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引書目
壹、基本文獻(依年代排序)
不著撰人:《孝經》,收於《四部叢刊初編集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
館,1967年版。
漢‧毛光傳:《毛詩》,收於《四部叢刊初編經部》。台北:台灣商務印
書館,1967年版。
漢‧班昭:《女誡》,收於清‧陳夢雷等輯:《古今圖書集成》。台北:
鼎文書局,1985年版。
漢‧鄭玄注:《儀禮》,收於《四部叢刊初編經部》。台北:台灣商務印
書館,1967年版。
漢‧戴德:《大戴禮記》,收於《四部叢刊初編經部》。台北:台灣商務
印書館,1967年版。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
台中:藍燈文化事業公司,出版年不詳。
唐‧宋若昭:《女論語》,收於清‧陳弘謀輯:《五種遺規‧教女遺
規》。台北:德志出版社,1961年版。
唐‧侯莫陳邈妻鄭氏:《女孝經》,收於《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
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版。
宋‧不著撰人:《名公書判清明集》,收於《四部叢刊續編》。台北:臺
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版。
宋‧不著撰人:《家山圖書》,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方昕:《集事詩鑒》,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王珪:《華陽集》,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司馬光:《家範》,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司馬光:《書儀》,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司馬光:《涑水家儀》,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朱熹:〈與陳師中〉,收於清‧陳夢雷等輯:《古今圖書集成》。台
北:鼎文書局,1985年版。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收於《四部叢刊初編集部》。台北:台灣商
務印書館,1967年版。
宋‧朱熹:《性理會通》,收於清‧陳夢雷等輯:《古今圖書集成》。台
北:鼎文書局,1985年版。
宋‧朱熹:《近思錄》,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朱熹:《家禮》,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
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朱熹集註、清‧蔣伯潛廣解:《四書讀本------學庸》。台北:啟明
書局,出版年不詳。
宋‧余靖:〈女訓約言〉,收於清‧陳弘謀輯:《五種遺規‧教女遺
規》。台北:德志出版社,1961年版。
宋‧吳自牧:《夢粱錄》。台北:大立出版社,1980年版。
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
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李昌齡:《樂善錄》,收於清‧陳夢雷等輯:《古今圖書集成》。台
北:鼎文書局,1985年版。
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
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沈括:《夢溪筆談》,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車若水:《腳氣集》,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周敦頤:《太極圖》,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周敦頤:《通書》,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周煇:《清波別志》,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周應合:《景定建康志》,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版。
宋‧洪邁:《夷堅志》。台北:明文書局,1982年版。
宋‧范仲淹:《范文正公文集》,收於《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
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版。
宋‧范祖禹:《范太史集》,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徐積:《節孝集》,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袁采:《袁氏世範》,收於《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股
份有限公司,1986年版。
宋‧袁褧:《楓窗小牘》,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高承:《事物紀原》。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版。
宋‧張邦基:《墨莊漫錄》,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梅堯臣:《宛陵集》,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陳亮:《陳亮集》。台北:鼎文書局,1978年版。
宋‧陳造:《江湖長翁集》,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黃庭堅:〈寄別陳氏妹〉,收於王惠黎:《五倫詩選》。台中:中庸
書館,1963年版。
宋‧黃巖孫:《仙溪志》,收於中國地志研究會編:《宋元地方志叢書續
編(下冊)》。台北:大化書局,1990年版。
宋‧葉夢得:《石林家訓》,收於《叢書集成續編》。台北:新文豐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版。
宋‧葉夢得:《石林家訓要略》,收於《叢書集成續編》。台北:新文豐
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版。
宋‧趙鼎:《家訓筆錄》,收於《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股
份有限公司,1986年版。
宋‧劉清之:《戒子通錄》,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歐陽修、宋祈:《新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版。
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收於《四部叢刊初編集部》。台北:台
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版。
宋‧歐陽修:《歸田錄》,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蔡襄:《蔡忠惠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宋‧鄭俠:《西塘集》,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宋‧謝深甫等:《慶元條法事類》。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76年版。
宋‧竇儀:《宋刑統》。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版。
宋‧蘇洵:《嘉祐集》,收於《四部叢刊初編集部》。台北:台灣商務印
書館,1967年版。
宋‧蘇軾:《東坡詞》,收於明‧毛晉編:《宋六十名家詞》。台北:臺
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版。
元‧白珽:《湛淵靜語》,收於清‧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版。
元‧脫脫等:《宋史》。台北:鼎文書局,1978年版。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收於《四部叢刊三編子部》。台北:臺灣
商務印書館,1975年版。
清‧孫希旦:《禮記集解(上)(下)》(點校本)。台北:文史哲出版
社,1990年版。
清‧徐松纂輯:《宋會要輯稿》。台北:世界書局,1964年版。
清‧陳壽祺等:《福建通志》。台北:華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
版。
清‧趙翼:《陔餘叢考》。台北:世界書局,1960年版。
清‧錢詠:《履園叢話》。台北:文海出版社,1981年版。
貳、近人著作(依姓氏筆劃排序)
一、專書
朱瑞熙:《宋代社會研究》。台北:弘文館出版社,1986。
李文治、江太新:《中國宗法宗族制和族田義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出版社,2000。
李弘祺:《宋代官學教育與科舉》。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4。
杜正勝:〈編戶齊民------傳統的家庭與家族〉,收於杜正勝主編:《中
國文化新論社會篇------吾土與吾民》。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2。
杜正勝:《古代社會與國家》。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2。
杜學元:《中國女子教育通史》。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5。
周愚文:《中國教育史綱》。台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1。
林瑞翰:〈轉變與定型:宋代政治、社會的歷史特色〉,收於國立臺灣大
學歷史學系主編:《轉變與定型:宋代社會文化史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2000。
芮逸夫:《中國民族之文化論稿(中)》。台北:藝文印書館,1975。
柳立言:〈淺談宋代婦女的守節與再嫁〉,收於國立編譯館主編:《宋代
研究集第二十五輯》。台北:國立編譯館,199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台北:鼎文書局,1973。
苗春德主編:《宋代教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0。
徐少錦、陳延斌、范橋、許建良主編:《中國歷代家訓大全(上)(下)》。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3。
徐秉愉:〈正位於內------傳統社會的婦女〉,收於杜正勝主編:《中國
文化新論社會篇------吾土與吾民》。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2。
徐揚杰:《中國家族制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徐揚杰:《宋明家族制度史論》。北京:中華書局,1995。
祝瑞開主編:《中國婚姻家庭史》。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
袁俐:〈宋代女性財產權述論〉,收於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續
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1。
張邦煒:〈宋代婦女的再嫁問題與社會地位〉,收於鮑家麟編著:《中國
婦女史論集三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1。
曹大為:《中國古代女子教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梁庚堯:《南宋的農村經濟》。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
陳安仁:《中國農業經濟史》。台北:華世出版社,1979。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顧遠:《中國婚姻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
陸林主編:《中華家訓大觀》。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
傅樂成:《中國通史(下)》。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95。
游惠遠:《宋代民婦的角色與地位》。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
程方平、畢誠:《中國教育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
馮爾康:《中國宗族社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馮端龍、詹杭倫主編:《華夏家訓》。成都:天地出版社,1995。
黃嫣梨:〈中國婦女教育之今昔〉,收於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
續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1。
楊渭生:〈試論宋代新儒學的形成與發展〉,收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主編:《轉變與定型:宋代社會文化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2000。
賈伸:〈中華婦女纏足考〉,收於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台
北:牧童出版社,1979。
劉靜貞:〈女無外事?------墓誌碑銘中所見之北宋士大夫社會秩序理
念〉,收於國立編譯館主編:《宋代研究集第二十五輯》。台北:國
立編譯館,1995。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上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
閻愛民:《中國古代家教》。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
薛仲三、歐陽頤編定:《兩千年中西曆對照表》。台北:華世書局,
1977。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台南:僶勉書局,1978。
Tao, Chia-lin Pao, “ Women and Jealousy in Trtaditional
China. ”收於《中國近世社會文化史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1992。
二、學位論文
王光宜:《明代女教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未出版。
李憶湘:《兩漢魏晉女教「四德」觀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未出版。
林春梅:《宋代家禮、家訓的研究》。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未出版。
林偉琤:《唐代家訓所表現的女子教育觀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1,未出版。
姜賢敬:《中韓女誡文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未出版。
徐秀芳:《宋代氏族婦女的婚姻生活------以人際關係為中心》。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未出版。
游惠遠:《宋代婦女地位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7,未出版。
萬靄雲:《宋代命婦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未出版。
三、期刊論文
李貞德:〈超越父系家族的藩籬------台灣地區「中國婦女史研究」
(1945-1995)〉。《新史學》第七卷第二期,1996。頁139-179。
周法高:〈家訓作品的源流(上)〉。《大陸雜誌》第二十二卷第二期,1950。頁1-5。
周法高:〈家訓作品的源流(中)〉。《大陸雜誌》第二十二卷第三期,1950。頁88-94。
周法高:〈家訓作品的源流(下)〉。《大陸雜誌》第二十二卷第四期,1950。頁111-116。
孫慧敏:〈桎梏中的自在------學界對傳統時期中國婦女教育史的研
討〉。《近代史學會通訊》第八期,1998。頁59-69。
張艷國:〈簡論中國傳統家訓的文化意義〉。《中州學刊》第五卷,
1994。頁99-104。
盧建榮:〈從在室女墓誌看唐宋性別意識的演變〉。《台灣師範大學歷史
學報》第二十五期,1997。頁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