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01.8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8 22:1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東海
論文名稱:清代台南府城之商業
指導教授:石萬壽石萬壽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南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鄉土文化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2
中文關鍵詞:府城海商郊商洋商五條港民俗商業社會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6
  • 點閱點閱:328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2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1
台南府城地區為清代臺灣開墾最早之區,商業貿易歷史久遠。十七世紀荷蘭佔據臺灣,藉台江海岸與港道便利,促成台南、安平地區為東亞國際貿易轉運站。鄭氏家族退守臺灣時,國際商貿迭有進展。清領以後,與中國沿海地區的商船往來密切,經康熙初期航日海商、乾隆之後專營兩岸進出口之郊商,台南府城商業達於鼎盛,為全臺商貨進出最鉅之商業都市。清代末期,洋商介入府城商業經營,然以府城海岸環境劣化與台灣歷史重心北移,台南府城商業貿易活動逐漸衰落。
清代台南府城商業社會始於海商,大盛於郊商,中衰洋商介入時期,歷經兩百餘年。商業活動既為府城社會經濟之重心,其盛衰亦與府城庶民社會之民俗、信仰發展產生直接間接影響、積極消極推動之關係,而形構今日台南市特殊社會人文。
本文旨在藉由清代台南府城商業演變之研究,探討此時期府城商業社會之脈絡,進而探討相關社會民俗之形成與發展,以辨析今日台南市特有人文民俗活動之內涵。
Tainan City was to open up the earliest district , and the history of the business was long on Manchu dynasty in Taiwan. In the seventeen century Holland took possession of Taiwan by force, and made a convenience of the coast and harbor, and became the important region of trans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of East Asia. It was pure to get hereafter, had dealings with the merchantman of the Chinese foreland close, business of Tainan City was the most prosperous city in Taiwan.
Period of end in Manchu dynasty, because of the environment of coast and political factor, the activity of Tainan City international trade was gradually falling off.
The society of business of Tainan City of Manchu dynasty experiences successively more than 200s. More than 200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activity of business and the society of Tainan City, development of people''s custom contain close relation, and become the special and social origins of humanities of Tainan City of today. This thesis is main by the research of business Tainan City of the Manchu dynasty, and enter but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s custom society of Tainan City.
清代台南府城之商業1
第一章 緒論2
第二章 清領前府城的商業5
第一節 荷據時期的商業5
第二節 明鄭時期的商業11
第三章 清領初期府城海商的興起與衰退19
第一節 府城民間商貿的興起19
第二節 清初府城的海商貿易24
第四章 清代府城郊商的興起與繁盛41
第一節 府城行郊集團的形成41
第二節 府城郊商的發展與運作體系48
第五章 清代府城商貿的衰落72
第一節 傳統郊商的沒落72
第二節 洋商與買辦集團的興衰88
第六章 清代府城商業與社會民俗109
第一節 商業發展期府城之社會民俗109
第二節 商業繁盛期府城之社會民俗125
第三節 商業衰微期府城之社會民俗138
第七章 結論151
第一節 清代台南府城商貿的特色151
第二節 清代府城商貿與社會民俗的互動154
第三節 府城民俗發展概說156
附錄 參考書目159
一、志書(含方志、采訪冊等史料)159
二、清代文獻史料159
三、學者專著160
四、外文譯著162
五、期刊論文162
一、志書(含方志、采訪冊等史料)
1 .麥鴻藻 嘉慶朝大清一統志 嘉慶廿五年 商務印書館影印道光廿二年史館本。
2 .蔣毓英修 台灣府志 康熙廿六年 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本。
3 .高拱乾修 台灣府志 康熙卅六年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4 .周元文修 重修台灣府志 康熙五十年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5 .劉良璧修 重修福建通志台灣府 乾隆六年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6 .范咸修 重修台灣府志 乾隆十二年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7 .余文儀修 續修台灣府志 乾隆廿五年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8 .陳文達修 台灣縣志 康熙五十九年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9.王必昌修 重修台灣縣志 乾隆十七年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10.謝金鑾、鄭兼才修 續修台灣縣志 道光元年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11.陳文達修 鳳山縣志 康熙五十八年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12.王瑛曾修 重修鳳山縣志 乾隆廿九年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13.周鍾瑄修 諸羅縣志 康熙五十八年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14.林棲鳳等 台灣采訪冊 道光十年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15.盧德嘉輯 鳳山縣采訪冊 光緒廿年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16.周凱修 廈門志 道光十九年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17.胡建偉修 澎湖紀略 乾隆卅六年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18.未署撰者 安平縣雜紀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19.郭嘉雄編纂 重修臺灣省通志 政治志外事篇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民國八十七年
20.游醒民纂修 台南市志卷首 台南市政府 民國六十七年。
21.黃典權、葉英、賴建銘等纂修 台南市志人物志 台南市政府 民國六十八年。
二、清代文獻史料
1 .沈雲 台灣鄭氏始末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七年。
2 .施琅 靖海紀事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七年。
3 .藍鼎元 東征集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七年。
4 .藍鼎元 平台紀略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七年。
5 .藍鼎元 鹿洲初集 台北文海出版社 民國七十一。
6 .丁紹儀 東瀛識略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六年。
7 .江日昇 台灣外記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九年。
8 .六十七 使署閒情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五十年。
9 .吳子光 台灣紀事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八年。
10.郁永河 裨海紀遊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八年。
11.夏琳 閩海紀要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七年。
12.夏琳 海紀輯要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七年。
13.孫元衡 赤崁集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七年。
14.朱景英 海東札記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七年。
15.丁曰健 治台必告錄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八年。
16.王松 台陽詩話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八年。
17.唐贊袞 台陽見聞錄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七年。
18.徐宗幹 斯未信齋文編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九年。
19.徐宗幹 斯未信齋雜錄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九年。
20.姚瑩 中復堂選集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九年。
21.姚瑩 東槎紀略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六年。
22.連橫 雅言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五十二年。
23.連橫 台灣通史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五十一年。
24.連橫 台灣語典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五十一年。
25.黃叔璥 台海使槎錄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六年。
26.楊英 從征實錄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七年。
27.董天工 台海見聞錄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五十年。
28.諸家 台灣遊記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九年。。
29.諸家 台灣雜詠合刻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七年。
30.諸家 使琉球錄三種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五十九年。
31.佐倉孫三 台風雜記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五十年。
32.未署撰者 閩海紀略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七年。
33.未署撰者 台灣對外關係史料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六十年。
34.未署撰者 平台紀事本末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七年。
35.未署撰者 道咸同光四朝奏議選輯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六十年。
36.未署撰者 台灣私法債權編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四十九年。
37.未署撰者 台灣私法商事編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五十年。
38.未署撰者 台灣南部碑文集成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五十五年。
39.未署撰者 清季台灣洋務史料 台灣銀行文獻叢刊排印本 民國五十八年。
40.馬齊等修纂 清聖祖仁(康熙)皇帝實錄 台灣華文書局影印本。
41.陳盛韶 問俗錄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1983年。
三、學者專著
1 .尹章義 台灣開發史研究 台北聯經 民國七十八年
2 .方豪 台灣早期史綱 台北學生 民國八十三年
3 .方豪 方豪六十至六十四自選待定稿 著者發行出版 民國六十三年
4 .王世慶 清代台灣社會經濟 台北聯經 民國八十三年
5 .石萬壽 台灣的媽祖信仰 台北台原 民國八十九年
6 .李筱峰、劉峰松 台灣歷史閱覽 台北自立晚報 民國八十三年
7 .卓克華 清代台灣的商戰團體 台北台原 民國七十九年
8 .周婉窈 台灣歷史圖說(史前至1945年) 中研院 民國八十六年
9 .周雪玉 施琅攻台的功與過 台北台原 民國八十一年
10.周憲文 清代台灣經濟史 台銀台灣研究叢書,民國四十六年
11.周憲文 台灣經濟史 台北開明 民國六十九年
12.林再復 台灣開發史 著者印行 民國八十年
13.林滿紅 貿易與清末台灣的經濟社會變遷 著者印行 民國六十八年
14.林滿紅 茶、糖、樟腦業與台灣之社會經濟變遷 台北聯經 民國八十六年
15.林滿紅 四百年來的兩岸分合 台北自立晚報 民國八十三年
16.侯怡泓 早期台灣都市發展性質的研究 台灣省文獻會 民國七十八年
17.段昌國等 現代化與近代中國的變遷 台北空大 民國八十六年
18.洪敏麟 台南市史蹟調查報告書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 民國六十九年
19.高賢治 台灣三百年史 台北眾文 民國七十七年
20.國立台灣師大歷史系 認識台灣歷史論文集 台北師大 民國八十六年
21.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台灣歷史系列演講專集 台北央圖 民國八十四年
22.張勝彥 台灣史研究 台北華世 民國七十三年
23.張勝彥等 台灣開發史 台北空大 民國八十五年
24.曹永和 台灣早期歷史研究 台北聯經 民國七十年
25.盛清沂等 台灣史 台北眾文 民國六十六年
26.郭廷以 近代中國的變遷 台北聯經 民國七十六年
27.陳三井 鄭成功全傳 台北台灣史蹟研究中心 民國六十八年
28.陳孔立 清代台灣移民社會研究 廈門大學 民國七十九年
29.陳在正等 清代台灣史研究 廈門大學 民國七十五年
30.陳其南 台灣的中國傳統社會 台北允晨 民國八十年
31.陳純瑩 明鄭對台灣的經營 國立台灣師大史研所碩士論文 民國七十五年
32.陳紹馨 台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 台北聯經 民國六十八年
33.程大學 台灣開發史 台北眾文 民國八十年
34.黃秀政 台灣史研究 台北學生 民國八十一年
35.黃富三、曹永和編 台灣史論叢(一)台北眾文 民國六十九年
36.楊彥杰 荷據時代台灣史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民國八十一年
37.葉振輝 台灣開發史 台北台原 民國八十四年
38.葉振輝 清季台灣開埠之研究 台北標準 民國七十四年
39.廖風德 台灣史探索 台北學生 民國八十五年
40.蔡平立 澎湖通史 台北眾文 民國六十八年。
41.蔡相煇 台灣的祠祀與宗教 台北台原 民國七十六年
42.蔡相輝 台灣的王爺與媽祖 台北台原 民國七十八年
43.戴炎輝 清代台灣之鄉治 台北聯經 民國六十八年
44.戴寶村等 台灣史論文精選(上、下) 台北玉山社 民國八十五年
47.吳瀛濤 台灣民俗 台北眾文 民國六十六年
48.劉還月 台灣民俗誌 台北洛城 民國七十五年
50.黃文博 趣談民俗事 台北台原 民國八十二年
四、外文譯著 
1 .村上直次郎(日譯)郭輝(中譯) 巴達維亞城日記第一、二冊 台灣省文獻會民國六十九
2 .上直次郎(日譯)、程大學(中譯)巴達維亞城日記第三冊 台灣省文獻會 民國七十九年
3 .James W.Davidson著 蔡啟恆譯 台灣之過去與現在 台銀經研室 民國六十一年
4 .W.A.Pickering著 陳逸君編譯 發現老台灣 台北台原 民國七十八年
5 .伊能嘉矩著、江慶林等譯 台灣文化志 台灣省文獻會 民國七十四年
6 .陳浩洋著、江秋玲譯 台灣四百年庶民史 台北自立晚報 民國八十一年
五、期刊論文
1 .石萬壽 明清以前媽祖信仰的演變 台灣文獻第40卷 2期 民國七十八年
2 .石萬壽 滄海桑田話台南 認識南台灣系列專題講座專輯 省立台南社教館 民國八十四年六月。
3 .石萬壽 台南府城的行郊特產點心 台灣文獻第31卷4期 民國六十九年
4 .石萬壽 重興蔦松街三老爺宮碑記自註 南瀛文獻第14卷 1期 民國七十七年
5 .石萬壽 康熙以前台澎媽祖廟的建置 台灣文獻第40卷 3期 民國七十八年
6 .石萬壽 二層行溪流域的軍防 近代中國區域史研討會論文集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民國七十五年八月。
7 .石萬壽 台南府城人物誌 台灣文獻第31卷2期 民國六十八年
8 .石萬壽 台南府城的城防 台灣文獻第30卷4期 民國六十七年
9 .全漢昇 明中葉後中日間的絲銀貿易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55本第4分 民國七十三年
10.朱德蘭 清開海令後的中日長崎貿易商與國內沿岸貿易 中國海洋發展論文集第三輯 民國七十七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41. 陳信雄,〈檳榔─台灣澇旱之災的始作俑者〉,《科學月刊》29:10=334,1997.10,800-805。
2. 45. 陳國鈞,〈台灣土著社會的特殊祭儀〉,《法商學報》7,1971.08,137-182。
3. 44. 陳國成,〈檳榔問題面面觀〉,《科學月刊》26:9,1995.09,718-728。
4. 38. 陳孔立,〈清代台灣社會發展的模式問題--評「土著化」和「內地化」的爭論〉,《當代》30,1988.10,61-75。
5. 34. 連照美,〈台灣東部新石器時代卑南文化〉,《歷史月刊》21,1989.10,94-101。
6. 31. 莊吉發,〈清代台灣移墾社會的形成與祕密會黨的起源及發展〉,《東海大學歷史學報》9,1990.03,19-39。
7. 26. 秦保民,〈從風俗習慣看台灣人的大陸血脈〉,《新萬象》33,1978.11,55-67。
8. 25. 范家偉,〈六朝時期人口遷移與嶺南地區瘴氣病〉,《漢學研究》16:1=31,9-11。
9. 43. 陳益源,〈為你說民俗(10):檳榔傳情〉,《國文天地》14:6=162,1998.11,43-46。
10. 23. 施榮安,〈檳榔之藥性與加工方法的改進〉,《樹德學報》24,1999.08,1979.12,64-69。
11. 19. 林辰雄,〈檳榔對國內環境的影響及對策〉,《農政與農情》54=291,1996.12,22-25。
12. 17. 林壯沛,〈山坡地栽植檳榔的水土流失問題探討〉,《科學月刊》29:9=309,1995.09,738-747。
13. 14. 李國祁,〈清代台灣社會的轉型:內地化的解釋〉,《歷史月刊》107,9,18-20。
14. 11. 何一凡,〈檳榔、竹與清代台灣的社會〉,《史聯雜誌》12,1988.07,16-23。
15. 9. 朱憶湘,〈1945年以前台灣檳榔文化之轉變〉,《淡江史學》11,2000.06,299-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