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文獻
丁志權(1987)。中日美英四國地方教育財政之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丁志權(1999)。中美英三國教育經費財源與分配制度之比較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丁志權(2000)。我國國民教育經費補助制度的回顧與前瞻。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跨世紀教育的回顧與前瞻。台北:揚智文化。
丁志權(2002)。我國教育經費編列與分配制度的現況與展望。輯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編,王教授家通博士榮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頁9-28。
中央日報(2001,12月14日)。地方教育補助款需專款專用。中央日報,第14版。
中時電子報(2001)。明年國教經費縮水逾一成。[全球資訊網頁] 網址: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content/newscontent/ (上網查詢日期:2001/10/05)
文軒(1999)。精省後縣市國民教育經費仍待充實。師友,頁6-12。
王正、徐偉初(1991)。財政學。台北:五南。
王如哲(1998)。教育行政學。台北:五南。
王俊民(1997)。我國中小學教育民營化之研究(上)。人事月刊,25(5),頁31-35。王家通(1976)。美日中三國之國民教育財政制度比較研究。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王家通(1984)。日本教育制度─特徵與趨勢。高雄:復文。
王家通、王朝茂(1996)。日本、韓國中小學教育的基本研究。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台北市九年一貫課程推動小組(2002)。台北市九年一貫國民中學校群聯盟。[全球資訊網頁] 網址:http://course9.ccjh.tp.edu.tw/ (上網查詢日期:2002/02/25)
朱敬一、戴華(1996)。國家在教育中的角色。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江丙坤(1998)。政府再造專題研究系列-日本行政改革的作法。[全球資訊網頁] 網址:http://cepd.spring.org.tw/Mission/RiseCompete/8706/ (上網查詢日期:2001/3/1)
羊憶蓉(1994)。教育的權利與義務。載於羊憶蓉、林全等著,台灣的教育改革。台北:前衛出版社。頁31-77。
行政院主計處(2000)。行政院主計處第三局統計手冊。[全球資訊網頁]網址:http://www.dgbas.gov.tw/dgbas03/bs7/handbook (上網查詢日期:2002/4/9)
行政院主計處(2002)。行政院主計處第三局統計手冊。[全球資訊網頁]網址:http://www.dgbas.gov.tw/dgbas03/bs7/handbook (上網查詢日期:2002/4/9)
行政院主計處中部辦公室編(2001)。中華民國九十年度各縣(市)總預算彙編。台中:編者印行。
行政院主計處新聞稿(2001,7月25日)。九十一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核列情形。[全球資訊網頁]網址:http://www.dgbas.gov.tw/ (上網查詢日期:2002/2/27)
吳清山、張久芬(1995)。美國教育選擇權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4,頁1-26。
李伯佳(1999)。試擬「台北市試辦國民中小學委託民營實施條例」。[全球資訊網頁]網址:http://www.edunet.taipei.gov.tw/ (上網查詢日期:2002/2/22)
李奉儒(1996)。英國教育改革機制、法案與報告書。載於黃政傑主編,各國教育改革動向。台北:師大書苑。
李園會(1999)。日本的教育基本法。台北:合記圖書。
沈六(1975)。我國國民中學經費問題之調查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沈富雄(2002)。中央地方爭錢-「不開源」畫餅充飢。[全球資訊網頁]網址:http://www.ttnn.com/cna/020102/p18_b.html (上網查詢日期:2002/2/24)
周淑卿(1992)。英國國定課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玉体(1997)。西洋教育史。台北:文景書局。
林全(1999)。健全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載於于宗先、孫克難編,財政平衡與財政改革─台灣經驗的評價。台北:中經院。頁357-399。
林全、王震武、林文瑛(1996)。中央對國民中小學教育經費補助制度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林全、吳聰敏(1994)。教育資源的分配與管制。載於賴澤涵、黃俊傑編,光復後台灣地區發展經驗。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頁81-105。
林孟皇(2000)。家長之公立學校選擇權。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思惟(1994)。中央與地方政府財政關係的變遷─英、美與我國的比較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健次(2002,2月5日)。「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無法解決中央與地方搶錢問題-缺一角的「集權、依賴」體制。自由時報,第15版。
林勝義(1995)。如何善用社會資源辦理社教活動。教師天地,76,頁28-33。林華德(1988)。地方財政收支劃分問題研究。財政部賦稅改革委員會。
林萬義(1984)。調整教育經費促進教育機會均等之探討。載於何福田編,教育與心理。台北:正昇教育科學社。頁519-562。
施能傑(1994)。中央國教經費補助款運用之研究。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八十二年度專題研究案。
洪世仰(1996)。中央對台灣省各縣市國民教育經費補助公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胡康大(1997)。英國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文化。
韋端(2001)。財政收支之變革及展望。載於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全球資訊網頁]網址: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FM/090/FM-R-090-015.htm (上網查詢日期:2002/2/23)
孫克難(1999)。財政平衡與財政改革的理論基礎。載於于宗先、孫克難編,財政平衡與財政改革─台灣經驗的評價。台北:中經院。頁21-106。
徐南號譯(1987)。日本教育改革第三期審議報告。台北市: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
翁興利(1999)。台灣地區財政收支問題之探討。載於翁興利主編,地方政府與政治:精省後之財政自主與地方分權。台北:商鼎文化。
財政部國庫署(1999)。財政收支劃分法。台北:編者印行。
財政部國庫署(2001)。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辦法。台北:編者印行。
財政部統計處編印(2001)。中華民國財政統計年報。台北:編者印行。
馬信行(1993)。臺灣地區四十年來教育資源之分配情形。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7期,頁19-53。國立教育資料館編(1994a)。我國國民教育發展現況與評估之研究。台北:教育資料館。
國立教育資料館編(1994b)。我國教育經費發展現況與評估之研究。台北:教育資料館。
張玉山、鄭英耀、蔡清華(2001)。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學生合理單位成本研究。教育部八十九年度專題研究計畫。
張明輝(1999)。英語系國家公元兩千年教育政策的發展趨勢。教育改革、師資培育與教學科技:各國經驗國際學術研討會。
張芬芬(2002)。英國進階教師制度及其啟示。[全球資訊網頁]網址:http://www.tmtc.edu.tw/~primary/paper/Teacher/ffc/ffcPO1.htm (上網查詢日期:2002/2/7)
張炳煌(1998)。國中生家長學校選擇權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張鈿富(2001)。需求導向的教育經費改革趨勢。教育研究月刊,第90期,頁72-81。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1)。臺灣省教育統計年報-中華民國八十九學年。台中:編者印行。
教育部新聞稿(2001)。加強並落實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全球資訊網頁]網址:http://www.edu.tw/secretary/importance/901017-3.htm (上網查詢日期:2001/12/28)
梁忠義(1993)。戰后日本教育研究。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
梁堂華(1994)。地方財政治與地方自治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許添明(1993)。美國公立中小學經費補助公式概述。文教新潮,六,頁19-24。
許添明(2000)。由美國教改經驗談我國教育財政制度之設計。[全球資訊網頁]網址:http://www.epa.ncnu.edu.tw/epforum/vol1no1/ (上網查詢日期:2000/7/29)
郭為藩(1995)。教育改革的省思。台北:天下。
陳伯璋(1991)。台灣四十年來國民教育之反省與檢討。載於賴澤涵、黃俊傑編,光復後台灣地區發展經驗。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頁171-203。
陳明道(1989)。地方財政自主與政策制定過程:臺灣現行制度之分析研究。台北:撰者。
陳冠名(1998)。我國憲法第一百六十四條凍結後對公共教育經費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陳麗珠(1983)。我國公共教育經費支出所得重分配效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麗珠(1993)。我國中小學教育財政公平之研究。高雄:復文。
陳麗珠(1994)。校際資源共享:教育資源分配的新模式。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陳麗珠(1998)。我國國民教育財政改革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陳麗珠(2000)。美國教育財政改革。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聽安(1975)。政府教育經費分配問題之研究。台灣省教育廳委託專題研究報告。
黃世鑫(1999)。地方財政自主與地方自治-精(凍?廢?)省後的省思。載於翁興利主編,地方政府與政治:精省後之財政自主與地方分權。台北:商鼎文化。
黃昆輝(1975)。我國地方教育經費問題之調查分析。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編印。
黃增榮(1997)。政府補助地方國民教育經費指標模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楊思偉(1996)。當代比較教育研究的趨勢。台北:師大書苑。
楊思偉(1998)。教育改革的借與鏡─畫虎不成反類犬。載於楊思偉、高強華主編,鬆與綁的再反思。台北:五南。頁69-119。
楊國賜、王如哲、丁志權(2001)。研訂「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設置辦法草案」與「教育部教育經費分配審議委員會設置與審議辦法草案」研究報告。教育部委託國立嘉義大學專案研究。
楊深坑(1999)。迎向新世紀的教育改革:方法論之省察與國際改革趨勢之比較分析。教育改革、師資培育與教學科技:各國經驗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瑩(1996)。一九八八年後的英國教育改革。載於黃政傑主編,各國教育改革動向。台北:師大書苑。
楊瑩(1998)。教育機會均等。載於陳奎熹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台北:師大書苑。頁269-313。
廖季清、方炎明(1984)。我國國民教育經費長期歲入歲出之研究。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編印。
廖季清、杜文田(1979)。我國各級政府教育經費之分配與使用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計畫小組。
蓋浙生(1986)。教育財政學。台北:東華書局。
蓋浙生(1993)。教育經濟與計畫。台北:五南。
蓋浙生(1999)。教育財政與教育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蓋浙生(2002)。教育經營與管理。台北:師大書苑。
蓋浙生、張鈿富、陳麗珠、王如哲、王保進、吳政達(2001)。教育經費計算基準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題研究報告。
蓋浙生、陳麗珠、黃世鑫、丁志權(1999)。我國教育經費籌措及運作之研究:憲法第一六四條凍結後之因應。教育部委託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劉其昌(1995)。財政學。台北:五南。
蔡保田(1985)。教育行政專題研究。高雄:復文。
蔡祈賢(1997)。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學校與社區關係的新探討。教師天地,86,頁6-10。蔡茂寅(2002)。地方地方財政問題初探。地方研考電子簡訊第四期。[全球資訊網頁]網址:http://www.rdecctd.gov.tw/07-2D&D/07-2d&d/topic/topic4.htm (上網查詢日期:2002/2/23)
蔡菁芝(1999)。我國教育經費保障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鄭明長(1994)。注重國民教育投資、提升教師品質改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問題─專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蓋教授浙生。教育研究雙月刊,39期,頁8。
鄭秋榮(2001)。教育經費的籌措與編列。[全球資訊網頁]網址:http://web.ed.ntnu.edu.tw/~minfei/curriculum/90eduadmintopic(full)-20.htm (上網查詢日期:2002/2/20)
鄭英耀、張玉山、蔡清華(2000)。中央補助地方國教經費計畫執行績效評估。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RDEC-CON-089-021。
賴明怡(1991)。臺灣省對各縣市教育經費補助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選教育當總統行動連線(2000)。推動教育財政相關法案立法通過。[全球資訊網頁]網址:http://www.klnn.net/njps/DA-VOT141.htm (上網查詢日期:2002/2/20)
戴玉綺(1993)。臺灣地區各縣市教育機會公平性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聯合報(2002,2月8日)。財劃法修正前後地方政府統籌分配稅款及補助款。聯合報,第2版。
謝文全(1984)。教育行政制度比較研究。高雄:復文。
謝文全(2001)。比較教育行政(第二版)。台北:五南。
藍順德(1999)。教育基本法與我國教育行政發展趨勢。載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主辦,教育行政論壇第五次研討會會議手冊。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頁281-293。
顏國樑(1999)。教育基本法的立法過程、內容分析及其對我國教育行政的影響。載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主辦,教育行政論壇第五次研討會會議手冊。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頁295-327。
貳、日文文獻
日本總務廳統計局(2000)。日本統計年鑑。東京:日本總務廳統計局。
參、英文文獻
Alexander, K. & Salmon, R.G.(1995). Public school finance. Mass.:Allyn & Bacon.
Bauman, P. C.(1996). Governing education: public sector reform or privatization. MA: Allyn & Bacon.
BBC News(2001). Funding and management. [WWW page] URL http://news6.thdo.bbc.co.uk (visited 2002/2/3)
Berne, R. & Stiefel, L.(1999). Concepts of school finance equity:1970 to the present. In Ladd, H.F.,Chalk, R. & Hansen, J.S.(eds),Equity and adequacy in education finance:issues and perspectives.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
Caldwell, B.J., Levačić, R. & Ross, K.N. (1999). The role of formula funding of schools in different educational policy contexts. In Ross, K.N. & Levačić, R. (Eds). Needs-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education via formula funding of schools. France: UNESCO. pp.9-24.
DfES(2002). Education and Training Expenditure since 1991-92, [WWW page] URL http://www.dfes.gov.uk/statistics/ (visited 2002/2/3)
Flam, S.& Keane, W.G.(1997). Public schools/Private enterprise: what you should know and do about privatization. Lancaster Pennsylvania: Technomic Publishing Company, Inc.
Friedman, M.(1962). Capitalism and freedo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Galvin, P.(2000). Organizational, boundaries, authority, and school district organization. In Theobald, N. D. & Malen, B.(Eds), Balancing local control and state responsibility for k-12 education. NY: Eye on education. pp.279-310.
Guthrie, J. W., Garms, W. I. & Pierce, L. C.(1988).School finance and education policy: enchancing educational efficiency, equity, and choice.(2nd Ed.) MA: Allyn and Bacon.
Johnson, J.A., Dupuis, V.L., Musial, D., Hall, G.E., Gollnick, D.M.(1996). Introduction to the foundations of American education.(10th Ed.). MA:Allyn and Bacon.
Jones, T. H.(1985). Introduction to school finance. N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Leicester city council(2000). What is the National Non-Domestic Rate. [WWW page] URL http://www.leicester.gov.uk/departments/ (visited 2002/2/6)
Levačić, R. & Ross, K.N. (1999). Principles for designing needs-based school funding formulae. In Ross, K.N. & Levačić, R. (Eds). Needs-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education via formula funding of schools. France: UNESCO. pp.25-56.
Levačić, R. (2000). Linking resources to learning outcomes. In Coleman, M. & Anderson, L.(Eds.), Managing finance and resources in education. London: Paul Chapman. pp.3-23.
Lieberman, M.(1989). Privatization and educational choice.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Mackinnon, D. & Statham, J.(1999). Education in the UK:facts & figures (3nded.).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Mackinnon, D., Statham, J. & Hales, M.(1996). Education in the UK:facts & figures (2nded.).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McAleese, K.(2000). Budgeting in schools. In Coleman, M. & Anderson, L.(Eds.), Managing finance and resources in education. London: Paul Chapman. pp.132-147.
Minorini, P. A. & Sugarman, S. D.(1999). Educational adequacy and the courts: the promise and problems of moving to a new paradigm. In Ladd, H.F.,Chalk, R.& Hansen, J.S.(eds),Equity and adequacy in education finance:issues and perspectives.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
Odden, A. & Busch, C.(1998). Financing schools for high performance:stragegies for improving the us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1st ed.). CA:Jossey-Bass Inc.
Odden, A.R. & Picus, L.O. (1992). School finance:A policy perspective. New York:Mcgraw-Hill Company, p.61, pp.72-73.
Theobald, N. D. & Bardzell, J.(2000).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balancing local control and state responsibility for K-12 education. In Theobald, N. D. & Malen, B.(Eds), Balancing local control and state responsibility for k-12 education. NY: Eye on education. pp.3-18.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01).Digest of Education Statistics 2000.Washington D. C.:Author.
United States Advisory Commission on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1994). Significant features of fiscal federalism 1994, vol.2. Washington,DC:AC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