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王煥琛,柯華葳 (民88)。 青少年心理學。 心理出版社。
王淑俐 (民79)。 國中階段青少年的情緒的發展與問題及輔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王淑俐 (民84)。 青少年情緒的問題、研究與對策。 台北:合記出版。
王慶福 張德榮 林幸台 (民84)。 愛情關係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研究。中華輔導學報, 3, 92-126。
朱經國 (民70)。 國民中學學生自我觀念、友伴關係極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南發 (民80)。 青少年自我統合發展之研究。 國立台灣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何金枝 (民75)。 國中學生性別角色與生活適應、學習成就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青蓉 (民75)。 國中生知覺的父母教養態度,性別角色與個人性別角色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何俊青 (民84)。 高雄市高中生戀愛經驗調查研究。 高市鐸聲,5,24-28。余振民 (民88)。 未婚男性的愛情觀─現象學方法的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吳靜吉 (民86)。 害羞、寂寞、愛。 台北:遠流。
吳靜吉 (民70)。 青年的四個大夢。 台北:遠流。
杜仲傑 (民79)。 大學生人際親密的評量與身心適應─親子、情人、異性朋友、同性朋友四種角色的相關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李育忠 (民89)。 父母婚姻關係、親子互動對高中職
子女異性交往之相關研究~台東地區單、雙親家庭
之比較。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閏華 (民82)。 父母婚姻關係對子女婚姻態度影響
之研究~以台中市未婚在學學生為對象。東海大學
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枝 (民72)。 兩性之間的喜歡、愛情與婚前性行為容許度。 中華心理學刊, 25(2), 121-135。李美枝 (民81)。 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 台北:大洋。
林宜旻 陳皎眉 (民84)。 愛情類型、嫉妒與關係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教育與心理研究,18,287-311。林淑美 (民82)。 比較高中男女合班,男女分班合校和男女分校對學生心理成長上的影響。 輔導月刊,20,34-42。林顯宗 (民87)。 青少年的心靈改革-- 從兩性親密關係談起。 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6 (1),51-75。卓紋君 (民89)。 從兩性關係發展的模式談兩性親密關係的分與合。 輔導季刊,36 (2),31-44。洪寶蓮 (民76)。 國中學生個人及環境因素與其學習行為的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修慧蘭 (民86)。 青少年異性交往問題之輔導。 教育實習輔導,3 (2),65-68。晏涵文 (民87)。 現代青少年的感情生活與性教育。理論與政策﹐47﹐165-181晏涵文、林燕卿、張利中(民87)。 青少年婚前性行為及其趨勢探討。國立教育資料館。
許照庸 (民73)。 台北縣國中學生學校生活素質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春興 林清山 (民77)。 教育心理學。 台北:東華。
張文雄 (民82)。 從類型論的觀點探討大學生的愛情觀。 東海學報,34,449-462。張老師月刊編輯部 (民79)。 中國人的愛情觀。 張老師出版社。
郭靜晃 (民89)。 少年身心與生活狀況─台灣地區調查分析。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貞夙 (民86)。 青少年對於兩性互動的態度與看法研究。 學生輔導通訊,48期。 頁126-138。黃德祥 (民83)。 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圖書。
楊國樞、張春興 (民74)。 姻緣路上情理多。 台北:桂冠。
鄭照順 (民88)。 青少年生活壓力與輔導。 台北:心理出版社。
魏延華 (民89)。 高中女學生閱讀少女愛情漫畫與愛情態度之關聯。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英文部分
Cho Wen. (1995). Taiwanese Love Style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Self-Esteem and Relationship Quality. Genetic, Social & General Psychology Monographs. 121(3), 283.
Davis, M. F. (1996). EPQ correlates of love style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2), 257-259.
Hazan, C. & Shaver, P. (1987). Romantic love conceptualized as an attachment proc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2(3), 511-524.
Hendrick, S. S. & Hendrick,C (1993) Lovers as friend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 10, 459-466.
Hendrick, S. S. & Hendrick,C (1992) Romantic Love. Sage Publications. New York.
Hendrick , C. & Hendrick , S. S. (1990). A Relationship-specific version of the love attitudes scale. In Neuliep, J. W. (Ed.), Replication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ciences (pp. 239-254). Newbury Park , CA; Sage.
Hendrick , C. & Hendrick , S. S.(1988). Lovers wear rose colored glasse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 5, 161-183.
Hendrick , C. & Hendrick , S. S.(1986). A Theory and method of love,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 50, 392-402.
Hendrick , C., Hendrick , S. S.,,Foote, F. H., & Slapion-Foote,M. J. (1984). Do man and woman love differently?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1, 177-195.
Hensley, W. E., (1996). The effect of a ludus love style on sexual experience.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4(3), 205-212.
Inman-Amos, Jill. (1994). Love Attitudes. Family Relations. 43(4), 455- 456.
Lasswell, T. E. & Lasswell , M. E., (1976). I love you but I am not in love with you. Journal of Marrige and Family Counseling,2, 211-224.
Lee John Allan. (1976). The Colors of Love. Bantam Books. New York.
Leon, J. J. & Ruch, L. O., (1998). Love styles among Guatemalans in a local village. Psychological Reports, 83,1199-1202.
Lester, D. & Philbrick, J. (1988). Correlates of love.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9, 689-690.
Mallandain, I. & Davies, M. F. (1994). The colours of love: Personality correlates of love style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7(4), 557-560.
Olah,A.(1995) . Coping Strategies among Adolescents: a cross-culture study. Journal of Adolescent, 18, 491-512.
Richardson, D. R., Medvin, N. & Hammock, G., (1988). Love styles, relationship experience, and sensation seeking: A test of validit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9 (3), 645-651.
Rosenman, M. F., (1978). Liking, loving, and styles of loving. Psychological Reports,42, 1243-1246.
Rubin, Z. (1970). Measurement of romantic love. Journal of Personal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6, 265-273.
Safyer, A.W.&Hauser, S.T. (1994) .A microanalytic Method for Exploring Adolescent emotional Expression. Journal of Adolescence Research, 9 (1), 50-66.
Sandor, D. & Rosental, D. A. (1986). Youths’ outlooks on love: Is it just a stage or tow. 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 1(2), 199-212.
Sternberg, R. J. &Grajek, S.(1984). The nature of love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7(2), 312-329.
Sternberg, R. J.. (1986). A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 Psychological Review, 93, 119-135.
Sternberg, R. J.. (1998). Cupid’s Arro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oll, B. (1989). Personality and Relationship Correlates of Loving Styl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23, 480-505.
Wyndol Furman, B.Bradford Brown, and Candice Fiering. (1999).
The Development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s in Adolesce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