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錦堂等人(1980a)。台灣省國民小學教室改善研究。台中:東海大學 建築研究所。
王錦堂等人(1980b)。台灣省國民中學教室改善與設計。台中: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
方泰山、劉玉春(1993)。台北市籌設麗山科學高中專題研究--教學師資規劃第一年研究報告。未出版。
中等以上學校導師制實施辦法(1981)。中華民國七十年五月二十日修正公佈。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實習指導委員會主編「中等學校導師手冊」:44。
中華民國憲法(1947)。民國 36 年 12 月 25 日 公布施行。﹝www page﹞URL 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A0000001(取自:2002.02.15)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5)。第二期諮議報告書。﹝www page﹞URL 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2/#2
(取自:91.03.01)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總諮議報告書。﹝www page﹞URL
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2/tsy-all_5.html(取自:91.03.01)
行政院(1997)。最新建築技術規則。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李祖壽(1987)。視聽教學法,視聽教育雙月刊,29(1),40-44。李浩光(1995)。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量指標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婉婉譯(1883)。建築物用後評估簡介,建築師雜誌,1983.11:83。
吳明修(1995)。開放教學環境之規劃設計。開放教育與學校建築研討會手冊暨論文集。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吳桂陽(1990)。台灣省國民中學教室改善研究。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吳清山(1989)。國民小學管理模式與學校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吳清山(1991)。學校行政。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1997)。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加速學校建築現代化。載於吳清山等著「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1-16。台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沈姍姍(1998)。學校教育改革中教師的角色調整。教育資料與研究,22:8-9。林生傳(1999)。台灣教育改革的新趨勢:探索與評析。教育研究,7:1-17。
林來發(1987)。校舍規劃理論與實際。台北市七十四學年度國民小學校長儲訓班專刊。台北: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林春宏(1990)。台灣省國民小學教室改善研究。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亭廷(2001)。國民小學班群教室空間規劃設計之用後評估。台大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淑媛(1994)。近三十年國內教學空間功能研究方式的演進。今日教育。83.06。
林萬義(1986)。我國台灣地區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其附屬設備評鑑之研究 。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周勳男(1979年5月5日)。老師的特殊教色。中國時報。
高忠敬(1992) 國民小學普通教室使用方式及空間轉型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級中學法(1999)。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七月十四日華總一義字第八八○○一五九八八○號公佈。﹝www page﹞URL http://www.edu.tw(取自:2002.02.15)
高級中學法施行細則(2000)。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八月四日教育部台(八九)參字第八九0九七二七五號令發布。﹝www page﹞URL http://www.edu.tw(取自:2002.02.15)
高級中學學生輔導辦法(1981)。中華民國七十年四月九日教育部(70)參字第一○五九四處令發布。 ﹝www page﹞URL http://www.edu.tw(取自:2002.02.15)
翁金山(1974)。教學改革概念中的教學空間。台南:友寧出版社。
特殊教育法(2001)。中華民國九十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九○○○二五四一一○號令修正公布。﹝www page﹞URL http://www.edu.tw(取自:2002.02.15)
徐崇偉、張智禎(2001年11月)。創校史-校長專訪。麗山清籟,創刊號:17-19。台北:麗山高中。
唐璽惠(1999)教育理念與實務。高雄:復文。
畢恆達(1996)。學校教育與校園環境。教育研究雙月刊,52,18-25。教育部(1995)。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1999)。高級中學設備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師法(1995)。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九日總統府華總(一)義字第五八九○號令公佈。﹝www page﹞URL http://law.moj.gov.tw/fl1.asp。(取自:2002.02.15)
教育基本法(1999)。中華民國88年06月23日公發布。www page﹞URL http://www.edu.tw(取自:2002.02.15)
張世杰(1999)。都市中幼稚園學習形式與使用方式研究-以台南市的幼稚園為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張美玲(2001)。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型態與普通教室空間規劃之研究。政大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張鈿富(1991)。如何達成教育設施之現代化與效率化。學校建築理論與實務專題研究:65-82。台北:台灣書店。
陳格理(1992)。現階段建築環境用後評估研究工作的建討。建成環境用後評估論文集,1991.12:92。
陳琦媛(2001)。學校開放空間設計對教學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健康、新生和永安國民小學為例。政大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慶聲、長澤悟、吉田將史、佐佐木史惠(1992)。專科教室型態中學學校建築計劃研究。日本建築學會大會學術講演概集:345-352。
郭為藩、高強華(1987)教育學新論。正中書局。
郭靜姿、丁亞雯(1993)。台北市籌設麗山科學高中專題研究-招生升學規劃第一年研究報告。未出版。
黃世孟(1989)。從建築物用後評估探討學校建築之規劃與設計,建築師,11:72-73黃世孟(1990)。日本中小學校教室建築設計之演變。﹝www page﹞URL http://ceiba.cc.ntu.edu.tw/SB/(取自:91.03.01)
黃世孟(1991)。國民學校建築轉型之建築研究課題。建成環境用後評估研究之理論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黃世孟(1992a)。國民學校建築轉型之理論與實際。國民中小學校務發展暨校園規劃研討會專刊。高雄:高雄縣政府教育局。
黃世孟(1992b)。彰化員林國小校舍使用用後評估之調查研究。台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黃世孟等(1992c)。高級中學建築計畫準則研究。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
黃世孟等(1993)。建築設計資料之調查及彙編(教育部門高級中學篇期末報告)。台北: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黃世孟(1994)。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之範型與轉型。 台灣省高級中學八十三學年度校園建築規劃觀摩座談會手冊:48-53。台灣省立新店高級中學。
黃世孟(2000)。學校建築研究。台北:恩楷。
黃世孟、周鼎金、蔡淑瑩(2000)。台北市立學校建築規劃基準之調查研究(國民小學、國中學及高級中學)。台北: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黃世孟等(2001)。國民小學班群教室設置多用途學習空間用後評估之研究。台北:台大土木工程研究所。
黃世孟、曾漢珍(1990)。台灣地區學校建築研究文獻回顧與分析,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當前學校建築基本問題專題研究」:19-54。台北:台灣書店。黃世孟、鄭顯三(1993)。台北市籌設麗山科學高中專題研究--校舍設備規劃第一年研究報告。未出版。
黃世孟、鄭顯三(1994)。台北市籌設麗山科學高中專題研究--校舍設備規劃第二年研究報告。未出版。
黃有良(2001)校舍建築理念。麗山風采,創刊號,第二版。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德祥(1991)。大學學生評鑑教師教學效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學報,2:177-214。黃德祥(199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
湯志民(1991)。台北市國民小學學校較築規劃、環境知覺與學生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湯志民(1993)。現代教學革新與教室設計的發展趨勢。初等教育學刊,2:33-92。
湯志民(2001)學校空間革新趨向之探析。載於湯志民等編「e世紀校園新貌」:7-34。台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曾漢珍(1994)。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規劃設計合理化之研究:以系統整合之觀點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曾漢珍(1997)。開放教育與開放平面學校之外國發展經驗與省思。載於吳清山等著「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18-32。台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曾漢珍、湯志民(1998)。國立政治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園整體規劃研究。台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楊長苓(1996)。國民小學低年級學習空間研究-以發展觀點和使用經驗出發。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楊美雪(1993)。二十一世紀教學媒體發展趨勢及其影響。載於中國視聽教育學會主編「邁向二十一世紀之教育改革」:363-378。台北:師大書苑。
葉連祺(1996)。美國都市學校及其教室規劃新趨勢。研習資訊,13(4):55-66。
鄭和鈞、鄧京華等(1995)。高中生心理學。台北:五南。
鄭顯三(2000)。麗山高中創校暨招生簡報。未出版。
鄭顯三(2001)。迎向新世紀 共塑新願景。麗山風采,創刊號,第一版。
潘慧玲、黃乃熒、王麗雲、單文經、甄曉蘭、鍾靜、湯志民、魏惠娟、
張明輝、陳嘉彌(2000)。學校革新之研究整合型計劃移地研究參訪報告。﹝www page﹞URL http://web.ed.ntnu.edu.tw/%7Eminfei/美國參訪報告.doc(取自:91.03.01)
劉錫麒、吳家瑩(1995)。公立國小之教育改革─洄瀾國小個案研究。花蓮師院專題研究報告。
盧美貴(1994)。開放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麗山高中輔導室(2000)。跨世紀誕生的─台北市麗山高級中學。
二、外文部分
Kathy,H.& William,C(2000).Time for Change. American School and University,67(12),63-65.
Kennedy,M(2001a).Facility Design and Planning Solutions.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73(1),36-45.
Kennedy,M(2001b).The top ten issues impacting school administrators.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73(1),18-22.
Moore,D.P.(2001).Make facililities a priority. School Planning & Management,40,12-13.
Mortimore,P., Sammons,P.,Stoll,L., Lewis,D.,& Ecob,R.(1988)。School Matters:The Junior Years.Somerset:Open Books.
Rutter,M.,Maughan,B., Mortimore,P.,& Ouston,J.(1979)。Fifteen Thousand hours:Secondary School and Effects on Children。Wells:Open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