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72.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5 00: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坤和
論文名稱:彰化縣國民小學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對行政效能影響之研究
指導教授:葉重新葉重新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中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國民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9
中文關鍵詞:國民小學訓導主任領導型態行政效能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41
  • 點閱點閱:83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5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4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小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對行政效能影響,期望能發現影響訓導行政效能的實際因素,藉以提昇國小訓導主任之行政效能,以促進學生事務之順利推動、學校校務正常發展。在研究方法上以問卷調查法為主,首先根據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擬定研究架構,據以編製本研究之主要研究工具「彰化縣國民小學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對訓導行政效能影響調查問卷」,其次以彰化縣國民小學為研究範圍,去除預試學校外,按學校規模分層隨機抽取57所學校,共813位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使用SPSS10.0 for windows程式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
首先,進行彰化縣國民小學訓導主任領導型態與領導效能之現況分析,其次分別探討教師人口變項知覺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及行政效能的差異情形、訓導主任背景變項與領導型態及行政效能的關係、不同學校情境變項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差異情形、不同學校情境變項下訓導行政效能的差異情形、國民小學訓導主任領導型態與行政效能的關係、教師人口變項、學校情境變項及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對行政效能之預測。經由這些分析之後,獲得以下之結論,茲分述之如下:
一、 彰化縣國民小學訓導主任,94.48%採取「高倡導高關懷」之領導型態;國民小學教師知覺訓導行政效能的情況,是偏向正向的。
二、 教師知覺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因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及學歷上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三、 教師知覺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因學校環境屬性不同而達顯著差異。
四、 訓導主任之領導型態不因性別、婚姻狀況而有所差異,但因年齡、服務年資、學歷之不同而達顯著差異。
五、 不同性別教師知覺訓導行政效能並未達顯著差異;不同年齡、婚姻狀況、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學歷之教師,知覺訓導行政效能各層面均達顯著差異。
六、 不同學校環境屬性之教師,知覺訓導行政效能均達顯著差異。
七、 訓導行政效能不因訓導主任性別、婚姻狀況有所差異,但卻因訓導主任之年齡、服務年資、學歷而有所差異。
八、 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和行政效能各層面均達正相關。
九、 訓導主任之「倡導層面」領導型態對於行政效能具有57%的預測力;「訓導目標達成」之效能層面對於整體行政效能的預測力最大。
最後,研究者參酌相關文獻及本研究主要結論,提出對改進國民小學訓導主任領導型態、行政效能及對未來研究之建議,以供改進學校行政管理及未來更進一步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directors of the student affairs leadership style on governmental effectivenes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his study employed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s those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The tool of the study is the survey of” The Leadership Style of the student affairs and Governmental effectiveness”. The range of the study is the elementary schools of Changhwa County. A total of 57 schools inclu- -ding 813 teachers are given surveys. The major statistical techniques were Percentage,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 -lation,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ajor conclusions were:
1. There were 94.48% of directors of the student affairs belong to both high initi- -ating structure and consider leadership style. The governmental effectiveness is positive.
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eachers'''''''' perception leadership styles of directors of the student affairs in some teachers'''''''' terms including the teachers'''''''' sex, age, marital status, past service, duty, academic degree.
3.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eachers'''''''' perception leadership styles of directors of the student affairs in terms of school background variables.
4.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adership styles of directors of the stu- -dent affairs in terms of the directors’ age, past service, academic degree,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the directors’ sex, marital status.
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eachers'''''''' perception governmental effect- -tiveness in some teachers'''''''' terms including the teachers'''''''' age, marital status, past service, duty, academic degree,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the tea- -chers’ sex.
6.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eachers'''''''' perception governmental effect- -tiveness in terms of school background variables.
7.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governmental effectiveness in terms of the directors’ age, past service, academic degree,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the directors’ sex, marital status.
8. There we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directors'''''''' leadership styles and governmental effectiveness.
9. The initiating structure of directors'''''''' leadership style and “finishing the goal of the student affairs” were excellent and effective predictors to governmental effect- -tivenes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tried to make some suggestions for directors of the student affairs, and the future study. To give some suggestions for his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an elementary school, and the follow-up researchers.
目 錄
圖目次 ………………………………………………………………………Ⅳ
表目次 ………………………………………………………………………Ⅴ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領導的理論基礎 ………………………………………………9
第二節 效能理論及相關研究……………………………………………36
第三節 國民小學訓導行政內容…………………………………………48
第四節 領導型態與行政效能之相關研究………………………………6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5
第一節 研究架構…………………………………………………………75
第二節 研究對象…………………………………………………………77
第三節 研究工具…………………………………………………………78
第四節 實施程序…………………………………………………………90
第五節 資料處理 …………………………………………………………93
第四章 研究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97
第一節 彰化縣國民小學訓導主任領導型態與訓導行政效
能之現況分析 …………………………………………………97
第二節 不同背景國小教師知覺訓導主任領導型態的差異情形 ………99
第三節 不同學校情境變項之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差異情形 ……………107
第四節 不同背景之訓導主任在領導型態的差異情形 …………………110
第五節 不同背景國小教師知覺訓導行政效能的差異情形 ……………115
第六節 不同學校情境變項之訓導行政效能差異情形 …………………127
第七節 不同背景訓導主任行政效能之差異情形 ………………………133
第八節 國民小學訓導主任領導型態與行政效能的關係 ………………141
第九節 教師背景變項、學校環境屬性及訓導主任領導型態
對行政效能之預測 ……………………………………………145
第十節 綜合討論與發現 ………………………………………………14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7
第一節 結論 ……………………………………………………………157
第二節 建議 ……………………………………………………………162
參考文獻 ……………………………………………………………………167
一、中文部分……………………………………………………………… 167二、英文部分……………………………………………………………… 174
附錄 ……………………………………………………………………… 180
附錄一 預試問卷發函內容 ………………………………………………180
附錄二 國民小學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對行政效能影響
調查問卷(專家意見效度) ………………………………………181
附錄三 指導教授推薦函 …………………………………………………190
附錄四 協助本研究量表編製之專家學者名單 …………………………191
附錄五 國民小學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對行政效能影響
調查問卷預試量表 ………………………………………………192
附錄六 國民小學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對行政效能影響
調查問卷正式量表 ………………………………………………196
圖目次
圖2-1 領導方格:關心結果組合………………………………………………24
圖2-2 溫和的家長(母性)主義型之組合 ……………………………………26
圖2-3 機會主義領導型態 ……………………………………………………26
圖2-4 Fiedler權變理論中三要素之動態關係 ……………………………28
圖2-5 權變模式 ………………………………………………………………29
圖2-6 情境領導模式 …………………………………………………………31
圖2-7 團隊領導的主要功能 …………………………………………………34
圖2-8 團隊領導和團體效能模式 ……………………………………………35
圖3-1 本研究之架構 …………………………………………………………76
表目次
表2-1 國內學者對領導定義摘要……………………………………………11
表2-2 國外學者對領導定義摘要……………………………………………12
表2-3 「管理」與「領導」定義比較………………………………………14
表2-4 權力的來源及類型 ……………………………………………………16
表2-5 領導者對部屬影響力的來源及可能後果……………………………17
表2-6 領導研究與理論分類…………………………………………………19
表2-7 領導特質和人格研究摘要……………………………………………21
表2-8 學者對「效能」與「效率」定義之比較……………………………38
表2-9 彰化縣公立國民小學行政組織表……………………………………54
表2-10 領導型態之相關研究 ………………………………………………61
表3-1正式問卷抽樣之樣本數 ………………………………………………77
表3-2正式問卷抽樣學校之教師人數 ………………………………………78
表3-3 「彰化縣國民小學訓導主任領導型態預試問卷」
專家內容效度 …………………………………………………………81
表3-4 「訓導行政效能預試問卷」專家效度分析…………………………82
表3-5 預試問卷調查的樣本回收率統計摘要………………………………83
表3-6 預試問卷調查樣本基本資料分析摘要………………………………84
表3-7 訓導主任領導型態調查量表項目分析摘要…………………………85
表3-8 訓導行政效能量表項目分析摘要……………………………………86
表3-9 訓導主任領導型態量表預試問卷因素分析摘要……………………88
表3-10 訓導主任領導型態預試量表分量表與總量表之信度 ……………89
表3-11訓導行政效能預試量表分量表與總量表之信度 …………………89
表3-12正式問卷學校基本資料 ……………………………………………91
表3-13 正式問卷調查的取樣學校樣本回收率統計摘要 …………………91
表3-14 正式問卷調查樣本基本資料分析摘要 ……………………………92
表4-1國民小學教師知覺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分布現況 ……………………97
表4-2國民小學教師知覺訓導主任領導型態量表填答
情形之平均數、標準差摘要 …………………………………………98
表4-3 國民小學教師知覺訓導行政效能之平均數、標準差摘要 …………98
表4-4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知覺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各向度之t考驗 ……99
表4-5 不同年齡教師知覺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各向度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 ……………………………………………………100
表4-6 不同年齡教師在整體訓導主任領導型態之描述性統計及
事後比較摘要 ………………………………………………………101
表4-7 不同婚姻狀況教師知覺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各向度之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102
表4-8 不同婚姻教師知覺訓導主任領導型態之描述性統計及
事後比較摘要 ………………………………………………………102
表4-9 不同服務年資教師知覺訓導主任領導型態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 ……………………………………………………103
表4-10 不同服務年資教師知覺訓導主任領導型態之描述性
統計及事後比較摘要 ………………………………………………104
表4-11 不同職務教師在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各向度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 ……………………………………………………105
表4-12 不同職務教師在整體訓導主任領導型態之描述性統計及
事後比較摘要 ………………………………………………………105
表4-13 不同學歷教師知覺訓導主任領導型態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摘要 ……………………………………………………………106
表4-14 不同學歷教師知覺訓導主任領導型態之描述性統計及
事後比較摘要 ………………………………………………………107
表4-15 不同學校規模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各向度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摘要 ……………………………………………………………108
表4-16 不同學校規模訓導主任領導型態之描述性統計及事後
比較摘要 ……………………………………………………………108
表4-17 不同學校歷史教師知覺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各向度之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109
表4-18 不同學校歷史教師知覺訓導主任領導型態之描述性
統計及事後比較摘要 ………………………………………………109
表4-19 不同所在地學校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各向度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摘要 ……………………………………………………………110
表4-20 不同性別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及各向度之t考驗 ………………110
表4-21 不同年齡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各向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111
表4-22 不同年齡訓導主任在整體訓導主任領導型態之描述性統計及
事後比較摘要 ………………………………………………………112
表4-23不同婚姻狀況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及各向度之t考驗 ……………112
表4-24 不同年資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各向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113
表4-25 不同年資訓導主任領導型態之描述性統計及事後比較摘要……114
表4-26 不同學歷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各向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115
表4-27 不同學歷訓導主任領導型態之描述性統計及事後比較摘要……115
表4-28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知覺訓導行政效能各向度之t考驗………116
表4-29 不同年齡教師在知覺訓導行政效能向度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摘要 ……………………………………………………………117
表4-30 不同年齡教師知覺訓導行政效能之描述性統計及事後比較
摘要 …………………………………………………………………118
表4-31不同婚姻狀況教師在知覺訓導行政效能向度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摘要 ……………………………………………………………119
表4-32 不同婚姻狀況教師知覺訓導行政效能之描述性統計及
事後比較摘要 ………………………………………………………120
表4-33 不同服務年資教師在知覺訓導行政效能向度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 ……………………………………………………121
表4-34 不同服務年資教師知覺訓導行政效能之描述性統計及
事後比較摘要 ………………………………………………………122
表4-35 不同職務教師知覺訓導行政效能向度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摘要 ……………………………………………………………123
表4-36 不同職務教師知覺訓導行政效能之描述性統計及事後
比較摘要 ……………………………………………………………124
表4-37不同學歷教師在知覺訓導行政效能向度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摘要 ……………………………………………………………125
表4-38 不同學歷教師知覺訓導行政效能之描述性統計及事後
比較摘要 ……………………………………………………………126
表4-39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知覺訓導行政效能各向度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 ……………………………………………………128
表4-40 不同學校規模訓導行政效能之描述性統計及事後比較摘要 …129
表4-41不同歷史學校訓導行政效能各向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130
表4-42 不同歷史學校訓導行政效能之描述性統計及事後比較摘要……131
表4-42不同所在地區學校訓導行政效能各向度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 ……………………………………………………132
表4-44不同所在地區學校區訓導行政效能之描述性統計及
事後比較摘要 ………………………………………………………133
表4-45不同性別的國小訓導主任在訓導行政效能各向度之t考驗……134
表4-46不同年齡訓導主任在在訓導行政效能向度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摘要 ……………………………………………………………135
表4-47 不同年齡訓導主任之訓導行政效能之描述性統計及事後
比較摘要 ……………………………………………………………136
表4-48 不同婚姻狀況訓導行政效能及各向度之t考驗 ………………137
表4-49不同服務年資訓導主任之行政效能各向度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摘要 ……………………………………………………………138
表4-50 不同服務年資訓導主任之訓導行政效能描述性統計及事後
比較摘要 ……………………………………………………………139
表4-51不同學歷訓導主任行政效能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140
表4-52 不同學歷訓導主任行政效能之描述性統計及事後比較摘要……141
表4-53 國民小學訓導主任領導型態與行政效能之相關摘要……………142
表4-54 領導型態對行政效能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143
表4-55 領導型態對行政效能之之描述性統計及事後比較摘要…………144
表4-56 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對行政效能之預測摘要………………………145
表4-57 教師人口變項、學校情境變項及領導型態對訓導行政效能
之預測摘要 …………………………………………………………14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丁一顧(民85)。國民小學教師情境領導行為與學生學習態度、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大學用書聯合編輯委員會(民78)。初等教育。台北:新學識書局。
方德隆(民75)。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組織效能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方德隆(民83)。學校影響因素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學校效能的社會學分析。高雄師範大學學報,5,41~58。
王如哲(民88)。教育行政。高雄:復文文化公司。
王振鴻(民78)。國中校長領導型式、教師同理心與教師衝突反應方式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王連生(民78)。初等教育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任晟孫(民89)。學校行政實務-法規篇。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江嘉杰(民87)。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衝突反應方式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何淑妃(民85)。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氣氛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吳明清(民88)。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明雄(民90)。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吳秉恩(民75)。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書局。
吳美華(民86)。國民小學創校初期學校組織特性與校長領導型式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吳培源(民83)。台灣省高級中學校長領導型態、學校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吳清山(民78):國民小學管理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吳清山(民82)。學校行政。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民86)。有效能的學校。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吳清山(民87)。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愛玲(民88)。台北市國民小學級任教師領導行為類型與學生學習行為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吳璧如(民79)。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吳璧如(民79)。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呂木琳(民65)。國中校長領導方式與學校氣氛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呂愛珍(民81)。初等教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宋輝建(民90)。高工導師領導型態與班級氣氛相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李明宗(民89)。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工作壓力之關係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李明華(民87)。國民中學訓導主任行政決定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李皓光(民85)。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量指標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孟維德(民83)。領導理論之探究。警學叢刊,24(3),71-88。
林月盛(民84)。國民小學公共關係、教師參與程度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林泊佑(民83)。國民小學公共關係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金福(民81)。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型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振春(民81)。人文領導理論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林淑芬(民90)。競值架構在國中校長領導行為及學校組織文化應用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新發(民72)。五專校長領導方式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新發(民84)。教育與學校行政研究:原理和實務分析。台北:師大書苑。
林靜怡(民88)。校長認知型態、領導型式與領導效能之相關研究--以花蓮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麗琴(民84)。國民小學教師領導型態與學生疏離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鑫琪(民82)。文化中心主任領導型態與成員組織承諾之關係。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邱文忠(民72)。高級中等學校校長領導方式與教師服務精神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洪光遠譯(民81)。組織領導。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Gary A. Yukl原著,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徐宗林(民72):訓育與國民教育目標。訓育研究,22(3)。
秦夢群(民87)。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高士傑 (民86)。幼稚園園長的領導型式、教師準備度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以儒(民90)。綜合高中教師領導行為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明輝(民86)。學校本位管理的高參與模式。中等教育,48(5),21-30。
張康玲(民90)。女性業務主管的人格特質、領導型態及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南區保險業為例。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清濱(民77)。學校行政。台北:台灣書店。
張瑞村(民80)。高級職業學校校長領導型態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慶勳(民84)。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張慶勳(民86)。學校組織轉化領導研究。高雄:復文文化公司。
教育部(民84a)。教師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4b)。國民小學行政實務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8a)。國民中小學校長主任教師甄選儲訓遷調及介聘辦法。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88b)。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台北:教育部。
許士軍(民82)。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陳文瑜(民85)。國民小學校長領導型式、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疏離感之關係。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怡君(民90)。職業學校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明璋(民71)。組織效能及其決定因素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學報,45,117-149。
陳信正(民80)。台北市高工及高中技職教師個人背景、工作環境、校長領導型式與教師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昭薇(民90)。花蓮縣國民中學校長口語溝通型態與領導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國彥(民77)。國民小學校長領導方式與教師服務精神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淑嬌(民78)。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型式、教師工作投入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慶瑞(民84)。費德勒權變領導理論之分析與擴展。台北:師大書苑。
陳鐵民(民80)。領導行為心理分析。台北:博遠書局。
曾燦燈(民66)。國中校長領導型式與教師服務精神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游進年(民79)。國民中學學校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黃乃熒(民88)。我國中等學校行政病態之診斷研究。教育研究資訊,7(4),146-183。
黃昆輝(民81)。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書局。
黃振球(民79)。學校管理與績效。台北:師大書苑。
黃國展(民79)。台北市中等學校校長領導方式與體育組長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傳永(民87)。校長轉型領導與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德慶(民74)。國民中學訓導主任角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楊煥烘(民77)。國小校長領導型式與教師成熟度之配合對教師工作滿意及組織效能認知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輪文。
楊寶琴(民72)。國民中、小學校長領導型式與學校組織氣候關係之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廖春文(民83)。二十一世紀教育行政領導理念。台北:師大書苑。
廖素華(民66)。國小校長領導方式、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師工作滿足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廖裕月(民87)。國小校長轉化領導型式與領導效能之研究:以北部四縣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彰化縣政府教育局(民90a)。彰化縣國民小學行政組織設置標準表。http://www.boe.chc.edu.tw。
彰化縣政府教育局(民90b)。九十學年度國小班級數教職員數一覽表。http://www.boe.chc.edu.tw。
劉邦富(民79)。國民小學主任的領導型式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劉春榮(民82)。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劉麗慧(民75)。國民中小學男女校長領導方式與學校組織氣氛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潘正德(民84)。團體動力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潘如庸(民81)。教育行政領導理論之研究。教育文粹,21,156-173。
潘慧玲(民88)。學校效能相關概念的釐析。教育研究資訊,7(5),138-153。
蔡素琴(民86)。學校組織結構與學校效能之理論分析。教育研究,5,203-230。
蔡淑苓(民78)。幼稚園園長領導型式與教師工作滿意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蔡進雄(民82)。國民中學校長領導方式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鄭燕祥(民89)。新世紀教育改革:多元智能與全球化、本地化及個別化。輯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新世紀教育願景,1-40。台北:台灣書店。
謝文全(民84)。學校行政。台北:文景出版社。
謝寶梅(民82)。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工作問題體驗教學能力具備情形及工作滿意看法之調查研究。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顏玉雲(民78) 。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型式與學校行政人員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羅虞村(民84)。領導理論研究(第四版)。台北:文景出版社。
蘇婉宜(民87)。嘉義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型式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Barnard, C. I.(1938). The functions of executive. 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ass Bernard M.(1990). Bass & Stogdill''''''''s handbook of leadership :Theory, research, and managerial applications. 3rd ed. New York : The Free Press.
Bass, B. M., & Avolio, B. J. (1994). Improvement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through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Bennis, W., & Nanus, B. (1985). Leaders: The strategies for taking charge. New York: Harper & Row.
Blake, R. R. & Mouton, J. S. (1964). The managerial grid: Key orientations for achieving production through people. Houston, TX: Gulf Pub.
Bogler, Ronit(1999). Reassessing the behavior of principals as a multiple-factor in teachers'''''''' job satisfaction. ED432800 EA029942
Bosler, R., & Bauman, D. J.(1992).Meeting cultural diversity with personal conviction: The teacher and change agent an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Paper presented at the National Forum of the 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Liberal Arts Colleges (5th, Louisville, KY, June 5-7, 1992 ). (ERIC Document 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0 283).
Bowers, D. G., & Seashore, S. E.(1966).Predicting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with a four factor theory of leadership.,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1, 238-263.
Bryman, A. (1992). 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London Newbury, Calif. : Sage Publications.
Burns, J. M. (1978). Leadership. New York: Harper & Row.
Butterfield D. A.,& Bartol, Kathryn M.(1976). Sex effects in evaluating leader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61(4),446-454.
Cameron, K. (1978). Measuring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3 (4), 604-632.
Campbell, J. P. (1977). On the nature of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P.S. Goodman & J.M. Pennings (eds.), New perspectives on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San Francisco: Josssey-bass Publishers.
Cartwright, D., & Zander, A.(1968). Group dynamics:Research and theory. New York:Harper & Row.
Codianni, A.V., & Wilbur, G.(1983). More effective schooling from research to practice. New York:Clearinghouse on Urban Education.
Coleman, P., & Collinge, J.(1991). In the web: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fluences affecting school improvement.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2(4), 262-285.
Conger, J. A., & Kanungo, R. N. (1998). Charismatic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Thousand Oaks, Calif. : Sage Publications.
Creemers,B.P.M.(1992).School effectiveness,effective instruction and school improvement in the Netherlands.In Reynolds,D.& Cuttance,P.(ed),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Policy and Practice:pp48-70. London:Cassel.
Davis, H.(1977). Human behavior at work: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Fiedler, F.E., & Chemers M. M.(1984) Improving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 The leader match concept.(2nd ed.).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Forsyth, Donelson R., And Others(1985) Self-presentational determinants of sex differences in leadership behavior. Small Group Behavior,16(2), 197-210. May 1985. EJ320736
French, R. P., & Raven, B. (1959). The bases of social power. In D. Cartwright (Ed.), Studies in social power. Ann Arbor, MI: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Glueck, W. F. (1977). Management. Hinsdale, Ill: The Dryden Press.
Hackman, J. R.(1990).Work teams in organization: An orienting framework. In Hackman J. R.(Ed.), Group that work (and those that don’t): Creating conditions for effective teamwork(pp. 1-14).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Hackman, J. R., & Walton, R. E.(1986). Leading groups in organizations: In P. S. Goodman & Associate(Eds.), Designing effective work groups(pp.72-119)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Hellriegel, D., & Slocum, J. W. and Woodman, R. W. (1995).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7th ed. St. Paul, Minn.: West Publishing Co.
Hemphill, J. K., & Coons, A. E. (1957). Development of the Leader behavior 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 In R. M. Stogdill, & A. E. Coons(Eds.), Leader behavior: Its description and measurement. Columbus: Ohio State University, Bureau of Business Research.
Hitt, M.A., Middlemist, R.D., & Mathis, R.L. (1989).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effective practice. Saint Paul: West Publishing Co.
Hoy, W. K., & Miskel C. G.(1996)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5th ed. New York : McGraw-Hill.
Jantzi, D., & Leithwood, K. (1996). Toward an explanation of variation in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ransformational school leadership.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2, 512-538.
Johnson, Florence DeVida H.(197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le administration and the leadership behavior of black male and female urban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ED153338
Hughes, R. L., Cinnett, R. C., & Curphey, G. J.(1993). Leadership: Enhancing the lessons of experience. Homewood, IL: Irwin.
Kirkpatrick, S. A., & Locke, E. A.(1991). Leadership: Do traits matter? The Executive, 5, 48-60.
Kotter, J. P. (1990). A force for change: How leadership differs from management. New York: Free Press.
Levine, D. U., & Lezotte, L. W.(1990).Unusually effective schools: A review and analysi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Madison, WI:National Center for Effective School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evine, D.U.(1992). An Interpretive review of US research and practice dealing with unusually effective schools. In Reynolds, D.& Peter Cuttance(Eds),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Policy and Practice. London: Cassell.
Likert, R. (1961) New patterns of management. New York:McGraw-Hill.
Likert, R. (1967) The human organization: Its management and value. New York: McGraw-Hill.
Lopez, Omar S. (1995). The effec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room student diversity and teacher capacity on student performance. Executive Summary.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Educational Policy and Practice.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he Classroom Learning EnterpriseResearch Seri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 446 592).
Lord, R. G., Devader, C. L., & Alliger, G. M.(1986). A 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leadership perceptions : An application of validity generalizations procedur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1, 402-410.
Mann, R. D.(1959). A re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performance in small group. Psychological Bulletin, 56 , 241-270.
Mondy, R.W., Sharplin, A.,Holmes, R. E., & Flippo, D. (1988).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practices. Boston, Mass. : Allyn and Bacon.
Mott, P. E.(197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organizations. New York:Harper & Row.
Nicholson, N., Schler, R. S., & Ven, A. H. (1995). The blackwell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Cambridge, Mass: Blackwell Publisher.
Northouse, Peter G.(1997). Leadership : Theory and practice. 2nd ed. Thousand Oaks, Calif. : Sage Publications.
Owens, R. G. (1998). Organization behavior in education (6th ed.).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Parker, G. M.(1990). Team players and teamwork :The new competitive business strateg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Reid, K., Hopkins, D., & Holly, P.(1987). Towards the effective school: The problems and some solution. Oxford : Basil Blackwell.
Robbins, S. P. (199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7th 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Rutter, M. et al. (1979). Fifteen thousand hours: Secondary schools and their effects on childre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ammons, P., Hillman, J., & Mortimore, P. (1995). Key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schools: A review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London: 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 and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heerens, J., & Bosker, R.(1997). Th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New York: Pergamon.
Serafini, Denise M., & Pearson, J. C.(1984).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sex role socialization: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The southern speech communication Journal,49(4),396-405. Sum 1984 EJ301222
Steers, R. M.(1977).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 behavioral view. Cal: Good-Year Publishing Co.
Stogdill, R. M.(1948). Person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eadership:A survery of the literature.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 25:35-71.
Stogdill,R. M.(1974). Handbook of Leadership: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New York: Free Press.
Winther, D., & Green, S. B.(1987). Another look at gender-related differences in leadership behavior . Sex Roles; 16(1-2), 41-56. Jan 1987 EJ350260
Yuchtman, E., & Seashore ,S. E.(1967). System resource approach to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
Yukl Gary A.(1994)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 Prentice Hall.
Zaleznik, A. (1977, May-June). Managers and leaders: Are they differen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5, 67-7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