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115.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9 11:2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周美君
論文名稱: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
指導教授:洪榮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中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國民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8
中文關鍵詞: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36
  • 點閱點閱:91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4
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
指導教授:洪榮照博士
研究生:周美君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的工作壓力及面對壓力時所採取的因應方式。研究者以台灣地區公立國民小學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為研究對象,並編製「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共發出問卷314份,回收問卷265份,回收率達84.39%;有效樣本243份,可用率為91.70﹪。在資料處理方面,以項目分析、因素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結果的分析與討論。本研究獲得下列結果:
一、 工作壓力現況分析: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的工作壓力感受,偏向「有些壓力」。就工作壓力各層面而言,以「準備接受資源班的定期訪視與評鑑」與「和普通班教師合作」的壓力最大。就單項工作壓力情境而言,在「準備接受資源班的定期訪視與評鑑」及「在普通班和普通班教師進行協同教學」的壓力感受最大。
二、工作壓力因應方式現況分析: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所採取的因應方式層面以「解決問題」與「尋求支持」的使用率最高。就單項因應行為而言,以「多參加相關的特教知能研習」以及「用更多時間與精力來做好資源班的教學工作」為最常使用的因應方式。
三、不同背景變項與工作壓力之關係: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的工作壓力受性別、年齡、教學年資、專業背景、任教地區以及有無子女的影響。
四、不同背景變項與因應方式之關係:因應方式受性別、年齡、教學年資、學生人數、任教地區、婚姻狀況以及有無子女的影響。
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事項:一、對教育主管行政單位的建議:明確的制訂訪視及評鑑的工作要項、加強辦理特教專業知能研習。二、對師資培育機構的建議:加強「鑑定與評量」、「教學及輔導」等相關專業知能的訓練。三、對學校的建議:提供專業成長的機會、協助資源班教師召開會議及接受評鑑。四、對資源班教師的建議:見賢思齊,多向有經驗的資源班教師學習、和普通班教師建立良好關係,積極合作,共同帶好學生、建立並妥善運用社會支持系統。五、對未來研究的建議:與其他任教教師類別作比較。
關鍵字: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
An Investigative Research of the Job Stress and the Coping Strategy for Resource Room Teacher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Advisor:Dr. Jung-Chao Hung
Student:Mei-Chun Chou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both the job stress of the resource room teachers and the coping strategy adopted under their job stres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Research samples are 314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wan area, among which returned questionnaire mails are 265 (84.39﹪)copies and 243 mails are considered as effective samples. Factor analysis, t test, and ANOVA are used to establish and analyzing the validity and effects of the questionnaire.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discussed and elaborated as follows:
1. Current situation of job stress: Most teachers in the resource room feel certain level of job stress. Among various dimensions of job stress, “receiving regular interview and evaluation ” and “coping with regular teachers ” are of the most pressure .In terms of single situation of job stress, the above two works stands for the significant stress pressure.
2. Current coping strategy on job stress: Most teachers adopt at first the “problem solving” and “requesting supports” frequently. In term of action, “attending related special education course” and “spend more time to prepare for teaching ” were the most frequent choices.
3. Job stress varies from personal background variables, which include sex, age, teaching yea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orking place, and with or without children.
4. Coping strategy varies from personal background variables, which include sex, age, teaching years, the numbers of class, working place, marital status and with or without children.
5. It is suggested that a clear system on the work interview and evaluation of resource room works and the enhancement knowledge training are necessary. The training of evaluation and teaching in occupational training institutions are important.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the helps for teachers to improve special knowledge and the meeting as well as evaluation on resource room teachers are necessary. The resource room teachers are suggested to learn from experienced teachers and to build up mutual relationship with teacher in regular chasses. The involvement of social supporting resources is specially recommended. The future research may focus more on the comparison among different classes of teachers.
Keywords: Resource Room Teachers Stress Coping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的工作內容 10
第二節 教師工作壓力模式及理論 14
第三節 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20
第四節.壓力的因應及其相關研究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1
第四節 實施程序 65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8
第一節 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之現況---------------------------68
第二節 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因應方式之現況 -78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與工作壓力關係之分析 -83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與因應方式之分析 10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3
第一節 結論 123
第二節 建議 128
參考文獻 132
中文書目-------------------------------------------------------132
英文書目-----------------------------------------------------------138
附錄一 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工作感受調查問卷(專家意見問卷)-------145
附錄二 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調查問卷(預試)-------------154
附錄三 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調查問卷(正式)-------------158
附錄四「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分量表」預試問卷項目分析表--163
附錄五 工作壓力調查問卷題號變動情形---------------------------------165
附錄六「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因應方式分量表」預試問卷項目分析表--167
表 目 次
表2-3-1教師工作壓力來源研究摘要表------------------------------------------21
表2-3-2性別與教師工作壓力來源之研究----------------------------------------24
表2-3-3年齡或教學年資與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26
表2-3-4婚姻狀況與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28
表3-2-1台灣地區(含北、高二市)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之學校數及取樣份數統計表--48
表3-2-2 預試問卷調查抽樣學校及樣本回收情形統計表--------------------------49
表3-2-3 正式問卷樣本分配及回收情形統計表----------------------------------51
表3-3-1 「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問卷」之受訪教師名單---53
表3-3-2「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問卷」內容效度之專家學者54
表3-3-3工作壓力各層面的因素分析摘要表--------------------------------------56
表3-3-4工作壓力各層面所代表的意義------------------------------------------58
表3-3-5因應方式各層面所代表的意義------------------------------------------59
表3-3-6因應方式各層面的因素分析摘要表--------------------------------------61
表3-3-7 工作壓力分量表題目分配及信度分析表---------------------------------63
表3-3-8 因應方式分量表題目分配及信度分析表---------------------------------63
表4-1-1 正式問卷有效樣本的基本資料分析表----------------------------------71
表4-1-2 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整體與各層面工作壓力現況統計分析表--------73
表4-1-3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現況統計分析表--------------------75
表4-1-4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最感到工作壓力的前十項--------------------77
表4-2-1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壓力因應方式現況統計分析表----------------79
表4-2-2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壓力因應方式之各題平均數、標準差及排序-----81
表4-2-3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面對壓力時最常使用的前十項因應方式-----------82
表4-3-1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男女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層面的差異分析-----------------84
表4-3-2不同年齡的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對工作壓力感受的差異情形-------86
表4-3-3不同教學年資的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對工作壓力各層面的差異分析----88
表4-3-4不同專業背景的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層面的差異分析----91
表4-3-5不同學生人數的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層面的差異分析----93
表4-3-6不同任教地區的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層面的差異分析----95
表4-3-7不同婚姻狀況的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層面的差異分析----97
表4-3-8有子女或無子女的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在工作壓力各層面的差異分析--99
表4-3-9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感受差異之綜合摘要表-104
表4-4-1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男女教師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分析------------106
表4-4-2不同年齡的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在因應方式的差異情形------------108
表4-4-3不同教學年資的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分析--110
表4-4-4不同專業背景的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分析--111
表4-4-5不同學生人數的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分析--113
表4-4-6不同任教地區的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分析--114
表4-4-7不同婚姻狀況的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分析--116
表4-4-8不同子女狀況的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在因應方式各層面的差異分析--118
表4-4-9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採用因應方式的差異之綜合摘要表122
圖 目 次
圖2-1 壓力因應過程模式---------------------------------------32
圖2-2 Lazarus壓力因應認知模式--------------------------------34
圖2-3 Lazarus「個體、環境互動」壓力因應模式------------------36
圖2-4 Pines 和 Aronson之因應方式分類圖-----------------------38
圖3-1 研究架構-----------------------------------------------46
一、中文部份
毛國楠(民84)。國中教師樂觀信念、自我效能、對壓力的認知評估、因應方式與工作調適及身心健康的關係。教育心理學報,28,177-194 。
毛連塭(民83)。當前特殊教育的兩個重要的理念。特教新知通訊,2(3),1-2。
王秋絨(民70)。國民中學組織環境對於教師角色壓力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振德(民75a)。資源教室方案的模式與實施。北市師專學報,17,1-30。
王振德(民76a)。資源教室方案實施範例。國小特殊教育,7,10-13。
王振德(民80)。國小資源教室參考手冊。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王振德(民86)。台灣省國民中小學資源班實施現況與改進策略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台中縣(民84)。台中縣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實施計畫。府教學字第二九八八四五號函。
台北市(民75)。台北市國民中小學資源班實施要點。北市教二、三字第四一七一三號。
台北縣(民85)。台北縣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計畫。八五北輔教字第二三三四六九號。
江鴻鈞(民84)。台灣省國小初任校長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明隆(民89)。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吳武典(民83)。我國身心障礙兒童教育安置之檢討。師大學報,39,134-181。
吳武典、林寶貴(民81):特殊兒童綜合輔導手冊-第二次全國特殊兒童普查結果之應用。台灣師大特殊教育研究所編印。
吳宗立(民85)。國中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國教學報,第8期,頁99-131。
呂秀華(民86)。國民中學教師背景變項、工作壓力、行動控制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玉惠(民87)。國小女性校長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需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坤崇(民84)。國小教師心理需求困擾與因應策略之關係和理論模式驗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天賜(民80)。工作壓力、工作倦怠歷程的文獻分析。台北師院學報,第4期,頁339-358。
周天賜(民83)。特殊教育相關服務的問題與趨勢。特殊教育季刊,53,1-7。
周立勳(民75)。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控制信念與職業倦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水木(民國89年)。國民小學組織變革與教師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幸台(民75)。國中輔導人員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輔導學報,9 ,205-238 。
林玟玟(民76)。教師A 型行為特質、社會支持與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秀靜(民87)。國中資優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純文(民85)。國小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其及因應方式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懿中(民79)。個人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工作績效、離職傾向之相關研究-以證券公司營業員為例。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進田(民82)。抽樣調查─理論與應用。台北:華泰。
邱憲義(民85)。國小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淑芬(民79)。大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木蘭、陳甦彰(民70)。員工工作壓迫感的實證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1 ,63-88 。
教育部編(民83a)。國民中學資源班輔導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編(民83b)。國民小學資源班輔導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陳青勇(民90)。國小兼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貞芳(民85)。花東地區六班國小教師行政工作角色壓力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聖芳(民88)。台東地區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瑞成(民87)。國小輔導主任角色期望、角色壓力與角色踐行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鴻銘(民84)。國小教師角色衝突及其因應策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峰偉(民88)。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志成(民86)。角色衝突、組織承諾、離職意願之關連性研究-以公營事業管理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春興(民80)。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素貞(民83)。台北縣國民小學辦理資源班之問題與需求研究。台北縣汐止鎮長安國民小學。
張紹勳、林秀娟(民85)。SPSS For Windows 統計分析:初等統計與高等統計(上下冊)。台北市: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張進上(民79)。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調查與輔導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報,3 ,79-197 。
張進上(民81)。國小教師制握信念、工作壓力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初等教育學報,23 ,33-89 。
張瑞芬(民78)。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蓓莉(民80)。國民中學資源班實施手冊。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單小琳(民77)。國中導師專業倦怠與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調適的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單小琳(民79)。教師的社會支持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1 ,123-154 。
曾吉雄(民國88年),國小教師參與開放教育之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郭生玉(民76)。教師工作心厭與背景因素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0 ,37-54 。
郭生玉(民78)。教師工作壓力與心厭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2,131-146。
郭生玉(民79)。工作壓力與專對教師工作心厭高低之區別功能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3,71-98。
郭生玉(民83)。影響教師工作心厭因素之分析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7,63-79 。
郭生玉(民84)。教師的工作壓力對工作心厭的影響。測驗與輔導,130,2664-2666 。
郭聰貴(民78)。組織氣氛、制握信念與國小教師工作壓力之關係。台南師院學報,22,1-20 。
程一民(民85)。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市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正鵠、鄭英耀(民78)。國民中學老師工作壓力、成就動機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教育學刊,第8期,頁113-176。
黃宗顯(民76)。國小校長工作壓力與行政決定合理性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義良(民88)。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調適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兆祺(民88)。國小實習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重新(民84)。台灣中部地區國小初任校長工作壓力之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葉重新(民86)。壓力與身心健康。國教輔導,365(5),頁34-42。
葉龍源(民87)。國小初任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傑夫(民77)。我國台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工作壓力之研究-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因應方式、工作滿足關係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傑夫(民78)。管理人員的工作壓力與因應之道。國立臺北商專學報,12 ,237-288 。
楊坤堂(民84):學習障礙兒童。台北,五南出版社。
楊坤堂(民87):談資源班的角色與功能。在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跨越心靈的鴻溝:智障、情障、學障的問題與對策研討會。32-38。
詹文宏(民84):如何扮演好資源教師的角色。國教輔導,32卷,54-57。
劉淑慧(民76):助人工作者職業倦怠量表之編制與調查研究。國立台灣教育學院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焜輝(民73)。國民中學教師學校壓力狀況調查報告。教育資料文摘,14 ,4 ,63-115 。
潘正德譯(Greenberg,J.S.,民84):壓力管理。心裡出版社。
蔡先口(民74)。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和專業態度的關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孟珍(民89),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試辦九年一貫課程之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蔡純姿(民87)。國小教師知覺教育改革之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崇建(民國73年),特殊教育教師異動狀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璧煌(民78)。國民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師大學報。第34期,頁75-114。
鄧柑謀(民80)。國民中學訓輔人員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琇玲(民79)。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承慶(民90)。彰化縣國民小學擔任行政工作教師角色壓力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藍祺琳(民86)。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角色期望與角色踐行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英文部份
Albertson,L.M.,& Kagan,D.M.(1987).Occupational actress among teachers.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21(1),69-75.
Bergin,M.& Solman,R .(1988).Perceptions of role related stress in senior educational executive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ir healt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26 (2),159-183.
Brownell, M., Smith, S., & Miller, M. (May, 1995). “Retention and Attrition in Special Education : Analysis of Variables That Predict Staying, Transferring, or Leaving.” Paper prepared for the National Dissemination Forum on Issues Related to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 Satisfaction, Retention and Attrition, Washington, D.C. (ED 389 157).
Bruhn,J.G.(1989).Job Stress:An opportunity for professional growth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37 (4),306-315.
Caplan,R.D.,Cobb,S.,French,J.P.R.,Van,H.R.,& Pinneau,S.R.(1975).Job demands and worker health :main effects and occupational differences. Washington:U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Cheeriness, C.(1980). Professional burnout in human service organization. New York: Praeger.
Chou,T.S.(1990).Teacher burnout and its related variables among elementary teacher of mentally retarded students,gifted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the regular classroom in Taiwan. The Public of China.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51(10).(University Microfilms No.AAC91-07353)
Cooper,C.L.,& Marshall,J.(1976).Occupational sources of stres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lating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mental ill health. Journal of Occupation Psychology,49 ,11-28.
Defrank,R.S. & Stroup, C.A. (1989).Teacher stress and health;examination of a model.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33(1),99-109.
Dewe,P.(1986).Coping with work stress :An investigation of teacher action,Research in Education,33,27-40.
Diehl,D.B.(199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coping resources,feeling of stress, and perceptions of the power tactics employed by administrators(teacher stress).(DAO No.AAC 9319130)
Dunham,J.(1984). Stress in schools hem Hempstead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master.
Evans, S.(1981).Perceptions of classroom teachers,principals, and resource room teachers of the actual and desired roles of the resource room teacher.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14(10),600-603.
Evans,V. & Johnson,D.J.(1990)The relationship of principals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teachers’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related stress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17(1),11-18.
Fleming, I.& Baum, A.(1986).Characteristics of Disaster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Stres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272799).
Fleming,R.,Baum,A.,& Singer,J.E.(1984).Toward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str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sychology,46(4),939-949.
Folkman,S.,& Lazarus,R.S.(1980).An analysis of coping in a middle-aged community sample.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21,219-239.
Folkman,S.,& Lazarus,R.S.(1985).If it changes it must be a process:Study Information and coping during three stages of a college examinatio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48(1),150-170.
French,J.R.,& Kahn,R.L.(1982).A programmatic approach to studying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nd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Social Issue,18,1-47.
French,J.R.P.,Rodgers,W.,& Cobb,S.(1974).Adjustment as person environment fit.In Coehlo,C.V.,& Hamburg,D.A.(Eds.).Coping and adaptation.New York:Basic Books.
Friesen,D.& Williams,M.J.(1985).Organizational stress among teachers.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 10(1),13-33.
Garrity, T. F.,& Marx, M.B. (1985).Effects of moderator variables in the response to stress .In S. R.Burchfield (Ed.).Stress psych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interactions. New York :Hemisphere Publishing Corporation.
Gmelch,W.H.(1983).Stress for success:How to optimize your performance.Theory into Practice ,v22,nl,7-14.
Gmelch,W.H.(1988).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administrative stress:Cause, reactions responses and consequences.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 Adiministration,26 (2),222-231.
Hanchey,S.G.,& Brown,R.(1989).The relationship of teacher burnout 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appraisal ,copying system ,role strain and Teacher /Principal behavior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ED311012).
Harris,K.R.(1985).Teacher characteristics and stres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78 (6),346-356.
Haigh,N.& Katterns,B.(1984).Teacher effectiveness: problem or goal
for teacher education.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34,(5) 23-25.
Harris, W.J. & Schutz P.N.B.(1986).The special education resource program. Columbus:Merrill publishing ,Co..
Huang,S.(1988).Construction and Education in a special zone.Chinese Education:A Journal of Translation,21 (3),34-41.
Ivancevich,J.M.& Matteson,M.T.(1982).The How,What and Why of Stress Management Training. Personnel Journal,61(10),768-774.
James,M.(1995).Teachers’ problem solving: A casebook of award-winning teacher case .Boston :Ally and Bacon .
Johnson,S.D.& Evans,J.A.(1990).Advanced technology and the workforce :An evolving agenda for instructor prepar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36640)..
Jusitice,B.(1988).Stress, coping, and health outcomes. In M.L.Russel(Ed.)Stress management for chronic disease. New York:Pergamon Press.
Kalker,P.(1984).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 Caus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Contemporary Education, 56(1),16-19.
Kyiacou,C.& Sutcliffe.(1978).Model of teacher stress .Educational Studies,4,4-6.
Kyiacou,C.(1987). 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Educational Research. 29(2),146-152.
Kyiacou,C.,& Partt, J.(1985)Teacher stress and psychoneurotic symptoms. British Journal Educational,55,61-64.
Latack,J.C.(1986).Coping with job stress :measur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scale developmen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1, 377-385
Lazarus,R.S.& Folkman,S.(1984) .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 Springer.
Leffel,L.G.(1988).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lient service.(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00628.)
Litt,M.D. & Turk,D.C.(1985).Sources of stress and dissatisfaction in experienced high school teachers.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78(3),178-185.
MacNeil,D.H.(1981)The relationship of occupational stress to burnout.IL:London House Management Press.
Manthei,R. & Solman, R.(1988).Teacher stress and negative outcomes in Canterbury State schools. New Zealand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23 (2),145-163.
McNutt, G.,& Friend, M.(1985).Status of the resource room model in local education agencies:A descriptive study. Learning Disabilities Quarterly,8(1),101-108.
Moracco,J.C. & Mcfadden,H.(1982).The counselor’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Th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May, 549-552.
Moracco,J.C. & Mcfadden,H.(1984).Comparison of perceived occupational stress between teachers who are contented and disconted in their career choice.British Joural of Educational Psychhology:54(1),84-92.
Naylor, Charlie (September, 2001) “Teacher workload and stress: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human costs and systemic failure.” BCTF Research Report , Section Ⅲ, 2001-WLC-01.
Parkay,F.W.,Olejnik,S.,&Proller,N .(1988).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 efficacy, locus of control, and stress.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21,13-22.
Pearlin,L.I. & Schooler,C.(1978).The structure of coping.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19,2-21.
Pettegrew,L.S.& Wolf,G.E.(1982).Validating measures of teacher stress.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19 (3),373-396.
Pervin,F.T.(1983).Characterristics of staff burnout in mental health setting. Hospital & Community Psychiatry,28,233-237.
Pines,A.,& Aroson,E.(1988).Career burnout causes and cures.New York:The Free Press.
Ravin,L. A. W. Arntzen, L.S. & Peery, B.(1982).A practical approach to RSP:A handbook for the resource specialist program. Illinois, Springfield: Charles C Thomas Publisher.
Ross,J.A.(1994).Beliefs that make a difference: The original impacts of teacher efficac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379216)
Russell,D.W.(1987).Job-related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burnout among classroom teacher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2(2),269-274.
Salo,K.(1995).Teacher-stress process :How can they be explained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39(3),205-222.
Selye, H.(1983).The stress concept :Past, and the future. In C.L.Copper(Ed.),Stress research (1-20).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Tellenback,S.,Brenner,S.D.& Lofgren,H.(1983).Teacher stress: 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56,19-33.
Truch,S.(1980).Teacher burnout and what to do about it(ED194464).
Zable,M.K.,Dettmer,P.A.& Zable,R.H.(1984).Factors of emotional exhaustion, depersonalization and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among teachers of the gifted .Gifted Child Quarterly,28(2),65-69.
Zelleforow, A.R.(1987).A study of the job specific stressors , occupational stress factors .and burnout level of teacher of the gifted in pull-out enrichment program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8(06).(University Microfilms No AAC87-1933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郭生玉(民78)。教師工作壓力與心厭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2,131-146。
2. 郭生玉(民76)。教師工作心厭與背景因素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0 ,37-54 。
3. 單小琳(民79)。教師的社會支持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1 ,123-154 。
4. 徐木蘭、陳甦彰(民70)。員工工作壓迫感的實證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1 ,63-88 。
5. 林純文(民85)。國小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其及因應方式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6. 周天賜(民83)。特殊教育相關服務的問題與趨勢。特殊教育季刊,53,1-7。
7. 吳宗立(民85)。國中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國教學報,第8期,頁99-131。
8. 吳武典(民83)。我國身心障礙兒童教育安置之檢討。師大學報,39,134-181。
9. 王振德(民76a)。資源教室方案實施範例。國小特殊教育,7,10-13。
10. 王振德(民75a)。資源教室方案的模式與實施。北市師專學報,17,1-30。
11. 毛連塭(民83)。當前特殊教育的兩個重要的理念。特教新知通訊,2(3),1-2。
12. 毛國楠(民84)。國中教師樂觀信念、自我效能、對壓力的認知評估、因應方式與工作調適及身心健康的關係。教育心理學報,28,177-194 。
13. 郭生玉(民79)。工作壓力與專對教師工作心厭高低之區別功能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3,71-98。
14. 郭生玉(民83)。影響教師工作心厭因素之分析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7,63-79 。
15. 郭生玉(民84)。教師的工作壓力對工作心厭的影響。測驗與輔導,130,2664-26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