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日本據台初期重要檔案》,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7年。
《日據時期台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3年。
《台灣公立國民學校規則》,第12、17、20、23、30條。
《台灣日日新報》,1925年1月14日第2版。
《台灣民報》,社評〈團結組織的必要〉,第94號,1926年2月28日。
《台灣民報》,第155號。
《台灣事情》,1936年:203~204。
《台灣時報》,<徵兵特輯>,1944年9月號,台灣總督府情報部。
《台灣教育會雜誌》,〈內外彙報の學事諮問會〉,第一號 ,1901年7月。
《台灣教育會雜誌》,第11號,1903、2年。
《台灣教育會雜誌》,第12號,1903年。
《台灣教育會雜誌》,第28號,1904年。
《台灣教育會雜誌》,第34號,1905年。
《台灣教育會雜誌》,第3號,1901年。
《台灣教育會雜誌》,第4號,1901年。
《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校友會雜誌》,第17號,1905年。
《台灣總督府第四十三統計書(1939年)》,台北,1939年。
《台灣總督府報》,台北,台灣總督府,1899年。
《台灣總督府檔案》1896年乙種永久第30卷參照民學第196號。
《台灣警察沿革誌》卷三,台灣總督府警務局,1939年。
《民俗台灣》第2卷第2號,編輯後記,《皇民化政策與民俗台灣》,台北,1941—1944年。
《田健治郎日記》,1922年12月25日。
《田健治郎日記》,1922年9月29日。
《岩波講座日本歷史21、近代8》,東京,1977年1月。
《林獻堂日記》,1940年11月6日;11月7日;11月8日;11月18日;11月28日;1941年2月2日。
《社會教育要覽》,台中,1939年。
《後藤新平文書》第8部第107號,<鳳山公學校現今狀況概要>。
《國語學校校友會雜誌》,第20號,1906年。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戶第一部調查第二回報告書》,第4冊。
<國家教育>第33號,國家教育社,1985年1月18日。
ねずまをし著,程大學譯,<『皇民化』政策與『民俗台灣』>,《台灣文獻》33卷2期,1981年2月。
上沼八郎,《伊澤修二》,東京,吉川弘文館,1962年。
土沼八郎一文,<台灣省通志搞整修辦法>,87、88期,1993年7、8月。
小川義明,〈國民學校制度の輪廓と本島の國民學校〉,《臺灣教育》,467號,1944年6月。
小森德治,《佐久間佐馬太》,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內財團法人台灣救國團,1933年。
小森德治,《明石元二郎》,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1928年。
山本美越乃,《殖民地政策研究》,1920年。
山住正己,《日本教育小史》。東京,岩波新書,1987年。
山崎睦雄,《國語問題的解決》,台北,1939年。
山邊健太郎,《日本統治下的朝鮮》,東京,岩波書房,1971年。
山邊健太郎,《現代史資料》,東京,みすず書房,1977年。
山邊健太郎編,『現代史資料(21)台灣(1)』解說,東京,書房,1971年。
川村竹治,《台灣的一年》,東京,時事研究會,1930年。
中內敏夫,《軍國美談と教科書》。東京,岩波新書,1991年。
中村哲,《文化政策としての皇民化問題》,台灣時報,1941年。
中越榮二,《台灣の社會教育》,1993年10月。
井出季和太,《台灣治績志》,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1937年。
文教局學務課,<學制改革に就いて>,《台灣時報》,4月號,1943年。
文部省,《學制五十年史》,卷二,東京,1972年。
方豪,〈台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國立台灣大學三十週年校慶專刊》,台北。
木下龍〈本島教育ニ關スル卑見〉,《臺灣教育會雜誌》第5號,1902年6月。
木村匡,〈台灣の普通教育〉,《台灣教育》第28卷第4期,1904年7月。
木村匡,<台灣の普通教育>,《台灣教育》第449號,1939年12月1日。
木村匡,<台灣の普通教育>,《台灣教育》第465號,1941年4月1日。
王乃信、林至潔,《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2編,治台以後的治安狀況,中卷,台灣社會運動史,第四冊無政府主義運動民族革命運動農民運動,台北,創造出版社,1989年。
王文玲,《日據時期台灣電影活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王育德,《台灣-苦悶ずる歷史》,東京,東京弘文堂,1970年。
王育德,《台灣-苦悶的歷史》,台北,草根出版社,1999年。
王金海,〈台灣教育關私見〉,《台灣青年》,第3卷第2號,1921年8月。
加藤春城,〈國語讀本卷一、卷二編纂要旨〉,《台灣教育》419號,1937年。
加藤春城,《台灣教科書の編纂について》,東京,1939年。
古川哲史,《日本道德教育史》,有信堂,1972年。
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東京,音羽書房,1962年。
台中州教育會,《『教育實際化』第七輯─學校經營》,上卷,1935年。
台中州教育會,《台中州教育實際(二)─公學校の修身教育》,上卷,1931年。
台中州教育課,《台中州教育展望》,1935年。
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類學研究室調查,《台灣高砂族系統所屬的研究》,1935年。
台北師範學校,《教育敕語の調查》,1939年。
台南州,《社會教育要覽》,台南,台灣日日新報社台南支局,1936年12、20。
台南州,《社會教育概況》,1939年。
台灣行政長官署,《台灣省教育概況》,1946年。
台灣神職會,《國式葬祭指針》,1938年。
台灣教育會,《台灣教育沿革誌》,台北,台灣教育會,1939年。
台灣總督府,《公學校修身書,教師用,卷一》,台北,台灣總督府,1913年。
台灣總督府,《公學校修身書卷五卷六編纂趣意書》,台北,台灣總督府,1919年。
台灣總督府,《台灣の社會教育》,台北,台灣總督府,1937—1942年。
台灣總督府,《台灣公學校教科書編纂趣意書第一篇,公學校修身書》,卷2~卷4,台北,台灣總督府,1913年。
台灣總督府,《台灣事情》,台北,台灣總督府,1942年。
台灣總督府,《台灣統治概要》,台北,台灣總督府,1945年。
台灣總督府,《台灣統計總覽》,台北,台灣總督府。
台灣總督府,《台灣蕃人事情》,台北,台灣總督府,1910年。
台灣總督府,《台灣總督府第三十(1925)統計書》,台北,台灣總督府,1928年。
台灣總督府,《理蕃概要》,台北,台灣總督府,1913年。
台灣總督府,《詔勃、令旨、諭告、訓達類纂》,台北,台灣總督府,1985-1940年。
台灣總督府,<中川總督著任的訓示>,《詔敕、令旨、諭告、訓達類纂》台北,台灣總督府,1940年。
台灣總督府情報局,《時局下台灣の現在と其將來》,台北,台灣總督府,1940年。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警察機關の構成〉,《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一編,台北,台灣總督府,1933年。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4卷,台北,台灣警察協會,1933-1941年。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台灣警察法規(下)》,台北,台灣警察協會,1943年。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誌稿》,台北,台灣警察協會,1932年。
台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理蕃誌稿》,第1卷,青史社,1989年。
台灣總督警務局,《高砂族の教育》,台北,1941年。
平邊淑郎,〈台灣人施政方針〉,《台灣青年》,第2卷第1號,1918年。
弘谷多喜夫‧廣川淑子‧鈴木昭英,〈臺灣‧朝鮮における第二次教育令におる教育體系の成立過程>,《教育學研究》39卷1號,1972年。
田健治郎,〈台灣始政訓示〉,《台灣時報》,106:11-26,1919年9月。
白井朝吉、江間長吉著,《皇民化運動》,台北,東台灣新報社台北支局,1939年。
矢內原忠雄,〈帝國主義下台灣〉,《國家協會》,第42卷第9號,東京帝國大學,1929年9月。
矢內原忠雄,《帝國主義下の台灣》,日本,岩波書局,1929年。
矢內原忠雄,《帝國主義下の台灣》,東京,國家協會,東京帝國大學,1928年。
矢內原忠雄著,《帝國主義下的台灣》,東京,岩波書店,1988年。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帕米爾書店,1985年。
伊能嘉矩,《理蕃誌稿》第一編,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1918-1938年。
伊澤修二君還曆祝賀會,《樂石自傳教育週遊前記》,1912年。
吉野秀公,《台灣教育史》,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1927年。
朴慶植,《朝鮮三一獨立運動》第二章,東京,平凡社,1976年。
江間常吉、白井朝吉合著,《皇民化運動》,台灣新報社,1939年。
竹內清,《事變と台灣人》,台北,台灣新民報社,1943。
竹越與三郎,《台灣統治志》,東京,東京博文館,1905年。
何義麟,《皇民化政策之研究─日據時代末期日本對台灣的教育政策與教化運動─》,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日文研究所,1986年。佐藤源治,《台灣教育の進展》,台北,台灣出版文化株式會社,1943年。
吳文星,〈日治時期台灣的教育與社會流動〉,《台灣文獻》,第51卷第2期,2000年6月。吳文星,〈日據時代台灣書房之研究〉,《思與言》,卷16期3,1978年。吳文星,〈東京帝國大學與台灣「學術探險」之展開〉,《台灣史研究百年─回顧與展望》,台北,中研院台史所籌備處,1997年。
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師範教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79年。
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領導社會階層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86年。
吳文星,《台灣教育史展示規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2000年。
吳文皇,《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1992年。
吳密察,〈從日本殖民地教育學制看台北帝國大學的設立〉,《台灣近代史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1991年。
吳密察,〈臺灣近代國家的形成〉,《建立臺灣的國民國家》,台北,前衛出版社,1993年。
吳密察、吳瑞雲,《台灣民報社論》,台北,稻鄉出版社,1992年。
吳濁流,《吳濁流集》,台北,前衛出版,1991年。
吳濁流,《無花果》,台北,草根出版,1995年。
呂澤俊義,《憲法》,東京,有斐閣,1985年。
尾崎秀樹,《舊殖民地文學の研究》,東京,勁草書房,1971年。
李永熾,〈明治日本「家族國家」觀的形成〉,《日本近代史研究》,台北,稻禾出版社,1992年。
李園會,《日本統治下にぉける台灣初等教育の研究》,瑞和堂,1981年。
李筱峰,〈二二八事件前的文化衝突〉,《史聯雜誌》,第19號,1991年。李筱峰、劉峰松,《台灣歷史閱覽》,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1994年4月。
村上重良,《國家神道と民眾宗教》,東京,吉川弘文館,1982年。
杜正勝,〈中國史在台灣研究的未來〉,《歷史月刊》,第92期,1995年。杉山靖憲,《台灣歷代總督之治績》,朝鮮,帝國地方行政學會朝鮮本部,1922年。
汪知亭,《台灣教育史料新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周婉窈,《日治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北,自立報系文化出版社,1989年。
宜蘭縣立文化中心,《宜蘭耆老談日治下的軍事教育》,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6年。
岡野才太郎,〈生番人の國法上の地位〉,《台灣慣習記事》,6卷11號,1906年。
岩城龜彥,《台灣的蕃地開發蕃人》,台北,理蕃の友,1936年。
東石郡葬祭改善會,《東石郡葬祭改善會則》,台南,1940年。
東鄉實、左藤四郎,《台灣殖民發展史》,台北,晃文館,1916年。
林正芳譯,E.Patricia Tsurumi著,《日治時期台灣教育史》,宜蘭,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1999年。
林玉体,《教育改造與政治革新》,台北,師大書苑,2000年。
林呈祿,〈對台灣教育令的批評〉,《台灣青年》,第4卷第1號,1922年。
林忠勝,《朱昭陽回憶錄》,台北,前衛出版社,1997年。
林忠勝,《陳逸松回憶錄─太陽旗下風滿台》,台北,前衛出版社,1994年。
林品桐,〈日據初期之「國語」(日語)教育政策及措施〉,《台灣文獻》,第50卷,第2期,1999年。
林茂生,林詠梅譯,《日本統治下台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台北,新自然主義,2000年。
林莊生,《一個海外台灣人的心思》,台北,望春風文化,1999年。
林繼文,《日本據台末期(1930-1945)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武內貞義,《臺灣慣習》,台北,1915年。
近藤任一,《太平洋戰下終末期朝鮮的政治》,朝鮮史料編纂會,1961年。
金耀顯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室編,《日本帝國統治下的朝鮮》,東京,朝鮮青年社,1978年。
長谷川清傳刊行會編,〈長谷川清傳〉,1972年。
信濃教育會編,《伊澤修二選集》,東京,1958年。
春山明哲,〈臺灣における皇民化政策〉,菅孝行編,《叢論 日本天皇制Ⅱ》,東京,拓植書房,1987年。
皇民奉公會中央本部刊行,《皇民奉公運動》,皇民奉公會宣傳部,1942年。
若林正丈著,許佩賢譯,〈日本的台灣殖民地支配史研究的成果〉,《當代》,第87、88期,1993年7月、8月。衫浦和作,《明治二十八年台灣平定記》,台北,新高堂書局,1896年。
唐澤富太郎,《教科書の歷史》,東京,創文社,1980年。
宮川次郎,《台灣の政治運動》,台北,台灣實業畍社,1931年。
徐南號,〈日本統治時期對台灣教育之影響〉,《台灣教育史》,台北,師大書苑,1996年。
桑原作次,《天皇制教育》,三省堂,1977年。
殷海光,《中國文化的展望》上冊,台北,文星書局,1966年。
海老原治善,《現代日本教育政策史》,卷1,東京,1965-67年。
海後宗臣‧仲新,《教科書でみゐ近代日本の教育》。東京,東京書籍株式會社,1986年。
秘書類纂,台灣資料,秘書類纂刊行會,1936年。
高山凡石,《道》。台北,皇民奉公會宣傳部,1943年。
高岡武明,〈公學校の修身科につきて〉,《臺灣教育會雜誌》,第4號,1902年。
高濱三郎,《台灣統治概史》,東京,新行社,1936年。
國民精神總動員台北支部,《本島婦人服裝の改善》。台北,1940年。
國府種武,《台灣にぉける國語教育の展開》,台北,第一教育社,1931年。
國府種武,《台灣における國語教育の展開》,台北,第一教育社,1941年。
張文環、廖清秀譯,《滾地郎》,台北,鴻儒堂,1976年。
張正昌,《林獻堂與台灣民族運動》,師大歷史,1980年。
張炎憲,〈日據時代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思與言》,卷23,期11,1985年。張炎憲,〈台灣文化協會的成立與分裂〉,《中國海洋史發展論文集》,中研院三民所,1984年。
張炎憲,〈簡介日本對日據台灣史的研究概況〉,《思與言》,卷17期4,1979年。張國興,〈日本殖民統治時代台灣社會的變化〉,《台灣史論文精選 下》,台北,玉山社,1996年。
張國興,〈日本殖民統治時代台灣社會的變化〉,《台灣史論文精選》,1996年。
張勝助,《日據時期台灣報界的抗日運動》,文化政治,1981年。
莊永明,《台灣百人傳》(1)(2)(3),台北,時報文化,2000年。
許世楷,《日本統治下の台灣─抵抗と彈壓》,東京,東京大學出版社,1972年。
許佩賢,《塑造殖民地少國民─日據時期台灣公學校教科書之分析》,台北,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許倬雲、李國祁主講,李惠華整理,〈近百年來中國的歷史學發展軌跡〉,《歷史月刊》第154期,2000年。許雪姬,〈王振華訪問記〉,《口述歷史》,第三期,1992年。
許極燉,《台灣近代發展史》,台北,前衛出版社,1996年。
陳三郎,《日據時代台灣留學生之研究》,東海歷史,1981年。
陳正醍:〈台灣の鄉土文學論戰(1977-1978)〉,《台灣近代史研究》,第3號,1981年。
陳俐甫,《日治時期台灣政治運動之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1996年。
陳紹馨,《台灣省通至稿卷二人民志人口篇》,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1964年。
堀尾輝久,〈大正民本主義と教育〉,《天皇制國家と教育》,東京,青木書店,1990年。
彭明敏,《自由的滋味》,台北,前衛出版社,1989年。
朝鮮總督府,《施政三十年史》,京城,1940年。
游鑑明,《日據時期台灣的女子教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黃呈聰,〈對於台灣人兵役問題〉,《台灣民報》,卷2期15,東京,1924年。
黃秀政,〈台灣武裝抗日運動:研究與史料(1895-1915)〉,《思與言》,卷23期1,1985年。黃昭堂,《台灣總督府》,東京,教育社,1981年。
黃得時,〈從台北帝國大學到國立台灣大學現況〉,《台灣文獻》,卷26、27。411期合刊。
黃樹仁,《日據時期台灣知識份子的意識形態與角色之研究》,政大政治,1980年。
黃靜嘉,《日據時期之台灣殖民地法與殖民地統治》,台北,社會科學叢刊社,1960年。
黑田甲子郎,《田健治郎傳》,東京,田健治郎傳記編纂會,1932年。
奧田真丈,《教科教育百年史》,東京,建帛社,1985年。
楊碧川,《台灣歷史年表》,台灣文藝雜誌社,1983年。
楊肇嘉,《楊肇嘉回憶錄》,台北,三民書局,1968年。
葉石濤,《一個台灣老朽作家的五O年代》,台北,前衛出版,1995年。
葉榮鐘,《台灣人物群像》,台北,帕米爾書店,1985年。
葉榮鐘,《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社,1971年。
詹茜如,《日治時期台灣的鄉土教育運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鈴木作太郎,《台灣的蕃族研究》,台北,台灣史籍刊行會,1932年。
鈴木質編著,《臺灣學事年鑑》,台北,臺灣教育研究會,1940年。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卷4,台北,台灣總督府。
慶谷隆夫,《台灣の民風作興運動》,台灣時報,1937年1月號。
歐用生,〈日據時代台灣公學校課程之研究〉,《台南師專學報》,第12期,1979年。
蓮田善明,〈台灣の國語教育〉,《教育》,1938年8月。
蔡培火,〈台灣教育關根本主張〉,《台灣青年》,第3卷第3本。
蔡培火,《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立晚報叢書編輯委員會,1971年。
蔡培火,《與日本國國民書》,台北,學術出版社,1974年。
蔡禎雄,《日本統治下台灣における初等學校教科體の歷史的考察》,日本筑波大學博士論文,1991年。
蔡禎雄,《日據時代台灣初等學校體育發展史》,台北,師大書苑,1995年。
論文文化歷史,1984年。
駒込武,〈異民族支配の<教義>─台灣漢族の民間信仰と近代天皇制のあいだ─〉,《近代日本と殖民地4》,1933年。
賴和,《賴和集》,台北,前衛出版,1990年。
龍瑛琮,《文芸台灣と台灣文芸》,台灣近現代史研究會編,第3號,1982年。
戴國輝,《台灣と台灣人》,東京,研究出版,1979年。
濱田秀三編,《台灣演劇 現狀》,台北,丹青書房,1943年。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台灣蕃族圖譜》,台北,1921年。
謝春木,《台灣人は斯く觀ゐ》,台北,台灣民報社,1930年。
謝春木,《台灣人的要求》,台北,台灣新民報社,1931年。
簡炯仁,《日據時期台灣知識份子的抗日運動─台灣民眾黨之研究》,台大政治,1977。
蘇瑞田,《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運動的資源動員─歷史學與社會學結合的嘗試》,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1998年。
鶴見佑輔,《後藤新平傳》,太平洋協會,1943年。
鶴見佑輔,《後藤新平傳》,卷1,東京,後藤新平傳記編纂會,1937-1938年。
鶴見佑輔,《後藤新平傳》,卷2,東京,後藤新平傳記編纂會,1937-1938年。
鶴見俊輔著,李永熾譯《日本精神史》,台北,學生書局,1984年。
鶴見祐輔,〈後藤新平傳〉,《台灣統治篇(上)》,東京,太平洋協會出版部,1943年。
鷲巢敦哉,《台灣保甲皇民化讀本》,台北,台灣警察協會,1941年。
鷲巢敦哉,《台灣保甲皇民化讀本》,台北,東都書籍株式會社,1941年。
鷲巢敦哉,《台灣統治回顧談》,台北,台灣警察協會,1943。
英文參書書目
Arnold.T.H,Education in Formosa,Department of Interior,Bureau of Education,Washington,1908。
Barclay, George,Colonial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in Taiwan,Princeton,1954。
Chen, Ching-chih,The Police and the Hoko Systems in Taiwan under Japanese Administration (1895-1945).in Albert Craig,ed.Papers on Japan,4.Cambridge,Mass,Harvard East Asian Reaserch Center,1967。
Chen, Edward I-te,Japanese Colonialism in Korea and Formosa︰A Comparison of its Effects upo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ism,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1968。
Chen, I-te ,Japanese Colonialism in Korea and Formosa:A Comparison of its Effects upo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ism,Ph. 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1968。
Chen,Ching-chih,Japanese Socio-Political Control in Taiwan,1895-1945,Ph.D.diss.,Harvard University,1973。
Dewey, John,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1903。
E. Patricia Tsurumi,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 in Taiwan, 1895-1945 ,Cambridge Mass, U.S.A. and London ,Englan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7。
George Barclay,Colonial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in Taiwan ,Princeton,1954。
Hall,Ivan P. Mori Arinori. 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3。
Harry J.Lamely, The 1895 Taiwan Republic:A Significant Episode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27.4:739-762, August,1968。
Kenjior Den,Assimilation Keynote of Taiwan Policy,Trans-Pacific:2.3,February-March 1923。
Lamely, Harry J., The 1895 Taiwan War of Resistance;Local Chinese Efforts Against a Foreign Power, in Leonard H.D.Gordon, ed.,Taiwan: Studies in Chinese Local History, New York,1970。
Michio, Nagai,Higher Education in Japan:Its Take-off and Crash,Tokyo,1971,p.45。
Miller, T.W.T.,ed.,Education in South-East Asia,Sydney,1968。
Myrdal, Gunnar, Asian Drama, New York,1968。
Ralyston, Hayden J, Japan’s New Policy in Korea and Formosa,Foreign Affairs 2.3,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