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72.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8 11: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念騏
研究生(外文):Niann-chyi Wang
論文名稱:國民小學教師參與九年一貫課程試辦之工作壓力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Job Stres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articipating in Experimental Nine-year Integration Curriculum
指導教授:顏火龍顏火龍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uoo-Long Y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大學
系所名稱:國民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18
中文關鍵詞: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工作壓力國小教師
外文關鍵詞:teachers'''' job stressNine-year Integration Nine-year Integration Curr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51
  • 點閱點閱:85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4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3
本研究旨在瞭解八十八及八十九學年度,參與九年一貫課程試辦之縣市中,
高雄市及台南市之國民小學試辦學校教師的工作壓力。具體而言研究目的有以下:
(一)了解試辦學校之教師參與課程試辦之程度及工作壓力的現況。(二)分析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試辦學校教師在參與課程試辦程度,工作壓力感受之差異情形。(三)分析試辦學校之國小教師,在不同參與課程試辦程度與工作壓力感受之間的差異情形。(四)探討試辦學校之教師,在參與課程試辦程度與工作壓力感受之間的關聯性。
(五)分析試辦學校之教師,不同的個人背景變項與參與課程試辦程度,對教師工
作壓力的解釋力。(六)綜合研究結果及發現,提出具體建議,供有關單位參考,俾
落實九年一貫課程,減緩教師在教學上之工作壓力,增進教學效能以及身心健康。
本研究為達上述目的,兼採問卷調查法及實地訪談法,研究者以高雄市23所,台南市27所,總共合計50所參與試辦之國民小學,參與試辦教師581名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使用之研究工具有二:(一)研究者自編之「國民小學教師參與九年一貫課程試辦之工作壓力研究問卷」;(二)研究者改編之「國民小學教師參與九年一貫課程試辦覺知工作壓力訪談大綱」。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並與實地訪談10位代表性樣本訪談結果加以討論,將主要發現歸納成結論,並依據結論提出具體建議。
本研究之重要發現所歸納出結論如下:
一,試辦學校之國小教師參與課程試辦程度為中高程度,其中以「教師心態與行動的調整」程度最高。
二,試辦學校之國小教師覺知到中等程度之工作壓力,其中以「變革適應」的壓力最大。
三,女性,服務年資在10年以下,已婚無子女,科任,任教低年級,學校規模在13~60班之間之試辦學校國小教師,其參與課程試辦程度顯著高於一般教師。
四,女性,年資31年以上,「師範或師專」學歷及「一般大學畢業」,已婚有子女,級任,學校規模在「61班以上」之試辦學校國小教師,其工作壓力顯著高於一般教師。
五,不同參與課程試辦程度之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上有顯著差異。
六,試辦學校之國小教師參與課程試辦程度與工作壓力呈顯著負相關。
七,「教師心態與行動的調整」,「發展學校本位課程」,「教育程度一:師範或師專畢業」,「教育程度三:一般大學畢業」,「婚姻狀況三:已婚有子女」變項,對教師工作壓力具有聯合預測力,其中又以「教師心態與行動的調整」預測力最高。
依據上述研究結論對教育行政相關單位,國小教師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盼能落實九年一貫課程,減緩教師工作壓力,增進教學效能以及身心健康,並作為進一步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job stres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articipate in the project of the experimental Nine-year Integration Curriculum in Kaohsiung city and Tainan city during the 1999 and 2000 academic years. Six main goal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o understand how much the teachers have got in involved in the experimental Nine-year Integration Curriculum and the stress they have undergone.
2 To analyze the participating teachers’ personal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degree of their involvement in the project and their job stress that cause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teachers.
3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involvement and their stress, two of the three above-mentioned items.
4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egree of their involvement in the project and their job stress.
5 To analyze teachers’ personal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the degree of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variable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degree of teachers’ stress.
6 To integrate the findings as a reference in order to find ways to help really materialize the Nine-year Integration Curriculum and to help teachers alleviate tension and improve their teaching efficiency so as to enjoy a healthy body and sound mind.
To achieve the purpose mentioned above, the study adopts bot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methods. The subjects include 581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from 23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City and 27 schools in Tainan, who are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ject. The instruments include Questionnaire One designed by the researcher: Job Stres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articipating in the Experimental Nine-year Integration Curriculum and Questionnaire Two revised by the researcher: Outline of the Interview Concerning These Teachers’ Awareness of the Job Stress.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s are analyzed by T-Test, One-Way ANOVA , Multiple Analysis of Variance,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Ten of the representative interviewee joined in the discussion with the researcher. The findings are inducted as the conclusion. Suggestions are made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The results are concluded as follows:
1 The teacher’s involve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project is more than average, and the teachers’ attitude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ir actions take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2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job stress is average, while the adoption of reformation take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3 Female teachers, teachers who have taught for less than 10 years, teachers who are married with no kids, non-classroom teachers, teachers who teach the 1st or the 2nd graders an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in schools with a capacity of 13-60 classes are obviously more enthusiastic about participating in the experimental Nine-year Integration Curriculum.
4 Female teachers, teachers who have taught for more than 31years, teachers with normal school education, teachers graduated from general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married teachers with kids, classroom teachers, an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in schools with a capacity of 61 classes, have obviously higher job stress than other teachers.
5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in enthusiasm about participating in the experimental Nine-year Integration Curriculum shall obvious different degrees of job stress.
6 The teacher’s involve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project and their job stress have obvious negative correlation.
7 Teacher’s attitude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ir actions, Devoting to school-based curriculum, Educational Level one (teachers with normal school education), Educational Level three (teachers graduated from general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Marriage Condition three (married teachers with kids) have combined predictions to teachers’ job stress. Teacher’s attitude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ir actions is the best predictor.
Based upon the above study results,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to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future studies to help really materialize the Nine-year Integration Curriculum,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reduce the job stress for teacher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help teachers enjoy a healthy body and sound mind.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名詞釋義-----------------------------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九年一貫課程試辦之源起及特色-------------------13
第二節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理論分析及實施要點-----------19
第三節 國民小學試辦九年一貫課程之實務-----------------29
第四節 教師工作壓力之定義、理論與相關研究-------------3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9
第二節 研究假設---------------------------------------70
第三節 研究方法 --------------------------------------71
第四節 研究樣本 --------------------------------------72
第五節 研究工具 --------------------------------------77
第六節 資料處理---------------------------------------88
第七節 實施程序與研究進度-----------------------------8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問卷調查結果與討論-----------------------------91
第二節 實地訪談結果分析------------------------------137
第三節 問卷調查結果與實地訪談結果之綜合討論----------14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149
第二節 結論-----------------------------------------154
第三節 建議-----------------------------------------157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165
二、英文部分 ------------------------------------170

附錄
附錄一:國民小學教師參與九年一貫課程試辦之工作壓力
半結構問卷 ------------------------------------176
附錄二:國民小學教師參與九年一貫課程試辦之工作壓力
預試問卷---------------------------------------181
附錄三:國民小學教師參與九年一貫課程試辦之工作壓力
正式問卷---------------------------------------186
附錄四:國民小學教師參與九年一貫課程試辦之工作壓力
研究訪談大綱-----------------------------------190
附錄五:引用文獻「國民小學教師覺知教育改革之工作壓力
及因應策略研究」及改編「國民小學教師覺知教育
改革之工作壓力研究問卷」同意書------------------192
附錄六:訪談結果分析摘錄--------------------------------193
附錄七:訪談分類實錄------------------------------------211
一、中文部分

王秋絨(民70)。國民中學組織環境對於教師角色壓力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以仁(民81)。教師心理衛生。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台灣師範大學輔導中心(民73)。國中教師學校壓力狀況調查報告。教育資料文摘,14(4),63-115。
台南市政府教育局(民89)。台南市國民小學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種子教師培訓研習會手冊。台南市:作者。
台南市勝利國小(民89)。飛躍的童年—學校願景發展與實踐計畫暨九年一貫課程試辦計劃教學成果分享集3。台南市:南一書局。
江鴻鈞(民84)。臺灣省國民小學初任校長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勝瑛(民74)。工作壓力的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8,157-190。
李文銓(民80)。內外控、工作特性與工作滿足、身心健康間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坤崇(民85)。國小教師心理需求困擾與因應策略之關係和理論模式驗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玉惠(民86)。國民小學女性校長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需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霖(民88)。能力指標之建構與評量。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上)( 88-89頁)。台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余安邦(民88)。夢中情人—九年一貫課程。研習資訊,16(2),19-21。
周立勳(民75)。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控制信念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天賜(民80)。工作壓力、工作倦怠歷程的文獻分析。台北師院學報,4,339-358。
林幸台(民75)。國中學輔導人員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輔導學報,9,205-238。
林玟玟(民76)。教師A型行為特質社會支持與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英璋、金樹人和酗暰?民80)。面對壓力身心健康手冊。台北市:教育部訓委會。
吳毓奇(民81)。教師工作壓力之探討。國教園地,42,21-25。
林思妙(民82)。從認知評估因應方式看國中教師工作壓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火旺(民82)。自由主義的公民教育。哲學雜誌,5,108-130。
邱憲義(民85)。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純文(民85)。國民小學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秀靜(民86)。國中資優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清江(民87)。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規劃專案報告。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第三屆第六會期。台北市:教育部。
林殿傑(民88)。九年一貫新課程之政策規劃與因應策略。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394-419頁)。台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林殿傑(民89)。九年一貫課程及小班教學之精神與政策。學校行政雙月刊,7,8-16。
侯望倫(民73)。工作壓力的實證研究:組織氣候、角色特性、人格特質與壓力症狀關係。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柯禧慧(民89)。教室安靜的潛在教育學之研究—以一個六年級的開放教室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淑芬(民79)。大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旭修(民71)。電信話語人員心理變數與工作壓迫感及服務績效之實證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明堂(民77)。國小輔導人員背景變項、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輔導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聰貴(民78)。組織氣氛、制握信念與國小教師工作壓力之關係。台南師院學報,22,1-20。
郭生玉(民79)。工作壓力與專業態度對教師心厭高低之區別弁酮膍s。教育心理學報,27,63-79。
教育部(民87)。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長重申九年一貫課程如期實施九月起擇百校試辦兩年(民88年6月26日)。國語日報,一版。
教育部(民89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9b)。九年一貫課程試辦計畫書格式。民國89年7月7日,教育部台(八九)國字第89084667號函。
教育部(民89c)。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學校一覽表[線上資料]。取自http://teach.eje.ntnu.tw/data/Kunda/20009195/88-89九年一貫試辦學校.htm
陳伯璋(民88a)。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課程分析。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上) ( 10-18頁)。台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陳伯璋(民88b)。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及內涵。教育研究資訊,7(1),1-13頁。
陳聖芳(民88)。台東地區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木金(民89)。從學校行政系統理論看九年一貫新課程的實施。學校行政雙月刊,7,17-31。
康自立和野@卿(民88)。從組織文化觀點論九年一貫課程之學校改革。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台北市:揚智文化。
梁瑞安(民79)。國小教師組織溝通、角色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民78)。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瑞芬(民79)。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灣教育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進上(民79)。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調查與輔導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3,79-197。
張春興(民80)。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明麗(民80)。國小女教師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與退休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進上(民81)。國小教師控制信念、工作壓力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5,33-89。
張春興(民8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書局
黃正鵠和鄭英耀(民78)。國民中學老師工作壓力、成就動機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教育學刊,8,113-176。
黃榮村(民85)。當前教育困境與教改前景。理論與政策,春季號,73-83。
黃義良(民88)。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調適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程一民(民85)。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家政(民88a)。再造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圖像—課程綱要的規劃構想與可能的問題。教育資料與研究,26,4-18。
游家政(民88b)。九年一貫課程的學習領域。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上)( 99-111頁)。台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萬家春(民88)。九年一貫課程的過去、現在及未來。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上) ( 34-48頁)。台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楊益風(民88)。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革新。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 ( 347-367頁)。台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葉龍源(民87)。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兆祺(民88)。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試辦申請南部最積極(民89年8月18日)。中華日報,18版。
趙傑夫(民77)。我國台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工作壓力之研究—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因應方式、工作滿足關係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歐用生(民88a)。九年一貫課程之「潛在課程」評析。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上) ( 19-33頁)。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歐用生(民88b)。從「統整課程」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1),22-32。
歐用生(民89a)。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經驗。國民教育,40(4),2-9。
歐用生(民89b)。新學校的建立—九年一貫課程的展望。學校行政雙月刊,7,3-7。
蔡先口(民74)。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和專業態度的關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璧煌(民78)。國民中學教師壓力之研究。師大學報,34,75-114。
蔡純姿(民87)。國民小學教師覺知教育改革之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清田(民88)。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之探究。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 147-167頁)。台北市:揚智文化。
盧玉琴(民88)。以學校為本位的課程規劃—共築二十一世紀卓越的鹽埕國小。國教之友,51(2),28-41。
劉焜輝(民73)。國中教師學校壓力狀況調查報告。教育資料文摘,14(4),63-115。
鄧柑謀(民80)。國民中學訓輔人員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琇玲(民79)。國民中學學校氣氛、教師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小岑和范信賢(民88)。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學生主體性。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 127-143頁)。台北市:揚智文化。
藍采風(民71)。生活壓力與適應(初版)。台北市:幼獅文化。
羅清水(民88)。九年一貫課程中的教學觀。研習資訊,16(2),1-11。







二、英文部分

Albertson, L. M., & Kagan, D. N. (1987). Occupation stress among teachers.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relopment in Education, 21(1), 69-75.
Arnold, M. B. (1960). Emo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Bartell, C. A. (1984).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 Boston Massachus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eehr, T. A., & Newman , J. E. (1978). Job stress, employee health,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A facet analysis, model and literature review. Personnel Psychology, 31, 665-699.
Beane, J. A. (1998). Curriculum Integration : 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ew York : Teachers College Press.
Bellings, A. G., & Moss, R. H. (1984). Coping, stress, and social resources amoing adults with unipolar depression. Journal of Pressality and Soccial Psychology, 46(4). 877-891.
Benskey, E. H., & Weir, R. H. (1980). The principal as a climate factor in Austration school : A review of studies.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26(1), 73-81.
Benz, J. C. (1987). An analysis of the stress, strain and coping levels of public school teachers or serious emotionally. Journal of Press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4), 877-891.
Blau, S. G. (1981). An emprical investigatuon of job stress, social support, service length, and job stra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7, 279-302.
Borg, M. G., & Falzon, J. M. (1989). Stress and job satisfaction among primary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游家政(民88a)。再造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圖像—課程綱要的規劃構想與可能的問題。教育資料與研究,26,4-18。
2. 黃義良(民88)。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調適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 黃榮村(民85)。當前教育困境與教改前景。理論與政策,春季號,73-83。
4. 陳木金(民89)。從學校行政系統理論看九年一貫新課程的實施。學校行政雙月刊,7,17-31。
5. 陳伯璋(民88b)。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及內涵。教育研究資訊,7(1),1-13頁。
6. 郭生玉(民79)。工作壓力與專業態度對教師心厭高低之區別弁酮膍s。教育心理學報,27,63-79。
7. 林殿傑(民89)。九年一貫課程及小班教學之精神與政策。學校行政雙月刊,7,8-16。
8. 林純文(民85)。國民小學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9. 林火旺(民82)。自由主義的公民教育。哲學雜誌,5,108-130。
10. 呂勝瑛(民74)。工作壓力的實證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8,157-190。
11. 歐用生(民88b)。從「統整課程」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1),22-32。
12. 歐用生(民89a)。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經驗。國民教育,40(4),2-9。
13. 歐用生(民89b)。新學校的建立—九年一貫課程的展望。學校行政雙月刊,7,3-7。
14. 蔡璧煌(民78)。國民中學教師壓力之研究。師大學報,34,75-114。
15. 盧玉琴(民88)。以學校為本位的課程規劃—共築二十一世紀卓越的鹽埕國小。國教之友,51(2),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