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81.91)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8 02:4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顏永進
論文名稱:知識管理在國民小學學校行政運作現況之研究
指導教授:顏火龍顏火龍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南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初等教育系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教育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0
中文關鍵詞:知識管理知識管理流程知識管理促動因素學校行政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9
  • 點閱點閱:99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9
  本研究旨在探究知識管理在國民小學學校行政運作之現況,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採問卷調查法,先由理論與文獻之探討,分析歸納出知識管理的內涵與層面,以及知識管理之流程層面與促動因素層面的相關情形,其次以高雄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為研究對象,合計800人進行普查作為研究樣本,運用「知識管理在國民小學學校行政運作現況問卷」之調查,瞭解知識管理在國民小學學校行政運作現況,最後運用統計分析法,佐以四位校長之訪查,探究變項間的關係。根據本研究主要發現,歸納成結論和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國民小學學校行政運用知識管理之參考:
  本研究得到的結論如下:
壹、 調查結論:
一、 知識管理在學校行政運作的現況內涵包括十個層面,而且有高的運作現況。
二、 「知識導入」以及「外顯知識」層面上,在知識管理流程因素中較需要再努力。
三、 「領導」層面的感受最佳,「人員技術」與「文化結構」,其感受比「有時如此」稍高,「績效考評」與「科技設施」層面上,則需要再努力。
四、 學校行政人員背景變項與「知識管理」運作現況,就整體而言,各校校際之間並無顯著關係;但就個別因素方面,在不同的知識管理層面運作上則有所差異。
五、 「知識管理流程」與「知識管理促動因素」的層面有關,專業社群的專業互動與組織的共同願景,領導者的專業領導是組織知識管理最重要的促動因素。

貳、 訪談結論:
一、 「知識管理」的理念已存在且進行中。
二、 專業取向,從過去的威權到現在漸漸轉型為專業取向的領導。
三、 學校行政的組織再造,在組織結構上並無法扁平化,但功能上則可以做「變形蟲」的任務組織編組,功能性或任務性的組織調整是可行的。
四、 檔案的建置、學校網頁的建立、行政會報的經驗分享、工作坊等模式進行,書面資料透過標準化或規格化,以便於建立電子檔,網頁及資料的電子化使經驗分享討論的機制多元便利;組織也逐漸形成專業團隊方式,突破過去單打獨鬥的方式進行研究發展。
五、 資訊能力的重視:電腦教室已漸漸轉型為教育諮詢中心。
六、 學校發展願景的重視。
七、 學習型組織氣氛:學習團隊、班群、教學群、策略聯盟、夥伴關係等團隊合作學習的模式,促使組織成員樂於經驗分享與深度匯談。
八、 共同問題:人力的不足與非教育的干擾還是較大的問題。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researc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on school administrative process at primary school.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was done in the study. To start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theories and references, the meanings and the levels of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were analyzed from them, furtherm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s of the process and triggering factors in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were also induced. Secondly, the administrative workers in Kaohsiung primary schools were taken as the targets of the study. There were totally 800 people as researching samples to do the census. To use “the questionnair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on school administrative operation at primary school” helps us to reali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opic. 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the end, and adding the interviews of four principals, found out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variables. The study was induced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which can provide as the reference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on school administrative operation at primary school.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I. The conclusions of the investigation
1. The content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on school administrative operation has ten levels, and the situation is effective
2. On the level of “knowledge introduction“ and “knowledge expression“, the process factors need to be worked on more.
3. The level of “leadership” is better; “professional technique“ and “cultural structure“ are better than “sometimes do”;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technical facility“ need to be worked on more.
4. As a whole, the background of the school administrative worker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have no obvious correlation among schools. In individual factors, howev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5. The level of “the process of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level of “the triggering factors” are related. The common prospect of the professional interactions and organizations of the communiti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iggering factor, so it is the professional leaderships of the leaders.

II. The conclusions of interviews
1. The concept of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has existed and been working.
2. The authority has been becoming profession-oriented leadership.
3.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cannot be flattened in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Otherwise, the grouping of the job organization can be adjusted functionally as an “amoeba.”
4. The models of file establishing, school web page design, administration report sharing, workshop grouping are working. By standardizing and specifying, documents are easy to be made as computer files. To computerize the web pages and data makes the experience sharing and discussing convenient. The organizations have been forming professional groups breaks the past researching ways.
5. The ability of information is emphasized: computer classrooms have been converting into educational counseling centers.
6.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is emphasized.
7. The atmosphere of the organization learning type: the models of learning teams, class groups, teaching groups, strategy allies, partner relationship promote members to share experience and discuss deeply.
8. Common problems: the inefficiency of personnel and the disturbance of non-education are more serious.
知識管理在國民小學學校行政運用之研究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問題的背景及重要性……………………………………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4
第三節 待答問題..…………………………………………………….6
第四節 名詞釋義………………………………………………………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知識管理理論及其相關研究...……………………………….13
第二節 知識管理在學校行政運用之研究..……..……………………27
第三節 本章摘要………………………………………………………4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47
第二節 研究假設……………………………………………….………49
第三節 研究方法.………………………………………………………50
第四節 研究對象.………………………………………………………52
第五節 研究工具.………………………………………………………53
第六節 研究歷程……………….………………………………………58
第七節 實施程序與研究進度………………………………………….60
第八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6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67
第一節 國民小學學校行政運作之現狀分析………..………………67
第二節 國民小學學校行政背景因素與知識管理相關分析………..72
第三節 國民小學學校行政知識管理預測分析………………………81
第四節 知識管理在國民小學學校行政運作現況訪談資料分析……91
第五節 綜合討論…..…………………………………………………123
第五章 主要發現、結論與建議………………………….…125
第一節 主要發現….………………………………………………….125
第二節 結..……………………………………………………………152
第三節 建議…………………………………………………………..161
參考書目…………………………………………………………………….….167
壹、 中文書目………..…………………………………………..………………167
貳、英文部份…………………………………………………………………….174
附錄
附錄一 「知識管理在國民小學學校行政運用」訪問問卷大綱…177
附錄二 Arthur Andersen和American Productivity & Quality Center的知識管理量表之層面與題目…………..……179
附錄三 Bukowitz & Williams的知識管理診斷量表
之層面與題目…………………………………………..180
附錄四 David Skyrme Associates的知識管理評量工具之層面與題目……………………………………………………185
附錄五 「知識管理在國民小學學校行政運作現況問卷」預試問卷…………………………………………………..…187
附錄六 知識管理在國民小學學校行政運作現況調查問卷…..196
參考書目
壹、 中文部份
一、專書
王文科(民84)。教育研究法(四版)。台北:五南。
王如哲(民89)。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以教育領域即期革新為例。台北:五南。
王星拱(民87)。科學方法論。台北:水牛出版社。
中正大學教育學院(民89)。新世紀的教育展望。高雄市:麗文文化。
白龍芽(民80)。學校經營學。高雄市:復文。
司徒達賢(民84)。策略管理。台北市:遠流。
司徒達賢(民88)。知識管理、創新與組織學習之研究。國科會研究計劃。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民88)。教育行政論壇第五次研討會資料。台北市:台北市
立師範學院。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教育改革諮議報告書。台北:作者。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4-85)。第一、二、三、四期諮議報告書及總
諮議報告書。台北市:行政院教改會。
呂理福(民75)。學校行政個案的研析。臺中縣:省教育廳。
李錫津(民86)。學校本位之課程經營與實施。摘自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課程與教學改革實務,25~34。
沈銀和(民89)。校長的法律責任。台北市:三民。
沈銀和(民89)。主任與職員的法律責任。台北市:三民。
吳清基(民78)。教育與行政。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基(民78)。教師與進修。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基(民79)。精緻教育的理念。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基(民87)。技職教育的轉型與發展。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山(民81)。學校效能研究。台北市:五南。
吳清山(民87)。學校革新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山(民88)。學校革新與發展。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宗立(民86)。學校行政研究。高雄市:復文。
林新發(民88)。教育與學校行政研究─原理和應用。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明地譯(民87)。學校領導─平衡邏輯與藝術。台北市:五南。
柯進雄(民75)。學校行政領究。台中市:台聯。
施振榮(民87)。鮮活思維。台北市:聯經。
馬曉雲(民89)。知識管理實務應用。台北: 華彩軟體。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民79)。國民教育法規選輯。台北:教育部國教司。
教育部(民83)。國民小學行政實務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6)。教育改革總體計劃綱要。台北:作者。
孫濤(民88)。知識管理。中國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民86)。教育行政論壇第一次研討會資料。嘉義縣:
中正大學。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民90)。知識管理與教育革新發展研討會議手冊。嘉義縣:中正大學。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民87)。教育行政論壇第二次研討
會資料。埔里鎮:暨南大學。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民87)。教育行政論壇第三次研討會資料。花蓮市:東華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民88)。教育行政論壇第四次研討會資料。台北市:
國立臺灣師大教育系。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民89)。教育行政論壇第六次研討會資料。台北市:國立政大教育系。
黃振球(民79)。學校管理與績效。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振球(民80)。績優學校。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幼蘭(民80)。學校行政與教學。台北市:五南。
黃宗顯(民88)。學校行政對話研究─組織中影響力行為的微觀探討。台北市:五南。
黃政傑主編(民83)。邁向校長之路。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義明(民81)。學校行政領導,台中市:台中二中。
陳海雄(民84)。理念與作法。台南市:大千世界。
張德銳(民83)。教育行政研究。台北:五南。
張劭勳和林秀娟(民84)。SPSS For Windows統計分析(三版)。台北:松崗。
張慶勳(民85)。學校組織行為。台北市:五南。
張清濱(民86)。學校行政與教育革新。台北市:台灣書店。
張明輝(民87)。學校行政革新專輯。台北市:師大實習輔導處。
張明輝(民88)。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湯明哲(民89)。未來管理的主流。論文發表於知識管理──哈佛商業評論。台北市:天下。
蔡保田(民80)。學校行政。高雄市:復文。
廖春文(民84)。二十一世紀教育行政領導理念(二版)。台北:師大書苑。
蔡培村主編(民85)。學校經營與管理。高雄市:麗文。
鄭彩鳳(民87)。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
鍾聖校(民84)。認知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謝清佳和吳琮璠(民87)。資訊管理-理論與實務(三版)。台北:智勝。
謝文全(民87)。學校行政。台北市:五南。
謝文全、張明輝、張德銳和林新發(民87)。教育行政學。台北縣:空中大學。
劉淑娟(民89)。知識管理在學校營繕工程的運用。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翻譯本
丁由譯(民80)。集體表象和意識。載於莊錫昌、顧曉鳴、顧雲深等編,多維
視野中的文化理論(頁196-218)。台北:世界文化叢書。
林明澤譯(民86)。從共識型態到工具性控制。載於吳潛誠總編校,文化與社
會(頁329-339)。台北:立緒文化。
邵毓娟譯(民86)。價值觀與社會體系。載於吳潛誠總編校,文化與社會(頁52-62)。台北:立緒文化。
高銛譯(民80)。文化與意識。載於莊錫昌、顧曉鳴、顧雲深等編,多維視
野中的文化理論(頁314-321)。台北:世界文化叢書。
廣東、廣西、湖南、河南辭源修訂組商務印書館編輯部(民85)。大陸版辭源
(單卷合訂本)。台北:遠流。
施振榮(民87)。鮮活思維。台北市:聯經。
孫濤(民88)。知識管理。中國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湯明哲(民89)。未來管理的主流。論文發表於知識管理──哈佛商業評論(頁3-8)。台北市:天下。
金井正明(民86)。許文治譯。現場改善-日本競爭力的成功之鑰。台北:麥
格羅希爾。
野中郁次郎和竹內弘高(民87)。楊子江、王美音譯,(Ikujiro Nonaka & Hirotaka Takeuchi, 1995)。創新求勝──智價企業論(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台北市:遠流。
Applehans, W., Globe, A., & Laugero, G.(民88)。馮國扶譯。知識管理-網上應用實作指南。台北:跨世紀電子商務。
Barker, J. A. (民83)。徐聯恩譯。未來優勢。台北:長河出版社。
Barton, D. L. (1998)。王美音譯。知識創新之泉(Wellsprings of Knowledge:
Building and Sustaining the Sources of Innovation)。台北市:遠流。
Davenport T.H.,& Prusak Laurence. (民82)。知識管理:企業組織如何有效運用知識(胡瑋珊譯)。台北市:中國生產力中心。
Drucker, P. F. (民87)。周文祥、慕心等譯。巨變時代的管理。台北:中天出版社。
Drucker, P. F. (民88)。李田樹譯。。杜拉克-經理人的專業與挑戰。台北:天下文化。
Drucker, P. F. (民89a)。張玉文譯。知識管理。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Gray E. R., & Smeltzer L.R.(民87)。劉明德譯。管理學:競爭優勢。台北市:桂冠。
Gates, B. (民88)。樂為良譯。數位神經系統-與思考等快的明日世界。台北:
商業周刊。
Hope, J., & Hope, T. (民88)。王瓊淑譯。笑傲第三波。台北:經典傳訊。
Jenks, C. (民87)。俞智敏、陳光達、王淑燕譯。文化。台北:巨流。
Jeremy Hope & Tony Hope(民88)。王瓊淑譯。笑傲第三波-駕馭知識經濟的管理法則(1版)。台北市:經典傳訊,。
Leonard-Barton, D. (民87)。王美音譯。知識創新之泉。台北:遠流。
Leif Edvinsson & Michael S. Malone (民88)。林大容譯。智慧資本-如何衡量資訊時代無形資產的價值,初版,台北:麥田出版。
Mannheim, K. (民87)。張明貴譯。知識社會學導論。台北:風雲論壇。
Mayer, R. E. (民84)。林清山譯。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
Michael L. Tushman & Charles A. O''''Reilly (民87)。周旭華譯。勇於創新-組織的改造與重生(初版)。台北:天下文化,
North, D. C. (民84)。劉瑞華譯。經濟史的結構與變遷。台北:近代思想圖
書館。
Nonaka, I., & Takeuchi, H. (民86)。楊子江、王美音譯。創新求勝-智價企業論。台北:遠流。
Nash, J. (民88)。風信子、張民人譯。MCSE網路概論。台北:旗標。
Papows, J.(民88)。李振昌譯。16定位。台北:大塊文化。
Peter F. D.(民89)。劉毓玲譯。21世紀的管理挑戰(1版)。台北市:天下文化,。
Ritzer, G.(民84)。馬康莊、陳信木譯。社會學理論-上、下冊。台北:巨流。
Schein, E. H.(民85)。陳千玉譯。組織文化與領導。台北:五南。
Senge, P. M.(民83)。郭進隆譯。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台北:天下文化。
Stewart, T.(民87)。宋偉航譯。智慧資本-資訊時代的企業利基。台北:智庫。
Toffler, A.(民70)。黃明堅譯。第三波。台北:經濟日報社。
Bourdreau, A., & Couillard, G.(1999). System Integr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ment,16(4),24-33.
三、雜誌或期刊
天下雜誌編輯部(民84)。「世紀新金礦:學習型企業」。天下雜誌(1995.5.),71。
王志仁(民85)。「未來集團架構未來組織」。天下雜誌(1996.8.),34~38。
王盈勛(民88)。輕鬆解讀數位經濟。數位時代,2,136-142。
王俊程、戴榮賦(民88)。以知識管理強化企業組織效能。資訊與電腦,11,50-56。
王盈勛(民88)。輕鬆解讀數位經濟。數位時代,2,136-142。
王俊程和戴榮賦(民88)。以知識管理強化企業組織效能。資訊與電腦,11,50-56。
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民88~89)。學校行政雙月刊。
尤克強(民88)。知識創造價值。遠見雜誌,6,108-110。
白景文(民89)。知識管理-創造智價企業。管理雜誌,315,66-68。
司徒達賢(民88)。知識管理引爆組織活力。天下雜誌(1998.1),180。
朱博湧(民88a)。競爭力取決於積極創新。遠見雜誌,8,122-125。
朱博湧(民88b)。開放、知識、速度、虛擬。遠見雜誌,10,192-194。
李維克(民89)。知識管理可以為公司創造具體價值。遠見雜誌,4,260-264。
林天佑(民84)。學校教師會與學校行政:競爭與合作?。教育資料與研究(84.10.),8-12。
林英峰(民89)。「知識經濟與知識管理」,知識管理研討會:領導21世紀之經營管理,(89.5)。
邱義城(民88)。管理思想的回顧與前瞻。管理雜誌,4(298),16-17。
吳怡靜譯(民81):「第五項修練-讓組織活起來」。天下雜誌(1998.2),110-115。
吳怡靜(民87a):「教導型組織-發動領導的高能量」。天下雜誌(1998.2),114-117。
吳清山和林天佑(民86)。「教育名詞-學習型組織」。教育資料與研究(86.9.),61。
吳行建(民89)。知識管理-創造企業新價值。管理雜誌,315,103~105。
洪婉卿和王家佩(民88)。微軟知識管理解決方案。PC2000,5,68-78。
高明智(民89)。痛苦的奧莉薇雅-CKO你在哪裡?。管理雜誌,315,28-33。
教育部(民88)。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修正條文。教育部公報,297,5-8。
張志明(民89)。「知識經濟」時代的學校行政。學校行政雙月刊,6,38-49。
張玉文譯(民88)。Harvard教你知識管理。遠見雜誌,6,84-98。
張玉文(民89b)。Zack, M. H.的管理顯性知識。遠見雜誌,164,知識管理別冊。
張玉文(民89c)。知識管理的重要角色-CKO。遠見雜誌,165,知識管理別冊。
張玉文(民89)。知識管理的重要角色──CKO。遠見雜誌,3,283-288。
張志明(民89)。「知識經濟」時代的學校行政。學校行政雙月刊,6,38-49。
陳依蘋(民88)。知識管理的建立與挑戰。會計研究月刊,169,15-19。
陳依蘋(民89)。未來企業優勢價值-知識管理。會計研究月刊,169,15-18。
湯明哲(民88a)。知識建構優勢。遠見雜誌,6,112-113。
湯明哲(民88b)。策略創新要能持續。遠見雜誌,8,118-120。
彭若青(民89a)。複製成功經驗-IBM要贏得更多。管理雜誌,315,103-105。
彭若青(民89b)。思科對員工的承諾:每個人都是知識工作者。管理雜誌,315,94-97。
劉宗其和譚大純(民88)。台灣惠普公司之知識創造與擴散。會計研究月刊,169,34-42。
戴久永(民88)。知識經濟時代的新思維。管理雜誌,300,36-40。
譚大純(民88)。知識管理的「十八般武藝」。會計研究月刊,169,20-26。
四、學位論文
陶文杰(民87)。花蓮縣偏遠國小教師離職意願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花
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貞芳(民85)。花東地區六班國小教師行政工作角色壓力之研究。國立花蓮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瑞惇(民88)。以知識特性、知識角色與智慧資本建構雙取向之知識管理研
究。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淑娟(民89)。知識管理在學校營繕工程的運用。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五、電子媒體資料:
方世杰(民88)。知識取得模式與管理。【線上資料】。取自http://www. chineseme.com/know/
王焰(民89)。資訊時代的供應鏈管理。【線上資料】。取自http://www.
amteam.org/
吳心怡(民85)。「企業再造下的人力資源管理變革」。【線上資料】。取自http://imgrad.mgt.ncu.edu.tw/anita/bpr.html
電腦世界(民88)。ICG知識管理。[WWW page]。【線上資料】。取自URL:
http://www.icg.com.tw
劉常勇(民88a)。知識管理。【線上資料】。取自http://www. chineseme.com
/know/
劉常勇(民88b)。對於知識管理的基本資料。【線上資料】。取自[WWW page]。Available:http://www.chineseme.com/know/start.htm
劉文卿(民89)。知識管理。奇摩新聞。【線上資料】。取自[WWW page]。Available:
http://news.kimo.com.tw/technology/index.html
貳、 英文部分
Alvesson, M. (1993). Organizations as rhetoric: knowledge-intensive firms and the struggle with ambiguity.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30(6), 997-1101.
Anonymous. (1997). A glossary. Training & Development, 51(12), 28-30.
Armistead, C. (1999).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process performance.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3(2), 143-157.
Abernathy, D. J. (1999). KM predictions. Training & Development, 53(5), 65-66.
Allee, V. (1997a). 12 Principle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51(11), 71-75.
Allee, V. (1997b). The Knowledge Evolution. Boston Oxford: Butterworth
Heinemann.
Allee, V. (1999). The art practice of being a revolutionary.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3(2), 121-132.
Barnett, R. (1994). The Limits of Competence: Knowledge, Higher Education and Society. USA: SRHE 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
Bassi, L., Cheney, S., & Lewis, E. (1998). Trends in workplace learning: Supply and demand in interesting times. Training & Development, 52(11), 51-73.
Beckman, T. (1999).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J. Liebowitz(ED.) Knowledge management : Handbook(1-1-1-22). New York: CRC Press.
Bourdreau, A., & Couillard, G. (1999). Systems Integr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16(4), 24-33.
Botkin, J. (1999). Who''''s in charg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
Computerworld, 33(32), 33-34.
Bennett, R., & Gabriel, H. (1999). Organisational factors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within large marketing departments: an empirical study.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3(3), 212-225.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nglish.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rucker, P. F. (1993). Post-Capital Society. New York: Harper Business.
Hoven, J. V.D.(2001, Spring).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Foundation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Database Management, 21-33.
Nonak, I., & Takeuchi, H. (1995).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Nunnally, J. 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2nd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Polanyi, M. (1962). Personal knowledge: toward a post-critical philosoph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bress.
Polanyi, M. (1966). The Tacit Dimension. New York: Doubleday.
Snowden, D. (1999). A Framework for creating a sustainable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grom. In J. W. Cortada & J. A. Woods(ED.)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yearbook(52-64). Boston: Butterworth Heinemann.
Sveiby, K. E. (2000). What is knowledge management [on-line]. Available:http//www.sveiby.com.au/knowledge management.htm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