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書目 一、徵引史料 (一) 潘光旦論著、翻譯 潘光旦著;潘乃穆、潘乃和編 《潘光旦文集》第一卷至第五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至1997。 潘光旦著 《尋求中國位育之道─潘光旦文集》(上下),北京:國際文化出版,1997。 潘光旦著;潘乃穆,潘乃和編 《潘光旦選集》(共四集),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 (二)時人文集、著述、選輯 中國社會學社編 《中國人口問題》,上海:世界書局,1932。(上海:上海書店影印版) 正中書局編委會(胡步蟾版) 《優生學與人類遺傳學》,台北:正中書局,1959。(1937初版) 周作人著 《周作人全集》,台北:藍燈出版社,1982。 周建人、陳長蘅 《進化論與善種學》,上海:商務印書館,1923。 易家銊、羅敦偉 《中國家庭問題》(1921年初版),台北:水牛出版社,1966。 威廉魯濱生著,高方譯 《優生學與婚姻》,上海:亞東圖書館,1929。 柯象峰 《現代人口問題》,上海:正中書局,1934。 孫本文 《當代中國社會學》,勝利出版公司,1948。(上海:上海書店影印版) 國立清華大學 《清華同學錄》,北京:國立清華大學校長室印行,1937。 張競生著 《張競生文集》,廣州:廣州出版社,1998。 梁啟超 《梁啟超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清華大學編印 《一九四八級年刊》,北京:清華大學,1948。 許仕廉 《中國人口問題》,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 陳東原 《中國婦女生活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1937年初版) 陳長蘅 《中國人口論》,上海:商務印書館,1928。 陳映璜 《人類學》,上海:商務印書館,1920。 陳達 《人口問題》,北京:商務印書館,1934。(上海:上海書店影印版) 陳壽凡 《人種改良學》,上海:商務印書館,1928。(1919年初版) 費孝通 《費孝通文集》(14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 聶紺弩編 《女權論辯》,桂林:白虹書店,1943。 (三)期刊史料 丁文江 〈哲嗣學與譜牒〉,《改造》3卷4、5、6號,1919年。 丁文江 〈歷史人物與地理的關係〉,《努力週報》43、44期,1923年3月11日。 如松(任卓宣) 〈評優生學與環境論底爭論─潘光旦、周建人、孫本文諸人意見的清算〉,《二十世紀》,一卷一號,1931年2月。 李三旡 〈婦女參政運動研究〉,《解放與改造》一卷八號,1919年12月15日。 李鶴鳴 〈女子解放論〉,《解放與改造》一卷三號,1919年10月1日。 東蓀 〈婦女運動雜評〉,《解放與改造》一卷八號,1919年12月15日。 林同濟 〈優生與民族─一個社會科學的觀察〉,《今日評論》一卷二十三期,1939年6月4日。 孫本文 〈文化與優生學〉,東南社會學會編輯,《社會學刊》一卷二期,1929。 孫本文 〈再論文化與優生學─答潘光旦先生商榷的文字〉,東南社會學會編輯,《社會學刊》一卷二期,1929。 袁舜達 〈人類社會反淘汰現象及其救濟法〉,1921年12月。 梁伯強 〈醫學上中國民族之研究〉,二十三卷十三號,1926年7月。 陳友琴 〈女子教育之革新〉,《解放與改造》一卷五號,1919年11月1日。 陳佩蘭 〈婦女與兒童抑父母與兒童〉,《今日評論》,二卷十三期,1939年10月1日。 喬峰(周建人) 〈人種起源說〉,《東方雜誌》,十六卷十一號,1919年6月。 童潤之 〈中國民族的智力〉,二十六卷三號,1929年2月。 瑟盧(陳友琴) 〈愛倫凱女士及其思想〉,《婦女雜誌》,七卷二號。 趙紫宸 〈妾婢制度的因果和剷除的方法〉,《解放與改造》一卷六號,1919年11月15日。 潛龍 〈我國婦女問題〉,《解放與改造》一卷八號,1919年12月15日。 (四)史料彙編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資料委員會編 《中國民主同盟歷史文獻1941─1949》,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3。 方仁念選編 《新月派評論資料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3。(人)828 8565 朱育和、陳兆玲主編 《日軍鐵蹄下的清華園》,北京:清華大學,1995。 李又寧、張玉法編 《近代中國女權運動史料1842—1911》,台北:傳記文學社,1975。 李歐梵編 《新感覺派小說選》,台北:允晨文化,1988。 汪丹編 《女性潮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周作人著,李洪寬編 《性愛的新文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周作人著,舒蕪編錄 《女性的發現─知堂婦女論類抄》,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 香港三聯書局 《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香港:三聯書局,1967。 香港三聯書局 《高舉無產階級的革命的批判的旗幟》,香港:三聯書局,1967。 香港三聯書局 《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香港:三聯書局,1967。 清華大學校史研究室 《清華大學史料選編(二)─國立清華大學時期(1928─1937)》(上下),北京:清華大學,1991。 清華大學校史研究室 《清華大學史料選編(三)─抗日戰爭時期的清華大學(1937─1946)》(上下),北京:清華大學,1993。 清華大學校史研究室 《清華大學史料選編(四)─解放戰爭時期的清華大學(1937─1946)》,北京:清華大學,1994。 清華大學校史研究室 《清華大學史料選編(一)─清華學校時期(1911─1928)》,北京:清華大學,1991。 陳竹筠、陳起城選編 《中國民主黨派歷史資料選輯》(上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85。 彭明主編 《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一至六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87─1989。 彭明主編 《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補編》,一至六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91─1993。 蔡尚思主編 《中國現代思想史資料簡編》一至五卷,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羅榮渠主編 《從「西化」到現代化─五四以來有關中國的文化趨向和發展道路論爭文選》,北京:北京大學,1990。 嚴家炎編 《新感覺派小說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五)民國前經典、文集 (清)孫希旦 《禮記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 二、專書論著 中華民國民族主義協會 《民族主義論文集》,台北:黎明文化,1993。 王紹光 《理性與瘋狂─文化大革命中的群眾》,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3。 王德威著 《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台北:麥田,1998。 王覺源著 《中國黨派史》,台北:正中書局,1983。 朱義祿、張勁著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潮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1998。 江曉原著 《性張力下的中國人》,上海:上海人民版社,1995。 西南聯合大學北京校友會編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史─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六年的北大、清華、南開》,北京:北京大學,1996。 余英時等著 《五四新論─既非文藝復興,亦非啟蒙運動》,台北:聯經,1999。 宋永毅、孫大進著 《文化革命中的異端思想》,香港:田園書屋,1997年。 李小江等編 《性別與中國》,北京:三聯書店,1993。 李心年編 《名人談性》,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李長莉編著 《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變遷錄》第一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李歐梵著 《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牛津大學出版社,2000。 周策縱著、周子平等譯 《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 周蕾著 《婦女與中國現代性:東西方之間閱讀記》,台北:麥田,1995。 宗璞、熊秉明主編 《永遠的清華園─清華子弟眼中的父輩》,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林毓生著 《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8。 邱錢牧著 《中國民主黨派史》,浙江:浙江教育,1987。 姜平著 《中國民主黨派史》,武昌:武漢大學,1987。(人)576.2409 835 彥奇主編 《中國各民主黨派史人物傳》,北京:華夏出版社,1991。 胡偉希等著 《十字街頭與塔─中國近代自由主義思潮》,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倪邦文 《自由者尋夢:“現代評論”派綜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 唐勃著 《中共與知識份子》,台北:幼獅文化,1988。 孫康宜著 《古典與現代的女性詮釋》,台北:聯合文學,1998。 孫琴安著 《中國性文學史》,台北:桂冠,1995。 孫廣德著 《清末民初的民主思想論集》,台北:桂冠,1999。 晉夫著 《“文革”前十年的中國》,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8。 高大倫、范勇編譯 《中國女性史1851─1958》(小野和子《中國女性史─從太平天國到現在》為主要譯本),成都:四川大學,1987。 張妙清等編 《性別學與婦女研究─華人世界的探索》,台北:稻鄉出版社,1997。 曹建民等編寫 《中國民主同盟歷史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94。 清華大學校史研究室編 《清華人物志》(二)─(三),北京:清華大學,1992─1993。 清華大學校史研究室編 《清華英烈》,北京:清華大學,1994。 清華大學校史組編 《清華人物志》(一),北京:清華大學,1983。 清華大學校史編研組 《戰鬥在一二九運動的前列》,北京:清華大學,1985。 清華大學校史編寫組編著 《清華大學校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81。 陳永發著 《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台北:聯經,1998。 陳理等編 《潘光旦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00。 陳敬之 《「新月」及其重要作家》,台北:成文出版,1980。 陳儀深著 《近代中國政治思潮─從鴉片戰爭到中共建國》,台北:稻鄉,1997。 華民著 《中國大逆轉─「反右」運動史》,紐約:明鏡出版社,1996。 閔杰編著 《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變遷錄》第二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黃克武著 《自由的所以然─嚴復對約翰彌爾自由思想的認識與批判》,台北:允晨,1998。 黃克武、張哲嘉主編 《公與私:近代中國個體與群體之重建》,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 費絲言著 《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台北:台大出版委員會,1998。 熊秉真、呂妙芬主編 《禮教與情慾:前近代中國文化中的後/現代性》,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 趙無眠著 《文革大年表》,紐約:明鏡出版社,1996。 趙錫驊著 《民盟史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2。 劉達臨編著 《中國古代性文化》,台北:新雨出版社,1995。 廚川白村著,林文瑞譯 《苦悶的象徵》,台北:志文,1982。 廚川白村著,青欣譯 《走向十字街頭》,台北:志文,1980。 廚川白村著,陳曉南譯 《西洋近代文藝思潮》,台北:志文,1996。(1975年初版) 潘乃穆等編 《中和位育─潘光旦百年誕辰紀念》,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蔣景源編 《中國民主黨派人物錄》,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1。 蔡尚思著 《中國禮教思想史》,香港:中華書局,1991。 燕國材主編 《中國心理學史資料選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錢基博著 《現代中國文學史》,台北:明倫出版社, 鮑家麟編 《中國婦女史論集》(一至四集),台北:稻香出版社,1988(1979初版)─1995。 羅金義、鄭文龍編 《浩劫以外:再論文化大革命》,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7。 羅榮渠著 《現代化新論─世界與中國現代化進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羅檢秋編著 《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變遷錄》第三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羅蘇文著 《女性與近代中國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蘇雲峰著 《抗戰前的清華大學1928∼1937》,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 蘇雲峰著 《從清華大學到清華學堂1911∼1929》,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 三、西文參考資料及譯著 Dikotter, Frank Sex,Culture and Modernity in China: Medical Science amd the Construction of Sexcual Identies in the Early Republican Period,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5. The Discourse of Race in Modern China,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近代中國之種族觀念》,杭州: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Laqueur﹐Thomas Making Sex: Body and Gender from the Greeks to Freud.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 Janathan D.Spence(史景遷)著,張連康譯 《知識份子與中國革命》(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The Chinese And Their Revolution,1895-1980),台北:絲路出版社,1994。 Richard Hofstadter著,郭正昭譯 《美國思想中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台北:聯經,1981。 郭穎頤著、雷頤譯 《中國現代思想中的唯科學主義(1900─1950)》,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89。 狄百瑞著,李弘祺譯 《中國的自由傳統》,台北:聯經,1983。 Benedick Anderson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Imagined Communities: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台北:時報,1994。 Eric J. Hobsbawn 《民族與民族主義》,台北:城邦,1998。 John K. Fairbank著,劉廣京編,張玉法主譯 《劍橋中國史第十一冊:晚清篇1800─1911》(上下),台北:南天書局,1997,。 Michel Foucault著,謝石、沈力譯 《性史》(The History of Sexuality),台北:結構群,1990。 Charles Darwin著、周建人等譯 〈本書第一版刊行前有關物種起源的見解的發展史略〉,《物種起源》(台北:商務印書館,1998年) Charles Darwin著、周建人等譯 《物種起源》,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 Alvin W. Gouldner著,顧昕譯 《中國知識份子的興起》(The Future of Intellectuals the Rise of the New Class),台北:桂冠圖書,1992。 John Rex著,顧駿譯 《種族與族類》(Race and Ethnicity),台北:桂冠圖書,1991。 Marilyn Yalom著、何穎怡譯 1《乳房的歷史》(A history of the breast),台北:先覺,2000。 四、期刊論文 王曾才 〈中國的國家認同與現代化〉,《「認同與國家:近代中西歷史的比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 王德威 〈女性主義與西方漢學研究:從明清到當代的一些例證〉,《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三期,1995。 吳怡萍 〈北伐前後婦女解放觀的轉變─以魯迅、矛盾、丁玲小說為中心的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呂文浩 〈議政型自由主義一例:潘光旦〉,《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第三十四期,1996年4月號。 呂芳上 〈抗戰時期的女權論辯〉,《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二期,1994年6月。 李圭嬉 〈「五四」小說中所反映的女性意識〉,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周慧玲 〈女演員、寫實主義、「新女性」論述─晚清到五四時期中國現代劇場中的性別表演〉,《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四期,1996。 孫敦恆 〈潘光旦〉,《清華人物志(二)》,清華大學研究室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2。 徐建生 〈近代中國婚姻家庭變革思潮論述〉,《近代史研究》總第63期,1991年5月。 張玉法 〈新文化運動時期對中國家庭問題的討論,1915—1923〉,《近世家族與政治比較歷史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 張曉芳 〈中國民主同盟之研究(民國二十八年∼民國三十八年)〉,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1。 陳漱渝 〈性博士傳奇〉,《聯合文學》,7卷4期,1991。 陳儀深 〈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民族主義的發展〉,《「認同與國家:近代中西歷史的比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 陳儀深 〈國共鬥爭下的自由主義(1941─194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二十三期,1994年6月。 彭小妍 〈五四的「新性道德」─女性情慾論述與建構民族國家〉,《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三期,1995。 彭小妍 〈性啟蒙與自我的解放:「性博士」張競生與五四的色慾小說〉,《當代》,《當代》,76卷,1992年8月 彭小妍 〈評介Frank Dikotter: Sex,Culture and Modernity in China〉,《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五期,1997。 馮克著,周遜譯 〈個人身體與群體命運─近代中國之人種繁衍和社會紀律〉,《公與私:近代中國個體與群體之重建》,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 翟志成 〈中共與黨內知識份子關係之四變,1921─194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二十三期,1994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