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丁樹德(民67)。乒乓球訓練。商務印書館。
中華民國桌球協會(民83)。亞洲女強技術特點。中華桌協內部資料。
中國乒協調研組(1995)。重攀高峰,再創輝煌─43屆世乒賽技術調研
報告。乒乓世界,60期,頁30-40。
王大志(1994)。塞夫技戰術之研究。天津體育學報,9卷4期,頁69-
-71。
王友信(民48)。桌球比賽技術實況檢討資料記錄表。華南鑄字廠。
王友信(民74)。現代桌球爭霸術。恆星乒乓研究會,頁193。
安瑛、高紀明(1995)。兩屆中瑞男團乒乓球決賽對比分析。天津體育
學報,10卷3期,頁82-86。
安瑛、高紀明(1998)。淺析華德納致勝因素。天津體育學報,13卷2
2期,頁75-77。
朱昌勇(民84)。1994年世界盃男子單打桌球錦標賽技術分析研究。政
大體育,8期,頁1233-132。
朱昌勇(民88)。1998年世界盃女子桌球賽三段技術分析研究。大專體
育,41期,53-58頁。
朱昌勇(民88)。我國大專桌球國手三段技術、心理變項與成績表現之
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升等論文。
朱慶祚(1979)。桌球入門。人民體育出版社。
吳建嘉、林祖明、劉永紅等著(1998)。乒乓球比賽勝負因素分析。湖
北體育科技,2期,頁19-22。
吳煥群(1982)。略談對付弧圈球的相持能力及訓練。乒乓世界,頁5-
8。
吳煥群(1989)。乒乓球比賽中實力評估與技術診斷的方法及其應用效
果。國家體委體育科學研究所學報,2卷1期,頁32-41。
吳煥群、李振彪(1990)。乒乓球運動員技術診斷方法的研究。乒乓世
界,38期,頁38-40。
吳德成(民87)。桌球。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技術報告書。李今亮、蘇邳仁(1998)。對部分世界優秀男子乒乓球進攻型選手技術
實力的評估。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1卷4期,頁71-76。
李振彪(1991)。陳靜、李蕙芬、焦志敏競技能力主要因素的診斷研
究。北京體育學院學報,1991年第二期,頁95-110。
李振彪(1997)。鄧亞萍備戰26屆奧運會技術走勢與比較分析。天津體
育學報,12卷3期,頁70-72。
沈啟賓(民73)。桌球技術統計分析。東海大學73學年度第一學期體育
組教師研究會中發表。
沈啟賓(民77)。優秀桌球運動員技術分析與成績表現預測之探討。仰
哲出版社。
沈啟賓(民77)。優秀運動員技術分析與成績表現預測之探討。台北:
仰啟出版社。
汪黎清(1998)。淺析中國男乒運動員在世界大賽中的技術水平。南京
體育學院學報,12卷1期,頁67-69。
林松青、沈啟賓(民84)。1994年世界盃男子單打桌球錦標賽比賽綜合
技術項目編制與比較研究。光武學報,20輯,頁287-354。
邱仕友(民76)。桌球運動技術測驗之研究。復興崗學報,39期,頁 417-441。
邱鐘惠(1982)。現代乒乓球技術的研究。萬里書局。
邱鍾惠(1991)。對我國乒乓球運動項目致勝規律的探討(六)。乒乓
世界,43期,頁36-40。
姚漢禱(民74)。第四屆大專教職員桌球賽女子組比賽分析。中華體育 創刊號,頁67-77。
姚漢禱(民74)。台灣大學男子桌球代表隊技術分析。體育學報,7輯, 頁113-114。
姚漢禱(民75)。桌球單打技術分析。師大體育,22期,頁64-71。
姚漢禱(民75)。預測桌球單打比賽之成績表現。75年度大專體育學術
研討會專刊,頁99-105。
姚漢禱(民77)。大學女生桌球的技術評量研究。體育學報,10輯,頁 31-40。
姚漢禱(民78)。杜蒙第四十屆桌球錦標賽比較分析。國民體育季刊, 18卷4期,頁133-139。
唐建軍(1997)。第四十三屆世乒賽中國及歐洲優秀男雙選手技術分
析。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卷2期,頁85-89。
徐寅生(1994)。更新觀念跟上形勢。乒乓世界,56期,頁4-7。
徐增祺、劉雅玲(1995)。從43屆世乒賽談乒乓球戰術發展趨勢及中國
對成功經驗。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卷4期,頁6-10。
秦志峰(1992)。乒乓球雙打比賽技術應用和配合規律研究。乒乓世
界,48期,頁32-33。
張良西(1995)。從第43屆世乒賽看中國男隊實力。吉林體育學院學
報,11卷3期,頁12-16。
許紹發(1990)。對歐亞乒壇形勢的探討。乒壇名家縱橫談,第一版,
人民體育出版杜,頁24-37。
許術淵(民84)。1992奧運會網球單打賽技術成績分析。中華體育,9卷
2期,頁59-66。
郭聰俊(民88)。86年、87年全國自由盃桌球錦標賽男生12歲組單打冠
軍選手技術之探討。大仁學報,17期,頁517-535。
陳建全(民88)。桌球運動技術分析。學校體育雙月刊,9卷3期,頁50-
57。
陳惠珠、張昭盛、沈啟賓等著(民79)。女子桌球運動員綜合技術評量
與成績表現預測之探討。體育與運動,70期,頁50-58。
黃國義(民69)。桌球運動與運動力學。國民體育季刊,3期,頁27- 30。
黃國義(民89)。桌球比賽攻防能力之評估方法探討。國際大專運動教
練科學研討會。
楊曉東(1996)。張月恆發球、接發球技術的訓練。中國體育教練員乒
乓球論文集,頁30。
廖學勇(民86)。桌球橫拍削球打法技術之分析與訓練法之研究。台
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劉淑芳、潘永芝(1991)。對中國與瑞典男子乒乓球隊在37至40屆世乒
賽中發球、發球搶攻、發球後連續搶攻搶拉的效果分析。北京體育 學院學報,3期,頁68-77。
劉雅玲、王絕(1995)。論丁松的橫拍削攻型打法。上海體育學院學
報,19卷4期,頁11-15。
蔡延東(1993)。抓好前三板球。乒乓世界,49期,頁29。
蔡欣延(民79)。男子桌球運動員運動能力與成績表現的關係及體型分
析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碩士論文。
龔樹森(民65)。桌球理論與實際。天下圖書公司。
二、英文部分
James, G. H. & Gavin, J. R. (1982). The Anatomical &
Mechanical Bases of Human Motion , Prentice-Hall USA ,262- 263.
Robert, K. (1982). Physical motor Learning .CBS College
Publishing ,10.
Thomas, J. R. & Nelson, J. K. (1996). Research method in
physical activity (3rd ed.).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