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92.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8 07:3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譚至皙
研究生(外文):Jyh-Shi Tan
論文名稱:台灣中部地區國小教師對自然災害的防備態度及因應行為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toward disaster prevention in Taichung Area Taiwan
指導教授:劉俊昌劉俊昌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中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環境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4
中文關鍵詞:自然災害防災態度因應行為
外文關鍵詞:natural disasterattitudes toward disaster preventionbehaviors toward disaster preven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0
  • 點閱點閱:151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9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台灣地處於颱風帶和地震帶,當颱風或地震發生時,往往會造成災害,如何能透過好的教育活動以達到防災的效果,是我們關心和思索的方向。國小教育是各階段教育的基礎,國小教師如能進行課程教學或機會教育學童,使防災教育能夠從國小就落實,將是我們期盼的。所以,了解國小教師對自然災害的防備態度及因應行為,是落實國小防災教育最重要的課題。
本研究目的在於了解中部地區國小教師對地震和颱風等自然災害的防備態度及其因應行為,並進一步探討其彼此間之關係。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台中市、台中縣、彰化縣及南投縣等四縣市之現職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以階段抽樣法,共抽出1000位教師接受本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761份。
本研究發現,整體而言,教師認為自然災害越來越嚴重,尤其對近幾年來,颱風造成土石流的情形。大多數教師認為颱風過境後所造成的土石流是因為過度開發山坡地所導致。多數教師認為自然災害的責任在於民眾不守法及政府的姑息。教師在災害前後參加防震研習的比例不高。在災害前後投保災害保險的比例也相當低。整體而言,教師的防災因應行為是正向的。教師防災態度因性別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女教師的防災態度比男教師的防災態度正向。教師防災態度因婚育狀況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其防災態度的正向程度依序為「已婚無小孩的教師」、「未婚的教師」及「已婚有小孩的教師」。教師的控制觀越傾向於內控,其對防災態度越正向積極。對防災因應行為有影響的變項中,影響力大小依序為「防災態度」、「年齡」、「參加預防自然災害之研習或活動」、「九二一地震任教於受災學校」、「颱風受災經驗,開始投保防颱災害保險」。研究者提出幾點建議:
(1)國小教師應多參加防災之研習或活動。(2)教師進修單位應該多舉辦防災研習或活動。(3)有關單位應該加強宣傳防災保險的觀念,以增加投保率。
In Taiwan, there are earthquakes and typhoons often occur and almost cause disasters. What we concern is to attach disaster prevention through proper education processes! Elementary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in every stage of education, i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ractice disaster prevention curriculum or teach their students in proper situation, we can expect that disaster prevention education will be rooted in the phase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So,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was to understand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toward disaster preven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toward disaster prevention about earthquake and typhoon in Taichung Area,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ir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This research utilized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method. The populations are the in-service teacher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ity,Taichung County,Changhua County and Nantou County. The sample was 1000 teachers through multistage sampling. We collect back 761 effective copies of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 as below:first, most teachers attributed nature disaster to natural phenomenon not to man-made remiss, and they attributed the responsibility of nature disaster to illegal people and the indulgent government. As a general thing,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 disaster prevention are positive;second, there is the same low ratio for teachers taking part in education training about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buying the disaster insurance before and after the disaster happened. As a general thing,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behaviors toward disaster prevention are positive.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ttitude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ender: The femal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ttitude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re more positive than mal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ttitude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ndition about marriage: the degree of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disaster prevention are in order "the teachers got married without children ", "single teachers", then "the teachers got married with children". The more interior teachers'' Locus of control are, the more positive attitude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teachers have. The valid variables to predict behavior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in order are: " attitude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ge", " ever participated relative education training or activities about disaster prevention", " serving at the Catastrophe Area Schools when 921 Earthquake happened", "had the experience of typhoon disaster and began to buy the disaster insurance".
T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first, teachers should participate more education training or activities about disaster prevention ;second, the institutes of teacher training and in-service education should hold more education training or activities about disaster prevention; third, teach more about the concept of disaster insurance in relative organizations ,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ratio about buying the protect disaster insurance .
目 錄
致謝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 V
目錄 VI
圖目錄 V III
表目錄 V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第一節 自然災害概說 7
第二節 防災態度及行為之相關研究 17
第三節 防災教育之相關研究 26
第四節 控制觀之理論及研究-----------------------------------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2
第一節 研究對象 32
第二節 研究工具 33
第三節 研究架構 35
第四節 研究假設--------------------------------------------------36
第五節 研究流程 37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2
第一節 教師之基本資料及控制觀 -42
第二節 教師對自然災害的防災態度 -47
第三節 教師對自然災害的因應行為-------------------------53
第四節 教師防災態度與相關變項之差異相關比較分析--60
第五節 教師防災因應行為與防災態度及相關變項之
多元迴歸分析--------------------------------------------6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8
第一節 結論 -68
第二節 建議 -70
參考文獻 -72
附錄 -81
附錄一:預試問卷 -81
附錄二:預試問卷雙向細目表 -86
附錄三:正式問卷 -87
附錄四:正式問卷雙向細目表 -92
附錄五:本研究之專家效度名單 -93
附錄六:控制觀信念量表同意書 -94
圖 目 錄
圖1 研究架構 35
圖2 研究流程 37
表 目 錄
表1 台灣歷年颱風災情表---------------------------------------------12
表2 近一百年來台灣的重大地震災害記錄表---------------------16
表3 國小教師基本資料 44
表4 控制觀統計表 46
表5 防災態度量表各題平均值與標準差 52
表6 防災行為量表各題平均值與標準差 59
表7 教師防災態度與相關變項差異之t-檢定分析 62
表8 教師防災態度與婚育狀況差異之變異數分析
與事後分析 63
表9 控制觀與防災態度之相關分析 63
表10 教師防災因應行為與防災態度及相關變項之
多元迴歸分析統計表 67
一、 中文部分
王毓穎(民87) 楠梓地區環境地質災害特性之調查與分析。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筱雯、朱芝緯、林秀梅、劉正湖、劉雲漢、鄒恬慈(民89)
從九二一大地震談自然地理學相關的自然災害教育課程。
環境教育季刊,41,27-37。
王藝容(民85) 國小教師自我概念、制握信念與其對教學論題道德推理的關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文科(民84) 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琳、白璐(民82) 居民的災難意識。行政院國科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79-75號。
牛頓雜誌社編輯部(民88) 大地震解剖。台北:牛頓。
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台灣地形研究室(民90) 台灣的天然災害。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田韜(民72) 颱風危害度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石棟鑫(民90) 台灣地區颱風雨降雨形態之分析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危芷芬譯(Francis T.McAndrew著)(民84) 環境心理學。台北:五南。
行政院新聞局(民88) 重新出發-九二一大地震受災戶手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民89) 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
汪世輝(民86) 旗山地區環境地質災害特性之調查與分析。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錚皞、劉桓吉、紀宗吉(民89) 從九二一集集大地震探討地質災害造成的環境衝擊。環境教育季刊,41,14-24。
余興全(民73) 國中環境教材及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輝龍(民87) 山坡地種植檳榔對水土保持之影響。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統雄(民74) 態度與行為的信度與效度:理論、反應、反省。民意學術專刊夏季號。
吳靜吉、吳子輝(民64) 內外控量表在輔導上的應用。測驗與輔導,10,152-153。
邱景祥(民90) 地震災害人群避難行為模式研究-921地震之實證調查分析。中央警察大學消防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佳昀(民89) 921集集大地震災後居民居留意願之案例式推理。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永展(民84) 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理論與實證。台北:中威技術。
林俊全(民89) 台灣的地形景觀與自然災害。環境教育季刊,41, 1-7。
林美聆、洪如江、游繁結、莊睦雄、洪鳳儀(民87) 神木地區出水溪流域土石流災害及治理評估報告。行政院國科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87-01號。
林耀源(民 89) 921震災與環境教育之省思。2000年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34-43。
林宜德(民90) 高中生對環境災害之識覺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翠湄譯(民84) 第十章-攻擊與反社會行為。社會與人格發展。415-461。台北:心理。
周文玲(民81) 宜蘭沿海養殖區環境災害識覺與調適行為之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金陵(民81) 國民中小學教師對環境問題的態度調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有義(民64) 內外在制握與洛氏制握量表簡介。測驗年刊,22,99-103。
姚榮燦(民73) 台灣西部海岸地帶災害問題的地理研究--以大肚溪以南至枋寮間沿海鄉鎮市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森彥(民89) 921震災農路及治山防災災後復建。農政與農情,91(328),37-40。
靳知勤(民84) 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環境教育,21,47-60。
許銘熙、張倉榮、鄧慰先、黃成甲、葉森海(民87) 汐止淹水災因分析與建議初步報告。行政院國科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87-02號。
許文耀、吳英璋(民89) 災後的心理反應及復原歷程。學生輔導,66,28-35。
許世璋(民87) 影響教師負責任環境行為的變項分析研究。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度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198-205。
郭雅靜(民87) 因素分析與集群分析在自然災害風險知覺評估的應用。國立中興大學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培勇編譯(民87) 第二十章-颶風後的個人、團體危機的諮商。遊戲治療與危機處理。481-500。台北:心理。
張祺堂(民87) 台北市地震防災發展策略與推動之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強均(民88) 創傷後壓力疾患的預後。精神醫學園地。台灣。
張春興(民85) 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陳正哲(民87) 日治時期台灣地震災害對建築與都市發展影響之研究。中原大學建築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正改(民89) 台灣地區的氣象災害與防災策略。環境教育季刊,41,38-48。
陳時祖(民76) 地球科學與人類之生存-地球的自然災害。科學月刊,18(9),674-681。
陳國正(民85) 公共職訓機構學員環境知識、態度及環境教育需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肇夏主編(民89) 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專輯。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陳是瑩、曾怡禎(民80) 台灣地區國小教師環保意識調查研究。中華民國第一屆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
陳淑齡(民80) 環境保護研習活動對國中教師環境教育教學應用影響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韻如(民88) 九二一集集大地震-災後心理重建就從學校開始。精神醫學園地。台灣。
黃朝恩(民78) 環境災害面面觀。環境教育,3,52-60。
黃朝恩(民87) 環境新聞的報導內容及其時空特性-以台灣地區(民國75至84年)為例。師大地理研究報告,29,1-31。
黃朝恩(民89a) 人類活動所激發的自然災害。環境教育季刊,41, 49-56。
黃朝恩(民89b) 環境倫理觀的演變。環境教育季刊,41,57-62。
黃乾全、黃松元(民80) 台灣地區教師環保在職研習追蹤評估及課程內容建構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
黃小玲(民88) 大規模災害災後復建及居民生活變遷之探討─以賀伯風災南投縣信義鄉豐丘、神木兩村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柏鈞(民90) 環境風險知覺之研究-以神木村土石流為例。國立台北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恆山編譯(民78) 第十三章-壓力與壓力的處理。心理學。681-724。台北:五南。
曾能君(民91) 集集大地震後我國地震保險經營之未來方向。逢甲大學保險學系碩士論文。
楊志賢(民88) 台灣地區颱風災害之潛勢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冠政(民87)環境教育。台北:明文。
劉俊昌(民85) 教師的新環境觀與環境教學意願。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學術研討會。1-20。
劉俊昌(民86) 從賀伯颱風看水土保持:與南投縣環保教師談坡地自然保育的重要性。國教輔導,36(5),9655-9660。
劉俊昌(民 88a) 大學生的賑災承諾與其環境信念關係之研究。中師數理學報,2(2),163-178。
劉俊昌(民 88b) 大學生的安全信念與其投平安保險關係之研究。台中師院學報,13,431-450。
劉俊昌、賴麗娟(民 89) 一群未來教師對自然災難的感受與行動之研究。2000年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278-282。
鄭仁傑(民79) 一九八九年的大陸自然災害。中共研究,24(2),73-88。
蔡慧敏(民89) 永續減災的環境教育。環境教育季刊,41,63-70。
蔡承志譯(Stephen P.Robbins著)(民 87) 組織行為學。台北:桂冠。
蔡育忠(民89) 地區(鄉、鎮、市)防災計畫災害管理策略流程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建廷(民88) 地震災害模擬及救援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
盧瑞陽(民87) 組織改變與工作不安全感對組織行為之影響。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謝信良、陳正改(民74) 台灣地區氣象災害之研究。國科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73-40號。
薛秀宜(民90) 情緒智力對危機管理之影響-以南投縣九二一災區學校教師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宏仁(民88) 國小職前與在職教師的環境行為認知、技能及表現之調查研究。中華民國八十八年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90-99。
饒怡君(民90) 闖入現象、認知評價與因應策略-以921地震受害者為例。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Archea,J. (1990)Two earthguakes:Three human conditions. In Y.
Yoshitake, R.B. Bechtel,T.Takahashi & M.Asai(Eds.),Current
issues in environment-behavior research.Tokyo:University of Tokyo.
Borden, R.J., & Schettino, A.,(1979)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0(4),35-39.
Borden, R.J.(1984)Psychology and ecology:beliefs in technology
and the diffusion of ecological responsiblility.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6(2),14-19.
Chiang, G. Chia-tang (1991). Student rating of teachers, teacher psychological
type, and teacher classroom behavior study in gifted education.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2/06A.
Franz,X.B., Johann. C.B.,& Michael,W. (2000) Risk-taking and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The Environmentalist, 20, 49-62.
Faupel, C. E., & Styles, S. P. (1993). Disaster education,
household preparedness, and stress responses following Hurricane
Hugo.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5, 228-249.
Hines, J.H.,Hungerford, H.K.,& Tomera,A.N.(1986)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ly behavior:a
metaanalysis.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8(2),1-8.
Hartzler, I. H. (1989). Secondary teachers'' personality traits and their grading
behavior.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0/10A. Heishberger, R. L. &
Young, J. M. (1975). Teacher perception of an effective school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program. Education, 96(1), p10-19.
Iozzi, L.A.(1984) Monograph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2.Columbus,OH:ERIC clearinghouse for
science,mathematics,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Jackson, E. L. (1981) Response to earthquake hazard: The west
coast of North America.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3, 387-416.
Joe, V. C. (1971).Review of the internal-external control construct as a
personality variable. Psychological Reports,28,619-640.
Kato, H., Asukai, N. ,Miyake K., & Nishiyama, A. (1996)
Post-traumatic symptoms among younger and elderly evacuees in
the early stages following the 1995 Hanshin-Awaji earthquake in
Japan.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93,477-481.
Lefcourt, H. M. (1972).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study of locus of control.
Progress in Experimental Personality Research, 6,1-39.
Michael, K. L. (2000). Household adjustment to earthquake hazard:
A review of research.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32, 461-501.
Preston, V., Taylor, S. M., & Hodge, D. C. (1983) Adjustment to
natural and technological hazards: A study of an urban residential
community.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5, 143-164.
Phillips, D. A., Carlisle, C. S., Hautala R. & Larso, R. (1985). Personality
traits and teacher-student behaviors in physical educ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 psychology, 77(4), p.408-416.
Rotter,J.B. (1966) 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locus of reinforcement. Psychological Monograph, 80
(1,Whole No.609).
Sorenson, J. H. (1983) Knowing how to behave under the threat of
disaster: Can it be explained?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5 ,
438-457.
Sia, A.P.,Hungerford, H.R.,& Tomera,A.N.(1985)Selected predictors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ly behavior;an analysis.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7(2),31-40.
Sugar, M. (1989) Children in a Disaster:An overview.Child Psychiatry and Human Development,1903,163-179.
Watson D.& Baumal E. (1967). Effects of locus of control and expectation of
future control upon present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 333-34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