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天生嬰才(洪蘭譯)(1996)。台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90)。
王碧華(1992)。一個兒童文學活動的設計、實施與觀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中尾明(1999)。兒童文學與電子出版品。21世紀亞洲兒童文學論文集(中文版)(p65-67)。台北市: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巴巴利亞和歐茲(1984)。發展心理學。(黃慧貞譯)。台北市:桂冠。
艾登‧錢伯斯(2001)。說來聽聽兒童、閱讀與討論(蔡宜容譯)。台北市:天衛文化。(原著出版年,1993)
幼兒文學:在文學中成長(墨高君譯)(1996)。台北市:揚智文化。(原著出版年:1991)
何三本(1995)。兒童故事學。台北:五南。
李道明(1997)。什麼是動畫。載於黃玉珊、余為政編(1997)。動畫電影探索(p.19-23)。台北市:遠流。
宋麗玲(2002)。西班牙兒童文學導論。台北市:中央圖書。
周惠玲(1991.8.21)。用滑鼠按文學味。中國時報開卷週報,第46版。
孟礬(1997)。台灣出版文化讀本。台北市:唐山。
阿克夫和萊赫(1998)。兒童行銷(汪仲譯)。台北市:商業週刊。(原著出版年,1997)。
吳知賢(1992)。電視與兒童。台北市:水牛。
吳知賢(1993)。國小兒童解讀卡通影帶的研究─以「龍貓」為例。初等教育學報,6,131-168。
吳知賢(2000)。國小學童區分電視節目類別及判斷真實性的分析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49,13-20。吳明昌(1994)。淺談電子書。出版界,39,13-17。吳廣文(1996)。電子書使用者閱讀動機、行為滿足之研究─以光復書局多媒體中心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造紙印刷研究所印刷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吳綸秦(1997)。傳統出版業跨足電子出版領域之進入策略研究─資源基礎理論觀點。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翠珍(1998)。兒童收看電視卡通行為研究─兼論媒體素養。理論與政策,3,48-75。林菁(1996)。動畫中的顏色和背景對兒童記憶和理解學習之探討。嘉義師院學報,101,37-81。林文寶(2000)。台灣地區兒童閱讀興趣調查研究。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幸佳慧(1998)。兒童圖畫故事書的藝術探討。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邱莉燕(1997)。動畫的類型和材料。載於黃玉珊、余為政編(1997)。動畫電影探索(p.265-272)。台北市:遠流。
邱秋娟(2002)。台灣出版社進行電子書出版現狀初探─創新傳布理論之運用─。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信誼基金會學前兒童教育研究發展中心(1990)。幼兒閱讀現況調查研究。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洪文瓊(1999)。二十一世紀的兒童文學:多媒體化、非線性、網路化。21世紀亞洲兒童文學論文集(中文版)(p59-61)。台北市: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洪美珍(2000)。電子童書閱聽型態及其對兒童閱讀影響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施能木(1997)。探討多媒體電子書之潛在學習問題。視聽教育月刊,38(6),28-34。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
黃迺毓(1994)。童書非童書。台北市:宇宙光。
黃迺毓(2001)。無限感動,其樂無窮。圖畫書視聽之旅悅讀故事‧欣賞圖文。台北市:上誼文化。
黃明月(1995)。我國電視卡通影片內容價值取向研究報告。台北市: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黃瑞琴(1993)。幼兒的語文經驗。台北市:五南。
黃羨文(1995)。紙本書與電子書之比較。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黃淑娟(2000)。國小學童圖畫書鑑賞教學及其插畫反應探討。國力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黃准麟(2001)。兒童對圖畫書插畫風格喜好發展。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恩惠(1999)。兒童與成人對兒童圖畫書的反應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郭明志(1999)。二十一世紀兒童文學傳播形式的擴展與創作形式的多樣化。21世紀亞洲兒童文學論文集(中文版)。台北市: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p105-109。童年的消逝(蕭昭君譯)(1994)。台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82)。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台灣東華。
張子樟(1999)。媒介互惠共榮的年代。21世紀亞洲兒童文學論文集(中文版)。台北市: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p.92-94。
張湘君(1993)。敬老尊老乎──由兒童圖畫書中老人角色的刻畫談起。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會訊,9(6),24-26。張湘君主編(1995)。認識幼兒讀物。台北市:天衛文化。
張湘君(1998)。讀者反應理論及其對兒童文學教育的啟示。東師語文學刊,6,285-307。張湘君和李寶琳(2000)。台北市國民小學高級學童閱讀文化調查研究。第四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永和市:富春文化,p365-394。
張杏如(2001)。圖畫書視聽之旅悅讀故事心賞圖文。台北市:上誼文化。
楊怡婷(1995)。幼兒閱讀行為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傳播媒體與兒童心智發展(陳秋美譯)(1992)。台北市:信誼基金會。
葉詠琍(1992)。西洋兒童文學史(再版)。台北市:東大。
葛琳(1980)。兒童文學創作與欣賞。台北市:康橋。
廖鳳瑞(1995)。收視行為與親子互動的內容價值取向研究報告。台北市: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傳播符號學理論(張錦華等譯)(1995)。台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90)
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劉鳳芯譯)(2000)。台北市,天衛文化。(原著出版年1992)。
鄭明進(1987)。兒童讀物插畫。台北市:天衛文化。
鄭瑞菁(1999)。幼兒文學。台北市:心理。
鄭雪玫(2001)。欣賞兒童文學的新途徑。圖畫書視聽之旅悅讀故事‧心賞圖文。台北市:上誼文化。
劉玉玲(2001)。以動畫觀點探討互動式動畫故事書之創作特質及對圖畫書與動畫之影響。台南藝術學院音像動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龍協濤(1997)。讀者反應理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謝韻諭和陳淑芳(1999)。大班幼兒對卡通的認知、喜好、及理解程度之研究─以一部卡通為例。1999年行動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台東師範學院。
羅綸新(1995)。電子書與傳播新境。教學科技與媒體,21,13-16。蘇振明(1986)。認識兒童圖畫書及其教育價值─從消基會評選優良兒童圖畫書談起。幼教天地,5,37-50。
嚴淑女(2000)。網際網路與兒童文學創作空間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二、英文部分
Barker, P.(1992). Electronic Books and Libraries of the Future, The Electronic Library 10, 139-141.
Bang, M.(2000).Picture This: How Pictures Work. New York: SeaStar Books
Bjoklund, D. F.(1995). Children’s thinking: Developmental Function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Belment, CA: Wadworth.
Burke,E. M.(1990). Literature for Young Child. U.S.A.:Allyn and Bacon.
Chase, N. D. & Hynd, C. R.(1987). Reader response: An alternative way to teach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ext. Journal of Reading, 30, 530-540.
Dorr(1986). Television and Children: A special medium for a special audience. Beverly Hill, CA: Sage Publications.
Dixon, P., Bortolussi, M. Twilley, L. C., & Leung, A.(1993). Literary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Towards empirical foundations. Poetics: Journal of Empirical Research on Literature, the Media and the Arts. 22(1), 5-23.
Gosa, C.(1977). Moral development in current fiction for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Language Arts, 54, 529-536.
Glazer, J. I. (1991). Literature for young children.(3rd ed.)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Glazer, J. (1981). Childern’s Literature for early childhood. Columbus, Ohio: Merrill.871.
Griffin, J. R.(1996). Literature and CD-ROM: Strange bedfellows or the marriage of true minds? Computers in Libraries, 16,pp.66~70.
Huck, C. S.(1976)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Huck,C.S.& Hepler, S. & Hickman, J.(1993).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5th ed.).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Hindmarsh, G. J., & O’Callaghan M. J., & Mohay H. A., & Rogers Y. M.(2000). Gender difference in cognitive abilities at 2 years in ELBW infants.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Early Human Development ,Dec, 60(2), p115-22.
Handcock, M. R.(2000). A celebration of literature and response: children, books and teachers in k-8 classroom. USA: Prentice-Hall, Inc.
Jalongo, M. R.(1988). Young Children and Picture Books-Literature from infancy to six.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Kelly, P. R.(1990). Guiding Young Students’ Response To Literature. The reading teacher, march, 464-470.
Lynch-Brown C.& Tomlinson, C. M.(1993). Essential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Boston: Allyn and Bacon.
Masterman, L.(1985). UNESCO Declaration on Media Education. Teaching the media .London:Routledge.
Macon, J. M.& Others(1991). Response to literature: Grades K-8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25852)
Matthew, K. I.(1996). The Impact of CD-ROM Storybooks on Children’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Reading Attitud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5,3(4),379-394.
Melanie, F.(1998). Emergent Readers’ Responses to Read Aloud Stories and Stories Presented by a Computer.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18380)
Narahara, M. M.(1998). Gender stereotypes in children’s book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19248)
Olson(1995). The way things ought to work. School Library Journal. May, 22-26.
Okolo, C. & Hayes, R.(1996). The Impact of Animation in CD-ROM Books on Students’ Reading Behavior and Comprehens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95434)
Real, M. R.(1996). Exploring Media Culture: A Guide. Thousand Oaks, CA: Sage.
Rosenblatt, L. M.(1938/1955). Literature as exploration.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 Crofts.
Rosenblatt, L. M.(1978). The reader, the text, the poem: The transactional theory of the literary work. Carbondale, IL: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Rosenblatt, L. M.(1994). The transactional theory of reading and writing. In R. B. Ruddell, M. R. Ruddell, & H. Singer(Eds),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es of reading(4th ed.)(1057-1092)
Soule, C. Y.(1988).A Study of the Affective Responses of Preschool Children to Films Adapted From Children’s Literature.(ProQuest Document AAT8806768)
Stern, L. W.(2001). Literature and the Young Child, part two: Age 3-7+. Strengthening Your Child’s Vocabulary and Memor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50421)
Tyner,K.(1998). Literacy in digital world.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CH6 Representin literacy in the age of information .
Yolen, J.(1985). The story between. Language Arts, 62, 590-592.
三、網路資料
台北市200年3月底以前各區人口比例(2002.04.15)。台北市:民政局http://www.dbas.taipei.gov.tw/stat/express/E02.xls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0)。http://www.cca.gov.tw/children/gallery
行政院衛生署公告(2000)。7-18歲學生眼屈光狀況調查結果。http://www.doh.gov.tw
青林學習樂園(2002.05.22)。波波生活遊戲系列,取自http://www.012book.com.tw
青林學習樂園(2002.05.22)。小兔彼得和他的朋友,取自http://www.012book.com.tw
四、影片資料
小巫婆的魔法屋、會許願的魚(1995)。英國Oxford公司製作,光復
書局代理中文版。
小公主與愛睡龍、小王子上學記(1995)。法國拜雅出版,光復書局代理中文版。
小波英文教學VCD(2000)。台北縣:滿天星傳播有限公司發行。
老鼠娶新娘(1996)。台北市:遠流。
看Kipper學英語(1998)。台北市: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瑪德琳英文VCD(2000)。台北縣:滿天星傳播有限公司發行。
圖畫書視聽之旅(2001)。台北市:上誼文化。
五、圖畫書
山姆‧麥克布雷尼(2000)。猜猜我有多愛你(陳淑惠譯)。台北市:上誼(原著出版年1994)
文萊利‧湯瑪士文、柯卡‧保羅圖(1998)。巫婆與黑貓(余治瑩譯)。台北市:三之三。(原著出版年1987)
艾蜜莉‧艾諾(1993)。野餐。台北市:上誼文化。(原著出版年1984)
法蘭克‧艾許(1995)。月亮,生日快樂(高明美譯)。台北市:上誼文化。(原著出版年1982)
佩琪‧芮士曼(2001)。晚安‧猩猩(郭恩惠譯)。台北市:上誼文化。(原著出版年1994)
佩特‧哈群斯(19931)。母雞蘿絲去散步。台北市:上誼文化。
威廉‧史塔克(1995)。老鼠牙醫地嗖頭(孫晴峰譯)。台北市:上誼文化。(原著出版年1982)
曼羅‧里夫(1999)。愛花的牛(林真美譯)。台北市:遠流。(1936)
張玲玲文、劉宗慧圖(1995)。老鼠娶新娘。台北市:遠流。
湯米‧狄波拉(1995)。巫婆奶奶(張劍鳴譯)。台北市:上誼文化。(原著出版年1975)
凱文‧漢克斯(2001)。我的名字Chrysanthemum(楊茂秀譯)。台北市:上誼文化(原著出版年1991)
雷蒙‧布力格(1993)。雪人。台北市:上誼文化。(原著出版年1978)
詹姆斯‧史帝文生(1993)。床底下的怪物(何奕佳譯)。台北市:上誼文化。(原著出版年1983)
路德威‧白蒙(1996)瑪德琳(林真美譯)。台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39)。
珍妮‧蒂瑟林頓(1999)。班班的地盤(林真美譯)。台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87)。
六、個人訪問
溫碧珠(2002)。上誼圖畫書視聽之旅系列銷售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