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72.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5 01:5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益誠
研究生(外文):Yi-Cheng Liu
論文名稱:萬金、赤山地區天主教眾日常生活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Research on Daily Life of Catholic in Wan-King and Chu-Shan
指導教授:陳坤宏陳坤宏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ung-Hung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南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鄉土文化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9
中文關鍵詞:平埔族客家萬金赤山天主教日常生活
外文關鍵詞:Ping-Bu AboriginesHakkineseWan-kingChu-ShanCatholicismDaily Lif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116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本研究旨在探討居住在萬金、赤山村的天主教眾之日常生活,共分為五章來論述。
  在第一章的緒論中,首先說明研究動機之開展與現有之文獻狀況以及理論基礎。
  第二章則論述萬金、赤山村的地理環境與歷史背景。從文獻資料的解讀以及重構,以瞭解當地天主教眾居民的背景身分,當地的居民大多是屬於鳳山八社的平埔族後裔,亦有少許的客家人混居其中,這些族群構成了當地的居民組成,亦即從平埔族群的分布、客家人的移住以及萬金、赤山地區的族群關係出發,瞭解萬金、赤山地區的族群分布及其活動。
  第三章探討天主教在萬金、赤山地區的發展。天主教傳來萬金後,起初受到了相當多的阻礙,客家族群的干擾為其中之最,萬金天主教堂從創教時,遭遇諸多波折的窘境,演變成教友雲集之現況,實是費心經營之成果。在本章裡,首先探討天主教傳入萬金、赤山地區的過程,再來了解萬金聖母聖殿的組織及活動,以及當地最為人熟知的主保瞻禮儀式以及聖母轎遊行的精采過程,目的即在於將萬金聖母聖殿現今的發展狀況作一描述。
  第四章則以生活方式為切入點,進行日常生活之分析與解釋,包含教眾參與天主教活動、教眾休閒活動、教眾日常生活圈、教眾對教堂整修滿意度以及教眾對聖堂土地利用等項目。研究方法除了參與觀察與訪談外,並設計相關問卷題目,針對研究地區天主教眾進行調查,共有393份有效樣本,利用電腦SPSS軟體進行單項次數與百分比統計以及兩兩變項交叉分析,將統計結果進行分析與解釋,以瞭解當地天主教眾之日常生活現況。
  最後,在第五章中提出結論與建議以及未來之陸續研究方向。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daily life of Catholics who live in Wan-king and Chu-Shan village.
Chapter 1, Introduction, explains the motivation to make this research, existing literatures and theory bases.
Chapter 2 discusses geographic environment and history background of Wan-King and Chun-Shun village. Tries to find out the background status of local Catholics based on comprehens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related literatures. Most local residents are descendants of Ping-Bu aborigines of Fengshan No 8 commune, and there are also a few Hakkinese live together in these two regions. These nations make the composition of local residents. In a word, this chapter is to comprehend the distribution and activities of nations in Wan-King and Chu-Shan from aspects of distribution of Ping-Bu aborigines, immigration of Hakkinese and relations between each nation.
Chapter 3 refe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atholicism in Wan-King and Chu-Shan. In early days after it was introduced into these regions, Catholicism met many difficulties, to which the disturbance and resistance of Hakkinese made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Thanks to elaboration Wan-King Catholic Church has developed into an important church, in which lots of Catholics gather, from the original predicament. First, this chapter probes into the process of introduction of Catholicism into Wan-King and Chun-Shan. Then looks into the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ies of Wan-King Virgin Mary Palace, the ceremonial of the feast day of God Bless and the wonderful process of Virgin Mary’s Litter Parade, so as to describ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n-King Virgin Mary Palace.
From the point of life style, chapter 4 analyses and interprets Catholic’s daily life, such as believer’s participation in Catholic activities, relaxation and entertainment at leisure, daily life circle, level of satisfaction in refit of the church and usage of the church land by believers etc. Besides research methods of observing and interview, related questionnaire subjects have been designed to make investigation to Catholics in these regions. There are 393 effective samples in all. Statistical results are analyzed and interpreted by using SPSS to make frequency analysis, percentage statistics and crosstab analysis, in order to know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ocal Catholic’s daily life.
At the end,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s and directions of continuous researches are given in Chapter 5.
目錄 ‥‥‥‥‥‥‥‥‥‥‥‥‥‥‥‥‥‥‥‥‥‥‥‥‥‥‥ 1
表目錄 ‥‥‥‥‥‥‥‥‥‥‥‥‥‥‥‥‥‥‥‥‥‥‥‥‥‥ 3
圖目錄 ‥‥‥‥‥‥‥‥‥‥‥‥‥‥‥‥‥‥‥‥‥‥‥‥‥‥ 5
第一章 緒論‥‥‥‥‥‥‥‥‥‥‥‥‥‥‥‥‥‥‥‥‥‥‥‥7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7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9
第三節 研究範圍‥‥‥‥‥‥‥‥‥‥‥‥‥‥‥‥‥‥‥‥‥11
 第四節 研究地區簡介‥‥‥‥‥‥‥‥‥‥‥‥‥‥‥‥‥‥‥12
 第五節 文獻回顧與理論架構‥‥‥‥‥‥‥‥‥‥‥‥‥‥‥‥15
第二章 萬金、赤山地區的族群分布及其活動 ‥‥‥‥‥‥‥‥‥19
 第一節 平埔族群的分布‥‥‥‥‥‥‥‥‥‥‥‥‥‥‥‥‥‥19
第二節 客家人的移住‥‥‥‥‥‥‥‥‥‥‥‥‥‥‥‥‥‥‥28
 第三節 萬金、赤山地區的族群關係‥‥‥‥‥‥‥‥‥‥‥‥‥34
第三章 萬金、赤山地區天主教之發展及活動 ‥‥‥‥‥‥‥‥‥47
第一節 天主教的傳入‥‥‥‥‥‥‥‥‥‥‥‥‥‥‥‥‥‥‥47
第二節 萬金、赤山地區的天主教‥‥‥‥‥‥‥‥‥‥‥‥‥‥49
 第三節 萬金聖母聖殿的組織及活動‥‥‥‥‥‥‥‥‥‥‥‥‥60
 第四節 萬金聖母聖殿的主保瞻禮儀式-以2001年為例‥‥‥‥‥68
第四章 萬金、赤山地區天主教眾日常生活之現況分析‥‥‥‥‥89
第一節 受訪者基本屬性分析‥‥‥‥‥‥‥‥‥‥‥‥‥‥‥‥89
第二節 教眾參與天主教活動之現況分析‥‥‥‥‥‥‥‥‥‥‥96
第三節 教眾休閒活動之現況分析‥‥‥‥‥‥‥‥‥‥‥‥‥‥103
第四節 教眾日常生活圈之現況分析‥‥‥‥‥‥‥‥‥‥‥‥‥118
第五節 教眾對聖殿堂區整修滿意度及參加活動意願之分析‥‥‥132
第六節 聖母聖殿土地之利用現況分析‥‥‥‥‥‥‥‥‥‥‥‥14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7
 第一節 結論‥‥‥‥‥‥‥‥‥‥‥‥‥‥‥‥‥‥‥‥‥‥‥167
第二節 建議及未來研究方向‥‥‥‥‥‥‥‥‥‥‥‥‥‥‥‥176
參考文獻 ‥‥‥‥‥‥‥‥‥‥‥‥‥‥‥‥‥‥‥‥‥‥‥‥‥179
附錄一 萬金赤山地區教眾日常生活現況調查問卷表‥‥‥‥‥‥‥185
附錄二 萬金聖母聖殿土地管理委員會章程草案‥‥‥‥‥‥‥‥‥189
附錄三 萬金聖母聖殿土葬使用切結書‥‥‥‥‥‥‥‥‥‥‥‥‥192
附錄四 土地租賃契約書(建地、田地)‥‥‥‥‥‥‥‥‥‥‥‥193
附錄五 照片集錦‥‥‥‥‥‥‥‥‥‥‥‥‥‥‥‥‥‥‥‥‥‥195
一、專書
大武山文教基金會(民89):《第一屆屏東研究研討會論文集》,屏東。
六十七:《番社采風圖考》,台灣文獻叢刊第90種,台北:台灣銀行經
濟研究室,民46。
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台灣研究叢刊第49種,台北:臺灣銀
行經濟研究室,民46。
石再添(民76):《臺灣地理概論》,台北:中華書局。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民45):《台灣省通志稿》,台中。
台灣總督府(民5):《台灣列紳傳》,台灣總督府印行。
江日昇:《台灣外記》,台灣文獻史料叢刊,台北:大通書局,民76。
李壬癸(民86):《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台北:常民文化出版
社。
林美容(民84):《人類學與台灣》,台北:稻鄉出版社。
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中譯本),台中:台灣文獻委員會,民80。
依能嘉矩著,溫吉編譯:《台灣番政志》(中譯本),台北:臺灣銀行經
濟研究室,民88年二版。
江傳德(民81):《天主教在台灣》,高雄:善導周刊社。
余文儀:《續修台灣府志》,台灣歷史文獻叢刊,南投:台灣文獻委員會
翻印,民82。
花松村(民77):《台灣鄉土人物全書(下)》,台北:中一出版社。
金鋐主修,鄭開極纂:《康熙福建通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民72。
周鍾瑄:《諸羅縣志》,台灣文獻叢刊,台北:大通書局,民76。
季麒光:《臺灣輿地彙鈔》,台灣文獻叢刊第216種,台北:台灣銀行經
濟研究室,民54。
郁永和:《裨海遊記》,台灣叢書第一種,南投:台灣文獻委員會,民
73。
范咸:《(重修)臺灣府志》,台灣歷史文獻叢刊,南投:台灣文獻委員
會翻印,民82。
《屏東縣志》,中國方志叢書,台北:成文出版社,民72。
高拱乾:《台灣府志》,台灣歷史文獻叢刊,南投:台灣文獻委員會翻
印,民82。
唐贊袞:《臺陽見聞錄》,台灣文獻叢刊第30,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
室,民47。
張奉箴著(民73):《福音流傳台灣史略》,台北:聞道出版社。
陳文達:《台灣縣志》,台中:台灣文獻委員會翻印,民83。
陳文達:《鳳山縣志》,台灣歷史文獻叢刊,南投:臺灣文獻委員會,民
82。
陳正祥(民82):《臺灣地誌》,台北:南天書局。
國立屏東師院編印(民81):《認識屏東縣》,屏東。
鳥居龍藏著,楊南郡譯(民85):《探險台灣》,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陳坤宏(民84):《消費文化與空間結構:理論與應用》,台北:詹氏書
局。
陳國瑛等:《台灣采訪冊》,台灣文獻叢刊,台北:大通書局,民76。
陳運棟(民78):《台灣的客家人》,台北:台原出版社。
陳壽祺總纂:《福建通志台灣府》,台灣歷史文獻叢刊,台中:台灣文獻
委員會翻印,民82。
張耀錡(民40):《平埔族社名對照表》,南投:台灣文獻委員會。
程大學譯(民80):《巴達維亞城日記》,台北:眾文書局。
森口雄稔(民81):《伊能嘉矩 臺灣踏查日記》,台北:台灣風物雜誌
社。
《欽定平定台灣紀略》,台灣文獻叢刊第102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
究室,民50。
黃叔璥:《台海使槎錄》,台灣文獻叢刊,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民46。
傅朝卿(民85):《屏東縣第三級古蹟萬金天主堂修護研究報告》,屏東
縣政府。
黃榮洛(民78):《渡台悲歌-台灣的開拓與抗爭史話》,台北:台原出
版社。
黃德寬譯(民80):《天主教在台開教記》,台北:光啟出版社。
萬金聖母聖殿(民83):《天主公教會萬金聖母聖殿簡介》,自印。
榮泰生(民88):《消費者行為》,台北:五南書局。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福建通志‧台灣府》,台灣文獻叢刊第84種,台
北。
潘竹軒(民68):《萬金莊百年傳教拾穗》,高雄聖道明堂。
潮州鎮公所(民87):《潮州鎮誌》。
劉良璧等纂輯:《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台灣文獻叢刊第74種,台北:臺
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民50。
劉客襄(民82):《橫越福爾摩沙 外國人在台灣的探險與旅行》,台
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劉還月(民84):《馬卡道族的分佈與現況:屏東地區平埔族群》,屏
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劉還月(民85):《馬卡道民族誌》,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台灣文獻叢刊第73種,台北:臺灣銀行經濟
研究室,民49。
戴炎輝(民81):<赤山地方的平埔族>,《清代台灣的鄉治》,台北:
聯經出版社。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民72):《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
報告書-台灣私法附錄參考書》,台北:南天書局。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編,陳金田譯(民72):《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第一
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台灣私法》,台北:南天書局。
簡炯仁(民84):《台灣開發與族群》,台北:前衛出版社。
簡炯仁(民88):《屏東平原的開發與族群關係》,屏東:屏東縣立文化
中心。
簡炯仁(民88):《屏東平原先人的足跡》,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藍鼎元:《平臺紀略》,台灣文獻史料叢刊,台北:大通書局,民76。
鐘壬壽(民62):《六堆客家鄉土誌》,屏東:長青出版社。
鐘壬壽(民59):《萬巒鄉志》。
二、期刊論文
中村孝志著,吳密察等譯(民83):荷蘭時代的台灣番社戶口表,《台灣
風物》,台北,44卷1期。
李國銘:
民81 <關於屏東平原少數民族的二、三事>,《中研院台灣史田野研
究通訊》,台北,22期。
民82 <鳳山八社舊址初探>,《中研院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台
北,26期。
民83 <十七世紀中葉屏東平原的村落與記事>,《台灣史研究》,台
北,第一卷,第二期。
民84 <屏東平原平埔族群分類問題再議>,《平埔族群研究學術研討
會論文集》,台北:中研院台灣史所籌備處。
民89 <屏東平原東港溪南岸山腳下的Ma-olau祭典>,《第一屆屏東研
究研討會論文集》。
林會承、邱永章(民78):<五溝水實質環境之形成與結構>,《台灣史
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施添福(民87):<清代台灣屏東平原的土地拓墾和族群關係>,《平埔
族群與台灣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
所。
陳志榮(民84):<瑪蘭人的宗教變遷>,《平埔研究論文集》,潘英
海、詹素娟主編,台北:中研院台史所籌備處。
陳坤宏(民87):<居民生活圈、文化社會與成鄉關係之研究>,《台南
師院學報》,第31期。
陳秋坤(民89):<清代初期台灣土地佔墾、租佃與族群關係,
1690-1770 以施世榜家族為中心>,《第一屆屏東研究研討會論文
集》,屏東。
陳漢光:<日據時期台灣漢族祖籍調查>,《台灣文獻》,第23卷,第1
期。
童元昭(民89):<屏東平原沿山地帶的形成與轉變>,《第一屆屏東研
究研討會論文集》,屏東。
黃應貴(民86):<導論-從周邊看漢人的社會與文化>,《王嵩興先生
紀念論文集》,黃應貴、葉春榮主編,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潘英海(民84):<「在地化」與「地方文化」-以「壺的信仰叢結」為
例>,《台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二)》,莊英章、潘英海
主編,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鄭天祥(民73):<萬金聖母聖殿的今昔>,《恆毅月刊》,11月號。
劉正一(民83):<臺灣南部六堆客家發展史>,《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
集》,台北。
鄭喜夫(民65):<清代台灣「番屯」考>,《台灣文獻》,27卷。
鄭慧玟(民81):<封禁古令埔碑落難老埤>,《六堆風雲》,39期。
蔡森泰、潘謙銘(民88):<戀戀庄赤山「梅魁」>,《第三屆台灣地理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簡炯仁(民88):<天主教道明會與赤山、萬金的平埔族>,《台灣文
獻》,台北,第50卷,第1期。
三、學位論文
邱永章(民78):《五溝水-一個六堆客家聚落實質環境之研究》,東海
建築所碩論。
林正慧(民86):《清代客家人之拓墾屏東平原與六堆客庄之演變》,台
大歷史所碩論。
夏雯霖(民83):《清末後堆地方傳統聚落之研究》,成大建築所碩論。
陳怡君(民90):《「菜瓜藤,肉豆親」,屏東萬金人親屬概念的探
討》,台大人類學研究所碩論。
張政章(民80):《一九四五年以後台灣西部平原天主教堂建築之研
究》,東海大學碩論。
楊嘉欽(民87):《高雄前金天主教聚落研究》,成大歷史所碩論。
潘孟鈴(民90):《屏東萬巒開發的研究》,成大歷史所碩論。
蔡松勳(民89):《五條港區居民生活方式與社區空間利用關連之研
究》,南師鄉土文化研究所碩論。
蔡蔚群(民87):<清季台灣教案研究-以地方交涉為重心>,師大歷史
所碩論。
四、英文書目
Cullen, I.(1984), perceptions, values and lifestyles, Applied
Urban Analysis,109-138.Methuen.
Fernandez, P.(ed). One Hundred Years of Dominican Apostolate in
Formosa,1859-1958.trans.by Bautista Felix B., and Syquia-
Bautista L., Philippines:1959. (first edition).Reprinted
Taipei: SMC Publishing Inc, 1994(second edition).
Shepherd,J.(1995), Marriage and Mandatory Abortion among the
17th century Siraya. American Ethnographical Society
Monograph Series, no.6. Arlinton, VA: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