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丁志仁(民87)。新課程對教師施教以及教師進修、培育的影響。教育研究資訊,4,36-37。
九年一貫合科教學,師大教授抨擊(民88年,4月12日)。中國時報,社會綜合版。
方吉正(民87)。教師信念研究之回顧與整合----六種研究取向。教育資料與研究,20,36-44。王振鴻(民89)。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之變革關注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打折的配套、斷裂的行政v.s.一貫的課程改革(民90年,10月8日)。全國教師會會訊,第3及8版。
伍國雄(民81)。香港教師對於學校變革持態度之研究。民91年5月4日,取自:http://www1.fed.cunk.edu.hk/en/cuma/92khng/conclusion.htm
成露茜、羊憶蓉(民85)。邁向二十一世紀新新教育─從澳洲「關鍵能力」教育計畫試探台灣的教改前景。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朱建正(無日期)。「數學領域」之總體檢。民90年10月15日,取自:http://www.worldone.com.tw/Courseexpert/l_article.asp?EEId=2&CourseId=4
羊憶蓉(民88)。一九九0年代澳洲教育改革:「核心能力」取向的教育計劃。民91年5月6日,取自:
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rom/farea8/j20/02.html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民90年10月29日,取自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
但昭偉、邱世明(民87)。今日教育改革的基本性質----典範的移轉。教育資料集刊,23,1-12。卯靜儒(民88)。解讀台灣課改革趨勢,尋找教師教學實踐空間。發表於課程改革與教師角色研討會。花蓮: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
吳永軍(民90年12月)。知識經濟時代的課程改革。論文發表於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中華民國比較育學會、中華民國聽教學會聯合主辦之2001「知識經濟與教育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
吳佩芳(民91)。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教育改革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吳柏林,謝名娟(民90)。從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看九年一貫數學科教材教法。教育研究月刊,86,21。民90年10月15日,取自:http://www.edujournal.com.tw/86/5.htm吳清山(民88)。推行「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學校行政配合之探究。教育研究資訊,7(1),14-21。李宛芳(民90)。國小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態度之研究─以台灣東區試辦學校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國偉(民90)。台灣教改起風波,美國同樣掀起數學戰爭。民91年4月25日,取自http://scc.bookzone.com.tw/sccc/article.asp?ser=94
沈珊珊(民89)。教育改革趨向與影響因素分析。教育資料集刊,23,39-51。
周淑卿(民88)。由課程決策的問題談九年一貫課程的推展。教師天地,101,32-38。邱鴻燕(民89)。國中英語革新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林生傳(民88)。九年一貫課程的社會學評析。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頁1-28)。台北市:揚智文化。
林進材(民89)。從課程改革論教師層面的課程實施----以九年一貫課程為例。載於財團法人國立台南師院校務展文教基金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頁99-116)。高雄:復文。
林殿傑(民88)。九年一貫課程之政策規劃與因應策略。載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下)。
洪碧霞(民89)。數學學習情意層面的觀察記錄。載於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頁213-225)。高雄,復文。
高強華(民89)。學校自主革新的問題分析。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關鍵年代的教育(頁73-94)。台北:揚智。
高淑芬(民90)。國民中學試辦「九年一貫課程」行政運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康軒(民91)。新課程的轉變與銜接問題初探。數學教學通訊,試刊號,2-7。
張芳全(民89)。新制度,有問題。南一新講臺,1,54-56。
張靜嚳(民89)。九年一貫數學領域綱要解說。南一新講臺,1,20-23。
教育部(民83a)。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3b)。國民中學數學課程標準。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7)。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8)。國民中小學暫行課程綱要與現行國民中小學課程標準之比較。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89)。數學學習領域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民90)。台閩地區國民中小學概況統計表。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的修訂過程及特色(草案) 。民90年11月10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B-list/B-1g/B-main-1g.htm
教育週刊(民89)。新版數學準則強調基本能力。民91年5月9日,取自:http://www.edu.tw/bicer/c27/c2701d05.htm
教育團體:新課程綱要、配套待加強(民88年5月20日)。自由時報,7版。
曹亮吉、周麗玉(民85)。課程改革。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曹博盛(民90)。國中數學在九年一貫架構下的教學評量。民90年10月15日,取自:http://www.ntnu.edu.tw/csd/kao/kao8/3-3.htm
連安青(民84)。我國小學數學實驗課程實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陳伯璋(民88a)。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內涵及特性。教育研究資訊,1(7),1-13。陳伯璋(民88b)。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內涵與評析。1999年亞太地區課程改革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陳伯璋(民88c)。從九年一貫課程教師角色的再定位談師資培育因應之道。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院主編:迎向千禧年─新世紀的教育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35-245)。高雄:麗文。
陳宣伯(民90)。國民小學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意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單文經(民88a)。析論抗拒課程改革的原因及對策:以九年一貫課程為例。發表於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八十九學年度學術專題演講。
單文經(民88b)。欣見全方位的課程改革、期待真正落實教學改革。教育資料與研究,26,40-41。曾憲政(民88)。九年一貫課程需要完善的配套措施。教育研究資訊,7(1),39-45。游家政(民87年12月)。再造「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的圖像─課程綱要的規劃構想與可能的問題。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舉辦之「現代教育論壇」宣讀之論文,台北市。
游家政(民88a)。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理念與內涵。南一新講臺,1:6-11。
游家政(民88b)。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的內涵及其對教師的衝激。民90年11月10日,取自:
http://www.circ.tmtc.edu.tw/cgref/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相關文獻資料庫
黃光雄、蔡清田(民88)。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黃政傑(民88)。課程改革。台北市:漢文。
黃政傑(民89)。課程設計。台北市:東華。
黃義良(民89)。國民中學教師對於「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中等教育學報,7,43-64。
黃毅英(民91a)。香港數學教育改革另類報告。民91年5月9日,取自:http://www.fed.cuhk.edu.hk/~fllee/mathfor/other.html
黃毅英(民91b)。2001年中學數學課程綱要大綱初稿--個人觀點。民91年5月9日,取自:http://www.fed.cuhk.edu.hk/~fllee/mathfor/edumath/9812/06wongny.html.
楊益風(民88)。世紀末國民中小學的衝擊與新生。教育研究資訊,7(1),49-56。葉芷嫻(民90)。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執行研究─國民中小學教育人員觀點之分析。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甄曉蘭(民88)。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理想與挑戰。台灣教育,581,2-8。
歐用生(民88)。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3(1),22-32。歐用生(民8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內涵與特色。載於市立台北師範學院、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工作坊資料集─邁向新紀元(二)(頁8-17)。
潘宏明(民89)。九年一貫的數學教育之特色。花師院刊,33,11-13。
蔡孟珍(民90)。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試辦九年一貫課程之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蔡孟翰(民90)。中年教師覺知教育改革壓力、工作價值觀與生發展需求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蔡清田(民88)。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之探究。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頁145-170)。台北市:揚智文化。
蔡清田(民8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政策之決定。載於財團法人國立台南師院校務發展文教基金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頁47-70)。高雄:復文。
鄭美玉(民90)。九年一貫課程試辦成效之探討─以國小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鄭新輝(民89)。從行政的觀點探究如何落實「九年一貫課程」的因應之道----以台南市為例。載於財團法人國立台南師院校務發展文教基金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頁123-152)。高雄,復文。
盧雪梅(民91)。新世紀的必要技能----美國勞工部「獲致必要技能委員會」研究報告。教育研究月刊,96,64-74。錢扑(民90年12月)。知識經濟背景下的人才觀與教育革新。論文發表於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中華民國比較育學會、中華民國聽教學會聯合主辦之2001「知識經濟與教育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師範大學。
謝豐瑞(民90年)。數學課程發展的延續與改革----九年一貫代數能力指標之編排想法。載於台北縣中山國中90年7月4日主辦之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數學教師課程領導工作坊研習手冊。台北:中山國中。
饒見維(民88)。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展之配套實施策略。載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上)(頁305-323)。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會。
貳、英文部份
Australian Education Council(1991). The Goals of the Australian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91/5/4. Visited by http://www.math.ntnu.edu.tw/~cyc/-private/mathedu/me9/australian.htm
Cooney, T. J., & Wilson, M. R. (1993). Teachers'' thinking about functions: Historical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s. In T. A. Romberg, E. Fennema, & T. P. Carpenter (Eds.), Integrating research on the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functions (pp. 131-158). Hillsdale, NJ: Erlbaum.
Douglas A. Grouws and Kristin F. Cebulla(2000).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at the Crossroads. In Thoams L, G.(Eds.), American Education:Yesterday,Today,and Tomorrow(pp209-255).Chicago,Illinoi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Evans,Jeff & Tsatsarovi,Anna(2000). Mathematics and its publics:texts, contexts and users. Social Epistemology, Jan2000,Vol. 14 Issue 1,p55,14p.
Fennema, E., & Franke, M. L. (1992). Teachers'' knowledge and its impact. In D. A. Grouws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pp. 147-164). New York: Macmillan.
Frykholm, Jeffrey A(2000).How Innovative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an Change Prospective Elementary Teachers’ conceptions.Education,spring2000, Vol.120 Issue 3,p575,7p.
Fullan, M., & Pomfret,A.(1977). Research on curriculm and i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aearch,47(1),335-397.
Fullan, F., & Park, p.(1981).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 A source booklet.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Fullan, M., G. & Stiegelabauer, S.(1991).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2nd ed.)New York:Teacher Collehe Press.
Glasson, G. E. & Lalik, R. V. (1993). Reinterpreting the learning cycle form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a qualitative study of teachers’ belief and practic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30(2),187-207.
Independent School,Fall2001,Vol.61 Issue,p18,3p。
Kines,Barbara(1993).In today’s classroom, math is everywhere.Teaching PreK-8,Oct93,Vol.24 Issue,p43,2/5p,1bw.
Killion, Joellen P.(1993). Staff Development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s. 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14(1),38-41.
Lloyd, Gwendolyn M(1998). Supporting innovation: The impact of a teacher''s conceptions .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May98, Vol 29 Issue 3,p248,27p.
Mclaughlin, M.W.(1976). Implementation as mutual adaptation:change in classroom organization. Teachers College Record,77(30),339-51.
Meyer, Margaret R. & Ludwig, Matthew A. Teaching mathematics with MIC:An opportunity for change.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Jan99,Vol. 4 Issue 4,p264,6p.
Meyer,M. R.(1997).Mathematics in context:Opening the gates to mathematics for all at the middle level. NASSP Bulletin,Feb97, Vol.81 Issue586,p53,7p.
Meyer,M. R. & Ludwig, M. A.(1999). Teaching mathematics with MIC:An opportunity for change.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Middle school,4(4),264-69.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1989).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VA:NCTM.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1998) Principles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VA:NCTM.
Nespor, J.(1987). The role of belief i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19(4),317-28.
Omstein, A.C.,& Hunkins, F. P.(1996). Curriculum:Foundations,principles,and issues. Boston:Allyn and Bacon.
Romberg, T. A.,& Price, G. G.(1999).”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staff development as cultural change.’’ Issue in curriculum: A selection of chapters from past NSSE yearbooks. Ed. Margaret J. Earl,& Kenneth J. Rehage.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heppard,Robert (1998).The new new math,Maclean’s,08/17/98,Vol.111 Issue33,p48,1p,1c.
Shwartz, H.(1988). Unapplied curriculum knowledge. In Tanner(1988).
Thompson, A. G. (1992). Teachers'' beliefs and conceptions: A synthesis of the research. In D. A. Grouws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pp. 127-146). New York: Macmillan.
White, Paula A.(1992). Teacher Empowerment Under”Ideal”School-Site Autonomy.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14(1),69-82.
Wilson, M. R.(1993). One preservice secondary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function:The impact of a course integrating mathematical content and pedagogy.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5,346-370.
Young, Jean H.(1989).Teacher Interest in Curriculum Committees: What Factors are Involved?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21(4)363-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