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134.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8 05:3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后秀
研究生(外文):Hou-hsiu Huang
論文名稱:終戰後台南市灣裡地區社會文化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n the Scio-Culture of Wan-Li, Tinan City, after the World War II
指導教授:吳學明吳學明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大學
系所名稱:鄉土文化研究所碩 / 博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台灣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24
中文關鍵詞:地緣組織血緣組織台江灣裡廢五金工業
外文關鍵詞:locally geographical convenience established theancestral memorial organizationsTai-JiangWan-Liscrap reprocessing indust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6
  • 點閱點閱:284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7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灣裡現今是個台南市南區具有農村風貌的一個小區域,是台灣西南沿海傳統的農漁村。追溯灣裡最早的歷史,清初以來就有五姓氏陸續移民至當時還是鯤鯓地形的灣裡。並於雍正七年建有村廟-萬年殿,成為五姓氏共同信仰的中心。道光三年(西元1823 年)台江陸化後,灣裡聚落向東延伸,並開始設莊,同時吸引了新移民者至此。這些新移民者,為了達到彼此團結,有的依血緣關係成立的祭祀公業組織;有的依地緣關係成立了信仰組織,為灣裡的人群活動帶來新的色彩。
日治時期,灣裡由俗民社會走入公民社會,並在社會經濟發展邁入了現代化之林。大正九年(西元1920),灣裡成為新豐郡永寧庄灣裡的政治中心並設有九保成為現今台南市南區灣裡九里的雛形。不久,日人開設「灣裡道」(即灣裡公路),加速了灣裡與台南市的連結與都市化。而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影響灣裡
人口增加,同時,促使同姓團體發展為新的小聚落,而後來移民者的信仰也逐漸發展為灣裡的角頭廟。
終戰後,政府推動一系列的國家經濟建設,促使灣裡傳統一級產業面臨改變,如鹽業因成本過高而廢止,農漁業隨著技術的進步,增加產量。民國六十年代後,隨著醫療環境的改善、家庭計畫的推動及教育的普及,灣裡的扶養比例逐年降低,人口結構也逐漸穩定。民國七十年代後,灣裡進入工業社會,其中廢五金工業在灣裡特別興盛。由於廢五金工業,經濟價值高,改善了灣裡的經濟生活,同時對灣裡產生㆒些影響,在高利潤的誘惑之下,教育不受重視;民間寺廟也在經濟帶動下,不斷的興建與重建;非法的地下經營造成環境的污染,影響沿海漁資源減少及人體健康。
隨著工業社會的來臨,灣裡的交通獲致改善,民國七十六年隨著「明興路」的開通,灣裡的人口向東移動,同時吸引了鄰近鄉鎮人口,也擴大鄰近明興路角頭廟的祭祀範圍。此外,民間人群活動的組織也開始分化。在宗教信仰組織方面,推動寺廟管理員會;宗族組織推動宗親會,使得民間人群組織朝向功能化、科層化。同時,也產生工業社會中的功利與人際關係複雜化的現象,最明顯的表現就「宗教活動」中。灣裡的宗教活動,從大廟、角頭廟、小角頭廟及鸞堂的祭祀儀式中,不難發現個人現實利益的取向已經取代了傳統宗教的神聖性,同時,各廟宇間的交陪關係的活絡,反映出人際關係透過「宗教活動」以達到資訊流通、人群整合的目的。
Wan-Li ,which in a rural region, and is a subdistrict of the Earth district of
Tainan City ,was originally, a farming and fishing village on the southwest coast of
Taiwan. To trace back her earliest history, the first immigrants from Mainland china
comprised five Patriarchal clans, who successively settled in this place ( since the
early days of “Chin Dynasty” ) which then had the landfarm of “Kun-Shen”, a kind of
fish with iceberg-size in chinese Mythology. Here the temple “Wai-Nian Dian” or
“Ten-thousand- year temple ” , built in the 7 th year of Emperor “Yong-Zheng,s” reign,
i.e. in the year of 1729,was the Worshipping center of the immigrants .Wan-Li village
grew bigger and after the so called “ Tai-Jiang ”sea, then the narrow island sea
separating Wan-Li from the ancient region of modern Tainan ,became buried by
frequently accumulated mud and debris, and finally disappeared in 1823,the
village ,attracting more new immigrants, began to sprawl eastward . In order to be
united among these new comers, people with the same consanguinity set up their
ancestral memorial organizations, and people with locally geographical convenience
established their worship centers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organizations and their
activities brought about a new color and prosperity to the community life .
During the period of Japanese Occupation here , the village of Wan-Li got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larger system of Taiwan society as a whole , and the local
economic activities started going into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 In the 3rd year of
Japanese Emperor Da-Zheng,s reign , i.e. , in the year of 1920 , Wan-Li became the
political center of “ Yong-Ning ” Juang of “Xin-Feng” county and had nin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 called “Bao” under its jurisdiction , which was the prototype
of the modern Wan-Li village .Before long ,they built the Wan-Li road, connecting
with Tainan City ,and expediting its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n, its socio-economic
progress went fast and its population grew .AT the same time, local kindred
organizations developed into new small villages , and the worship centers of the
newer immigrants developed into “Jiao-Tou ”temples.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Gou-Min” government initiated a seri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jects,
making the locally important, traditional “First class” industry suffer disadvantageous
change here in Wan-Li . For example , the salt production industry had to be
abandoned because of its non-competitively high cost .On the other hand, the local
farm industry and fishery increased output thanks to the new production technique.
After the 1970,s , due to the improved “medical treatment environment ”,“family
plan” and “universal education ”, Wan-Li became better off ,the “ population
structure ” gradually more stable , and the “ dependency ratio ” gradually declined .
After the 1980,s , Wan-Li became relatively higher industrialized ,among others ,
- I V -
scrap reprocessing industry was extraordinarily thriving .But it resulted in some
undesirable side effects , notwithstanding its high profit .For example , kids, education
was neglected ,More money was funneled into temple–building and pollution brought
health hazards and disaster to fishing resources.
As a result of the progress in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in local road
network after the building, in 1987, of “Ming-Xing ” Road , Wan-Li attracted more
people from neighboring villages and its population increased , consequently it further
sprawled eastward , enlarging the neighborhood of “Jiao-tou” temple along the
“Ming-Xing ” Road . In the meanwhile , civil activities and organizations began to
differentiate , and now we saw temple regulation committies and kindred associations,
etc. ,established with characteristic functions working very well . Now the activities of
these civil organizations and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 became complex and
materialistic ,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society quite highly industrialized. As a result ,
being bent on profit-taking belied sacrosanctity and piety in the local religious
activities and ancestral memorial activities ,etc. , no matter what temple or which
kindred Association sponsors these activities .Meanwhile , the frequent , friendship
Association activities between the temples of different precincts provide good
opportunities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serve the purpose of communal solidarity .
Keyword: Wan-Li, Tai-Jiang, ancestral memorial organizations,locally geographical
convenience established their worship centers , scrap reprocessing industry .
目 次
誌謝 …………………………………………………………………………….I
摘要 …………………………………………………………………………….II
英文摘要……………………………………………………………………… . III
目次 ……………………………………………………………………………. V
表次 …………………………………………………………………………….VI
圖次 …………………………………………………………………………….IX
緒論 ……………………………………………………………………………..1
第㆒章 環境與背景……………………………………………………………..5
第㆒節 自然環境與聚落形成……………………………………………..5
第㆒節 日治時期的發展 …………………………………………………22
第㆓章 ㆟口結構 ………………………………………………………………35
第㆒節 ㆟口成長分佈與組合 ……………………………………………35
第㆓節 教育與職業㆟口組合 ……………………………………………45
第㆔章 經濟發展 ………………………………………………………………59
第㆒節 傳統㆒級產業 ……………………………………………………59
第㆓節 廢五金工業的興廢………………………………………………..74
第㆕章 姓氏分佈與宗族發展 ………………………………………………... 100
第㆒節 姓氏分佈與聚落發展 ……………………………………………100
第㆓節 宗族組織的形成與發展 …………………………………………120
第五章 宗教組織與活動……………………………………..…………………146
第㆒節 宗教組織 …………………………………………………………146
第㆓節 宗教活動 …………………………………………………………171
結論………………………………………………………………………………208
參考書目 ………………………………………………………………………..211
附照片 …………………………………………………………………………..220

表 次
表1-2-1 日治時期灣裡行政區 ………………………………………………22
表1-2-2 日治時期永寧庄協議會之灣裡代表 ………………………………23
表1-2-3 日治時期灣裡之保正 ………………………………………………26
表1-2-4 昭和13 年(1937 年)灣裡部落振興會組織㆟員 …….…………31
表1-2-5 灣裡行政區沿革表 …………………………………………………34
表2-1-1 灣裡㆟口成長率(民國36-87 年)………………………………...36
表2-1-2 灣裡㆟口籍貫比(民國36-80 年) …………………………………...38
表2-1-3 灣裡九里戶口分佈之變化(民國40-87)………………………....38
表2-1-4 灣裡九里㆟口密度之變化(民國40-87 年)……………………...40
表2-1-5 灣裡男女性比例(民國40-87 年)………………………………....41
表2-1-6 宋巴格㆟口組成特性 ……………………………………………….43
表2-1-7 灣裡之年齡組合(民國40-87 年) …………………………………....43
表2-1-8 灣裡㆟口扶養比例(民國40-87 年) …………………………………44
表2-2-1 灣裡兩性國小教育程度比值(民國36-80 年) ………………………47
表2-2-2 日治時期灣裡戶長之職業㆟數比例 ……………………………….52
表2-2-3 灣裡㆔級產業㆟口之比例(民國36 年、40 年、50 年) ……………53
表2-2-4 灣裡行業之㆟口比例(民國36 年、40 年、50 年) …………………53
表2-2-5 灣裡㆔級產業㆟口之比例(民國60 年、70 年、80 年). ………..54
表2-2-6 灣裡行業之㆟口比例(民國60 年、70 年、80 年)………………55
表3-1-1 明治31 年(1898 年)灣裡與鄰近聚落之漁業比較 ……………...62
表3-1-2 灣裡沿海漁業之魚期、漁場與魚獲物 ……………………………..65
表3-1-3 灣裡萬年殿魚苗招標收支表(民國78-86 年)…………………….65
表3-1-4 虱目魚與草蝦養殖方法 ……………………………………………...66
表3-1-5 昭和10 年(1936 年)新豐郡農產之面積與產量 ……………..…..68
表3-1-6 灣裡之水稻雙期作田輪作制 ………………………………………...71
表3-1-7 灣裡之旱㆞輪耕制 …………………………………………………...71
表3-1-8 灣裡複作多角經營輪種 …………………………………………..….72
表3-2-1 灣裡九里之基本金屬工業從業㆟數(民國61-82 年)……………..82
表3-2-2 灣裡廢五金專業處理廠的㆟數與工廠數(民國69-87 年)………..84
表3-2-3 灣裡廢五金專業處理廠的性質及廠數(民國69-87 年)…………..85
表3-2-4 灣裡廢五金專業處理的資本額(民國75-82 年)……………..……86
表3-2-5 廢五金分級準則 ……………………………………………………...88
表3-2-6 廢電纜電線處理方法之成本及優缺點 ……………………………...91
表3-2-7 廢五金回收方式所產生的空氣污染物及對㆟體健康的影響 ……...93
表3-2-8 民國89 年㆓仁溪㆔縣市列管事業單位及污染分佈情形 ………….95

表3-2-9 灣裡寺廟的興建及重建(1729-2000 年)………………………….96
表3-2-10 民國73 年海口宮捐獻㆟員之職業與金額…………………………..98
表4-1-1 終戰前灣裡之十大姓氏比例(昭和年間)…………………….…..103
表4-1-2 終戰前灣裡九里五大姓氏之比例(昭和年間) ………………………112
表4-1-3 灣裡姓氏與古今聚落對照表 …………………………………….....114
表4-1-4 終戰後灣裡之十大姓氏比例(民國86 年)……………………….118
表4-2-1 昭和12 年葉壇祭祀公業調查表 …………………………..……….122
表4-2-2 灣裡祭祀公業派㆘子孫之遷移㆞區(民國70-80 年代)…………127
表4-2-3 民國57 年灣裡杜氏祠堂籌建委員之姓名及其職業 ………………129
表4-2-4 民國57 年灣裡杜氏祠堂籌款之㆞區與㆟員分配表 ………………130
表4-2-5 民國61 年灣裡杜氏宗親會理監事姓名、職業與分佈 ……………131
表4-2-6 民國69 年灣裡杜氏宗親會會員之分佈與比例 ……………………132
表4-2-7 台南市杜氏宗親會決算收入報告表(民國61-89 年)…………….136
表4-2-8 台南市杜氏宗親會主要收入比較表(民國61-89 年)…………….137
表4-2-9 台南市杜氏宗親會決算支出報告表(民國61-89 年)…………….138
表4-2-10 民國89 年同安宮第㆒屆管理委員會 …………………….…………141
表5-1-1 萬年殿信徒代表之分佈(民國47 年、78 年、88 年) …………...149
表5-1-2 馬鎮宮信徒代表之分佈(民國47 年、71 年、88 年)…………….152
表5-1-3 同安里信徒代表之分佈(民國47 年、89 年)……………………..154
表5-1-4 超峰寺信徒代表之分布(民國53、79、87 年)……………………156
表5-1-5 省躬社信徒代表之分布(民國75 年、83 年)……………………...157
表5-1-6 保安宮信徒代表之分布(民國75 年)……………………………....158
表5-1-7 終戰前灣裡之神明會…………………………………………………..162
表5-1-8 民國89 年大賽公祭日捐獻者名單……………………………………166
表5-2-1 民國48 年灣裡萬年殿收支報告表(1-6 月)………………………..171
表5-2-2 灣裡萬年殿收支報告表(民國78〜80 年) ………………………..173
表5-2-3 民國90 年灣裡萬年殿葉府千歲聖誕千秋日程表 ……………..……175
表5-2-4 萬年殿交陪境之寺廟及其主神表 …………………………………....176
表5-2-5 民國85 年萬年殿五朝建醮行事表 …………………………….….…181
表5-2-6 民國85 年萬年殿五朝王醮陣頭表 …………………………………..185
表5-2-7 灣裡角頭廟綜合表表 …………………………………………………189
表5-2-8 灣裡角頭廟宗教活動表(民國89-90 年). ………………………….190
表5-2-9 灣裡角頭廟之交陪廟宇(民國89-90 年)……………………………192
表5-2-10 灣裡小角頭廟綜合表 …………………………………..……………...194
表5-2-11 灣裡小角頭廟宗教活動表(民國89-90)…………………………….195
表5-2-12 灣裡小角頭廟交陪境(民國89-90 年)……………………………....198
表5-2-13 灣裡鸞堂綜合表 ……………………………………………………….199
表5-2-14 灣裡鸞堂宗教活動表(民國89-90 年)……………..………………..200

表5-2-15 灣裡鸞堂之交陪境 ……………………………………………………205
表5-2-16 灣裡寺廟之主神性質統計 ……………………………………………206
表5-2-17 灣裡寺廟興建時期表 …………………………………………………206
附照片㆒ 灣裡㆞區的大廟-萬年殿 …………………………………………..220
附照片㆓ 灣裡㆞區的角頭廟-馬鎮宮 ………………………………………..220
附照片㆔ 萬年殿被祭拜的「王船公」…………………………………………221
附照片㆕ 民國八十九年灣裡同安宮的「燒王船」活動 ……………………..221
附照片五 灣裡㆞區的武陣頭-宋江陣 ………………………………………..222
附照片六 灣裡㆞區的文陣頭-北管 …………………………………………..222
附照片七 灣裡㆞區荒廢的廢五金工廠(鐵仔場)……………………………223
附照片八 灣裡㆞區廢五金工業的廢棄物-電纜、I.C 版 ……………………223
附照片九 民國八十九年成立的「關懷㆓仁溪整治促進會」之整治宣言 …..224
附照片十 受污染的㆓仁溪水㆗呈現冒泡的「厭氧」化現象…………………224

圖 次
圖1-1-1 荷據時期灣裡㆞形圖 …………………………………………….…..7
圖1-1-2 清.康熙年間七鯤鯓(灣裡)與永寧里相關位置圖 …………….….8
圖1-1-3 清.康熙年間喜樹港與㆓層行溪相關位置圖 .. .………………….….10
圖1-1-4 清.乾隆年間的㆓層行溪之流向圖 ....…………………………….….11
圖1-1-5 清.嘉慶年間的㆓層行溪之流向圖 .. .…………………………….….12
圖1-1-6 清.光緒年間七鯤鯓圖 ………………………………………………..14
圖1-1-7 1823 年喜樹港溪(㆔爺宮溪)河道變遷圖 ..…………..…………..15
圖1-1-8 杜姓開基祖墓之碑銘 ..……………………………………………….16
圖1-1-9 林姓開基祖墓之碑銘 ………………………………………………...16
圖1-1-10 葉氏開基祖墓之碑銘 …………………………………………………17
圖1-1-11 黃姓開基祖墓之碑銘 …………………………………………………17
圖1-1-12 大正9 年(1920 年)灣裡㆞形圖 …………………………………...21
圖1-2-1 明治34 年(1901 年)灣裡與鄰近聚落圖 ………………………….24
圖1-2-2 昭和3 年(1938 年)灣裡自然㆞形圖……………………………….29
圖2-1-1 灣裡九里分佈與交通圖………………………………………………..37
圖2-1-2 灣裡九里戶口分佈(民國40-87 年)………………………………...39
圖2-1-3 民國40 年灣裡㆟口金字塔 …………………………………………..42
圖2-1-4 民國50 年灣裡㆟口金字塔 …………………………………………..42
圖2-1-5 民國60 年灣裡㆟口金字塔 …………………………………………..42
圖2-1-6 民國70 年灣裡㆟口金字塔 …………………………………………..42
圖2-1-7 民國80 年灣裡㆟口金字塔 …………………………………………..42
圖2-1-8 民國87 年灣裡㆟口金字塔 …………………………………………..42
圖2-2-1 灣裡教育程度之變化(民國36-89 年)……………………….……..46
圖2-2-2 灣裡男女教育程度之變化(民國36-80 年)………………….……..47
圖2-2-3 民國70 年灣裡與台南市教育程度比較圖 ……………………….….48
圖2-2-4 民國80 年灣裡與台南49 市教育程度比較圖 ………………………49
圖2-2-5 日治時期灣裡戶長之十大職業比例 ………………………….……...50
圖2-2-6 灣裡產業變化圖(民國36-80 年)………………………….………..57
圖3-1-1 民國82 年灣裡土㆞利用圖………………………………….……...…60
圖3-1-2 灣裡漁業㆟口之變化(民國45-80)…………………………...………..63
圖3-1-3 台南市南區農民身份之㆟口變化(民國40-85 年)…….…………..69
圖3-1-4 灣裡農業㆟口之變化(民國45-80)……………………….….…….…..69
圖3-2-1 民國76 年台南市灣裡廢五金處理專業區簡圖…………..……...…...77
圖3-2-2 民國78 年台南市灣裡㆞㆘廢五金工廠分佈圖……………….……...80
圖3-2-3 灣裡廢五金㆟數之變化(民國61-82 年) ……………………….……..81
圖3-2-4 進口廢五金之作業流程圖 …………………………………………..89

圖3-2-5 廢五金之分工圖………………………………………………………92
圖4-1-1 終戰前灣裡各姓氏分佈圖……………………………………………101
圖4-1-2 昭和年間灣裡主姓氏之比例 ………………………………………..103
圖4-1-3 昭和年間杜姓之各里分佈 …………………………………………..105
圖4-1-4 昭和年間海豐里之五大姓氏比例 …………………………………..105
圖4-1-5 昭和年間㆗和里之五大姓氏比例 …………………………………..106
圖4-1-6 昭和年間佛壇里之五大姓氏比例 …………………………………..106
圖4-1-7 昭和年間葉姓之九里分佈 …………………………………………..107
圖4-1-8 昭和年間覺醒里之五大姓氏比例 …………………………………..107
圖4-1-9 昭和年間南山里之五大姓氏比例 …………………………………..108
圖4-1-10 昭和年間林氏之九里分佈 …………………………………………..108
圖4-1-11 昭和年間同安里之五大姓氏比例 …………………………………..109
圖4-1-12 昭和年間蘇氏之九里分佈 …………………………………………..110
圖4-1-13 昭和年間省躬里之五大姓氏比例 …………………………………..110
圖4-1-14 昭和年間興農里之姓氏比例 ………………………………………..111
圖4-1-15 昭和年間黃氏之九里分佈 …………………………………………..112
圖4-1-16 昭和年間松山里之五大姓氏分佈 …………………………………..112
圖4-1-17 終戰前後杜氏九里分佈比較圖 ……………………………………..115
圖4-1-18 終戰前後葉氏九里分佈比較圖 ……………………………………..116
圖4-1-19 終戰前後林氏九里分佈比較圖 ……………………………………..116
圖4-1-20 終戰前後蘇氏九里分佈比較圖 ……………………………………..117
圖4-1-21 終戰前後黃氏九里分佈比較圖 ……………………………………..118
圖4-2-1 民國69 年杜氏宗親各縣市之分佈 …………………………………133
圖5-1-1 終戰後灣裡大廟之祭祀圈………………………………………..…..150
圖5-1-2 終戰後灣裡角頭廟之祭祀圈…………………………………………153
圖5-1-3 終戰後灣裡小角頭廟之祭祀圈 ……………………………………..159
圖5-2-1 民國89 年灣裡普渡空間與活動流程圖 ……………………………178
圖5-2-2 民國70 年前萬年殿王船巡境路線圖………………………………..187
圖5-2-3 民國70 年後萬年殿王船巡境路線圖………………………………..188
圖5-2-4 民國89 年灣裡寺廟分佈圖…………………………………………..193
參考書目
㆒、 史料
(㆒)方志
1、 高拱乾,《台灣府志》。收入《台灣府志㆔種》㆖冊,(北京,㆗華書局,1985
年)。
2、 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收入台灣文獻叢刊第113 種,(台北,臺灣銀行
經濟研究室,1961 年)。
3、 謝金鑾,《續修台灣縣志》,台灣文獻叢刊第140 種,(台北,大通書局,1961
年)。
4、 陳文達,《鳳山縣志》,台灣文獻叢刊第104 種,(台北,大通書局,1984 年)。
5、 不著撰㆟,《台灣㆞輿全圖》,台灣文獻叢刊第185 種,(台北,大通書局,
1984 年)。
6、 不著撰㆟,《台灣府輿圖纂要》,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第㆓輯,(台北,大通書
局,1994 年)。
7、 陳文達,《鳳山縣志》,台灣文獻叢刊第104 種,(台北,大通書局,1984 年)。
(㆓)政府檔案出版品
1、 不著撰㆟,《台南市寺廟台帳》,手稿,大正年間,珍藏於台南市政府民政局
行政調解課。
2、 土屋重雄編,《台灣事情㆒班》(㆒),1897 年,收入《㆗國方志叢書》台灣
㆞區第115 號,(台北,成文,1985 年)。
3、 新豐郡役所編,《新豐郡要覽》,(台南市,台灣日日新報社台南分局,1935
年)。
4、 台灣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大正十㆕年國勢調查紀錄表》,(台北,
台灣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1928 年)。
5、 不著撰㆟,《台南州職員錄》,大正11-13 年,(出版者不詳,1922-1924 年)。
6、 不著撰㆟,《灣裡農㆞台帳》,手稿,昭和年間,珍藏於台南市南區區公所檔
案資料室。
7、 佐佐木邦磨編,《台南縣管內全圖》,(台南,佐佐木邦磨,1901 年)。
8、 日本總督府臨時土㆞調查局,《台灣堡圖》㆓萬分之㆒,(台北,遠流,1996
年)。
9、大日本帝國陸㆞測量部,《台灣㆞形圖》㆓萬分五千之㆒,(台北,遠流,1998
年)。
- 2 1 2 -
10、台南州庶務課,《台南市祭祀公業調查書(其㆓)》,手稿,昭和十㆓年(1937
年),珍藏於台南市民政局行政調解課,2000 年手稿重印版。
11、永寧庄灣裡派出所,《灣裡戶口調查簿》,手稿,昭和年間,珍藏於台南市戶
政事務所檔案資料室。
12、台灣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大正十㆕年國勢調查紀錄表》,(台北,
台灣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1928 年)
13、不著撰㆟,《台南市永寧莊灣裡宗教分枝組織台帳》,手稿,大正年間,收入
(台南市,台南市民政局)。
14、台南市南區戶政事務所,《民國㆕十年至八十年報表》,(台南市,南區戶政
事務所,1951〜1991 年)。
15、台南南區戶政事務所,《戶口調查簿》,(台南市,台南市南區戶政事務所,
1997 年)。
16、台南市政府,《台南市統計覽》11、16、21、26、31、36、41、46、51、56
期,(台南市,台南市政府,1951-1996 年)。
17、游醒民編纂,《台南市志》經濟志 水產,(台南市,台南市政府,1979)。
18、謝國興編纂,《續修台南市志》卷㆕經濟志 水產篇,(台南市,台南市政府,
1997 年)。
19、劉寧顏總纂,《重修台灣省通志》卷㆕經濟志 漁業篇,(台㆗,台灣省文獻
委員會,1993 年)。
20、黃登忠等編纂,《重修台灣省通志》卷㆕經濟志 農業篇,(台㆗,台灣省文
獻委員會,1996 年)。
21、謝國興編纂,《續修台南市志》卷㆕ 經濟志工商篇,(台南市,台南市政府,
民國1997 年)。
22、陳奮雄,《仁德鄉志》,(台南縣、仁德鄉公所,1994 年)。
23、聯勤總部測量署,〈台南市㆞形圖〉㆓萬五分㆒,(台北,內政部,1993 年)。
24、經濟部,《各行業工廠名錄》第㆔冊 金屬基本業,(臺北,經濟部工業統計
調查聯繫小組,1970-1998 年)。
25、南寧國㆗,《民國八十年學生學籍紀錄表》,(台南市,南寧國㆗教務處,1991
年)。
26、陳紹馨,《台灣省通志稿》卷㆓ ㆟民志㆟口篇,(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64 年)。
27、台南市南區民政課,《寺廟祭祀公業管理檔案資料》,〈祭祀公業葉營派㆘〉,
手稿,(台南市,南區民政課,1983 年)。
- 2 1 3 -
28、台南市南區民政課,《寺廟祭祀公業管理檔案資料》,〈祭祀公業葉通派㆘〉,
手稿,(台南市,南區民政課,1982 年)。
29、台南市南區民政課,《寺廟祭祀公業管理檔案資料》,〈祭祀公業林光盛派㆘〉,
手稿,(台南市,南區民政課,1992 年)。
30、台南市政府民政局,《寺廟、教會、神明會、祭祀公業組織管理作業手冊》,
(台南市,台南市政府,1999 年)。
31、高雄縣環境保護局,《高雄縣㆓仁溪流管制現況報告》,(高雄縣,環境保護
局,2000 年7 月)。
32、台灣省衛生處環境保護局,《大發及灣裡廢五金專業區空氣污染防制水污染
防制》,(台㆗,台灣省政府衛生處環保局,1986 年)。
33、 台南市政府,《台南市政府辦理管制灣裡㆞區廢五金污染情形工作報告》,(台
南,台南市政府,1997 年7 月)。
34、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台南市灣裡㆞區燃燒廢棄物引起省躬國小學童㆗毒
案》,(臺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988 年6 月)。
35、行政院環保局,《廢五金污染防制報告》,附件㆒,(臺北,行政院環保局,
1986 年9 月)。
36、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礦業研究所,《進口廢五金B2 級之數量調查及回顧
收流程之研究》,(臺北,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礦業研究所,1985 年9 月)。
(㆔)民間資料
1、 杜瑞慶,〈杜氏源流概述〉,(台南市,杜氏宗親會,1979 年)。
2、 同安宮建醮委員會,〈同安宮沿革〉,(台南市,同安宮建醮委員會,2000 年)。
3、 王清撰文,〈馬鎮宮沿革碑文〉,(台南市,灣裡馬鎮宮,1988 年)。
4、 萬年殿管理委員會,〈萬年殿管理委員會收支表(78-86 年)〉,手稿,(台
南市,灣裡萬年殿管理委員會,1989-1997 年)。
5、 萬年殿管理委員會,《萬年殿管理委員會六十七年度信徒大會會議記錄》,手
稿,(台南市,灣裡萬年殿管理委員會,1978 年。)
6、 萬元廟重建委員會,〈萬元廟捐獻碑記〉,碑文,(台南市,灣裡萬元廟,1970
年)。
7、 台南市杜氏宗親會,《第㆓屆第㆒次會員大會暨台灣杜氏宗祠落成第㆓次祭
祖典禮手冊》,(台南市,台南市杜氏宗親會,1979 年)。
8、 萬元廟重建委員會,〈萬元廟捐獻碑記〉,碑文,(台南市,萬元廟重建委員
會,1970 年)。
9、 杜陀,〈杜氏祠堂籌建委員會第㆒次會議記錄〉,手稿,(台南市,杜氏祠堂
- 2 1 4 -
籌建委員會,1968 年11 月9 日)。
10、 杜瑞慶,〈杜氏宗祠行事記〉,手稿,(台南市,杜氏祠堂籌建委員會,1968-1979
年)。
11、台南市杜氏宗親會,《台南市杜氏宗親會第㆔屆第㆒次會員暨台灣杜姓宗祠
祭祖大典手冊》,(台南市,台南市杜氏宗親會,1980 年)。
12、台南市杜氏宗親會,《第㆓屆第㆒次至第㆓次會員大會暨台灣杜氏宗祠落成
第㆓次祭祖典禮手冊》,(台南市,台南市杜氏宗親會,1979-1980 年)。
13、台南市杜氏宗親會,《台南市杜氏宗親會第九屆至十㆓第㆒次會員暨台灣杜
姓宗祠祭祖大典手冊》,(台南市,台南市杜氏宗親會,1992-2000 年)。
14、同安宮管理委員會,〈同安宮第㆒屆管理委員會委員名冊〉,(台南市,同安
宮管理委員會,2000 年)。
15、鎮南宮,〈鎮南宮籌建碑記〉,(台南市,鎮南宮重建委員會,2000 年6 月)。
16、萬年殿建醮委員會編,《㆛子年萬年殿五朝王醮大典科儀範本》,〈萬年殿的
沿革〉,(台南市,萬年殿建醮委員會,1996 年)。
17、萬年殿董事會,〈民國㆕十七年信徒名冊〉,手稿,(台南市,萬年殿董事會,
1958 年)。
18、萬年殿管理委員會,〈第㆔屆信徒代表名冊〉,手稿,(台南市,萬年殿管理
委員會,1989 年)。
19、萬年殿管理委員會,〈第六屆信徒代表名冊〉,手稿,(台南市,萬年殿管理
委員會,1999 年)。
20、馬鎮宮,〈民國㆕十七年馬鎮宮信徒名冊〉,手稿,(台南市,馬鎮宮,1958
年)。
21、馬鎮宮管理委員會,〈民國七十㆒年馬鎮宮信徒名冊〉,手稿,(台南市,馬
鎮宮管理委員會,1982 年)。
22、馬鎮宮管理委員會,〈民國八十八年馬鎮宮信徒名冊〉,手稿,(台南市,馬
鎮宮管理委員會,1999 年)。
23、同安宮,〈民國㆕十七年信徒名冊〉,手稿,(台南市,同安宮,1958 年)。
24、同安宮管理委員會,〈民國八十八年同安宮信徒名冊〉,(台南市,同安宮管
理委員會,1999 年)。
25、佛祖壇,〈民國五十㆔年佛祖壇信徒名冊〉,手稿,(台南市,佛祖壇,1964
年),無頁碼。
26、超峰寺管理委員會,《南岩超峰寺簡介》,〈民國七十九年超峰寺信徒名冊〉,
(台南市,超峰寺管理委員會,1990 年。)
- 2 1 5 -
27、超峰寺管理委員會,《南岩超峰寺簡介》,〈民國八十八年超峰寺信徒名冊〉,
(台南市,超峰寺管理委員會,1999 年)。
28、省躬社管理委員會,〈民國七十五年省躬社信徒名冊〉,(台南市,省躬社管
理委員會,1986 年)。
29、省躬社管理委員會,〈民國八十㆔年省躬社信徒名冊〉,手稿,(台南市,省
躬社管理委員會,1994 年)。
30、省躬社重建委員會,〈省躬社重建碑記〉,碑文,(台南市,省躬社,1974 年)。
31、灣裡保安宮,〈民國七十五年保安宮信徒名冊〉,手稿,(台南市,灣裡保安
宮管理委員會,1986 年)。
32、灣裡保安宮,〈保安宮信徒大會會議記錄〉,收入台南市南區區公所寺廟管理
檔案,1989 年7 月。
33、省躬社,〈民國㆕十七年省躬社碑記〉,碑文,(台南市,省躬社,1958 年)。
34、省躬社,〈民國六十㆔年省躬社重建碑記〉,碑文,(台南市,省躬社,1974
年)。
35、省躬社,〈省躬社聖化堂管理委員會組織章程〉,(台南市,省躬社,1994 年)。
36、省躬社,《育心明善》㆝部,(台南市,省躬社,1959 年)。
37、省躬社,《育心明善》㆞部,(台南市,省躬社,1959 年)。
38、聖化堂,〈聖化堂辛巳年(民國九十年)五斗大會通告〉,(台南市,聖化堂,
2001 年)。
39、萬年殿管理委員會,《萬年殿管理委員會組織章程》,(台南市,萬年殿管理
委員會,1970 年),無頁碼。
40、萬年殿董事會,《民國五十㆔年信徒代表大會會議記錄》,(台南市,萬年殿
委員會,1964 年),無頁碼。
41、萬年殿董事會,《民國五十八年信徒代表大會會議記錄》,(台南市,萬年殿
董事會,1969 年),無頁碼。
42、海口宮重建委員會,〈海口宮重建碑記〉,碑文,(台南市,海口宮重建委員
會,1983 年)。
43、台南市杜氏宗親會,〈杜氏祠堂籌建委員會第㆔次委員會議記錄〉,手稿,(台
南市,台南市杜氏宗親會,1968 年11 月15 日)。
44、台南市杜氏宗親會,〈台南市杜氏宗親會第㆓屆第㆒次會員大會會議記錄〉,
手稿,(台南市,台南市杜氏宗親會,無出版,1979 年)。
45、同安宮管理委員會,〈同安宮第㆒屆管理委員會委員名冊〉,(台南市,同安
宮管理委員會,2000 年)。
- 2 1 6 -
46、超峰寺重建委員會,〈南岩超峰寺沿革〉,碑文,(台南市,超峰寺重建委員
會,1997 年)。
47、佛祖壇,〈民國五十㆔年佛祖壇信徒名冊〉,手稿,(台南市,佛祖壇,1958
年)。
48、舉喜堂,〈舉喜堂重建碑記〉,碑文,(台南市,舉喜堂,1982 年)。
49、崇德堂,〈民國七十㆕年信徒代表大會會議記錄〉,(台南市,崇德堂管理委
員會,1985 年)。
50、聖化堂,〈聖化堂辛巳年(民國九十年)五斗大會通告〉,(台南市,聖化堂,
2001 年)。
51、灣裡保安宮,〈保安宮重建碑記〉,碑文,(台南市,灣裡保安宮,1978 年)。
㆓、專書
1、 洪敏麟,《台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9
年)。
2、 曹永和,《台灣早期歷史研究》,(台北,聯經,1985 年)。
3、 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台灣踏查日記(㆖)》,(台北,遠流,1996 年)。
4、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編,《台灣㆞名辭書》卷㆓十㆒台南市,(南投,省
文獻會,1999 年)。
5、 呂順安主編,《台南市鄉土史料》,(南區坐談紀錄),(南投,台灣省文獻委
員會,1994 年)。
6、 蔡相煇,《台灣的祠祀與宗教》,(台北,台原,1989 年)。
7、 李亦園,《文化與修養》,(台北,幼獅,1992 年)。
8、 陳其南,《台灣的傳統㆗國社會》,(台北,允辰,1987 年)。
9、 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台灣踏查日記(㆖)》,(台北,遠流,1996 年),
10、戴炎輝,《清代台灣之鄉治》,(台北,聯經,1992 年)。
11、陳紹馨,《台灣社會的變遷》,(台北,聯經出版社,1979 年)。
12、楊宏憲,《受傷的土㆞》,(臺北,圓神,1986 年)。
13、張勝彥、吳文星、溫振華、戴寶村,《台灣開發史》,(台北,空大,1996 年)。
14、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之台灣》,(台北,帕米爾,1985
年)。
15、林美容,《台灣㆟的社會與信仰》,(台北,自立晚報,1993 年)。
16、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作息》,(台北,源流,1998
年)。
- 2 1 7 -
17、蔡宏進、廖正宏合著,《㆟口學》,(台北,巨流,1987)
18、國立編譯館,《㆟口教育選修》,(台北,黎明,1988 年)
19、龍冠海,《社會學》,(台北,㆔民,1991 年)。
20、內政部㆟口政策委員會,《㆟口教育教材彙編》,(台北,內政部㆟口政策委
員會,1985 年)。
21、李薰楓,《經濟㆞理》,(台北,大㆗國,1978 年)。
22、林鐘雄,《台灣經濟發展㆕十年》,(台北,自立晚報,1993 年)。
23、孫森淼,《台灣民事舊慣調查報告》,(台北,法務部,1990 年)。
24、莊英章,《林圯埔-㆒個台灣市鎮的社會經濟發展史》,(台北,㆗研院民族
所,1977 年)。
25、余光弘,《媽宮的寺廟-馬公市鎮發展與民間宗教變遷之研究》,(臺北,㆗
研院民族所,1988 年)。
26、鈴木清㆒郎著、馮作民譯,《增訂台灣就慣習俗信仰》,(臺北,眾文,1989
年)。
27、戴康生、彭耀,《宗教社會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年)。
28、李亦園,《文化的圖像(㆘)》,(台北,允晨,1999 年)。
29、內政部,《宗教簡介》,(台北,內政部,1991 年)。
30、片岡嚴著,陳金田譯,《台灣風俗誌》,大正十年,(台北,眾文,1990 年重
印)。
31、清流編輯委員,《台灣寺廟》,第㆓輯,(臺北,清流出版社,1986 年)。
32、鄭志明,《台灣民間宗教結社》,(臺北,南華管理學院,1998 年)。
33、劉枝萬,《台灣民間信仰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1983 年)。
34、片岡嚴著、陳金田譯,《台灣風俗誌》,大正十年,(台北,眾文,1990 年重
印),頁673-676。
35、鐘寶珍,《惡㆞㆖的㆟與㆞-田寮鄉民生活方式的形成與內涵》,(台北,台灣
師範大學㆞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年)。
36、薛雅惠,《高雄茄萣鄉漁民生活世界的探究》,(臺北市,台灣師大㆞理所碩
士論文,1991 年)。
37、陳資榮,《我國廢五金污染管制政策執行個案研究》,(台㆗,東海大學公共
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年)。
38、溫振華,《清代台北盆㆞經濟社會的演變》,,(台北,師大歷史所碩士論文,
1978 年)。
39、張笠雲,《組織社會學》,(台北,㆔民,1981 年)。
- 2 1 8 -
40、王世慶,《清代台灣社會經濟》,(台北,聯經,1983 年)。
41、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廢五金焚化對灣裡㆞區空氣品質影響調查
報告》,(台北,行政院國科會「㆓仁溪與廢五金污染防制」研究計畫成果報
告,1989 年)。
42、關懷㆓仁溪整治促進協會,《關懷㆓仁溪整治促進協會成立大會》〈懷念我們
的母親-㆓仁溪〉,(台南市,關懷㆓仁溪整治促進協會,2000 年11 月4 日)。
43、吳學明,《金廣福墾隘研究(㆖)》,(新竹縣,竹縣文化㆗心,2000 年)。
44、彭炳華,《灣裡㆞區大氣㆗多環芳香烴污染性之研究》,(台南,成功大學環
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年)。
45、王生民,《多氯聯苯在環境㆗的流布-以灣裡㆞區為例》,(台北,台灣大學
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年)。
㆔、期刊
1、 石萬壽,〈㆓層行溪㆘游溪道的變遷〉,《史聯雜誌》7 期,(台北,史聯雜誌
社,1985 年)。
2、 石再添、張瑞津等㆟,〈台灣西部海岸沙丘之㆞形學研究〉,《師大㆞理研究
報告》第19 期,(台北,台灣師大㆞理系,1993 年),頁123。
3、 張瑞津、石再添、陳翰霖,《台灣西南部海岸平原㆞形變遷之研究》,㆞理研
究報告弟26 期抽印本,(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理系,1996 年)。
4、 林美容,〈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方組織〉,《㆗央研究民族所集刊》,第
62 期,(台北,㆗央研究民族所,1986 年)。
5、 范勝雄,〈台南市里變革初探〉,《台灣文獻》34 卷3 期,(台㆗,台灣省文
獻會,1983 年)。
6、 王世慶,〈皇民化運動前的台灣社會生活改善運動:以海山㆞區為例〉,《思
與言》29 卷4 期,(台北,思與言雜誌社,1991 年)。
7、 劉枝萬,〈台灣民間信仰之調查與研究〉,《台灣風物》44 卷1 期,1994 年。
8、 郭迪賢,〈台灣農業發展問題與方向之研究〉,《農業金融論叢》,(臺北,㆗
國農民銀行調查研究室,1988 年7 月),頁122-123。
9、 盧嘉興,〈台南縣鹽場史略〉,《鹽業通訊》38 期,(台南,台南製鹽廠,1954
年)。
10、味根,〈鹽埕灣裡兩區廢曬始末 (㆖)〉《鹽務月刊》38 期,(臺北,鹽務月
刊出版社,1972 年11 月)。
11、張訓舜,〈台灣農業多角經營之問題〉,《台灣農業季刊》13 卷1 期,(南投,
- 2 1 9 -
台灣省農林廳,1977 年3 月)。
12、施振民,〈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央研究民族所集刊》第36 期,(台北,
㆗央研究民族所,1973 年)。
13、許嘉明,〈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域組織〉,《㆗央研究民族所集刊》第36 期,
(台北,㆗央研究民族所,1973 年)
14、溫振華,〈清代㆒個台灣鄉村宗教組織的演變〉,《史聯雜誌》第1 卷第1 期,
(台北,史聯雜誌社,1970 年)
15、沈魚,〈嗚咽的㆓仁溪〉之㆕,《㆟間雜誌》24 期,(臺北,㆟間雜誌社,1987
年10 月)。
16、吳小彥,〈嗚咽的㆓仁溪〉之㆕,《㆟間雜誌》24 期,(臺北,㆟間雜誌社,
1987 年10 月)。
17、林美容,〈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方組織〉,《㆗央研究民族所集刊》第62
期,(台北,㆗央研究民族所,1986 年)。
18、蔡相煇,〈從歷史背景為台灣廟宇尋找定位〉,《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
集》(㆖),(台北市,文建會,1995 年)。
19、盧嘉興,〈㆓層行溪與堯港〉,《南瀛文獻叢刊第㆔輯》,(台南,台南縣政府,
1982 年)。
㆕、 報紙
1、羅玉如,〈七鯤鯓探源系列〉,㆗華日報,民國88 年1 月8 日,23 版。
2、楊憲宏,〈黃金線㆖的走索㆟〉,㆗國時報,民國72 年7 月16 日,7 版。
3、林㆗正,〈灣裡㆞區燃燒廢棄物引起省躬國小學童㆗毒〉,㆗國時報,民國77
年5 月14 日,2 版。
4、林㆗正,〈灣裡㆟常罹呼吸道及皮膚病〉,㆗國時報,民國72 年7 月12 日,7
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