方面可提供科博館教育活動之設計與資源之提供的參考,一方面可增進其他學校利用科博館之教育資源進行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參考。
故本研究以台中市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主要利用自編之「國小教師利用科學博物館教育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之調查問卷」做為了解教師利用科博館教育活動或資源進行教學的情況與遭遇的各個面向的困難,進而試探教師利用其相關教育活動或資源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之意願,及可能的合作策略,進一步可提供科博館設計或修改教育活動與資源的參考,以協助學校與科博館的互動或資訊交流,建立可行性的合作模式,達成整合制式與非制式教育的資源。
歸納資料分析結果,得到以下結論:
一、國小教師對於科博館教育活動與資源的實際經驗中,在動態資源的利用方面,以導覽解說或科學演示為最常使用的資源;而需主動詢問或探知的資源則明顯不被利用。
二、有約六成的教師在一年當中利用科博館教育資源的次數只有一到二次,而與科博館距離的遠近與利用科博館的頻率有明顯差異,利用科博館教育資源頻率較高的學區依序為:北區、西區、西屯區。
三、教師所遇到的困難有:本身對科博館相關資訊認識不足、學生秩序不好 控制、學校調課不易、交通不便、展示說明資料不足、解說員不足等。與民86年靳知勤教授的研究發現差異不大。
四、有9成以上的教師對於利用科博館教育發展學校本位課程持肯定的態度,且有4成的教師認為影響利用科博館教育發展學校本位課程最重要的因素是來自於科博館所提供的資源或合作模式。
五、教師認為欲利用科博館教育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建議科博館提供的資源或合作管道有: 多舉辦教師研習,增進教師對科博館教育資源之了解、擴大到校服務範圍,主動推展科學教育、提供教師相關資料或教具等。
六、教師認為欲利用科博館教育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建議學校行政單位提供的協助有:協助預約活動內容、支援教學資源、提供人員協助、簡化行政程序等。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對以科博館教育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在教師本身、學校行政單位與科博館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以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合作模式。
A Study on Cooperative Model of Elementary Teachers Using Science Museum to Develop School-based Curriculum
MU-DI CHE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ooperating mode useing the education of science musuem to develop school-based curriculum by elementary teachers in Taichung City .In this study data were collected via survey . The subjects for the survey are 410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includes the cognition,methods,difficulties in the use of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from the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nd also the attitude toward develop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data and the interviews,this study comes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First,among these educational resources from science museum,the teachers tend to use more dynamic activities than static ones .
Second, approximately sixty percent of teachers used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from science museum only once or twice last year.The frequency of using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science museum related to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chool that they teach and the science museum.The teachers of the schools in the north of the city(where the museum is located)apparently use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more frequently than the teachers from other part of the city.
Third, the difficulties that teacher encounter in using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science museum include: the knowing of the information of science museum is not enough; students’ behavior can’t be well controlled;the traffic is inconvenient ;the illustration ,material and interpreters are not enough.
Fourth,more than ninety percent of the teachers are in the affirmative to use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science museum to develop school-based curriculum.
Fifth,most of the teachers suggested the science museum to provide resources or channel to use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science museum to develop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s following:to hold more teachers’ workshops , to promote the knowing of information of science museum of teachers’,to expand the service to school ,to take the initiative in providing the relvant information and teaching aids for teachers.
Sixth, most of the teachers suggest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to assist using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science museum to develop school-based curriculum :to assist reserving activities,to support teaching resources and staff,and to simplify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Based upon the conclusions,we provide suggestions to the science museum,schools,and teachers.We also want to establish a practical cooperative mold between schools and the science museum in the future.
Keywords :Science museum;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SBCD)
目錄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I
目錄……………………………………………………..……...….V
附錄………………………………………………….……….….VII
表目次………………………………………………….…….…VIII
圖目次…………………………………………………….….……X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待答問題……………………………………..………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五節 名詞界定……………………………………..………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科學博物館的發展……………………….….………8
第二節 科博館教育活動與資源……………………..……...11
第三節 教師從事博物館教學之困難………………..…...…15
第四節 學校本位課程的價值與發展………………....…….16
第五節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類型與模式………………….21
第六節 科博館與學校的合作模式………………………….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37
第二節 研究對象.…………………………………….….…38
第三節 研究工具.…………………………………….…….41
第四節 研究實施程序與流程…………….………….….…44
第四章 研究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問卷調查結果之分析討論……….………….…….46
第二節 訪談結果之分析討論…………….………….….…64
第三節 利用科博館教育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的合作模式...6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71
第二節 建議……………………………….……..…….…...77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81
英文部分.……………………………………………….….88
附錄
附錄一 國小教師利用科博館教育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之現況與合作模式調查…………90
附錄二 國小教師利用科博館教育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之現況與合作模式之訪談大綱…94
表目次
表2-1 科學博物館演進歷史………………………………………………...10
表2-2 Eggleston 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類型..……………………………...21
表2-3 科學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之異同………………………………...31
表3-1 八十九學年度台中市各區教師人數………………………………...38
表3-2 台中市各區教師樣本人數…………………………………………...39
表3-3 訪談教師基本資料………………………………………………...…40
表3-4 研究實施程序………………………………………………………...44
表4-1 教師使用科博館教育活動與資源的頻率…………………..……….47
表4-2 學區使用科博館教育資源的情形……………………………….…..48
表4-3 教師對科博館的實際經驗…………………………………………...49
表4-4 教師利用科博館之實際經驗人數統計及各項教育資源平均數.…51
表4-5 教師利用科博館教育活動與資源進行教學的動機……….………..52
表4-6 教師利用科博館教育活動與資源的方式…………………………...53
表4-7 教師使用科博館設計之活動學習單情形……………………...……54
表4-8 教師利用科博館教育活動與資源曾經遭遇的困難:在本身教學
方面………………………………….………………………………55
表 4-9 教師利用科博館教育活動與資源曾經遭遇的困難:在學校行政
支援與配合方面…………………………….……………………..…56
表4-10 教師利用科博館教育活動與資源曾經遭遇的困難:在科博館方
面…….………………………………………………………………57
表4-11 教師建議科博館提供之教育資源…………………………………...58
表4-12 教師認為利用科博館教育進行教學較合適之方式……………….. 59
表4-13 教師認為利用科博館教育較利於學生學習之方式……………...…60
表4-14 教師建議科博館提供之合作管道………………………………...…60
表4-15 教師建議學校提供有利於利用科博館教育資源的策略………...…61
表4-16 教師認為欲以科博館教育發展學校本位課程最重要的因素來源...62
表4-17 教師對以科博館教育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的看法………………...…63
圖目次
圖2-1 Brady 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類型……….…….22
圖2-2 Marsh 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類型……….…….23
圖2-3 羅清水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類型……….…….23
圖2-4 胡應銘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類型……….…….24
圖2-5 Skilbeck 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程序…….…….25
圖2-6 OECD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模式……….…….26
圖3-1 研究流程………………………………………..45
圖4-1 教師利用科博館教育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的
合作模式…………………………..………..69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于瑞珍(民86):科學博物館的演進。科技博物,1(1),6-1。
于瑞珍(民86):現代科學博物館的學習特徵。科技博物,1(3),4-7。
于瑞珍(民87):博物館為學校做些什麼。博物館與學校合作實務研討會:學校
利用博物館資源網絡之建立。國立科學博物館。87-94。
中國大百科全書(民81):錦繡,台北。18-19。
王文科(民88):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啟祥(民91):博物館與社區互動模式初探。博物館學季刊,16(1),27-33。
王啟祥(民84):高雄市中小學對本館教育活動需求之研究。科技博物,1(1)
,44-55。
王維梅 譯;Danilov,Victor J.原著(民76):博物館是未來教育的新工具。博物
館學季刊,1(1),31-38。
王維梅 譯;Danilov,Victor J.原著(民77):科學中心的永久展示。博物館學季
刊,2(1),37-49。
台中市九年一貫課程科技領域種子教師研討會(民89)。台中市教育局。
左曼熹(民81):談教材教具外借服務:以芝加哥費氏博物館為例。博物館學季
刊,6(1),69-74。
左曼熹 譯;Ingle,Marilyn原著(民81):學生觀眾對博物館教育活動的看法。
博物館學季刊,6(2),13-18。
左曼熹(民87):博物館參觀教學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展示參觀活動單。載於國
立彰化師範大學主編:非制式與專題導向科學教育研習會研習手冊
,134-141。
安奎(民78):美國博物館之教育活動研究。台灣省立博物館年刊,32 ,127。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
改會。
何青蓉、黃淑芳(民86):博物館教育政策之規劃-以台灣省立博物館為例。博
物館學季刊,11(4),45-53。
吳明清(民8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吳國淳(民87):博物館中的學習。博物館與學校合作實務研討會:學校利用博
物館資源網絡之建立。國立科學博物館。
李子建、黃顯華(民85):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台北:五南。
李麗芳(民86):博物館學習與學校教育的互動。博物館學季刊,11(3),3-9。
李坤崇、歐慧敏(民89):統整課程理念與實務。台北:心理。
呂木琳(民80):博物館教育剖析。博物季刊,1(1),41-42。
呂秀玉(民87):故宮博物院學生文物教育的理念與實際。博物館與學校合作實
務研討會:學校利用博物館資源網絡之建立。國立科學博物館。
呂秀玉(民88):博物館行銷與學校團體---以「張大千、畢卡索東西藝術聯
展」參觀為例。博物館學季刊,13(2),57-62。
周淑卿(民85):我國國民小學課程自由化政策趨向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 教育
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仲剛譯(Hennigar Shun,John原著)(民80):博物館與學校教師之對話-學
校教師如何利用博物館資源。博物館學季刊,5(4),9-17。
林秀容(民87):淺談學校本位的課程與教學。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
編: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創新。台北:揚智文化。
林清山(民87):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
林振春(民86a):以學校為本位推動社區文化。台灣教育,558,10-19。
林振春(民86b):社區終身學習的困境與展望。社教,82,28-34。
林振春(民86c):學校社區化。國民教育,37(6),7-15。
林明美 譯(Peter Ames原著)(民79):認識博物館的教育潛能。博物館學季刊,
4(3),3-6。
林瑞英 譯(David J. Johnston & Leonie J. Rennie原著)(民85):在科學博
物館互動展示中觀眾學習的認知。博物館學季刊,10(4),63-68。
邱兆偉等(民80):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輔助中小學教育功能之整體規劃。高雄: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岳美群 譯(Steven A. Griggs原著)(民77):博物館展示之評量。博物館學季
刊,2(2),25-33。
洪哲義(民86):社區與學校。台灣教育。558 ,20-27。
侯文忠(民91):博物館的教育資源-以自然科博博物館為例。文教基金會會訊,61,16。
施明發(民87):發展以情意學習為主的博物館教育。21世紀博物館的新視覺:
博物館長論壇---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歷史博物館。
施明發(民89):如何規劃博物館教育活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行政院。
高慧芬(民86):從教師的社會角色檢視博物館的成人教育功能:以國立自然科
學博物館為例。11(4),71-83。
高慧芬(民87):博物館資源、學校教師與多元化的教育。博物館與學校合作實
務研討會:學校利用博物館資源網路之建立。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9-104。
徐薇(民88):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運用社區資源教學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民8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張嘉育(民87):認識學校本位課程。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學校本
位課程與教學創新。台北:揚智文化。
張嘉育(民88):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張淑智(民87):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劇場教室設計原理。博物館學季刊,12(4)
,59-65。
張淑智(民88):博物館劇場教室單元活動設計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譽騰(民76):科學博物館教育活動之理論與實際。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張譽騰(民82):科學博物館在社區的教育角色初探。博物館學季刊,7(2),25-29。
張幸愉(民83):國民小學運用社區資源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張德永(民84):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創造學校、社區雙贏的新時代。
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165-183。台北:師大書苑。
許功明 譯;Bailey,Anne Lowrey原著(民78):如何掃除科學文盲:指導教師
們從事科學教育。博物館學季刊,3(1),31-35。
教育部(民87):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教育部。
教育部(民8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手冊1-4。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9):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陳玫岑整理,Alex McCuaig主講(民):博物館與展示設計的趨勢與方向。科技
博物,3(3),69-76。
陳奎熹(民84):學校與社區的關係。教師天地,76 ,18-20。
陳惠美 譯;Bierbaum,Esther Green原著(民79):科學博物館的科學教育。
博物館學季刊,4(3),31-38。
陳慧娟 譯;Carter,John C.原著(民81):博物館教育政策的擬定。博物館學
季刊,6(1),387。
陳輝樺(民87):科學中心的科技展示。博物館學季刊,12(1),39-49。
陳輝樺、黃釗俊、劉德勝、王明仁(民87):科學博物館教育活動的學習理念探
討。邁向二十一世紀科學博物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科學工藝博物
館(未出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處(民74):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教育活動計劃。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民86):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簡介。台中。
黃瑞琴(民86):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明月(民86):博物館與自我導向學習。博物館學季刊,11(4),31-36。
黃淑芳(民86):現代博物館教育理念與實務。台北:省立博物館。
黃釗俊(民78):”各級學校如何利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校長及教師座談會意
見調查報告。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黃釗俊(民80):輔助偏遠地區中小學參觀活動問卷調查報告。台中:國立自然
科學博物館。
黃釗俊(民87):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展演活動之類別探討。博物館學季刊,12
(4),43-57。
黃義雄譯(Hodgson,Judith原著)(民80):館校合作與教師訓練。博物館學季
刊,5(4),55-62。
黃譯瑩(民88):從課程統整的意義與模式探究九年一貫新課程之結構。載於中華
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
(下冊),258-274。
黃雅瑛(民90):國小教師課程決定及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41-48。
郭丁熒(民79):由教育意義與本質談博物館教育功能之發揮。博物館學季刊,5
(3),53-56。
郭至和(民88):台中市鄉土教學活動課程實施之研究。國立台中師院國民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
靳知勤(民83):由科學教育的目標看科學博物館在教育上的定位。博物館學季
刊。8(2),65-70。
靳知勤(民86):教師對科學博物館教學資源認知、運用之現況與障礙。教育研
究資訊5(4),102-118。
靳知勤(民87):榮耀的故事─一位國小自然科教師博物館教育能力的成長歷程。
第十四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
所。357-363。
靳知勤、劉冠任(民87):以STS理念推展科學教育-非制式教育環境中的可行
策略。博物館學季刊。12(3),91-100。
游家政(民86):社區資源在教學上的運用。國教園地,59/60,63-69。
曾信傑(民87):博物館與社會資源之結合: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國立
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貴玉 譯(David A. Ucko原著)(民77):科學素養與科學博物館之展示。博物
館學季刊,2(1),17-22。
楊翎 譯(Elizabeth Patton原著)(民86):博物館走進校園-教師文物借貸措
施。博物館學季刊,11(3),61-64。
漢寶德(民76):博物館是開放的學校。博物館學季刊,1(3),1。
漢寶德(民77):教育、文化與科學博物館。科學月刊,19(10),724-725。
漢寶德(民81):如何加強與各級學校教育結合以實現整體教育理想。台中:國
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鄭智霖(民89):影響觀眾在科博館劇場教室中從事學習的因素-科學解說人員
的觀點。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清田(民89)學校整體課程之設計之推動策略與具體行動。台中市九年一貫課
程科技領域種子教師研討會。台中市教育局。
歐用生(民74):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復文。
歐用生(民83):課程發展模式探討。高雄:復文。
歐用生(民88):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1)
,22-32。
歐用生(民78):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民8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內涵與特色。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
發展學會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二)。
劉幸真譯(Nina Jensen原著)(民80):博物館的兒童、青少年與成人觀眾。博
物館學季刊,5(4),3-8。
劉幸真(民81):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觀眾意見調查報告。博物館學季刊,6(2)
,51-58。
劉幸真(民86):學校到博物館參觀教學之探討-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星象教
學談起。博物館學季刊,11(3),39-49。
劉婉珍(民83):博物館成人教育特性與實踐。博物館學季刊,8(4),58。
劉婉珍(民86):美術館與學校的合作與互動。博物館學季刊,11(3),11-18。
劉婉珍(民86):美術館教育的特質與發展。博物館學季刊,11(4),55-61。
謝文和 譯(Abigail Housen原著)(民81):了解博物館觀眾的三種方式。博物館
學季刊,6(2),25-34。
謝文和 譯:Susannah Cassedy O’ donnell原著(民86):紐約市立博物館學校-
一個學習過程。博物館學季刊,11(3),55-59。
謝文和(民89):博物館與學校的教育夥伴關係。博物館學季刊,14(2),15-21。
謝鴻儒(民87):國小教師戶外教學現況與障礙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
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靜(民89):學校本位行動研究的實務。教育資料與研究,35,19-23。
簡明大英百科全書(民78)台灣中華書局,台北,38-39。
貳、英文部分
Baird,D.M.(1986):Science museums in the modern world.Curator,29(3),pp.213-220.
Bitgood,S.(1988):A comparison of 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 Technical Report No.88-10.
Brady, L.(1987a):Curriculum development(2nd ed).Sydney:Prentice Hall,pp25.
Elizabeth Patton:(1985)The Museum Goes to School:Creating Loan Materials for Teachers. Museum News,June,pp.17-24 .
Field Museum Harris Educational Loan Center. Museum to Go,pp.13.
Hooper-Greenhill,E.(1991): Museum and Gallery Education. Leicester,London and New York: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pp.152.
Igoe,K.(1993):Advancing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museums. ICON News,1(2),8.
John Hennigar-Shuh(1984):Talking with Teachers about Museums in Nova Scotia Museum,Vol.36,No.4,pp.184-189.
Judith Hodgson(1986):Teaching Teachers Museums Team Up With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Museum News,June 1986,pp.29-35.
MacLeod,B. and Keirstead,M (1990).Museums and schools:partners in education. Museum quarterly, Aug. 1990,pp17-22.
Marsh,C., Day C., Hannay, L. & McCutcheon, G.(1990):Reconceptualiz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ondon:The Falmer Press.
McManus,P.M.(1992):Topics in museums and science education .Studies in Science Education,20,pp.157-182.
Museums for a New Century (1984) Commission on museums for a new century .Washington,D.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
OECD(1979):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aris:OECD.pp.36.
Robert,A.(1989):Children don’t like museums.Museum,41(2),pp.72-75.
Skilbeck,M. (1984):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ondon:Paul Chapman.pp.231.
Susannah Cassedy O’ Donnell(1995):The New York City Museum-A Learning Process. Museum News,May/June pp.38-68.
Teaching Teachers Museums Team Up With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Museum News,June 1986,pp.29-35.
Woff,Richard(1998):Museum Education and the School Curriculum .Journal of Education in Museums,19,pp.10-1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陳輝樺(民87):科學中心的科技展示。博物館學季刊,12(1),39-49。
2. 張譽騰(民82):科學博物館在社區的教育角色初探。博物館學季刊,7(2),25-29。
3. 張淑智(民87):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劇場教室設計原理。博物館學季刊,12(4)
4. 林振春(民86c):學校社區化。國民教育,37(6),7-15。
5. 呂木琳(民80):博物館教育剖析。博物季刊,1(1),41-42。
6. 李麗芳(民86):博物館學習與學校教育的互動。博物館學季刊,11(3),3-9。
7. 王啟祥(民84):高雄市中小學對本館教育活動需求之研究。科技博物,1(1)
8. 王啟祥(民91):博物館與社區互動模式初探。博物館學季刊,16(1),27-33。
9. 于瑞珍(民86):現代科學博物館的學習特徵。科技博物,1(3),4-7。
10. 于瑞珍(民86):科學博物館的演進。科技博物,1(1),6-1。
11. 黃明月(民86):博物館與自我導向學習。博物館學季刊,11(4),31-36。
12. 黃釗俊(民87):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展演活動之類別探討。博物館學季刊,12
13. 郭丁熒(民79):由教育意義與本質談博物館教育功能之發揮。博物館學季刊,5
14. 游家政(民86):社區資源在教學上的運用。國教園地,59/60,63-69。
15. 歐用生(民88):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