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72.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2 23:0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佳容
研究生(外文):Chia-Jung Liu
論文名稱:我國國二學生在TIMSS-1999中之理化學習成就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The Analysis of Physical Science Achievement of Taiwan Eighth Grade Students in TMISS-1999
指導教授:洪志明洪志明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yi-Ming Ho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化學研究所
學門:自然科學學門
學類:化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4
中文關鍵詞:TIMSS-1999理化理化學習成就
外文關鍵詞:TIMSS-1999physical sciencephysical science achieve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9
  • 點閱點閱:33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摘 要
本研究目的是分析了解我國國二學生在TIMSS-1999中理化學習成就。
由於TIMSS-1999進行試測和實測的學生是使用不同版本的理化教材,此兩種不同的理化教材內容有很大的差異。而且TIMSS-1999在台灣進行施測的樣本數龐大,同時又收集關於學生、老師、學校的一些問卷調查資料,所得的結果資料豐富且具有可靠的代表性。本研究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料,進行下列的分析研究:
一、我國國二學生在使用此兩種教材不同的情況下,其理化學習成就的差異、答對率低於國際平均的題目之分析、學生的錯誤概念(有無改變),以及學生在非選擇題的答題類型,再對照TIMSS-1999所公佈的科學認知指標,比較兩年的學生在科學認知上的的基本學力有何不同。
二、我國國二學生的性別和學生的學習成就、喜好科學的程度等的相關性。
透過以上的的分析研究後,獲致五項結論擇要如下:
一、使用理化新教材的學生學習成就較好。
二、我國國二學生理化的推論分析能力較差。
三、我國國二學生常犯的理化錯誤概念,其再現性很高。
四、多數的學生會受理化教材內容影響其作答。
五、國二男生喜歡科學的程度顯著高於女生。
關鍵字:TIMSS-1999、理化、理化學習成就
The Analysis of Physical Science Achievement of Taiwan
Eighth Grade Students in TMISS-1999
Chia-Jung Liu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nalyze and realize Taiwan eighth grade students’ physical science achievement in TMISS-1999.
As a result of the students on field test and main survey use different physical science textbooks. There are many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t editions. In addition, based on the large number of TIMISS-1999 samples conducted in Taiwan, and on some questionnaires concerning students, teachers and schools, the result is fairly credible and representable.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makes use of these precious data to study and investigate the followings:
(1) First, to study whether the two editions have obviously different influence on physical science achievement of the eighth grade students. Second, to compare the eccentric questions whose accuracy percentage is below the international average. Third, to study whether changes occur in students’ misconception or not. Fourth, to study whether there are unexpected answer code of students’ answers in multiple-choice section. After separately studying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results of the two examinations, the results will be compared with science cognitive domains published by TIMISS. Consequently, comparison will be mad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examinees.
(2) To study the relevance of gender, students’ achievement (in physical science) and the science-loving degree among students in Taiwan.
Five results are achieved.
1. The students using the new text books have better academic achievements.
2. The eighth grade students in Taiwan have bad Reasoning and analysis ability.
3. The misconceptions about physical science have high reemergence among the eighth grade students.
4. The majority of the students in Taiwan are influenced by physical science textbooks.
5. The eighth grade male students like science more than female students do.
Key Words:TIMISS-1999, physical science, physical science achievement.
目 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次…………………………………………………………………III
表次…………………………………………………………………IV
圖次…………………………………………………………………IV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之重要性………………………………………………4
第四節 名詞釋義……………………………………………………4
第貳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我國參與的國際科學調查…………………………………6
第二節 新舊理化課程之探討………………………………………21
第三節 錯誤概念之探討……………………………………………23
第四節 卡方檢定原理………………………………………………25
第參章 研究方法……………………………………………………27
第一節 研究資料與對象……………………………………………27
第二節 研究工具……………………………………………………28
第三節 研究流程……………………………………………………29
第四節 研究限制……………………………………………………30
第肆章 資料分析結果與討論………………………………………31
第一節 實測和試測理化相同題目分析……………………………31
第二節 實測和試測理化低於國際平均答對率題目比較…………34
第三節 理化答對率偏低之題目分析與學生常見之錯誤概念……36
第四節 實測與試測理化非選擇題異於國際常用答案之分析……42
第五節 學生問卷……………………………………………………47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52
第一節、結論…………………………………………………………52
第二節、建議…………………………………………………………54
參考文獻………………………………………………………………55
附錄……………………………………………………………………58
附錄一…………………………………………………………………59
附錄二…………………………………………………………………85
附錄三…………………………………………………………………104
附錄四…………………………………………………………………124
附錄五…………………………………………………………………125
附錄六…………………………………………………………………127
附錄七…………………………………………………………………130
附錄八…………………………………………………………………131
附錄九…………………………………………………………………133
表 次
表2-1 IAEP 9歲及13歲群自然科學評量架構…………………………8
表2-2 SISS與TIMSS-1999調查比較……………………………………21
表2-3 新舊理化教材課程目標比較……………………………………22
表3-1 TIMSS-1999六大主題與題數統計………………………………28
表4-1 實測和試測相同題目呈顯著差異題數之比較…………………33
表4-2 實測和試測相同題目呈現顯著差異之概念……………………33
表4-3 實測低於國際平均答對率的理化試題…………………………34
表4-4 試測低於國際平均答對率的理化試題…………………………35
表4-5 實測和試測答對率低於國際平均之比較………………………36
表4-6 實測理化答對率低於50﹪題目對照科學認知指標……………37
表4-7 試測理化答對率低於50﹪題目對照科學認知指標……………37
表4-8 實測和試測學生均有的錯誤概念………………………………39
表4-9 實測和試測理化答對率低於50﹪題數之比較…………………40
表4-10 男女生在實測16題答題偏低題目中之答對率情形……………41
表4-11 實測答題偏低題目之男女學生答對率比較……………………41
圖 次
圖2-1 IAEP文化與教育因素評量架構…………………………………9
圖2-2 IAEP的抽樣設計與步驟…………………………………………9
圖3-1 研究流程架構……………………………………………………2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保進(民88):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民87):實測科學教師問卷。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民87):實測學生問卷。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余民寧(民81):測驗編製與分析技術在學習診斷上的應用。教育研究,28,44-60。
周麗玉(民86):讓學生「學懂」比「學得多」重要。國立編譯館通訊,10(2),17-22。
洪志明(民90):我國國二學生課餘學習時間與學習成就之關係。科學教育,236,3-13。
張川木(民85):學童學習概念與課程設計。科學月刊,27(2),149-157。
張殷榮(民90):我國國中學生在國際測驗調查中科學學習成就影響因素之探討。科學教育,244,5-10。
陳昭地、方泰山、洪志明、張殷榮、羅珮華(民90):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自由反應試題資料保存計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國立編譯館(民84):國民中學理化第一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民84):國民中學理化第二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民84):國民中學理化第三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民84):國民中學理化第四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民87):國民中學理化第一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民89):國民中學理化第二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民88):國民中學理化第三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民89):國民中學理化第四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民88):國民中學理化教師手冊第一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民89):國民中學理化教師手冊第二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民88):國民中學理化教師手冊第三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民89):國民中學理化教師手冊第四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民87):TIMSS-1999試測測驗題本1-5冊。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民87):TIMSS-1999實測測驗題本1-8冊。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教育處(民90):TIMSS-1999資料分析工作訪會議手冊。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教育部(民7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民83):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中山國中教務處印製。
黃幸美(民86):兒童的概念學習、解題思考與迷思概念。教育研究雙月刊,55,55-60。
黃姬芬(民89):從後現代主義看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國教輔導,
40(1),33-39。
楊榮祥(民79):國際數學及科學教育評鑑(IAEP)計劃其中研究報告(一)─第一屆國際教育評鑑(IAEP’88)簡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楊榮祥(民79):國際數學及科學教育評鑑(IAEP)計劃其中研究報告(二)─第二屆國際數學及科學教育評鑑試測過程與結果。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楊榮祥(民79):國際數學及科學教育評鑑(IAEP)計劃其中研究報告(四)─十三歲群科學試測試題討論。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楊榮祥(民81):國際數學及科學教育評鑑(IAEP)計劃─自然科學研究報告LEARNING SCIENCE翻譯本。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編譯。
楊榮祥(民81):科學教育世界第一?由國際數理教育評鑑結果說起。中等教育,43(2),8-21。
楊榮祥(民81):1992國際數理教育評鑑IAEP-我們能夠學到什麼?科學教育,149,3-31。
楊榮祥(民82):我國受試學校教師對於國際數理教育評鑑結果的反應-IAEP結果討論座談會實錄。科學教育,158,27-47。
楊榮祥(民83):由國際數理教育評鑑談我國科學教育。科學月刊,25(6),410-425。
劉廣定(民86):談國民中學新理化教科書之編撰。國立編譯館通訊,10(2),26-27。
鄭麗玉(民87):如何改變學生的迷思概念。教師之友,39(5),28-36。
歐用生(民87):後現代社會的課程改革。國民教育,38(5),3-11。
鍾聖校(民84):實施小學自然科鄉土教學應有之理念。國立編譯館通訊,8(1),24-26。
謝青龍(民84):從「迷思概念」到「另有架構」的概念改變。科學教育月刊,180,23-29。
魏明通、許榮富、沈青嵩(民77):國際科學學習成就調查研究─研究報告(國內報告)。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魏明通、許榮富、沈青嵩(民79):國際科學學習成就調查研究─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十四歲群測驗結果分析報告。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羅珮華(民89):「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之抽樣設計。科學教育,235,14-20。
二、英文部分
Eugenio J. Gonzalez and Julie A. Miles (1999). TIMSS-1999 USER GUIDE for the INTERNATIONAL DATABASE. Boston College Lynch School of Education.
Eugenio J. Gonzalez and Julie A. Miles (1999). IEA’s Repeat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at the Eighth Grade. TIMSS-1999 USER GUIDE for the INTERNATIONAL DATABASE Supplement 1. Boston College Lynch School of Education.
Eugenio J. Gonzalez and Julie A. Miles (1999). IEA’s Repeat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at the Eighth Grade. TIMSS-1999 USER GUIDE for the INTERNATIONAL DATABASE Supplement 2. Boston College Lynch School of Education.
Eugenio J. Gonzalez and Julie A. Miles (1999). IEA’s Repeat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at the Eighth Grade. TIMSS-1999 USER GUIDE for the INTERNATIONAL DATABASE Supplement 3. Boston College Lynch School of Education.
IEA Data Processing Center (1998). Field Test─National data documentation, statistics and files Chinese Taipei. Hamburg.
IEA Data Processing Center (1998). National data documentation, statistics and files Chinese Taipei. Hamburg.
TIMS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BOSTON COLLEGE Chestnut Hill, MA USA (2001) .TIMSS Assessment Frameworks and Specifications 2003. TIMS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從「第三次國際科學與數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TIMSS1999)」結果探討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與學生特質的關係:七個國家之比較
2. TIMSS2003國小四年級學生背景、家庭環境、科學興趣、自信與科學成就關係之比較分析:以七國為例
3. 探討我國八年級學生在TIMSS1999與TIMSS2003數學與科學之表現
4. 由考試文化的角度分析我國學生在TIMSS1999的答題表現----生命科學部分
5. 我國八年級學生在TIMSS1999與TIMSS2003科學成就與學生特質之趨勢研究——以生命科學部分為例
6. 從TIMSS2003資料分析不同成就國家國小四年級受測學校科學教師之特質—以九國為例
7. 從TIMSS2003探討國中生科學學習成效和教室教學與氣氛及教師特質之關聯
8. 從TIMSS2003探討學習機會與學生科學學習成就之關聯
9. 我國八年級學生自然科教材與科學學習成就趨勢分析
10. 改良式探究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聲音」單元學習成效之探究
11. 透過教科書分析探討TIMSS2003試測和實測我國國小四年級學生在幾何成就表現
12. 透過教科書分析探討我國小學四年級學生在TIMSS2003試測與實測之測量成就表現
13. 影響高職生學習成就之重要因素
14. 台灣與亞洲地區小四學童科學學習成就之國際比較分析:以TIMSS2003為例
15. 由教科書內容、學生特質及課堂活動探討我國八年級學生在TIMSS2003中理化部分之學習表現
 
1. 楊榮祥(民82):我國受試學校教師對於國際數理教育評鑑結果的反應-IAEP結果討論座談會實錄。科學教育,158,27-47。
2. 黃幸美(民86):兒童的概念學習、解題思考與迷思概念。教育研究雙月刊,55,55-60。
3. 陳昭地、方泰山、洪志明、張殷榮、羅珮華(民90):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自由反應試題資料保存計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4. 張殷榮(民90):我國國中學生在國際測驗調查中科學學習成就影響因素之探討。科學教育,244,5-10。
5. 張川木(民85):學童學習概念與課程設計。科學月刊,27(2),149-157。
6. 洪志明(民90):我國國二學生課餘學習時間與學習成就之關係。科學教育,236,3-13。
7. 黃姬芬(民89):從後現代主義看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國教輔導,
8. 余民寧(民81):測驗編製與分析技術在學習診斷上的應用。教育研究,28,44-60。
9. 楊榮祥(民83):由國際數理教育評鑑談我國科學教育。科學月刊,25(6),410-425。
10. 鄭麗玉(民87):如何改變學生的迷思概念。教師之友,39(5),28-36。
11. 歐用生(民87):後現代社會的課程改革。國民教育,38(5),3-11。
12. 謝青龍(民84):從「迷思概念」到「另有架構」的概念改變。科學教育月刊,180,23-29。
13. 魏明通、許榮富、沈青嵩(民77):國際科學學習成就調查研究─研究報告(國內報告)。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4. 魏明通、許榮富、沈青嵩(民79):國際科學學習成就調查研究─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十四歲群測驗結果分析報告。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5. 羅珮華(民89):「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之抽樣設計。科學教育,235,14-20。
 
1. 由我國國中教科書內容分析國二學生在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TIMSS-R)之表現:物理、科學探究與科學本質以及地球科學部分
2. 由教科書內容與性別面向分析我國國二學生在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TIMSS-R)的學習表現-生命科學以及環境與資源議題部分
3. TIMSS2003國小四年級學生背景、家庭環境、科學興趣、自信與科學成就關係之比較分析:以七國為例
4. 從「第三次國際科學與數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TIMSS1999)」結果探討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與學生特質的關係:七個國家之比較
5. 以孔恩的常態科學探究高中師生科學社群中科學探索活動的歷程─參與科學展覽活動之得獎個案分析
6. 電腦媒體教學與自我效能對國中理化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
7. 教師自主支持與學生數學學業情緒相關之研究-以臺灣TIMSS 2019國小四年級為例
8. 以自我決定論之動機序列模式探討TIMSS 2015與TIMSS 2019臺灣八年級學生數學學業成就之影響因素
9. 教師自我效能對八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成就的影響 – 以五個國家/地區的TIMSS資料庫為例
10. 家庭背景、數學態度及家長參與對數學學習成就之影響-以TIMSS 2011臺灣資料四年級學生為例
11. 亞洲地區教師教學策略與學生自我效能對數學學習成就之影響-以TIMSS 2011為例
12. 同儕師徒制運用於國中理化學習之行動研究
13. 從TIMSS探討我國八年級學生科學學習成就與教師相關變項之關聯
14. 從課程分析觀點探討我國國二學生在TIMSS 1999、2003與2007之數學學習成就表現趨勢
15. 鑑定台灣地區水稻根瘤線蟲( Meloidogyne sp.) 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