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72.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2 23: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文雄
論文名稱:中部地區國小學童能源知識與態度之調查研究
指導教授:劉惠元劉惠元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中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自然科學教育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7
中文關鍵詞:能源知識能源態度能源知識來源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8
  • 點閱點閱:63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中部四縣市國小學童的能源知識與能源態度,同時探討學童獲得能源知識的途徑為何,以期改進能源教育。本研究的具體目的有下列三個:
一、了解中部地區國小學童在下面幾個變項中,能源知識與能源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這些變項包括:地區、年級、性別、學校規模、家長學歷、家長職業等等。
二、了解中部地區國小學童的能源知識來源的情形。
三、了覺學童的能源知識與能源態度之間是否有相關。
本研究採用量的研究,根據相關文獻報告與研究目的,擬定調查問卷。問卷回收後經由適當的統計分析方法分析資料,進行考驗。將研究主要發現敘述於下:
一、學生的能源知識來源:學生普遍認為學校上課是他們獲得能源知識的主要來源,其次是家人、電視及電腦網路。
二、學生認為值得開發的能源:整體學生認同的能源為太陽能、水力、風力等。
三、能源知識分析:女生優於男生;六年級學生優於三年級學生;不同縣市學生在整體能源知識上有顯著差異;不同規模學校的學生在整體能源知識上有顯著差異存在;不同家長學歷、職業的學童在整體能源知識上有顯著差異存在;不同能源知識來源的學生在整體能源知識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四、能源態度分析:六年級學生在能源態度表現顯著優於三年級學生。
五、中部學生的能源知識與能源態度之間有正相關的關係。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energy knowledge , energy attitude ,and sources of energy knowledge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aiwan, Expect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of energy. There are three concret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1.To analyze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variables in energy knowledge and energy attitude. The variables include area, grade, gender, school scale, parents’ record of formal schooling, parents’ occupation, and the major sources of energy knowledge etc..
2. To understand that students’ sources of energy knowledge.
3. To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students’ energy knowledge and energy attitude.
The study adopted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study purpose, that made by a questionnaire developed by the researcher himself. After formal test, the statistics procedures employed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basic data were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Means, T-test, one way ANOVA, two way ANOVA, MANOVA , Scheffe, χ2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Students think that the main sources of energy knowledge were from class, family, TV, and on the Internet
2. Students think it’s worth to develop the merits of solar energy, waterpower, wind power.
3.There exist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nergy knowledge among gender, grade, school scale, parents’ record of formal schooling, parents’ occupation, and the major sources of energy knowledge.
4. There exist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nergy attitude in different grades.
5.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 energy knowledge and energy attitude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aiwan.
摘要…………………………………………………………………… Ⅰ
目錄…………………………………………………………………… Ⅳ
表次…………………………………………………………………… Ⅶ
圖次…………………………………………………………………… Ⅹ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的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的重要性………………………………………… 3
第三節 研究的動機…………………………………………… 6
第四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假設…………………………………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六節 名詞解釋………………………………………………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能源問題……………………………………………… 11
第二節 我國能源概況………………………………………… 17
第三節 不同變項間能源知識之相關研究…………………… 23
第四節 不同變項間能源態度之相關研究…………………… 32
第五節 能源知識來源………………………………………… 36
第六節 能源教育的實施……………………………………… 3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9
第二節 研究流程……………………………………………… 50
第三節 研究樣本……………………………………………… 5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63
第一節 學童能源知識來源樣本分析………………………… 63
第二節 學童認為未來最值得開發的能源…………………… 71
第三節 不同性別學童能源知識與能源態度分析…………… 77
第四節 不同年級學童能源知識與能源態度分析…………… 80
第五節 不同縣市學童能源知識與能源態度分析…………… 83
第六節 不同學校規模學童能源知識與能源態度分析……… 89
第七節 家長學歷對學童能源知識與態度影響分析………… 94
第八節 家長職業對學童能源知識與態度影響分析………… 98
第九節 能源知識來源對學童能源知識與態度影響分析…… 102
第十節 能源知識與能源態度之相關……………………… 10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5
第一節 結論…………………………………………………… 105
第二節 建議…………………………………………………… 111
第三節 對為來研究的建議…………………………………… 115
參考書目……………………………………………………………… 117
中文……………………………………………………………… 117
外文……………………………………………………………… 123
附錄…………………………………………………………………… 127
附錄一 母群體之最低樣本數表……………………………… 127
附錄二 學生能源知識之雙向細目表………………………… 128
附錄三 能源知識預試問卷…………………………………… 129
附錄四 學生能源態度之雙向細目表………………………… 134
附錄五 能源態度預試問卷…………………………………… 135
附錄六 問卷審查專家學者名單……………………………… 137
附錄七 能源態度量表信度分析表…………………………… 138
附錄八 能源知識問卷鑑別度分析…………………………… 139
附錄九 能源知識與能源態度相關…………………………… 140
附錄十 能源知識正式問卷…………………………………… 141
附錄十一 能源態度正式問卷………………………………… 146
王文科(民87)。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王佩蓮(民85)。探討我國都會區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生對能源之意識。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7,65-81。
王秋絨(民80)。批判教育論在我國教育實習制度規劃上的意義。台北:師大書苑。
台灣師範大學(民82)。節約能源常識,低、中、高年級。台北市:台灣師範大學。
田振榮(民82)。美國能源教育發展的經驗。能源季刊,23(2),10-21。
田振榮(民86)。高工學生的能源態度。技術與職業教育,38,39-41。
田振榮、宋修德(民82)。能源教育研習對國民中小學相關科目教師能源
態度改變之分析。能源季刊, 23(4),1-14。
行政院(民85)。台灣地區能源政策。台北市:行政院第3490次會議。
吳志剛(901218)。土魯瓦第一個滅於大自然的國家。國語日報,八版。
吳京一(民83)。中小學能源教育的現況調查、高中、高職學生教師意願
調查(第一年):國科會計劃成果報告NSC-83-C111-S-003-008-EN。
吳京一(民84)。我國都會區高級中學及工業職業學校學生對能源之意識
-與日本、英國比較說起-。師大學報,40,419-442頁。
吳京一(民86)。中小學能源教育的現況調查-我國高級中學教師的能源
意識。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42,1-12。
吳明隆(民90)。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
限公司。
李季品(民90a)。在生活中推展能源教育 台南縣六甲國小。能源報導,1
,22-24。
李季品(民90b)。蘊含一種理想 照南國小。能源報導,11,18-20。
李茂政譯(民76)。影響態度與改變行為。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
李雅如、郭重吉、耿正屏(民85)。高中教科書內能源教育之內容分析。
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7,38-57。
周談輝、田振榮(民81)。國民小學如何實施能源教育。台北市:三民國
民小學。
易洪庭(民82)。全面落實推動能源教育。台北市:經濟部能源委員會。
林佳靜,(民90a)。創造獲利與節能雙贏局面 新光三越台南店。能源報導,8,21-23。
林佳靜(民90b)。風沙中綠洲-苗栗縣大山國小。能源報導,2,22-24。
林炎旦、林清平、林黎子(民85)。師範學院學生能源教育需求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年報,2,285-306。
林金塗(民82)。我國能源教育現況與實施策略。台南家專學報,12,
339-358。
林清山(民89)。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林清平(民84)。師範學院學生能源態度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26,307-336。
林清平(民86)。國民小學教師能源教育需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學報, 28,187-225。
林清平(民87)。國小能源教育推展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9
,243-264。
林絲雯(民87)。紮根與落實的教育。能源報導,3,9-11。
能源報導編輯室(民90a)。明日能源 環保當家。能源報導, 8,4。
能源報導編輯室(民90b)。新世紀、新努力方向。能源報導,12,32-34。
康國裕(民80)。節約能源之新科技。能源季刊,21(2),26-44。
康國裕(民82)。全面推動及落實能源教育。能源季刊,23(3),1-8。
康國裕(民86)。從節約用電談能源教育推動。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
40。
康國裕(民90)。落實能源教育的重要性。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62,
2-4頁。
張玉燕(民84)。從能源教育談活動設計生活化的構想。科學教育研究與
發展季刊,1,120-133。
張彩鳳(901130)。提倡能源教育--中市東峰國中獲獎。國語日報,十五版。
張紹勳、張紹評、林秀娟(民89)。統計分析。台北市:松崗電腦圖書公司。
許志義(民83)。論當前能源教育推展方向。能源季刊,24(1),1-7。
郭實渝(民89)。環境倫理與生態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專輯,25,79-98 。
陳文樹(民90)。全球石油儲量之預估與油田分布。能源報導,11,27-31。
陳芃(民90a)。由坦克車上煎蛋看現代生活。能源報導,2,37。
陳芃(民90b)。釜底抽薪是妙招?從使用美元看能源。能源報導,4,37。
陳建州(民89)。家庭社經地位高低與學業成就差異的因果關係。教育社
會學通訊,26,20-23。
陳建州(民90)。高級職業學校教師能源認知、能源態度與能源教學策略
關係之研究。彰化市:彰師大工業教育系博士論文。
陳美如(民88)。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學校知識--多元文化學校知識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30,36-44。
陳國泰(民89)。析論教師的實際知識。教育資料與研究,34,57-64。
湯惠誠(民82)。從環境保育看國民能源教育之推廣。中國環保,17,
44-51。
辜振宗(民90)。美國加州能源危機原因及探討。能源季刊,31(3),
34-45。
黃惠雪(民88)。非正式能源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生節約能源態度之影響
研究。彰化市: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楊明恭、王宜明(民87)。國小融入式能源教育之實驗研究。國教學報
,10,65-79。
楊勳得(民90)。21世紀能源之星 煤炭氣化電廠。能源報導,8,5-7。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民78)。點子-美國愛荷華州研製之能源活動樣本。
台北市:經濟部能源委員會。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民82)。能源簡介。2,10-13頁。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民83)。國小能源教育教師手冊。台北市:經濟部
能源委員會。
詹志禹(民85)。認識與知識:建構論VS.接受觀。教育研究雙月刊,49
,25-38。
廖惠珠、孫育柏(民90)。影響台灣地區住宅部門能源消費要因之探討。
能源季刊,31(2),14-27。
臺灣省教育廳(民84)。轉發教育部、經濟部訂定「加強國民中小學推動
能源教育實施計畫」。南投縣:臺灣省政府公報,84:冬:28。
臺灣省教育廳(民86)。為普及學校能源教育,請各校積極規劃相關課程
於校內各項學生研習活動中,俾適時予以宣導。南投縣:臺灣省政府公報,86:秋:43。
劉秀瓊(民83)。我國與美、日能源教育之推動概況及比較。今日經濟,
324,27-30頁。
劉淑凰(民90)。我國3E之整合與互動關係的發展。能源報導,1,5-7。
蕭錫錡、鐘瑞國、黃文勇等(民86)。國民中學融入式能源教材教學實驗
之研究。能源季刊,27(2),129-140。
謝惠子(民90)。夸父向前跑!繽紛多「源」的太陽能世界。能源報導,
8,11-13。
鍾瑞國、陳建州、李明書等(民88)。職校工業類科教師能源態度之研究。
技職雙月刊,51,56-61。]
簡妙娟(民81)。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世界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台北市:
國立台北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明旭(民87)。國中學生對垃圾問題的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彰化市:彰師大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明通(民86)。科學教育。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Clover,Darlene E.(2000).Community Arts a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Activism。Convergence,Vol.33 Issue4,p19,12p.
Cornish & Edward(2001).The Global Struggle to Save Tthe Environment .Futurist,Vol. 35 Issue 5,p26,5p,3bw.
Eagles,P.F.J. & Demare,R.(1999).Factors Influencing Children’s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Vol.30,No.4,33-37.
Ellis,P(2000).Environmental Adult Education in the English-Speaking Caribbean. Convergence,Vol 33 Issue 4,p86,10p.
Evelyn,R.K., & Emilio,S.R.(1993).The Minority Honors Program in Energy-Related Curricula.C & U Feature,Spring/Summer,80-85.
Fowler, J.M.(1976).Energy Education and The “Wolf-Criers” .Social Education,40(4),251-256.
Fraenkel, J. R.(1986).The Assessment of Social Studies Knowledge. The Nation’s Report Card.(ERIC No.279 676)
Gaskell ,G.,& Ellis,P.(1982)Energy Conservation: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on Multidisciplinary Phenomenon .In P. Stringer(Ed).Confronting social issues,(pl).London:Academic.
Glass ,L.W.(1983).Do we still need energy education? Science Teacher.50(9),45-48.
Harold P.Furth(1995).Fusion. Scientific American ,September,174-176.
Heinrich von Lersner(1995)。Outline for an Ecological Economy. Scientific American,September,188.
Holden, Constance(1997).Overhaul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cience,Vol.276 Issue 5311,p361,1/5p.
Houston,J﹒E﹒(1990)。Thesaurus of ERIC Descriptors (12nd ed.)Arizona:Oryx press.
Lafollette, M.C.(1980).Understanding ,Ignorance, and Euphemisms:Re-
flections in the 146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Assocition for Advancement of Science . Science ,Technology & Human Values,30,23-31.
Lawrenz,F﹒P﹒(1984)。An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Two Different Lengths of Inservice Training on The Teacher Attitudes﹒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Teacher,21(5):497-506.
Louis M.Rea & Richard A.Parker(1997):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Survey Research. Jossey-bass publishers.
Petrock,E.M.(1981).The Rise and Fall of Energy Education.(ERIC NO.ED 210 232).
Petrock,E.M.(1982).Energy Education:why,what,why and how?(ERIC NO.ED 218 148).
Pooley,J. A. & O’Connor, M.(2000).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Attitudes. Environmental & Behavior,Vol.32 Issue 5,p711,13p。
Prelle ,S. & Solomon ,J.(1996)。Young People''s 'General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England and Germany。Compare: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Mar 1996,Vol.26 Issue 1,p91,11p.
Ramsey , C. E.& Richkson, R. E.(1976).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attitude.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Vol.8,No.1,10-18.
Robert A.Frosch(1995).The Industrial Ecology of the 21st Century. Scientific American,September 1995,178-181.
Robert. B. Cialdini(2001)The Science of Persu. Scientific American, February,76-81.
Roger N. Anderson(1998).Oil Produc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Scientific American,March,86-91.
U.S. Department of Energy.(1982).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nergy education,k-12 . Washington, D.C.: U. S.Dept. of Energy.
Warren, L(1992).The Return of Energy Education. Social Education,56(1),20.
William Hoagland(1995).Solar Energy,Scientific American, September 1995,170-173.
Wittmer,Carrie & Johnson,Brian(2000).Experience as a Foundation of Environmental Adult Education: The Audubon Expedition Model. Convergence,2000,Vol.33 Issue4,p111,12p.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